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之极限巨星》正文卷第373章石制起重器,地下运河!(4k,求订阅!)

直播之极限巨星最新章节目录
   我凑,到底什么东西?”
    “看不清啊!”
    “吓人!”
    “要不要搞得这么恐怖?”
    “直播间里有没有皖市的兄弟,帮我打个120问问,东华医院现在还有床铺没?我随后就到——”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花里胡哨,邪魔退散!”
    ……
    弹幕里闹哄哄的。
    说什么的都有。
    但毫无疑问。
    不论是老观众还是新观众,几乎全被黑暗地穴中的一幕给吓到了。
    下一秒。
    随着无人机缓缓流出的一曲《》,惊悚的气氛,再次升级!
    空灵又诡异的旋律,往复迭起。
    令人无法找到它的开头与结尾。
    仿佛永远不会结束一般。
    这时候,哪怕是一些胆子大的水友,也不由得心里一颤。
    急忙收声。
    不再说话。
    所有人的目光,都死死地盯着黑暗中那个不识真面的“大家伙”。
    诡秘的氛围中,火把的光亮,也是越来越暗。
    飘飘忽忽。
    随时都可能熄灭。
    根本无法让人看清眼前的一幕。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那“家伙”自始至终都一动未动。
    也没发出过任何声响。
    貌似不是活物?
    心里有了这个念头后,陆羽定了定,也没跟观众们打招呼。
    猛吸了一口气,便抬脚走了过去。
    一步。
    两步。
    三步。
    距离越来越近。
    一切都变得触手可及起来。
    不一会儿。
    当BGM的旋律,急转直下的刹那,陆羽终于来到了近前。
    站稳脚跟。
    他顺势将火把往前一探。
    终于借着微弱的火光,看清了这个庞然大物的真容!
    没错。
    这东西的确不是活物。
    但却比活物还要令人惊叹!
    一开始陆羽以为是什么生活在地穴中的未知凶兽。
    甚至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
    可现在看来,真相并非如此。
    原来,藏在黑暗中的,竟然是一个巨大的石制机关!
    由于机关的体积足够大,再加上光线昏暗和气氛的渲染。
    远远看去,难免有些古怪。
    其次,又因为大家的神经一直处于紧绷的状态。
    见到异样,自然极易先入为主。
    都以为陆羽遇到了什么了不得的家伙。
    此时,得知不是“这家伙”不是什么妖魔鬼怪,蛇蝎猛兽。
    观众们也是松了一口气。
    悬着的心。
    终于放了下来。
    举起火把。
    陆羽把整个机关瞧了个遍,没落下任何一个细节。
    首先,石材的制作工艺,十分粗糙。
    绝不是现代工艺所为。
    极可能是古欧利迪亚人的杰作。
    其次,整个机关用原石雕铸出来的。
    呈倒T形结构。
    最下面是一块长方形的石基。
    被手臂粗细的石桩,嵌在了河岸边。
    哪怕过了几千年,也依旧牢固。
    石基周围,堆满了各种各样的石材。
    与先前在岩洞坑道中所看到的碎石,如出一辙。
    此外,石基的正中间,还立着一根圆柱形的石桅。
    高高耸起。
    直达洞顶。
    蔚为壮观。
    石桅上遍布着各种各样的风化纹和裂痕。
    不过,因为洞内的空气较为潮湿。
    整体保存得还算完好。
    但遗憾的是,机关上的许多零部件都已七零八落。
    只剩下了一个满目疮痍的主体。
    石桅的最顶端,也早已面目全非。
    悬挂着一个巨大的圆形绞盘。
    绞盘很有特点。
    边缘内凹。
    看样子应该是个滑轮。
    目测直径足足五六米有余。
    令人啧啧称奇。
    众人做梦都没想到,这个潮湿的地穴中,竟然还存在着一个这么精巧的机关。
    里里外外地瞧了一番后。
    陆羽若有所思地开了口:
    “各位,如果没猜错的话,这应该欧利迪亚人所建造的一个简易的起重装置。”
    “也就是我们熟知的起重机。”
    历史上,最早的起重机,出现在公元前10年。
    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维斯就曾在他的建筑手册里有过关于起重机械的详细描述。
    具体的形状和起重原理和这个差不多。
    都是一根桅杆。
    杆顶装有滑轮。
    由牵索固定桅杆的位置。
    用绞盘拉动通过滑轮的缆索以吊起重物。
    除了单桅起重机。
    也有用两根桅杆,构成人字形的起重机。
    人形起重机,可以把吊起来的重物进行横向移动。
    但幅度很小,操作也十分吃力。
    直到15世纪,意大利人发明了转臂式起重机,才解决这个问题。
    这种起重机有根倾斜的悬臂,臂顶装有滑轮,既可升降又可旋转。
    但18世纪前,人类所使用的各种起重机械还都是以人力、畜力为主要的动力源。
    在起重量、使用范围和工作效率上十分有限。
    可就算这样。
    这些生活在欧利迪亚的长耳人所掌握的起重技术,也比那些古罗马的卓越建筑师,还要早上一两千年……
    盯着伫立在眼前的这个庞然大物。
    陆羽一边摇头感叹,一边在心里想着。
    这些土著把起重机安置在这里。
    难道有什么特别的用途?
