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物语》第225章炼丹

长生物语最新章节目录
   时近晌午,老道便准备斋饭,招待客人。饭后,他领着二人出门,坐上专车。嗯,没错,就是专车。
    往西南方向,开了十公里左右,就到了龙虎山的山门。管理人员一瞧这车,立马放行,司机特有一种逛后花园的敢脚,慢慢悠悠的上了半山。
    三人下车,见眼前一座四柱三门的石牌坊,额枋上是三清浮雕,周围祥云瑞兽,龙盘虎踞。后面有方砖甬路,连着正一观。
    话说第四代天师张盛,从汉中迁还龙虎山后,曾在此建祠祀祖,后来演变成正一观。历代天师都在这开坛授彔,道院林立,规模宏大,号称“昼夜长明羽人国”。
    当然现在的正一观,是近代重建的,而且香火衰败,人烟稀少。
    杨逸和小楠不解其意,只跟着张金通进去。老道却绕过甬路,直奔后院,又从小门出去,长草间隐现着一条野径,蜿蜒而上。
    老道继续迈步,边走边解释:“前方有孔石洞,洞口有飞瀑倾泻,当年祖师便在那里炼丹,丹成而龙虎现,呵,你们应该晓得。”
    三人走了一刻,果然地势渐高,愈发崎岖,并隐约传来水流之声。再走一刻,眼前豁然一亮,只见瀑布斜飞,藤萝倒挂,掩映着一方洞天。
    水到下面,又积成小潭。而奇怪的是,石洞并不高,潭水却没淹过洞口,只是汩汩的像地泉一样,不知散到何处。
    三人近前,又见瀑前平地开阔,似有草庐遗迹,洞内则立着一只黑黝黝的丹炉。
    “天师,莫非这就是神炉?”杨逸不太敢信,这也忒随便了吧!
    “正是,它千百年一直在这里,可惜世人愚昧,见不得真宝……”
    张金通看他们一脸特奇葩的表情,笑道:“放心,没人搬得动它。四十多年前,人道洪流,倒也发现了此处。那些家伙用尽办法都奈何不了,最后只能放了把火,出出邪气。如今它还好好的,可那些人呢,哼!怕是已入了黄土。”
    张金通摇摇头,不愿再提,脚下一跺,很轻松的跃过水潭,窜进洞内。
    二人紧跟其后,到了里面才发现空气十分干燥,那瀑布就在眼前,却好像隔了老远,传不进半点水气。
    杨逸和小楠一边一个,绕着丹炉转了两圈。
    共分三层,最下面是个圆肚形的,三足的,类似大鼎一样的丹灶,左右有耳朵,似乎能拉出来,里面应是添火的地方。
    中间也是个圆肚,跟下面一摞,就像个闷葫芦似的。
    最上面,类似于塔顶,顶端有圆珠,另有七个圆孔。
    此炉高过1米,宽约80,其貌不扬,就憨憨笨笨的戳在那儿。
    古代修士炼丹,都是用六一泥铸炉。
    这个六一泥的配方早已残缺,百年来争论不休,始终没有准确数据。所以张金通说的不假,除非有什么遗宝出世,否则世间就只剩这一尊神炉了。
    “洞外那草庐痕迹,据说是祖师所留,我也不知真假。这飞瀑之水能用来炼丹,大可放心。哦,二位是在此暂住,还是随我回府?”老道问。
    “我们先留下吧,有劳天师了。”杨逸道。
    “那好,稍后我让人送上一些用品和晚饭,还有二位的行李,明日我再来看望。”
    张金通言罢,抹身就跃出石洞,头也不回的下了山。他懂江湖规矩,炼丹是件非常隐蔽的事情,倘若外人偷窥,当场打死都没得讲。
    如今的天师府也保留一些炼丹术,比如张守阳给卢元清的那几颗丹丸。但他们用的是普通丹炉,丹药也不成品级,无非是强效一些的救命药或补药。
    而这尊炉,天师府从未用过,因为实力不足,连开启都开启不了。
    此刻,杨逸和小楠正围着丹炉,见其憨实笨拙,外表黑黑漆漆,像抹了一层厚厚的炭粉,一时竟无从下手。
    “我们先把它拆开,然后清洗一下吧?”杨逸忽然提议。
    “也好,你力气大,你来。”小楠退后两步。
    嘁!
    杨逸懒得吐槽,什么我力气大,明明是你嫌脏罢了!他摇摇头,挽起袖口,先握住最上面的圆珠,用了三分力,然后一拧。
    咦?
    居然纹丝不动。
    他又用了五分力,再一拧,只听“嘎啷”一声,塔顶微有松动。
    杨逸很惊奇啊,索性运起十分力,“砰!”随着巨大的闷响,那塔顶终于卸了下来。而他探头瞧去,先瞄着一个古怪的硕大容器,这叫“水海”,是降温用的。
    将水海拆掉,下面则是悬胎鼎,用来放草药金石。它悬在炉中,再下面,便是添火的丹灶。
    他一共拆出了四件,稍感费力,但装作很累的样子,道:“我完事了,你洗吧。”
    “啧啧,小气的男人!”
    小楠很鄙视,右手一伸,两指并拢,喝道:“水来!”
    “哗!”
    话音方落,只见银河倒挂般的飞瀑,竟然凭空截断,就像用剪刀剪掉了一半,下半部分完全消失。隔了两秒钟,这瀑布才重新接续,倾泻直下。
    而她面前的虚空中,却突然出现了一团偌大的水球。
    这水球似有生命一般,慢慢将四个部件包裹,然后像一只自尉心的史莱姆,在那儿上下上下的腻咕腻咕。
    噫!
