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大闲人》第八百九十四章分兵驻隘[2]

贞观大闲人最新章节目录
   无法起到作用,要攻克这座城恐怕很难……”
    说着李世民脸色阴沉下来,目光阴郁地注视着面前硕大的地图上。
    现在李世民越来越感到,攻下安市城似乎很难了,杨万春这位敌将的厉害超出了大唐君臣的想象,这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就算不计一切代价把它啃下来,恐怕也会崩掉几颗牙,那时如何面对杨万春以外的高句丽强敌,杨万春固然厉害,平壤城里那位泉盖苏文也不是吃素的……
    此刻李世民感觉有些焦头烂额了,他突然发现自己走错了一步,当初攻下辽东城后,定下的战略不应该南下攻打安市城,而是应该挥军直取都城平壤,或者,如李素所谏一般,分兵三路而击,将战果最大化……
    李世民不由叹了口气,当初因为此事,与李素闹得颇不愉快,事到如今,李世民无法证明李素的话是正确的,但他隐隐发觉,自己的选择是错误的。
    现在怎么办?攻城已经开始,将士们的伤亡已经造成,若下令放弃攻克安市城,大军转头再往平壤进击未免太不现实,且先不说会耽误多少军机,堂堂天可汗陛下指挥打仗朝令夕改毫无章法,说出去会被天下人笑死,杨万春指不定多么得意洋洋呢,这口恶气李世民吞不下去……
    犹疑之时,牛进达忽然道:“陛下,臣还有一谏。”
    李世民回过神,道:“牛卿且说。”
    牛进达停顿片刻,道:“臣请陛下调拨两万精骑,由臣领兵向北,驻于新城,延津两城一带。”
    李世民吃了一惊:“牛卿此举为何?”
    牛进达缓缓道:“为了阻断高句丽与靺鞨部的联系,也为了防范北方靺鞨部落南下夹击我王师。”
    李世民与帐内将帅皆震惊地看着他,良久,李世民皱起了眉:“牛卿的意思是,靺鞨部会同高句丽结成联盟?”
    “臣以为,确有可能。”
    李世民嗤笑:“牛卿莫开玩笑,靺鞨部吃了豹子胆了,敢与朕的大唐作对,东征之前朕已发过亲旨给靺鞨部首领,严令他们不得参与此战,靺鞨部敢与高句丽结成联盟,他们不要命了么?”
    牛进达定定注视着李世民,缓缓道:“陛下,若为利故,至亲亦可叛,何况异族番邦?陛下何以如此相信他们?”
    李世民笑容一滞。
    牛进达暗暗叹气。
    李世民不蠢,事实上当年起兵反隋之时,李世民智勇皆俱,运筹帷幄,那时的他,是意气风发的,因为他独特的人格魅力,才会有那么多人心甘情愿背了旧主投靠他,比如程咬金,牛进达,李绩,尉迟恭,秦琼等等,哪怕他要干弑兄杀弟逼父这等大逆之事,这些旧部也毫不犹豫跟随他,忠心耿耿地将他送上皇位,一个能让这么多名臣老将甘心追随的帝王,可以肯定绝不是个蠢货。
    然而这些年大唐过得太顺了,打了太多的顺风仗,大唐的军队几乎从无败绩,百战百胜,打多了顺风仗便造成了这个结果,帝王的心气渐高,心态也慢慢有了变化,如今这个时期的李世民已经有些骄纵自负,目中再无天下英雄了。
    所以,李世民自负地觉得靺鞨部落不敢反唐,靺鞨部落的首领在他面前唯唯诺诺卑躬屈膝,充分满足了他天可汗的虚荣感,这样一个看似软骨头的蛮夷部落,怎么可能反叛他?
    骄纵自负的后果,有时候比愚笨更严重,可惜李世民并不自知。
    牛进达神情凝重地道:“陛下,分出两万兵马,断绝一个可能发生的祸患,请陛下纳臣之谏。”
    李世民神情犹豫,陷入思索中。
    旁边的李绩,程咬金等人见状,同时站了出来。
    “陛下,臣附议牛进达之谏,分出两万精骑,驻于新城,延津之间的要道上,不仅可挡高句丽和靺鞨援兵,而且还可牵制高句丽北部兵马,免于我军腹背受敌之境。”
    见帐内老将们众口一词,李世民点点头,缓缓道:“牛卿所言有理,朕便纳牛卿之谏吧,予尔两万精骑,明日启程开赴新城,延津两城,驻扎于斯,将斥候放出百里之外,严密监视北方靺鞨部落一举一动,若靺鞨部果真借兵南下,牛卿可率部击之。”
    牛进达大喜,急忙行礼领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