    想来,这个岩洞,并不是为了躲避战争所挖建的地道?
    而是一个神秘的地下工事?
    陆羽心里所想的这个问题,也是观众们最为关心的。
    众人一直在弹幕刨根问底地讨论着:
    “这些人莫不是要建金字塔吧?”
    “兄嘚,你想多了!”
    “我觉得很可能是吃饱了撑的!(手动滑稽)”
    “皮裤套皮裤,是必有缘故!”
    ……
    岩洞内的布局和环境条件。
    并不适合建造什么大工程。
    随着雨季的到来,暗河水位疯涨,就算再坚固的工事,怕是也难以抵挡。
    所以,这个起重器,断然另有用途。
    但具体的缘由,现在还看不明白。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古欧利迪亚人一定用它干了什么大事。
    否则,也不会费尽心机地挖通岩洞。
    弄这些华而不实的东西了。
    站在起重机前。
    陆羽苦思冥想了好一会儿。
    接下来,目光随意的一瞥。
    突然让他心里一动。
    把注意力转移到了那些废弃的石料上。
    建造起重机的目的,无非就是了搬运重物。
    否则,将毫无意义。
    欧利迪亚的长耳石像,遍布海岛四处。
    大大小小,几乎随处可见。
    在生产力并不发达,所有劳作都要依靠人力的原始社会,要想把这些石像,搬运到合适的位置,绝不是一件容易事。
    所以,起重机就应运而生了。
    此外。
    岛内的地下水系,非常庞大,四通八达。
    将建好的石像,利用起重机搬运到船木筏走水路,就能完美解决掉搬运的问题。
    脑海内的灵光一闪。
    渐渐让陆羽想明白了这里面的来龙去脉。
    把自己的猜想,与观众们讲了一通后。
    他继续又说:
    “石材放到船筏上,等到雨季到来,暗河水位上涨,自然会将木筏浮起,运到想运到的地方。”
    “由此,我们可以判断,整个北岸,绝对不止这一处岩洞。”
    “欧利迪亚人的运输系统,应该遍布整个岛屿……”
    “暗河的潮起潮落,与海水潮汐完全不同,控制水位的唯一办法,就是地下水存储量达到峰值,当大气降水量,达到预期,河水的水位自然而然就会上涨,产生巨大的浮力。”
    “而判断暗河水位上涨的关键,除了节令气候,还有一种最为直观的办法,那就是神庙的泉眼。”
    “一目了然,天衣无缝。他们应该就是用了这个办法,才完成了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水力运输自古有之。
    早在原始社会时期,聚水而居的部族,就已经学会挖木取舟,代替步行。
    埃及的胡夫船,华夏的京杭大运河,全都是水力运输的杰出代表。
    说起来,聪明的古欧利迪亚人,应该也是其中的佼佼者。
    利用岛内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为自己挖掘出了无数条纯天然的大运河。
    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陆羽随后又在起重机的附近,踅摸了一圈。
    结果。
    还真发现了很多有力的证据。
    地面上有很多早就石化了的起重机零部件。
    随便从地面上捡起一枚铜制的摇手拉环,对着镜头兴奋道:
    “朋友们,看起来,我分析得应该没错。”
    “当年,他们就是利用这个庞然大物,把一尊又一尊的石像、材料、甚至是物资,通过这条古运河,运送到岛屿各处的。”
    “当暗河水位下降时,人们会把相应的物资搬送到船筏上,等到水位上涨,船筏就会应势浮起来。”
    “各位,这就是人类的智慧啊,善于发现,举一反三,从而建立起一个又一个异常辉煌的文明。”
    看着眼前破败不堪的工事。
    观众们很自然地就脑补出了当年岩洞内繁忙劳碌的场面。
    为了统治阶级的虚无幻想。
    苦力们挥汗如雨,在暗无天日的地下生产生活。
    艰辛劳作,直到部族灭亡。
    这种事看似可悲,但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因为智慧向来都需要代价。
    社会发展也是如此。
    不过,对于陆羽来说,这些都不重要。
    眼下最重要的是,他无意间,发现了一条非常便捷的回家的路!
    只要他想,这古运河应该可以把他运送到岛内的任何一个地方!
    与其在陆路上坎坷前行,走水路真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