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国医》第一卷实习生涯第一百二十二章失声(三合一)

全职国医最新章节目录
   “老师!”
    同小波把手中的礼物放下,很是客气的向汤于权问了声好。
    “来了就来了,还带什么礼物啊。”
    汤于权笑着道:“下次要是还带东西进来,你就不要进我的门了。”
    “老师,您这么说我以后可真不敢来了。”
    同小波在汤于权对面的沙发上坐下,笑着道:“学生看老师,哪能空着手,您可是我的恩师,我来看您,带点东西,那是孝心,又不是行贿。”
    “就你会说。”
    汤于权笑着道:“本事没学多少,嘴皮子倒是溜,你这嘴皮子上的功夫要是能有一半用来学本事,现在也不会只是个副主任了。”
    同小波笑呵呵的:“老师,我天赋差,是您最笨的学生,给您丢人了。”
    “可我没看出你有丢人的觉悟,嬉皮笑脸,哪有一点丢人的感觉。”汤于权毫不客气的道。
    “老师,我那是谦虚,您好歹留点面子啊。”同小波苦笑。
    自己这个老师哪儿都好,就是说话很直啊,最初跟着汤于权学医的时候,同小波就没少被骂,这也算是被骂习惯了。
    当然,同小波也有自知之明,他在汤于权的众多学生之中,确实算是混的比较差的。
    汤于权今年已经六十来岁了,算是和周同辉同一辈的杏林名家,目前还是江州省省医院的荣誉副院长,省保健局的专家,曾经还担任过江州省医科大的副校长,中医学院的院长。
    能拜汤于权为师,同小波也是相当庆幸的。
    “今天来看我这个老头子,又有什么事?”
    汤于权笑着问。
    “老师,您这说的,我好像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同小波苦笑。
    “那就要问你自己喽!”
    汤于权呵呵一笑,自己的学生,自己能不知道?
    对同小波,汤于权还是很和蔼的,他的学生不少,不过能在身边的却不多,同小波就在江州省省医院,也时时来看望他。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同样,学生也算是老师的半个儿子。
    “老师,我今天来确实是来探望您的,当然还有个问题想向您请教。”
    说着,同小波把一个文件夹递给了汤于权:“这是我打印的一份病案。”
    汤于权接过,详细的看了起来,前面是患者的既往病史,以及各种检查,同时还有西医的诊断,后面才是中医的治疗。ji
    看到后面部分,汤于权就连连点头,边看边道:“好,这个方子用的好。”
    “中医治病,就要不拘泥于束缚,只要辩证准确,就可以果断用药,好”
    看完之后,汤于权把文件夹合上,笑着看向同小波:“小波啊,你这个病治的好啊,看来这两年进步不小,宛然有了大医之风了。”
    同小波满脸尴尬:“老师,这不是我的治的。”
    汤于权一愣:“不是你?”
    说着又拿起病案详细的看了看,这才点头:“看来确实不是你治的,前面部分非常详细,后面部分却不怎么详尽。”
    同小波点头:“不瞒您老,患者确实是咱们省医院的患者,之前是在省医院肿瘤科治疗的,已经上了手术台,开胸之后发现肿瘤遍布全胃,并且侵及周边动脉,所以又关腹采用药物治疗,当时肿瘤科请我过去看过,我也没什么办法”
    “那这后续的治疗是?”汤于权问。
    “是江中院的方寒。”
    同小波道:“患者是方寒的亲戚,他来医院探望,然后让患者转院去了江中院,前两天我才听说,患者恢复的不错,已经可以进食了,所以找人打听了一下患者的治疗情况,用了什么药,恢复的如何。”
    “方寒?”
    汤于权一愣,然后道:“这就难怪了。”
    “老师您也知道方寒?”同小波有些惊讶。
    “郭老的关门弟子,江中院的冉冉升起的新星,我怎么可能不知道?”
    汤于权笑着道:“我不仅知道,而且还见过,这个方寒虽然年轻,可是在辩证用方方面很有一套,我都要甘拜下风。”
    汤于权确实是见过方寒的,在去年的中医研讨会上,会后还和方寒等人一起给江华制药的董事长刘四洪的孙子看过病。(江华的董事长是刘四洪,后面索利斯回国之前那一段记错了,写错名字了,这儿更正一下)。
    会诊之前,汤于权其实已经给刘四洪的孙子看过了,用方之后没什么效果,还是当时会诊的时候方寒看出剂量不足。
    “你让我看这个病案,是有疑惑之处?”
    汤于权问同小波。
    “嗯。”
    同小波点头,非常认真的请教道:“老师,患者当时的情况我很详细的了解过,病历您也看了,是贲门癌,而且癌细胞已经严重扩散,甚至都无法手术,为何却能被如此普普通通的六味地黄丸治愈?”
    汤于权看着同小波,好半天没吭声,看的同小波甚至有些心中发寒,自己哪儿说错话了吗?
    “你问出这样的问题,可见你这么多年的中医都学到狗身上去了。”
    汤于权叹了口气,语重心长的道:“当年我愿意教你,其实就是觉得你为人聪敏,悟性佳,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你的一些师弟成就都要高于你,你就没想过为什么?”
