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一年》正文卷第五百四十四章:又见蓉儿

一九八一年最新章节目录
   (依旧是二合一,请喜欢的书友们投票支持!)
    西大街变成了一个大工地,建筑工绝大多数是从东北回来的农民工。
    结了婚的晚上可以搂着老婆睡,用不着担心老婆搂着隔壁老王睡,不要太幸福哟!
    工地上的建筑工一开口就是荤话,无非是某家媳妇有相好的,某家公公爬灰,哪家嫂子偷小叔子……
    基本上都是胡扯淡!
    这些人的共同特点就是特别能吃苦耐劳,都说在家门口干活儿吃得好,用不着“劈油花”。
    “劈油花”是三水县土话,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三个字,故事来源于去东北做建筑工的农民。
    八零年春天开始,都是各乡镇组建的建筑队去东北,人数恐怕有一两万。
    都怀揣着挣大钱回家砌房子、娶媳妇的美好向往,当然要处节省,如果伙食好了,回家后分到的钱肯定少。
    都是棒小伙,成天吃白菜、干饭肚子里没油水,有的人就早早的在食堂等着打免费的汤。
    这时的汤桶里都漂了一层油花,最先打汤,就可以多“劈点油花”,由此可见他们该苦成什么样子。
    往往去过东北的农民工回来后都有自豪感,认为三水县人比绝大多数北方人勤劳多了。
    三水县建筑工确实可以自豪,干活儿绝不含糊,平均每天的工作时间都超过十个小时。
    投资拉动内需是必然,黄瀚估算过,西大街仅仅土建的花费就不低于一个亿,加上装修、置办家具、办公用品应该超过一点五亿。
    这一点五亿投资下去,拉动起的连带产值恐怕会超过五个亿。
    三水县八四年底八五年初肯定会有更多单位、更多个人赚到了钱。
    土建一个亿,基本上被三水县自己的二三十个建筑公司瓜分。
    这时没有建筑工程必须招标、第三方监理的规定,肯定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这些建筑公司哪怕都是看一成的良心利润,也有一千万可以分。
    何止是建筑公司利润净增加,各乡镇的砖瓦厂,三水县水泥厂都在满负荷生产,依旧是供不应求。
    液压元件厂也轻轻松松拿到了十几万订单,“全力”牌阀门系列是入了国家大工程目录的,三水县商业街工程当然要优先选用“全力”牌。
    这单生意做得容易,不仅仅是因为“全力”牌质量好、名气大,还因为县领导都有地方保护意识。
    县里的大工程当然尽可能采购本地产品,除非质量实在不堪。
    直接、间接通过这个大工程赚到钱的人有好几万,第一受益者应该是拖拉机手,活儿多得干不完,就怕拖拉机趴窝。
    还好绝大多数拖拉机就是柴油机厂生产的“惠农”牌,姜书记亲自蹲点柴油机厂成绩斐然。
    为了保障运输,柴油机厂的售后服务人员增加了三倍,承诺本县范围,接到维修电话,四个小时内到场维修,本省范围一天内。
    质量过得去,价格适中,具备服务意识,“惠农”牌拖拉机当然会大卖,如今的月产量达到五六百辆还供不应求,今年柴油机厂产、销双过亿板上钉钉。
    第二受益者就是砖瓦窑的计件工,每个窑口附近自然村的劳动力全部上阵,连半大孩子都帮着家长干计件,但产量还是远远赶不上西大街工地的需要。
    于是乎,从外地船运砖瓦、水泥、黄沙石子成为了钢铁挂浆船的主要任务,只要运到码头,立马能够拿到钱。
    在三水县的带动下,邻近十几个市、县的砖瓦厂也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发展得很快。
    第三受益者就是用不着技术的码头苦力,好家伙,几十个大小码头上恐怕有一万多装卸工,都是农村人,不仅仅有妇女,甚至于有十来岁的孩子。
    有些运转船舶都等不及停靠码头,在比较宽的河面岸边直接搭上跳板卸货。
    用绳子码转,再通过窄长的跳板把一担担砖挑到岸上装载到拖拉机上,这活儿不仅仅苦,还得又把好力气。
    然这时的农村壮劳力根本不嫌辛苦,一边跳着担子还一边喊起铿锵有力的“号子”。
    “哎呦豪!”
    “哎哟耗!”
    “脚下滑!”
    “稳住了!”
    “上坡了!”
    “晓得了!”
    “哎呦豪!”
    “哎哟耗!”
