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物语》第218章收购货物[2]

长生物语最新章节目录
   层和研究人员,正陪着一位大大大领导视察,并讲解道:“我们以各种草药为原料,制作不同剂型的成药,已经有上千年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包括丸、散、膏、丹、酒、膜等四十多种剂型,基本不会出错。”
    研究员引着领导上前,指着培育室中的一株植物道:“您看这个,这株叫白芷,主治风寒感冒、头痛鼻炎等等,也可作为香料。以前有一种药叫风寒感冒颗粒,就是以它为主。感冒这东西因人而异,吃了同一种药,有的人可能两天就好,有的人可能一个星期。但是,以异化后的白芷药性,如果制出成药,我敢保证……”
    他忽然停了一小会,话语中充斥着强大的自信,“任何人,只要不是重感冒和高烧,一剂就能痊愈!”
    啧!
    领导扶眼镜的手也是一顿,片刻又落了回去,道:“宋教授,此事不能妄言,你可敢立军令状?”
    “我敢!”教授掷地有声。
    “好,好啊!”
    领导露出一丝笑意,问:“多久能全面投产?”
    “随时都可以,风寒类的成药我们经验最足,而且经过了大批人群的试药试验,绝无问题。峨眉山的环境也非常好,极适合大规模种植。”
    “……”
    领导显得更加兴奋,都不说话了,只拍了拍他的肩膀。
    紧跟着,众人又往里走,宋教授依次介绍了研究成果:“在上半年就能投产面市的,共有三种新药,包括感冒颗粒,跌打止痛膏,还有桑菊饮。哦,桑菊饮是一种冲剂,辛凉解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还要继续研究,尤其要大量人群试药的,共有四种。在延缓衰老,强精健体,和治疗冠状动脉硬化、心绞痛、高血压方面,可能有巨大疗效。”
    “嗯,这三类新药虽然是小病症,但意义重大,群众平日烦心的就是小病小灾……宋教授,你立了一大功啊!”
    “应该的,应该的。”
    不多时,众人视察完毕。领导又勉励数句,便上车离开,他的行程很忙,稍后还要赶去道员,慰问甄元清等人。
    而他刚刚坐稳,助手就汇报道:“岳阳鹤龙湖镇,戴家独子,今日前去盛天琳琅阁。他带去的应该是巨趾厚甲鳖,交易的东西不清楚,要不要调查?”
    “不必。”
    领导想了想,沉吟道:“白云山出产的无非那几样,灵米和灵酒不可能,估计就是香、茶或者瓜果蔬菜。不用在意,由他们去吧。”
    “可他们将那些灵物流入市场,不会引起骚动么?”助手担心。
    “骚动?周琦不是提醒过了么,今年我们会有大动作……呵呵,两个小家伙倒是有趣,对我们的脉路摸得很清楚,这也算紧跟主流。”
    领导笑了笑,挥手道:“好了,开车。”
    ……
    白云山,练功场。
    一家四口又是排排站,瞅着眼前的那只大鳖。80厘米长,宽也有60厘米,好大一坨pia在地上,瞧着特恶心,却又有种想啃的欲望。
    莫名其妙的沉默了一会,小糖忍不住了,举手道:“姐夫,我晚上要吃肉!”
    “好啊,买来就是吃的,我炖锅汤试试。”杨逸笑道。
    “可这只没有头啊,人家炖甲鱼都有头的。”
    小糖蹲下身,捏住那只脑袋,软趴趴的在手上甩啊甩,“这都剪下来了,还能吃么?哎葵葵,你吃没吃过这个头?”
    “呀,你流氓!”海葵一瞪眼。
    “你才流氓呢,不然你怎么知道我说什么?给你给你,哎,你别跑啊!”
    “你走开,不要碰我!”
    俩妹子吵吵闹闹,噼里啪啦的又没影了。
    “……”
    小楠懒得理,直接亮出青叶刀,顺着背甲缝隙处捅进去,左切一下,右切一下,然后往上一挑。
    一只完整的鳖甲就卸了下来。
    杨逸不管那臭烘烘的腥味,拿在手中观瞧:椭圆形,背面隆起,长约65cm,宽约40cm。表面呈墨绿色,略泛光泽,有细网状的纹路,中间一条竖线,左右均分。
    他屈指一弹,发出“当”的清脆声响,道:“硬度应该没问题,能防御一般的刀刺、枪击。可这玩意好丑,能炼成什么呢?”
    “炼成盾呗,不用的时候背在后面,哎,正好还是绿的。”小楠笑道。
    “大姐,这是给你爸用的,上点心成么?”杨逸蛋疼。
    “我上着心呢,等我想想……”
    小楠接过来,见那鳖甲被细纹分成若干个均匀的小甲片,忽然眼睛一亮,道:“老杨,我们把它切割开,试试小封禁术怎么样?”
    “你是说触发的那种?”