    同小波一愣。
    “当年你是西医选修中医,可这么多年过去了,你的思维不仅没有改变,反而还依旧维持固有模式”
    汤于权真的是有些失望的。
    同小波是他在江州医科大担任中医学院院长的时候收的学生。
    这个学生报考的是西医临床系,之后选修中医,汤于权见同小波喜欢中医,也有几分聪明,这才收了当学生,可这么多年,同小波真的让他有些失望了。
    刚才同小波说他是汤于权所有学生中最笨的,也确实是谦虚,真要笨能被汤于权看重?
    江州医科大中医学院那么多学生,真要算,每个人都算是汤于权的学生,可真正能算作是弟子的却不多,同小波一个选修生能被汤于权收了当弟子,怎么可能笨?
    “老师,我”
    "你选修中医的时候,我就告诉过你,我不反对你学西医,中西医兼修也未尝不可,只要你有足够的精力,可在治疗病症的时候,却一定要拎清楚,用中医疗法,就要摒弃西医的观念,用西医治疗,就要摒弃中医的理念,两者是完全不同的。"
    说着汤于权指着桌上的文件夹,道:“既然是中医治疗,那么中医又何尝有癌症一说?”
    “患者形体消瘦,兼见五心烦热,吞咽困难,食入即吐,舌瘦小暗红脉见细数”
    说到这里,汤于权语气重了不少:“纵观脉证,肝肾阴虚,横克脾胃,胃失和降,吞咽困难,食入即吐正是胃气上逆所致,其证实属正虚邪实、虚实夹杂之症,故而应当止步肝肾,和胃降逆,标本兼职”
    说到这里,汤于权用恨铁不成钢的目光看着同小波:“你说说,如此病症,当用何药,六味地黄汤虽然普通,可只要对症,却胜过灵丹妙药”
    "老师"
    同小波张了张嘴。
    他学习中医多年,底子本就不差,要不然也不可能担任江州省省医院的中医科副主任。
    刚才汤于权一席话,同小波是拨云见月,顿时茅塞顿开。
    自己这是越学越回去了?
    “你学习中医二十年,竟然还没有方寒一个小年轻看的明白。”汤于权叹着气。
    同小波张了张嘴,不知道该说什么。
    足足过了好半天,汤于权这才道:“我听说你正在搞中医抗癌方面的科研课题?”
    “是。”同小波点了点头。
    “我会给医院打招呼,这个课题暂时就终止吧。”
    汤于权道:“你学了这么多年中医,还没有搞明白中医药的奥妙,何谈抗癌,你看看方寒这个方子,里面可曾有过一味抗癌药?”
    “老师”
    同小波这次坐不住了,急忙道:“老师,别啊。”
    他今天是来请教的,这要是把原本的课题弄没了,那不是亏大了?
    搞科研是很费钱的,汤于权一句话,医院不给资金,他还弄个屁啊。
    汤于权脸色严肃,再也没有了之前的笑容。
    “你跟着我学医的时候,我不反对你中西医兼修,是觉得你聪明,可现在看来,你的聪明没有用在正经地方,一个方面你尚且没有吃透,又何来兼修之说,蹒跚学步,步子还走不稳,就像跑?”
    “老师,我回去之后一定好好学习,用心钻研,我今天来求您解惑,也是因为好学。”同小波快哭了。
    他今年都四十多岁了,这个课题申请了好几年,年初才通过,他才拿到前期的一部分资金。
    今天来见汤于权,也确实是因为他很上心,求教来了,要不然,他又何必呢?
    “等你吃透了再说吧,你这样的半吊子,说小了,误人误己,说大了,草菅人命。”汤于权声音冷冽。
    “老师”
    同小波瘫坐在了沙发上,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
    院子里,郭文渊缓缓道:“中医对个人的要求很高,这就造成个体差异很大,而现在的医疗体系都是按照西医的方式来的,因而现在各大医院的一些医师职称对中医人来讲,其实并不客观”
    "有一些副主任主任医师,名不副实的多不胜数,这就造成了患者不知道怎么去衡量中医,那位中医大夫水平高,那位中医大夫沽名钓誉,滥竽充数。"
    “患者本是满腔热血而去,结果遇到半吊子的中医大夫,深受其害,伤心不说,或许从此之后还要恨上中医。”
    孙秋白插嘴道:“郭老说的不错,中医想要改变现状,首先要改变自己,必须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式,来准确的衡量中医人的水准,让患者对医生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
    “有些中医人,名气大,可就像是网上盛传的一些国术高手一样,什么宗师,什么大师,名头响亮,上了台被人一拳打倒,简直让人无语。”
    郭文渊点头道:“小寒刚才说的不错,路要一步一步走,现阶段,中医人一定不能好高骛远,先要做好自己,脚踏实地,才能弘扬中医,中医不是口头上说的,而是要做出来的。”
    孙秋白道:“方学弟的想法不错,而且江中院也有底子,可以先行,如果江中院做出了成绩,我们丰州省可以紧随其后。”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