    每每看到这样的劳动场面,黄瀚都觉得热血沸腾,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创造出世界奇迹,不是仅仅是那些所谓的精英,而是这些农村人的付出。
    一条运砖的船,卸货越快效益越高,卸砖没法机械化,况且此时也做不到机械化。
    只能采取人海战,因此在码头卸砖,平均一个劳动力也能挣三块多钱一天。
    挣着活钱的人家多了,自然增加了购买力,八四年元月开始,三水县再也用不着布票了,农民拿着钱就可以去供销社扯布做新衣服过年。
    有不少准备结婚的农村青年已经舍得光顾“风牌”专卖店购买衣服,准备把这种高档时髦的衣服留着风风光光成亲时穿。
    三水县领导班子现在根本用不着为解决就业头疼了,当下的主要工作是抓安全生产,人人都得戴安全帽进出工地,必须做到少死人。
    八十年代初期,建筑工出现因为事故致死致残的比例很高,想要避免比较难。
    不能因噎废食,县里唯有在狠抓安全生产的同时,做好死者、伤者的善后工作。
    总体情况还算好,上级领导重视,主管干部不敢含糊,暂时没有出现重大伤亡事故。
    转眼间就过了八五年元旦,三水县领导共同决策了一件大事。
    从八五年元旦这一天开始取消猪肉票、肥皂票、糖票、三水县自产粮食酒也不要票,全部敞开供应。
    三水县一直是猪肉输出大户,改革开放、大包干后,养猪专业户多了几倍,产量年年稳步增长。
    能够保证在完成国家采购任务后,有绰绰有余的猪肉供应三水县市场,实在没有必要计划供应猪肉。
    这些举措都能够为接下来的招商引资加分,因为票证供应束缚了人员流动。
    一个外地人拖家带口来三水县做生意,粮食、肉、酒都得买黑市,纵然买得起也会感到不爽。
    黄瀚甚至于准备提议秦昆仑、钱国栋交于县里讨论一个事实存在的问题。
    粮票这东西分全国粮票、本省粮票和本县粮票,豆制品票全部是本地印发。
    县里是不是可以考虑给入住商业街做生意的外地人市民待遇,三水县城镇户口所发的票证,也有他们的一份。
    这时在外面做生意的绝大多数是农村户口,他们来到三水县能够得到城镇户口才有的票证,好感度、认同度肯定会拔高。
    如果做生意再赚到钱了,他们一定会向亲朋好友介绍三水县。
    好名声传出去后,何愁小商小贩不往三水县跑?
    元旦过后李俊又帮着买到了爱使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
    这一回由于认购者寥寥无几,股票严重滞销。
    有可能是因为沪城人根本没瞧出来买股票有什么好处,根本不相信银行职员的宣传。
    李俊牵头买下十万块钱股票后还获得了上级表扬,其实爱使电子历史上只募集到了四十万块股金,现在好于历史多出十万块。
    没几天延中实业也开始发行股票,这回受到鼓舞的李俊出手更加大胆,帮着黄瀚买了两万股,延中实业的原始股十块钱一股。
    由此可见,新中国的股份制改革已经悄然开始了,这肯定是一座改革开放的里程碑。
    如果三水县以股份合作的模式修建商业街并且招商成功后,相信整个领导班子的胆量会截然不同。
    接下来率先搞起股份制改革有什么不可以?
    提前十年、八年搞股份制改革,不是等到全民下岗时倒逼改革。
    三水县肯定能够做到先行一步,也能够较好的避免“下岗潮”带来的巨大阵痛。
    中国的学霸只要能够过语言关,去美国读书觉得轻松惬意,十有八九都是美国学校里最拔尖的。
    沈晓蓉属于学霸中的王者,应对美国初中课程游刃有余,她今年夏天准备报考一所私立高中。
    宋晓峰今年的目标是耶鲁大学建筑学院,他一心一意想要学成后建设新中国。
    美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寒假,二月份会有一个大约两个星期的假期。
    秦淑洁思前想后决定选择在这个时间段带上沈晓蓉回国探亲。
    因为此时正是中国的新春佳节,把沈晓蓉带回家住几天,家里的老人肯定会惊喜万分。
    之所以决定再回国一趟,主要目的是为了跟黄瀚再次见面。
    腊月二十六,也就是八五年二月十五,她俩在沪城虹桥机场下了飞机后直接包了一辆出租车赶来三水县。
    秦淑洁打算跟黄瀚谈过后再回杭城过年。
    她俩当然是直接来到“事竟成宾馆”开房间,谁知这里的生意太好了,没有预约根本住不上,一般情况下需要入住的人都得提前三天预定。
    没辙,沈晓蓉在宾馆服务台拨通了黄瀚家的电话。
    今年这个寒假事儿太多,因为有“自强大厦”、“风牌大厦”两个相当于是自己家的在建工程,黄瀚只要有时间肯定亲自监督质量,优化设计。
    比如说,进口电梯太贵了,国产电梯的性能堪忧,因此在当下条件下,安装电梯性价比不高。
    但是黄瀚预留了位置,这几年在电梯的位置上可以先安装运货物的升降机。
    因此今年寒假黄瀚没有离开三水县,又刚巧接到了沈晓蓉的电话。
    “黄瀚吗?这么巧,你在家呀!”
    “蓉儿?你这是在哪儿打电话?”
    “在你们家宾馆的大厅呢!这儿客满,我们住不下来。”
    “你们,除了你小姨还有谁啊?”
    “就我们俩,我们一下飞机就来找你了。我哥哥忙着备考,没回来过年。”
    “哎呦喂!你等着,五分钟内你们就能看到我!”
    黄瀚奔跑而出,心里暗骂自己居然也小人之心了,人家一下飞机家都没回就赶来三水县,足以说明一切。
    宾馆没有房间也得变出来,负责日常工作的宾馆副经理刘晓娟得知是黄瀚来自大洋彼岸的贵客,立刻亲自协调。
    一刻钟后黄瀚和秦淑洁、沈晓蓉就坐在二一二房间喝茶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