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物语》第140章法会

长生物语最新章节目录
   六月末,江州火车站。
    此地是大站,每天接送的乘客不计其数,二十多个候车区域,每个区域都被黑压压的人头占据。
    而在开往鹰潭市的候车席内,众人虽然各说各忙,但神情中都带着一丝好奇和打量,时不时的都瞄向一个方向。
    就在中间的某个座位,一位枯瘦的老道士正闭目而坐。他年纪很大了,可给人的感觉却十分古怪,似乎连脸上的皱纹都彰显着一种神奇的生命力。
    此人与周围的画风格格不入,灰色道袍,白袜布鞋,没有行李箱,手边只放着一个包袱。没错,就是古装戏里经常见到的那种包袱。
    这位老道,自然是穹窿山派的掌门上官岱。
    今天是19号,20号便是传度法会。那边没有机场,只能坐高铁,大概十个小时左右。道协的人把他送来车站,又留下了车票和出差补助。
    朱云峰难道大方一回,竟然给了五万块。他或许听到了一些风声,正一会有什么大动作,上官老道是江州代表,怎么也不能太寒酸。
    “各位旅客请注意,由江州开往鹰潭的g808次列车开始检票了……”
    随着广播声起,上官岱站起身,就像棵活脱脱直挺挺的青松,那气势一亮,立时把旁人吓了一跳。
    老道却面色微凝,迈步踏上月台,前往那两千年来的南方道门圣地,龙虎山!
    鹰潭本是个小城市,一百多万人口,经济也不甚发达,下辖只有两区一县外加一个县级市。但因为有了龙虎山,就一跃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城市。
    龙虎山在城南二十公里,从张道陵第四代孙张盛正式定居算起,至今承袭六十五代,历经两千余年。
    正一派虽然不像全真那样,一度成为天下道门的领袖,但历朝历代,也得到过无数次的赐赏。在鼎盛时期,更有十大道宫,八十一座道观,五十座道院,十座道庵,俨然一个小王国,号称道都。
    不过桑海靡常,多数宫观早已废圮,保存较为完好的,只有天师府。
    龙虎山的圣地其实有两个,山上的上清宫,山下的天师府。上清宫是正一派祖庭,可举办一些大型法会和活动,天师府只是天师道所有,自己生活起居和祀神的地方。
    上午,车站。
    经过十个小时的旅途劳顿,上官岱并未觉得疲惫。他并非第一次来此,但时隔多年,看着那城市变化,高楼耸立,亦不禁心生感慨。
    这里的画风就很不一样,市民对出家人的接受度非常高,没有半点大惊小怪。而在站口前面的一个地方,正有几个道士在守候。
    其中一位戴着眼镜,相貌斯文的中年道士凑过来,先施了一礼,问:“可是穹窿山上官老修行?”
    “正是。”
    “晚辈是天师府知客郝洪庆,我们已经备了车,请您上车等候。”对方自我介绍。
    凡道士都有道名,是师父根据门派的传承字辈,给弟子取的名字。一般保留原姓,中间的字,必须是传承用字。
    这郝洪庆,自然是洪字辈的弟子。
    “你们还在等别人?”
    上官岱跟着他往那边走,随口问了一句。
    “还有西河派的王老修行,和您的抵达时间相近。”对方解释道。
    “哦,原来是王若虚。”
    上官岱点点头,自行上车,这车是普通的商务车,七人座,非常宽敞。他略等了一会,又见门开,冒出一位肚圆身滚的胖道士,正是王若虚。
    丫早就被特异局招安了,这次跟着参加,无非是现场探底,看看各门各派的态度。所以他一见上官岱,就刻意套近乎,笑道:“哎呀,久闻老修行大名,幸会幸会!”
    “客气了,我才是久仰大名。”
    老道笑着拱拱手,这话不假,王胖子在蜀州给人看风水,真是名声赫赫。那胖子上了车,便挨在旁边,他还带了两名弟子,自然闪到后排。
    而他瞧对方孤身一人,有意问:“老修行,您没带弟子么?”
