《重生完美时代》第一千四百零四章意见领袖的作用

重生完美时代最新章节目录
   如果说环亚的老板以及股东们最恨的人是谁,在半个月之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但现在,所有人心里最恨的,就是李牧了。
    但是为了赚钱,环亚还是必须要低下头,找中间人来跟李牧斡旋,其目的无非就是希望李牧能够给他们松个口子,毕竟牧野映象已经通过《僵尸先生》赚了那么多钱,就当是补偿一下环亚的损失,把《-》的使用权授权给环亚,或者环亚愿意以一千万港币的价格从牧野映象手里购买这个品牌名称。
    话传到李牧耳朵里的时候,李牧无一例外全部拒绝,他给的回复非常强硬:“下次再找人传话之前,先研究研究什么叫契约精神。”
    不是他存心要跟环亚过不去,而是生意场本身就是这样,你做的交易、你卖掉的东西,就要认!这才是做生意的人该有的品质,现在看到自己卖掉的东西赚钱了,一边想着立刻拍续集捞钱,一边又想把版权一口气都卖掉,来压榨自己的空间,这也就罢了,现在又找人来做说客,想让自己把自己捧红的品牌低价处理给他们?怎么可能呢?
    这样的骚操作,跟上辈子那些卖了房子,见房价上涨又赖掉合同、抢回房子的无赖有什么区别?李牧上辈子可没少看这样的新闻,房主把房子卖给了购房者,签了合同、付了全款,房价忽然暴涨,房主心里难受极了,带着一大帮人杀回自己的房子,死活都要收回房子、废除合约,哪有这样的道理?
    更何况,李牧接手这套二手房的时候,这可是一座荒废了18年、几乎一文不值的老房子,李牧花了大量的资源和精力去把它里里外外装修一新,你现在想买回去,凭什么?
    这样的烂事儿遇到弱者没准就让他们得逞了,但是遇见李牧,对不起,谁的面子都不会给!
    好莱坞的电影公司一见如此,纷纷放弃了从环亚手里购买《僵尸先生》版权的想法,转而跟牧野印象沟通,希望能够从牧野映象手里购买《-》的版权,但李牧无一例外的全部婉拒,他有开发“-”这个ip的想法,不准备直接把它卖掉变现。
    拒绝了环亚,又拒绝了好莱坞之后,李牧通知牧野映象的负责人,开始跟全球各地区洽谈《-》的发行权。
    毕竟自己从环亚手里买来的是除了香港一个地区之外的全球发行权,现在《植物大战僵尸》的热度很高,这部电影热度也很高,世界各地的影片发行商都希望能够在自己所在的国家或地区代理这部电影,北美票房这么高,这给了他们极大的信心与热情。
    李牧决定开放合作,但要求也很明确,首先是要找各国家与地区最有实力的发行商,其次,发行商一定要保障排片量,为此,李牧还是可以将10-20%的票房收益让利给院线方。
    ……
    当《-》的票房在北美冲击三亿美元票房的时候,牧野科技的技术大拿方旭东给了李牧一个巨大的惊喜,李牧之前嘱咐他带队研发的,已经开发完成了!
    李牧得到这个消息,立刻将核心管理层召集到一起开会,由方旭东来向所有人演示这款软件的产品设计。
    是这款软件在所有非中文版里的名字,而它在中文版里的名字叫做:yy音乐。
    这款软件虽然是由方旭东带队开发的,但整个产品的思路完全根据李牧的要求来打造,可以说,李牧是这款软件的产品经理。
    是这短时间来,牧野科技的高保密项目,与这款软件同为高保密项目的,还有二代-me的开发与生产,之所以把这两个项目列为高保密级别,是因为李牧意在用这款软件和第二代-me,冲击苹果公司目前靠以及ipod组成的音乐软硬件产业链。
    眼下的苹果公司还没有这样的吸金怪兽,事实上,苹果公司才刚从泥沼中走出不久,眼下以及ipod组成的产业链就是他们最大的营收来源。
    李牧知道,如果自己去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开发ios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开发,自己未必能够赶得上苹果在历史上的步伐,如果自己没有绝对的把握干的过,那最好的办法,就是先把苹果搞残。
    打个比方,如果一个原本会成为大师级足球运动员的人,在十岁之前双腿被打断过一次,那么他就算还能站起来,也很难成为一名足球运动员,就算能,也绝对成不了大师级,而李牧现在要做的,就是先用,搭配二代-me,先把苹果的腿砸断,确保它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没有能力去开发ios和,如果砸断一次还不行,就砸两次、三次,总之,决不能放任他继续发展。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李牧在的产品设计上投入了诸多的心思。
    本身集成了音乐在线试听、音乐购买以及下载等基础功能,在这个基础上,还增加了李牧设计的歌曲评论、用户自建专辑并分享好友的交互体系。
    前者是目前苹果的基本功能,后者是李牧融合了后世网易云音乐,而增加的音乐社交版块。
    网易云音乐在大量音乐类app中,有着非常好的用户口碑以及用户规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产品本身的卓越设计,例如网易热门歌曲下的评论金句频出,大量网友甚至专门为了看其他网友对自己喜欢的音乐的评论,而专门下载了网易云音乐,而网易的用户自建专辑体系也非常有意思,它创造了大量音乐领域的“kol”,key--,意见领袖。
    意见领袖是个非常牛逼的存在,他们对其他用户的影响力之强,超乎想象,例如,男性用户永远想象不到,一个在微博教别人穿衣搭衣的网红,开一个卖衣服的淘宝店一年能赚几千万甚至上亿;一个在微博以及微视频平台教别人化妆的网红,一年光收化妆品企业的广告费就可能赚八位数;一个喜欢自拍的网红,帮自拍app做一次产品推广,可能就会获得几十万甚至百万级别的广告费。
    男性用户在游戏领域、外设领域、汽车领域其实也有大量自己推崇的意见领袖,就拿汽车来说,各类汽车自媒体人多如牛毛,某震、某8号、某老鼠……这些都是汽车领域的意见领袖,假设一个车评人有200万粉丝,他做一个10-15万家用轿车横评,然后在其中巧妙的推广某品牌下的某款车,有可能就会给这辆车带来数千甚至过万辆的销量。
    这一点都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互联网领域切实存在的意见领袖营销,而且到处都是!
