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物语》第163章法宝成

长生物语最新章节目录
   “安心安心,安他妈的心!”
    一楼的厅里,旅店老板冲电视机里的专家啐了一口,骂道:“这都十一月了,冬天了!平均气温还十八度,你当火洲是南中啊,纯特么糊弄傻子!”
    “瞎嚷嚷什么?我告诉你啊,最近你脾气见涨,到底想干嘛?”老板娘训道。
    “不爱干了我!”
    “不爱干就滚蛋,回老家去!”
    老板娘骂了句,又给儿子夹了块肉,小孩埋头扒着饭,一声不吭。
    他们不是本地人,前些年来这旅游,一眼就喜欢上了葡萄沟。回去便折现家产,在这开了家旅馆,收入还算不错。
    老板明显是妻管严,咕哝了几句没敢硬怼。老板娘匆匆吃了饭,正要收拾桌子,忽地脖子一伸,笑道:“小杨,今天又出去啊?”
    “嗯,出去转转。”
    杨逸背着包从二楼下来,本要往出走,结果身子一转,凑过来道:“我压的钱快没了吧,我还要住一个月,再给您补点。”
    “哎哟,不着急不着急,啥时候有再给。”
    老板娘眉开眼笑,嘴上客气,手上却忙不迭的拿起电话。杨逸一扫码,转过去两千,然后摆摆手,抹身出门。
    “自己住了一个月,成天不见人影,别是什么恐怖分子吧?”老板看着他的背影,忍不住嘟囔一句。
    “人家可是大作家,专门上这找灵感的,你懂个屁!”
    老板娘回呛,又拍了儿子一下,道:“吃完写作业去,好好学习,别跟你爸似的,文盲!”
    ……
    却说杨逸离了葡萄沟,一路上山,没有深入,就在外围找了块地方。
    他盘坐在大石上,摸出青皮葫芦,运气一吸。周遭的红色云气瞬间沸腾,一团团,一道道,争先恐后的往葫芦里钻。
    很快,葫芦装满,他气息一散,四周恢复平静。
    “……”
    他并未起身,而是闭目凝神,仔细感受着火焰山的波动。
    随着冬季到来,此地异象的扩张速度,意外的减缓许多。他原本估计,到明年2月左右,将会彻底爆发,赤地千里。眼下一看,有这个冬天缓冲,火洲还能多坚持一段。
    不过也是苟延残喘,即便挺过明年春天,可接着就是夏季,还得死。
    “唉……”
    杨逸睁开眼,摇了摇头,这才拎着葫芦起身,原路返回。
    这葫芦能装四道火灵气,由于要分化开来,一点点的淬炼,进度较为缓慢。他已经呆了一个月,每礼拜进山1-2次,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炼制法器。
    现如今,青玉针的形态变化明显。以前是青碧色,现在向绛红色转变;以前泛着凛凛寒芒,一看就是锋锐之物,现在却明亮绚丽,似有一层火气流动,威势更甚。
    他也很期待,好像弄出了一套不得了的东西。
    关于这套法器,杨逸跟小楠认真探讨过。用针对敌,虽然有点gay里gay气,但对他而言,却是最实用的。
    世人多羡剑仙,其实他也能整。先打出一柄短剑,用神炼法温养,亦能收放自如,杀敌于百步之外。
    但是呢,一来,剑比针的操控更难,更消耗灵力。
    二来,这确实是飞剑——飞起来的剑,可你不是剑仙。
    真正的剑仙派,传自古仙时期,在青城、峨眉一带颇有流传,现在近乎断绝。其有术剑和道剑之分。术剑者,为有形有象之剑;道剑者,先天一气也。
    剑仙派修至大成,以心为剑,以气为剑,以法为剑,浩然刚大之意,沛然莫之能御,又何须外物?
    像那些所谓的剑仙,用什么万年精金,炼一把无敌飞剑,人踩上去跟门板一样,就叫御剑飞行……
    不low?low不low?
    话再说回来,这一个多月小楠也没回家,自己在外面乱跑。俩人毫无规律的通话,分开倒也习惯了。
    他还觉得挺好,起码睡觉的时候,没人抢被子。
    ……
    乌木市,试验基地。
    这里已经变成了一个小型农场,四周全是古古怪怪的科学仪器,用来监测和培育。而在地面上,栽种了几百株植物,从树木到野草,种类繁多。
    在农场外面,隔着一层玻璃罩子,穆昆、童局长,以及京城的特派员齐聚于此,正在听专家介绍:
    “我们在火洲七万平方千米的辖区之内,从一区两县,26个乡镇,172个行政村,以及各个景区,每处采集了两种植物和土壤样品。这一个月的时间,我们不断用各种方法进行培养,但很可惜,效果并不乐观。”
    说着,专家示意助手,拿上来两盆花草和一包土壤。
    一盆根茎粗大,皮厚,呈黄白色,圆形叶片。另一盆树皮呈灰褐色,分枝密,有棱无毛,叶呈针刺状。
    “这株叫老鼠瓜,这株叫铃铛刺,都是西北很常见的植物。我们拿回来时,它们已经严重缺水,而经过这段的培育,理论上,它们完全可以恢复生命力,但你们看……”
    专家一按遥控,显示屏上闪出一张图片,正是两株植物之前的样子。众人齐刷刷的对比,发现眼前的这两盆,几乎毫无变化,只勉强精神了一点。
    “我们很奇怪,这违背了生物科学。一切对生长有利的条件都具备,但它们就是不活。我理解不了这种现象,或许按那位杨先生所说,是灵气异变,侵蚀到植物内部。除非把它剔除,否则我们无能为力。”
    “就是说,用科学手段,救不活这些植物?”穆昆忙问。
    “没错!不仅如此,更严重的是这个……”
    专家亲手打开那个小包,沉声道:“可能你们了解一二,土壤中含有植物所需的大量养分,像氮、磷、钾、钙、铁等等。即便一时流失,经过周期性的改良处理,也可以恢复养分。但这个,它的内部结构完全破坏,或者说,它是……死的。对,就是死的!”