    杨逸瞧着有点恶心,道:“你为什么不默发,还非得喊一声?”
    “假装自己会控水术啊!”
    小楠理所当然的回应,见那水球渐渐的从透明变成黑灰色,又是两指并拢:“去!”
    黑球瞬间消失,转眼出现在洞外,哗啦啦的下了场黑雨,都浇在了山林中。
    “……”
    杨逸不想理她,只打量那四个部件,而这一瞧,顿时惊艳。
    蒙尘千年的珍宝露出了真容,当炭层褪去,一种似金非金,似石非石,似土非土的古拙色彩就呈现出来。
    “这才有个神炉的样子,委屈你了。”
    杨逸甚是欢喜,小心的组装完毕,大家伙往那儿一摆,简直厚重如山。
    忙完这些,天色已暗。
    天师道的四位弟子挑着诸多物件,迅速上了山。张金通考虑的很周到,像住宿的帐篷被褥,吃食用的碗筷蒸锅,照明的手电汽灯,还有添火用的木炭,一应俱全。
    杨逸和小楠在洞外搭好帐篷,没再继续,而是闭目打坐,调节精气神。
    要知道,古代修士炼丹,须斋戒、顶冠、披道,跪捧药炉,祷请大道天尊,再行入山。时间要在开山月(三或九)的吉日良辰,筑坛要烧符篆,炉鼎插置宝剑古镜等等。
    有的或许是心理安慰,有的可能真管用。
    他们没刻意布置,只是刚好赶上三月份,便也挑了个吉日,即是明天。
    ……
    次日,晨曦。
    杨逸整整修炼了一宿,此时还没停止,一吞一吐,正采食朝霞之气。当初阳完全跳出地平线,驱散了淡淡的山间白雾,他才收功起身,自觉神气充盈。
    对面的小楠也睁开眼,同样光彩流动,华蕴内敛。
    俩人目光一碰,脚下一踩,齐齐跃入洞内。
    杨逸打开箱子,取出一份祛邪丹的药材,祛邪丹的品级比炼形益神丹要低,先试试手也好。
    道教的外丹术,经过长期试验,已经形成了一套系统方法,包括飞、升、抽、伏、点、关、养、煮、炼、锻、研、封等数十种。
    每一种,都需要灵力、神识、技巧、火候各方面紧妙配合,稍有不慎,就可能浪费了一份材料。
    《玄珠心镜录》有云:祛邪丹,半数材料研作小块,二两作一包,包入粗布袋内。半数材料阴干,加水沸煮,并将布袋悬于鼎内,频加水,二三日布袋渐轻,汁渐浓。煮至四五日,药已在汁内,取布袋,再煮之,升丹,而成丹胎,即收。
    添火则是,卯酉顶火各六两,是指每日上午和下午七点,各添木炭六两。
    简不简略?简略!没办法,试呗。
    杨逸把材料放入鼎中,再将布袋悬挂,然后盖上塔顶。小楠则添炭生火,转眼间,炉内红通通一片,热度升起。
    跟着,二人盘坐在两侧,神识探出,时刻留意情况。
    “咕嘟!”
    “咕嘟!”
    那材料本是草木之物,泡在水中蒸煮,很快就变得软烂。水也呈现出一种红、绿、黄、黑混杂的古怪颜色。
    而悬挂的几个布袋,也迅速被蒸汽浸透,湿湿软软。
    等待的时间大抵是漫长的,好在二人边修行边查看,也不算无聊。中午时分,张金通来过一次,见洞内烟火缭绕,愣是没敢进去,站了片刻就离开。
    如此这般,二人按时添炭添水,小心看护,晃眼就过了一天。
    果然,那布袋似乎干瘪了些,杨逸用神识触动了一下,重量也轻了几分。而那一锅怪汤,颜色慢慢相融,已无限接近于绿色。
    就这样,过了四天。
    布袋完全干瘪,汤汁浓稠无比。小楠运起小搬运术,瞬间取出布袋,打开一瞧,嗬,药材近乎气化,只剩些碎渣子黏在里面。
    “差不多了。”她道。
    “嗯,我先来。”
    杨逸双手伸展,似环抱丹炉,两股柔和的灵力顺着掌心散出,从两边的灶口灌入。火势被其一催,立时涨高数寸。
    而随着灵力越来越大,火焰熊熊,猛舔着鼎底,似要将其吞噬融化。本就黏稠的汤汁更是咕嘟作响,不断有气泡崩裂,很快就变成了半液半固的形态。
    这个步骤,就叫升丹,是丹成的前置程序。相对的,还有降丹,炼制复杂丹药的时候会用到。
    小楠挺担心的看着男朋友,短短十几分钟,那张脸上全是细汗。饶是他灵力深厚,也禁不起这等丧心病狂的输出。
    一哆嗦,几个亿就没了。
    “呼……”
    又坚持了十来分钟,杨逸终于支持不住,喝道:“接手!”
    小楠不敢怠慢,连忙替过对方。杨逸一撤手,马上摸出酒葫芦,灌了几口,然后抓紧时间调息。
    “……”
    小楠抿着嘴,前所未有的严肃,她灵力不是强项,大概挺了十五分钟,就要扑街。而偏偏此刻,那汤汁越来越干,越来越小,眼瞅着要成丹胎,却听“砰!”
    一股绿蓬蓬的东西炸开,在鼎内四溅纷飞,已然流胎(材料没有控制住,报废的意思)。
    “唉,我的错!”
    小楠叹了口气,面露不爽。
    “没关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