    比如你正好想买辆车,而且是一辆10-15万的车,你自己研究了很久,但每个品牌都有这个价位的产品,而且这些产品各有优劣,怎么选择呢?你一下陷入了选择困难。
    有人说要看品牌,合资车更有品牌力,也有人说国产车性价比最高,更有人说买车要看三大件;
    有人说涡轮增压容易坏保养贵,也有人说自然吸气动力弱油耗高;
    有人告诉你马自达的创驰蓝天很牛逼,也有人说那东西纯粹就是瞎扯淡;
    有人说无级变速最省油,也有人说无级变速最容易坏;
    还有人忽悠你,说法系车的后排非独立悬挂,调教的比独立悬挂还牛逼,这种屁话基本上等于说法国养的驴要比马跑的快……
    当你被各路信息轰炸到犹豫不决的时候,你一直比较关注也比较信赖的车评人xx忽然做了这样一档节目,他在节目里评测了8款这个价位的产品,这里面的每一款你都研究过也纠结过,而且你也知道,自己要买车,就肯定是从这八款里面选一个,于是你心里原本僵持不下的天平,在你不知不觉间就做好了倾斜的准备,你关注的车评人推荐哪一辆,就有可能影响你最终的判断。
    而他在节目里瞎测了一大堆、废话了一大堆、忽悠了一大堆,最后告诉你某品牌的某款车在这八款车里面性价比最高,于是你所有的挣扎犹豫纠结都一扫而空,当即一拍大腿:“好,就买它了。”
    于是你拿着钱去4s店订车提车,美滋滋的觉得意见领袖就是他妈靠谱,但其实你不知道的是,他评那八辆车的节目经费,就是你买的这个品牌厂家提供的,而且还偷偷给了他三百万广告费……
    正是因为这些意见领袖对用户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可以将用户转化成自己的粉丝以及效仿者,所以他们对平台的意义也非常大,对平台整体有着很强的促进作用,这也是李牧要打造“意见领袖”的根本原因。
    现在的网络还没有开始孕育“意见领袖”,所以李牧准备先从音乐上开始这个尝试。
    在里,意见领袖的孕育路线是:先通过精品评论吸引用户关注,然后通过分享自己的歌单专辑,来获取其他用户的追随,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yy空间进行分享,来吸引自己的好友关注。
    在网易云音乐里,一个走心的乐评,可能会收到几万个点赞,收获几万个关注,这样一来,关注他的用户就可以看到他都在听什么样的歌曲,在听歌方面,其实有很多用户常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所以“停滞不前”,就是一打开听歌app,就是翻来覆去那几个人、几十或者上百首歌,然后一听就是很多年,极少更新曲库,极少了解其他歌手的其他歌曲,对于这样的用户,如何让他多听一些其他人的音乐,就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
    如果是被动洗脑的话,给用户推广内容的成本太高,因为首先要做到一首歌铺天盖地到处都是,才能给用户洗脑,比如《老鼠爱大米》这样的口水歌,但是,火到这种程度的现象级口水歌一年才能出几个?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给这样“停滞不前”的用户,推他关注的人在听的、而他没有听过的歌曲。
    举个例子,a是个民谣爱好者,常年听李志、宋冬野、赵雷、赵照的歌曲,正常情况下,他能连续几年都只主动听这几个人,而恰好他有一次在李志一首歌的评论中,发现了b的一个精品评论,他觉得b评论的东西直击自己的心灵、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或者说出了自己没有参悟到的一层内涵,于是他关注了这个人,内心深处本能对这个人有一定的好感和佩服,这是一切的大前提。
    而b这个人,虽然也比较喜欢民谣,但是他听的歌曲,跟a有一定的重叠,也有一定的差异,比如,他常年听的是李志、宋冬野、赵雷、万晓利以及朴树。
    由于a关注了b,所以平台会有一个自动算法,自动匹配a和b的喜好,计算出两人之间重叠的喜好,以及不同的喜好。
    算法出来的结果是: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