    “哗!”
    他刚说完,那包土壤就像回应一般,袋口稍稍沉了一点。里面白色的,干枯的,没有任何活气的东西,沙沙的流到地上,发出古怪的细微声响。
    “……”
    众人眼睁睁的看着,转瞬间,它就在地面堆聚成了一小座白塔。就像被风干的历史沧桑,消湮在长河中的过往,轻轻一吹,便是烟消云散。
    乌木,初雪。
    作为偏远省份的城市,向来是奶奶不疼姥姥不爱,乌木已经很久没举行高规格的会议了。所谓高规格,就是看参与人员的成分,官衔越高,会议也自然越重要。
    而今天,大概是乌木建市以来最大场面的一天,三分之一的城区都在封路。警察、特警、便衣排满了一条条街道,皆是严阵以待。
    天气寒冷,入冬的第一场雪细细扬扬,在路面和肩帽上盖了一层浅白。
    政府大楼的会议室内,却是温暖如春。与会的人不算太多,主席位三十七个,副席位二十四个,还显得很空旷。
    绝大部分已经就位,光看名牌就能吓死人,夏国三十六省,各省的头面人物全在此处,更别说,还有军方的诸多代表。
    “嗡嗡嗡!”
    大家忍着疑惑和探究,尽量低声交谈,屋内鼓动着一种非常诡异的紧张和慌乱。
    “嗒嗒嗒!”
    不多时,外面响起了一阵脚步声,有力且急促。紧跟着,一人进了会议室,六十多岁,戴着黑框眼镜,神情肃穆。
    刹时间,屋里悄静一片。
    此人坐在首位,扫视一圈,道:“人都到齐了吧,我们开始。”
    他没有一般领导讲话时,那种拉长音,缓慢,排比句和古怪的语助词,上来就道:“火洲的大概情况,你们都已清楚。据我们的专家推测,火焰山的异象变化与季节有关,冬季回落,春季复发,夏秋最盛。今天是11月20号,按最早的周期计算,到明年4月份,我们还有4个多月可以准备,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下面,宣布几项中央决定……不用记,会上你们先听,会后我还要单独谈……”
    他往下压了压手,止住众人的躁动,继续道:
    “第一项,从即日起,成立火洲异象变化督导小组,全面负责对火焰山的监测,研究,协调,以及解决事宜。
    第二项,火焰山方圆五十公里内,设置十二个观测站。火洲方圆一百三十公里内,设置二十四个观测站。每天对范围内的气候和环境变化,进行监测分析。这个数据我们共享,保密等级为最高级。
    第三项,我们不确定扩散范围,所以要做最悲观的准备。移民工作,我们已经研究出一套较为完善的方案,篇幅较长,这次先不讲,稍后我们再行开会。
    我就说说总体的方向,首先,火洲市进入紧急状态,按照统一安排,马上开展移民工作。西陲省的其他各市,也要做好预备工作,要做到一声令下,即刻撤离。
    临近西陲的四省,青宁省、唐古特省、陇西省、漠北省,要做好接收移民的工作。中原腹地的城市,也不要大意,随时准备接收。
    第四项,即日起,各省建立专门的环境观测组,隶属特异局管理。负责对各地的山川河流,尤其地貌比较特殊的,像沙漠、溶洞、地穴、冰川、天坑等等,进行观测预警。
    白云山和天山已经出现异象,还有峨眉山和天柱山,堪为重中之重。
    第五项,舆情方面,要做好引导工作,各省的宣传部门要组建专门的舆情小组。特别是网络方面,要提防少数人利用网络传播谣言,刻意散布恐怖言论,甚至扰乱社会秩序。
    第六项,即日起,西陲的安全工作要提高等级,以防不法分子借机煽动、滋事,一旦发现苗头,要立即扑灭……”
    这人念罢,忽地摘下眼镜,揉了揉眼睛,似乎有些疼痛。
    离他最近的二人一瞧,只见那眼珠布满血丝,神情也极为疲倦,不知几夜未睡。五秒钟后,他又抬起头,仍是一脸严肃,道:
    “诸位,情势危急,我废话不多讲,只要求一点,行令通达,执行有序。如果被我发现,有谁耍猫腻、藏私心,我必将严惩,军中无戏言!”
    “砰!”
    他话音收尾,猛地一拍桌子,震得屋内回响。
    “……”
    沉默,满屋子的沉默。
    震动,惊骇,无措,深思……唯独没有,不以为然。
    火焰山的异象,来的太大,太强悍。不像之前的草河口,区区一镇之地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