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一年》正文卷第六百零二章:未雨绸缪[2]

一九八一年最新章节目录
   等乐器的中小学生暴增数倍。
    太多家长求爷爷告奶奶托关系,目的仅仅是想让子女能够拜到邱老师门下。
    邱老师一直在利用黄瀚提供的资金帮助贫困但是有些天赋的学子,但是她没有精力广收门徒。
    最后采取了折中的办法,每周星期六晚上六点半,人民公园潇湘馆,邱老师会上半个小时公开课,花一个半小时听学生们的演奏,给予指点。
    是不是能够从几百上千的孩子们中发现人才,或者直接让邱老师看上眼的,那就不好说了。
    大观园内的潇湘馆建筑面积不小,这种建筑仅仅是为了让游人参观,平时没啥用处。
    邱老师的筹备处需要办公室,一直在这里办公。
    由于事儿管得越来越多,手里的资金越来越大,除了黄老师、小韩老师外筹备处已经增加了三个全职管理者。
    第一位是实验小学马书记,他是前年退休的,根本不介意来筹备处工作一个月只有三十块钱补贴。
    况且黄瀚从来没想过让做好事的人吃亏,“自强服务公司”发福利时都会算上筹备处的几个人。
    第二位比较特殊,是黄瀚今年年初特意动脑筋调来的,她年纪大概四十五岁左右,是橡胶厂的正式工,财务科的二级账会计。
    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她就是那个慈眉善目的妇女,是第一个掏钱买茶叶蛋的顾客,她姓聂叫聂淑宁。
    看人看面相,管理善款的必须是良善之人,聂淑宁给黄瀚的第一感觉就是大好人一个,第二感觉就是不争之人。
    不争之人肯定没有进取心,因此聂淑宁日子过得比较闲暇,一副知足常乐的模样。
    晚上在街溜达溜达瞧瞧热闹,无意中瞧见了一个瘦小且衣着破但是不烂的小男孩在卖茶叶蛋。
    她伸出援手之时或许仅仅是出于同情,她肯定想不到因为她的小小是善举会收益一辈子。
    黄瀚瞧上了聂淑宁后要求许慕光办理调动手续,即便她没有文凭许慕光也同意了。
    因为黄瀚的话太有道理,说服了许慕光,然后许慕光又在常委会上说服了大部分常委。
    黄瀚和三水县上层领导相处五年的,从来没有旗帜鲜明要调动某人进县政府财务科。
    忽然间提出要求,许慕光摸不着头脑,况且这种事也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
    他当然要问清楚来龙去脉,首先问的是那位聂淑宁是黄瀚家什么亲戚。
    黄瀚的答复是:“无亲无故!名字和工作单位还是最近才得知。”
    许慕光奇了,又问道:“无亲无故你怎么会为她出这么大的劲儿?”
    黄瀚一脸认真,道:“我们的公益项目会永远做下去,善款的数额肯定越来越大,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你应该能够体会吧!”
    “嗯!这些我都明白,可是跟调聂淑宁挨得上吗?”
    “因为我这个人看人比较准,认为聂淑宁是个不争且安于现状的人,这样的人最是适合管理资金。
    还因为能够觉察出聂淑宁是个本心善良的人,有爱心才能更好地管理善款!”
    接下来黄瀚就把五年前的春天认识聂淑宁的过程说了一遍,而且告诉许慕光,每一次的公益筹款售票时,聂淑宁都花钱了。
    许慕光没有当场答应,况且县政府的财务科多难进,不是他能够说了算的,组织用人那是有一定程序的。
    黄瀚的要求是县里财务科调进聂淑宁,然后安排她在筹备处工作,做总账会计。
    筹备处的善款数额越来越多,有县政府派遣财务科的正式工参与其中很有必要。
    毕竟邱老师和马书记都是退休职工,黄老师和黄老师仅仅是兼职。
    之所以自己选人,是为了防止来个颐指气使的,坏了筹备处的氛围,让邱老师、黄老师等等受气。
    黄瀚能够断定聂淑宁容易相处,不可能工于心计争权夺利。
    许慕光回县政府在几个常委开碰头会时提了这件事,姜晓娟和赵县长等等问清楚情况后,也没有当场拍板,要求调查聂淑宁后再议。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