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名片》第九章张小兵父亲的心愿

大国名片最新章节目录
   张小兵和同学们都是那个年代的天之骄子,履历让招生的边防领导很满意,笔试顺利通过了,而且马上就安排张小兵等人到东海进行面试和体能测试。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张小兵身体素质很好,面试和体能测试也都顺利通过了。考试结束后,师范学校的领导非常客气,电话打给张小兵等人,说是可以让他们晚点回学校学习,在东海好好休息几天。
    令张小兵等人意想不到的是,他们的优异表现让东海省公安边防总队的领导也十分满意,看到大家的成绩都顺利通过后,马上把录取的通知书发回了学校。
    就这样,等到张小兵等人从东海省回到学校后,看到录取通知书都已经到了,大家顿时就傻眼了。
    刚开始张小兵还是不太愿意去的,毕竟东海省距离家里有点远,与当初自己的梦想有点出入。但是当张小兵把自己的想法跟父亲商量后,父亲却极力主张张小兵过去。
    张小兵的父亲是个老兵,参加过中越自卫还击战,对部队有着强烈的怀旧情结。当年战争结束后,张小兵的父亲退伍回家。虽然继续留在家里务农,但是张小兵父亲一直放不下部队情结,一件旧军装穿了几十年都舍不得扔掉,连张小兵出生的时候,父亲也给他取名了“小兵”。父亲对张小兵从小管教得比较严厉,张小兵也习惯了听从父亲的教导。
    所以,当张小兵电话里跟父亲说,自己被东海省公安边防总队录取后,本来舍不得张小兵离家太远的父亲,竟然马上就同意了。
    “小兵啊,部队是个大熔炉,在那里,你可以得到升华。”父亲在电话那头感慨地说道。
    “可是,爸爸,东海太远了,以后回家不方便呢。”张小兵有点犹豫。
    父亲在电话那头马上打断了张小兵的话:“既然是部队,哪有在自己家门口当兵的。好男儿志在四方,一个男孩子一定要到部队接受历练,以后你再出去,爸爸也不会担心你了。远点就远点呗,以后等你级别高了点,还可以有转业和二次择业的机会,去吧!你不用担心我和你妈,我们身体好着呢!”
    父亲的话让张小兵从此坚定了从军的信心。
    其他的同学想法也差不多,对他们来说,能够在还未毕业的时候就已经找到就业的机会,在其他没报名的同学里自然高人一等,根本不需要担心毕业后还到处找工作。
    就这样,在父母亲的叮嘱声中,在同学们艳羡的眼神中,张小兵和其他几名同学背上行囊,在毕业后离开家乡来到了东海省公安边防总队。
    由于在师范大学里英语比较好,张小兵和同学们被分配到了边防检查站,因为在边防检查站,需要与大量的外国游客打交道,需要有比较过硬的英文水平。
    张小兵一直很安心自己的工作岗位,也一直没有放弃转业回家的梦想,直到边防部队进行体制改革,他和他的战友们集体转隶到了移民局,成为了一名移民警察。
    虽说没有了转业的机会,张小兵倒也没有气馁。听上面的政策说,移民局正在考虑“团圆计划”,未来自己还是有机会回到老家的。
    在从警将近十年的时间里,张小兵一直兢兢业业,就像他清秀的外表一样,他不多说话,办事干练,在边检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奉献着。
    但是他一直有个心事,那就是立功的事情。
    在边防部队还没有体制改革前,一直都是三个系统。边检系统,边防支队系统和海警系统。与边防支队曲折离奇的侦查办案和海警支队海上惊心动魄的打击走私不同,边检系统岗位的本职就是三尺验证台,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这个台上默默奉献,很少有出彩的时候。当然,也会有不少案件发生,但是从几率的角度来说,太小了。所以边防检查员们都是一群默默无闻的奉献者。
    所以,从入警到现在,张小兵没有立过一次功。
    对于这个问题,张小兵很释然。他本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当然希望自己能立个功,但是他也能看清楚岗位的本质,基本上是看不到有什么立功的机会的。
    他明白这个道理,不代表他的父亲能理解。
    在张小兵的父亲看来,一名边防军人,如果在部队期间不能通过努力立功,那么他绝对不是一名合格的军人。
    军人,就必须视荣誉如生命,没有荣誉的军人,他是不完整的,他是没有生命力的。这是父亲经常对张小兵说的话。
    张小兵好多次耐心地跟父亲解释自己岗位的性质,这哪有这么容易立功啊。可是父亲嘴里说着理解,心里还是放不下。
    特别是前几年,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军人的奖励后,张小兵的这个心事更重了。
    也许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村里当兵的人不少,小伙子们像张小兵一样,来到部队后都肯吃苦,表现优秀,所以立功的人很多。隔三差五的,部队里一张立功喜报就发到了县里的武装部,武装部的领导和镇里的领导锣鼓喧天,让立功的小伙子们披着大红花,敲锣打鼓送到家里,惊动了一村子的人。这是一种不能用任何物质来比拟的荣誉。
    张小兵的村子里,这几年出过不少勤劳致富的人。对于有钱人,大家可能只是一种形式上的羡慕,而对于能够披着大红花在村子里游行一圈的人,那一种,是发自内心里的羡慕。
    张小兵的父亲就是在这种日益的羡慕中不断感叹自己儿子不争气的人,之一。
    这几年来,每次和父亲通电话,父亲说的最多的都是,哪家哪家的儿子又立功了,哪家哪家的儿子又披大红花了。虽然父亲没有强制要张小兵也立个功回来,但是那种言下之意,张小兵是能看出来的。
    张小兵安稳父亲:“爸,你要相信你儿子,一定能立个功回来的,咱家里不会丢了这个脸!”