    “我这一脉人丁凋落,只剩老道一人了。”上官岱摇了摇头。
    “您别悲观,无非机缘未到,日后必会时来运转。”
    “呵,借你吉言。”
    正说着,忽听外面一阵喧嚣,俩人开窗一瞧,只见六七个道士从站口挤了过来,中间还簇拥着一位。这人也认识,西山万寿宫主持,张妙贤。
    此人的来历颇为苦逼,他本是天师府的直系后裔,结果受到内部倾轧,上头又站错了队,被打发到万寿宫做主持。那万寿宫是净明派的祖庭,净明派是正一分支,这一去就算流放了。
    而现任的张天师,叫张金通,是上上代天师的外孙,本姓不姓张,后来才改的。
    要知道,天师府的传承历来是宗亲嫡系,张金通属于外戚,他能接手天师府,更是表明了政府对道门的掌控力度,碾压般的存在。
    当然张妙贤的实力也不可小觑,曾经做过道教协会副会长,人脉极广。
    他这一过来,气势逼人,郝洪庆心中嘀咕,但也得好好接待。丫单独坐上一辆车,弟子又一辆车,两辆车反倒先行起步,绝尘而去。
    “……”
    上官岱看的默然不语,王若虚则目光闪烁,不知在想些什么。
    ……
    天师府在上清镇,距上清宫两里路,南朝琵琶峰,门临泸溪河,占地3万多平方米,雕花镂刻,米红细漆,建筑恢弘。
    府门上有一对抱柱楹联,写着:麒麟殿上神仙客,龙虎山中宰相家。
    地位如何,清晰明了。
    却说一行人下了车,进府门,过大堂,抬眼就见一对钟、鼓楼稳踞西东,正前方矗立着一座玉皇殿。殿内供着玉帝,另有邓、辛、张、陶等十二天君配祀两侧。
    再进三门,就到了天师府的私第。由三厅组成,前为过厅,中为客厅,后为内宅和客舍。过厅供着三尊神像,正是初祖张道陵,以及两位高徒王长、赵升。
    “众位先在此歇息,我家主持正在宫内布置,晚些才能回来。”
    郝洪庆将大家引进客房,一一解释,方才退下。
    明天才正式举行传度法会,他们来的比较早,人还不多。张妙贤进了客舍,就把门一关,一副生人勿近的德行。
    上官岱则稍作休整,左右无事,又找那王若虚说话。而聊了一会,院中就慢慢热闹起来,各派掌门陆续抵达,又相互拜会。
    说实在的,这帮人平时根本见不着面,难得有大型活动聚集,必然要联系一番。
    由此便看出不同的层次了,像清微派、净明派这些大门派,亮相自是威风。光随行弟子就有五人以上,主持也被众星拱月,溜须拍马,谄媚奉承,竟比俗世更溜。
    而像宝田派,铁冠派这等小门户,简直无人问津,要么抱团取暖,要么各不理睬。
    一晃就到了晚上,张金通意外的没露面,不过众人也不在意,参加法会本就是个由头,真正目的,是想看看龙虎山卖的什么药。
    次日,晨。
    上官岱换了一身蓝色的得罗,吃过早饭,便与众人一起前往上清宫。得罗是一种道袍,与日常大褂相似,只是袖子更加宽大,是参加活动时才会穿的礼服。
    本次参加传度的共有72位居士,早在大殿前等候,嗡嗡嗡的低声私语。另有不少旅游团,专程带着游客来观礼,在旁边咔咔拍照。甚至有媒体记者,架着摄像机在拍摄。
    众人见怪不怪,传度法会早就失去了庄严性,变得商业且娱乐化。
    这帮人在天师道弟子的指引下,进到传度殿,里面空间极为宽敞,正门挂着张道陵像,三面围着木栅栏,后面有观礼席位。
    不多时,现场响起了道教音乐,然后三师进。一穿黄,一穿绿,一穿紫,穿紫色法衣的正是张金通。此人六十来岁,身量不高面色枯黄,没有半点大德相貌,倒似多劳郁结,命不长久。
    所谓传度,就是师尊向弟子传授度世道法,所以弟子要礼拜三师(监度师、传度师、保举师)。
    这三个职位,通常由宫观的高功道士担任,而这次,张金通不知出于什么想法,竟亲自担任了传度师。
    只见三人怀抱如意,先拜了拜道祖,众居士拿着笏板进殿,再拜三师。
    至此,法会正式开始。那三人在前,弟子在后整齐排列,齐齐跪拜,参神谒社。
    传度大概要经过三道程序,说戒、发誓愿、发度牒。一时间,殿内诵经声声,气氛端肃。各派掌门在旁边瞧着,表情郑重,心里各异。
    约莫一个小时后,张金通向众居士颁发度牒,法会结束。趁他们到外面合影的功夫,又有弟子过来,引着众人转到后院的一间屋子。
    这里的风格就不一样了,满是现代化的设备,最里面有间会议室,椭圆形的长桌,还有偌大的显示屏。
    走在最前面的是张妙贤,他刚要往里进,却被守门弟子拦住,道:“请您出示名帖。”
    “你不认得我?”他奇道。
    “请您出示名帖!”那弟子重复了一遍。
    “之前已经登记备册,怎么还要名帖?”
    “这次会议非常重要,不得疏忽,请您见谅。”
    “你……”
    张妙贤顿时来气,这本是他的地盘,硬生生被挤到了万寿宫,谁特么能痛快?他这次过来就不太顺溜,此刻一瞧,还以为是刻意刁难。
    “好,那我走便是!”
    他修行本就不到家,否则也不会头脑发热去牵涉政治,当即冷哼一声,甩袖转身。
    “请您出示名帖!”
    那弟子不以为意,直接对第二位道。
    “哦,稍等。”
    这人六十多岁,非常好说话,笑着摸出请柬和道士证。那弟子看后,忽然提高音量:“上清茅山派吴松柏道长到!”
    嗯?
    吴松柏一怔,这未免太正式了吧?他不及细想,迈步进屋,找了把椅子一坐。
    跟着是第三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弟子仍道:“正一清微派薛明心道长到!”
    老头也进去,挨着吴松柏坐下,俩人对视一眼,都觉古怪。以前开会都有名牌,有茶水,有会场服务生,还有摄影摄像。这次屁都没有,素净得可以。
    “灵宝派李静修道长到!”
    “神霄穹窿山派上官岱道长到!”
    “清微正乙派徐阳升道长到!”
    “这……”
    众人一瞧,不由生出了一种很诡异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