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国风打卡系统》正文卷第八章苏江旧事

我的国风打卡系统最新章节目录
   姜然将车停在一边。
    从车上走下来,目光打量了一下周边。
    这是个复古的商业街,占地面积很大,里面也有很多的画廊,钟表店,旧书店之类的店铺开着,算是琳琅满目,风格是橙黄的暖色调,像是夕阳一般,优美绚灿。
    也像是一幅藏在油画中的老街,行人三三两两,有人骑着自行车行向远方。
    是了,这里距离苏江的市博物馆很近,就是不知道在博物馆里打卡,得获得什么样的奖励。
    在街道上走了一会儿,姜然觉得身心似乎都被洗涤了一遍。
    两边绿树成荫,木质结构的小洋楼居多,被时光染的发黄,一些古旧的装饰,让人看了爱不释手。
    仿佛是穿越到了上个世纪,那个书卷气氛浓郁的年代。
    “生活在这里的人,真幸福。”姜然嘴角泛起了一抹笑意,看着街道说道。
    “旧书店。”
    确实是不太好找寻的。
    因为这里的旧书店是真的多!
    要不要从头开始试试?
    不过,好像没有什么必要,因为能够被系统选中,应该还是有些特色的。
    反正他也不急,这个时间,还只是正午,他刚吃过午饭,正适合走走。
    很快,他便看到了一间独特的旧书屋,里面的书室主人是一位盲人老者。
    老人穿着质朴,很有上个世纪的风格,服饰呈现藏青色,桌面上放着蒸腾着热气的搪瓷杯,缕缕茶香逸散出来。
    铺面不大,姜然也抬步走了进去。
    【打卡!】
    【打卡失败,请重新选择打卡地点。】
    不是吗?
    姜然倒是不觉得有什么失望的。
    因为这里的旧书店实在太多了,三五步,便是有一间,哪怕是他真的全力以赴去找寻,今天估计能走完也就算是不错了。
    他心态放的很平,打卡失败了也没有什么要紧的,来到古街的那一刻,其他的好像都没有那么重要了。
    心境已经被老街的气氛熏陶的很平缓。
    国风还真是一个很让人沉淀的东西,让人心气平和,让人心中宁静。
    岁月并不静好,但是却留下一段沉甸甸的历史。
    古街是典型的近现代风格,人来人往很多,甚至大多是年轻人,来往在画室,琴行,钟表商店
    似乎这里成为了一个小型的购物和生活场所。
    环境和氛围倒是不错。
    有特色的地方,总是会让人铭记住。
    走进了书屋,姜然打量了一下。
    店主人是位盲人,从书店旁写下来的叙述里来看,里面大都是一些他的珍藏,还有一些以前收购的书籍,他也拿了过来,售卖。
    里面的书籍,分门别类的摆放着。
    有一位中年人在里面逛着看了一会儿之后开口,“店家,这本《华夏史记》怎么卖的?”
    盲人老者喝了一口茶,和蔼的笑了笑,“场内的旧书全部五元,喜欢的话,多拿几本去看,看过了再还回来就是。”
    老人不在意销量如何,很多时候,到了他这个年龄,反倒是有些怀旧了。
    想去看看以前珍藏的书,却因为眼睛看不到了,有些慨叹。
    随着年龄的沉积,倒是释怀了很多。
    但是如果有人喜欢,他是乐得将自己的收藏分享出去的,这是一种积极的心态,让人敬佩。
    五元一本,中年人很爽快的支付了,拿走了那本《华夏史记》。
    姜然停下脚步,在小店里逛了一圈,翻开几本书看了看。
    虽然是旧书,但保存的还都不错。
    可见书屋主人以前定也是爱书之人。
    在最底端,有几本书籍,被单独放置在一个无人问津的角落里。
    热卖的,大多还是名人传记,中外小说,这里都是一些民俗的东西,倒是少有人观看,上面甚至还有一层浮灰。
    不过姜然倒是很感兴趣。
    因为这对于打卡来说,还是有帮助的。
    泛黄的书本,记载着这个城市的历史,甚至在其中就有这条老街的叙述。
    在上个世纪,华夏内外交困的年代,这里诞生了数位历史文化名人,有人创办报社,来作为发言引导思潮的文学阵地,也有冲锋陷阵的忠烈,都是一些铁骨铮铮的男儿和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子。
    很难想象,在这么一个远离繁华的老街里,竟然有如此深厚的人文底蕴。
    “这本书不错,《苏江旧事》我要了。”姜然拿起书册,说道。
    “这书是我早些年收藏的,那个时候,这本书刚刚发行,是地方编撰的,记载着近现代史上的苏江人。”盲眼老者轻轻的说道。“他们很伟大。”
    老人的声音微微有些低沉,但中气很足,过了一会儿,老者又是开口。
    “以前很喜欢收集这些,小友喜欢的话,就送你吧。”
    送?
    姜然摇头笑了笑,“为何那本华夏史不送,我这本就可以了?”
    “因为这本书也是别人送我的。”老者闻言笑了笑。
    “这是我当时在读书结业时,老师送我的,他给我解读了很多当年的故事,那个时候,我刚刚考上大学,意气风发,却因为眼疾,不得不停止了学业,想来老师应该是失望的吧。”
    “现在斯人已逝,有人喜欢的话,就赠给你了。”
    “另外也是因为,这种民俗的书,很少有人光顾,我这里也很少到来年轻人。”
    前尘不可考,但却可以记载在书本上,流传后世。
    一二名字,都是不应该被忘却的。
    从近代史开始,到书籍拓印完毕之前,所有的名人事迹和伟岸身影,都刻在了这本书上。
    最终,姜然还是没有坚持付钱。
    却在一旁的纸上留下了一首前世陆放翁的诗。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从书屋出来之后,看着手中的书籍,姜然有些五味陈杂。
    书屋里面的所有书籍,似乎都有着一段故事。
    不仅仅是书中的记载,还有书主人,对它倾注的依托。
    虽然没有打卡,但是却收获到了另外的一些东西。
    手中的书籍,似乎是变成了一面记述着兴衰的镜子,在整个近代史,熠熠生辉。
    没有多做停留,将那本不厚的书籍卷成筒状,向着下一个目的地走去。
    但却在逛了三家旧书店之后,依旧提示着是错误的。
    “难道是我想错了?”
    姜然不禁微微思索了起来。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