    没想到,家里突然就传来了这个噩耗,父亲竟然患上了胃癌,还是晚期。
    张小兵是家里最后一个知道父亲患上癌症的。
    其实早在一个多月前,父亲就觉得身体不太舒服。可能预感到会有大病,平时几乎不去医院的父亲突然觉得,要去医院做一次全身检查。不查不知道,一查,就查出了胃癌。
    父亲毕竟当过兵,是个坚毅的人。他让母亲先不要告诉张小兵,他再次到省城的大医院进行复查。复查的结果很快就出来了,还是胃癌。医生说,已经没救了,可能还有几个月的时间。
    这下看来瞒不住了,父亲才跟张小兵说了病情。张小兵当即就请假回家看望了父亲。
    知道病情后,父亲心情也不是很好,特别是吃得很少,平日里精壮的父亲眼看着瘦了一大圈。
    “我终究是时日无多,但毕竟人总会老去,死去,也罢,就这样吧,大家都不要难过了。”父亲对母亲和张小兵说道。
    张小兵知道,父亲是个非常坚强的人。从越南战场上走下来的父亲一直对张小兵说,能够在那场战争里活下来,本来就已经占了生命的便宜了,等于是重新又活过一次,所以对于生死,父亲一直没有太多的担忧。张小兵刚回家时流过几次泪,被父亲说过几次后,也就慢慢习惯了。探亲假结束后,父亲让张小兵赶紧回单位。
    “医生说还有几个月,癌症这种病,也说不上什么时候发作死去,听说还有撑过一年半载的呢。你不可能一直待在家,回去吧,要是有什么恶化的症状,我会告诉你的,到时候你再请假回来。”父亲对张小兵说。
    在面对死亡的时候,父亲依然是如此冷静,这让张小兵在伤心的同时,也多少减轻了一些疼痛。确实如父亲所说,张小兵不知道哪天父亲突然就会离去,但生活还要继续,自己总不能一直陪伴在身边。好在现在交通发达了,回家也就几个小时,要真到哪个时候,自己马上赶回家也行。
    于是张小兵依依不舍离开父亲回到单位。
    离家那天,正好村里的一个年轻人在部队立了功,武装部的领导和镇里的领导一路带着这位年轻的士兵,披着大红花,拿着立功牌匾,燃放着鞭炮,喜庆洋洋地绕着村子里走一遍,与送张小兵坐车的父子俩面对面走过。
    “回部队了么?”武装部的领导当然认识张小兵父子,走到面前的时候特意停下来,从口袋里掏出香烟分给张小兵父亲。
    张小兵的父亲已经不能再抽香烟了,他摇摇手礼貌地拒绝了武装部领导的香烟,说道:“小兵他们已经转隶到移民局了,不是军人啦!他现在要回单位了。”
    武装部的领导笑笑说道:“警察不也一样可以立功的吗?小兵,你要是立功了,我跟公安局的领导一起给你送喜报过来!”
    张小兵明显看到父亲脸上一阵暗淡,赶紧跟武装部的领导道过谢,拉着父亲走了。
    坐上大巴车,张小兵从车窗里看到,父亲没有看着即将离开的自己,而是两眼呆滞地看着绕着村子里游行的队伍出神。张小兵知道,父亲最后的心愿是什么了。
    我一定要争取立个功回来!张小兵暗暗说道。
    没想到回到单位后不久,就遇到了这次疫情。张小兵觉得,也许这是自己最好的机会了。
    春节的时候,张小兵没有休息过一天,他每天都坚守在岗位上,除了吃饭睡觉,他都坚持上岗。他要向组织表现自己,争取立功的机会。因为他知道,凡是有重大任务的时候,也是他们最好立功的机会。
    这次来广南市增援,本来是不需要张小兵过来的,因为当初站里的决定,是让居家隔离的民警过来。但是张小兵却主动提出来,他也要参加这次行动。
    站里开始是不同意的,说这是站里研究的决定,让张小兵继续在站里执勤。张小兵看着心里着急,就直接找上了站长江上飞。
    “这是规定,你不能随便坏了这个规定。”江上飞对张小兵说。
    张小兵反驳道:“站长,您也是和我一起春节期间执勤的,您不也没有休息过?为什么您能过去,我就不能?我知道过去执勤会遇到更大的困难,但是我牢记您一句话,共产党员就应该冲锋在前,对不对?我是不是个共产党员,这么艰巨的任务,我是不是应该挺身而出?”
    江上飞被张小兵一句话噎得讲不出反驳的意见,只好同意他一并过来了。
    “吕队长,我没有跟站长说过我为什么过来,我只跟您说,希望您能够理解我的良苦用心。队长,如果这次任务结束后真的能够评功授奖的话,您能不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