    杨逸懂她的意思,就是在甲片中注入一道小封禁术,平日正常,只要受到一定程度的攻击,便会自动触发,保护主人。
    “可这跟鳖甲没关系了,还是我们的道术在起作用,它就相当于一个载体。”
    “没办法啊,谁让它外形不给力。等红羽鹫送过来,我们看看羽毛,能不能做成衣服什么的。”
    ……
    “2月28日最新消息,央地中青年干部双向交流任职培训班,近日在京城举办。这预示着,最新一轮的央地干部交流已经启动。
    开展双向交流任职,既是加强地方治理、促进地方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干部人才培养的长远需求。
    中青年干部能更好地深入基层,可以把理论与基层实践相结合,助力基层发展,同时也能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工作能力。
    据悉,此次共选派66名中青年司局级干部,涵盖乌拉省、青宁省、西陲省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培训班举办之后,他们将陆续到岗履新……”
    啧!
    闫涵嘬着牙花子,看完了晚间新闻,小心脏控制不住的砰砰跳动。旁人不晓得,一带一过,可他身为白云山的外事人员,他还能不知道么?
    “唉,怎么有种历史车轮缓缓滚动的感觉呢?不妙啊!”
    他装模作样的感叹一声,随手拿了块抹布,细细擦着原本就很光溜的货架。
    如今临近三月,气候转暖,阳春将至。
    现在是七点半,天色全黑,这家店没有具体的营业时间,特随心所欲。昨天六点钟就关门了,今天不行,因为有客人要来。
    闫涵打扫了一番,又坐回办公桌,开始熟练的坑队友。
    其实挺奇妙的,当初闯山的三个人,张千秋最具主角相,结果被贬到庄园,给水老大当马仔。上头明显不会重用,只等期限一到,立马卷铺盖滚蛋。
    李冬呢,也有些光环,属于大智若愚的那种。不过他没展示出什么特点,还在后山混吃等死。
    反倒自己,最早被排除在外的扑街货,竟然最受重用。他心里很清楚,自己胆小,不果断,对俗世执念太多,可就因为这样,才恰恰很好掌控。
    “当!”
    “当!”
    不知不觉,特意买的老座钟敲响了报时音,八点整。而与此同时,就听外面哗啷一声,门开,脚步杂乱。
    进来的是两伙人,巧合的碰到了一起,都有些意外和沉默。
    “哟,还一块到的,真巧了!”
    闫涵起身迎客,很圆熟的缓和着场面,笑道:“来来来,请坐请坐。”
    这两帮人,一帮是三个年轻小伙,穿着价钱不菲的户外服,感觉风尘仆仆。另一帮是四个汉子,气质独特,直挺挺硬梆梆,就像一根根木头棒槌似的。
    “来,众位喝茶。”
    闫涵废话不讲,简单招待,道:“咱们验货吧,这边先进的门,就从你们开始,您几位稍等片刻。”
    “好!”一根棒槌道。
    说着,他把三个小伙引到后院仓库。其中一个把手里的蛇皮袋子,往桌上一扔,带着点得意道:“看看吧,活的!”
    “活的?”
    闫涵眨眨眼,戴上手套拉开,只见里面盘着一条近两米长的黑鳍黄尾鳝。浑身被坚韧的绳索捆住,嘴巴张开,满是密密麻麻的细齿,口中还塞着一块软木塞。
    那木塞应该用强力麻药浸泡过,以至于鳝鱼傻呆呆的,不太清醒。
    “厉害啊,你们怎么抓的?”
    “嘿,这你就甭管了,估个价吧。”那人笑道。
    “之前定的是四万,不过这只太鲜活,我也不亏你们,六万如何?”
    “成交!”
    “转账还是现金?”
    “交换成么?”
    “……”
    闫涵瞄了他们一眼,消息传的倒快,道:“可以,跟我来。”
    他领着三人回屋,指着货架道:“香一盒一万,茶十万一两,限购三两,想换什么?”
    那人跟同伴对视一眼,毫不犹豫道:“九两茶叶,差价我们补齐!”
    “不好意思,你们只能买三两。”
    “不是每人限购三两么?”那人急道。
    “不不,是伙、帮、团队,不管你是一个人,还是十个人,都是三两。”
    “我就没听过这样的规矩!”那人怒道。
    “哈,这是老板的规矩,不买请便。”
    闫涵坐在椅子上,貌似有恃无恐,实则手心里全是汗。拜托,我第一次装逼随风,千万要给点面子!
    他左手似无意的扶在胸口,轻轻摩挲着——隔着两层衣服,里面有一枚龟甲吊坠,水老大专门送过来,说是防身用的。
    “……”
    而那人怒视了几秒钟,终究没敢叫板,道:“好,三两就三两。”
    好险!
    闫涵暗出了一口气,起身给称了三两茶,转账付款,送客走人,然后对另一帮道:“让你们久等了,这边请。”
    那四人非常沉默,一言不发的跟到仓库,也是把袋子一拉。
    嗬!里面血淋淋的躺着两只红羽鹫,能看出费了一番功夫,只有头部被击穿,背部和腹部的羽毛大体完好。
    “不错,东西我收了,十万一只。”
    “我们也换三两茶。”
    “哦,好好。”
    四人虽然古怪,倒很讲规矩,拿了茶就迅速离开。眨眼间,刚才还挺热闹的店铺,又变得冷冷清清。
    “我的天,这活真不是一般人干的!”
    闫涵擦了擦汗,浑身像虚脱了一样。他就是个都市小土豪,没受过什么风浪,现在奉旨开店,忐忑忧心,同时又觉得非常刺激。
    “小延,干活了!”
    他喊了一嗓子,堂弟从楼上跑下来,利索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