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河记事》《来自星海》第87章:普通一本就行[2]

楚河记事最新章节目录
   的?”
    牛婶跟他离得这么近,当然晓得陈长海每次上门来在用车拉着的是什么,这会儿也不遮掩:
    “我琢磨着你姐辛辛苦苦这么多年,如今回娘家来,万一跟你嫂子合不来不也尴尬吗?还是得有个自己的窝。”
    不遮掩归不遮掩,有些话也不能说太透,难不成要她跟大蛋说,她瞅着这兄妹俩不靠谱,叫女儿防着他们啊。
    ——放到哪里说,她都是个不讲理的老婆子啊。
    大蛋却瞬间明白了。
    “那我懂了。”
    “婶,你去后叉儿那里的六盘村,我叔从那里走过,说去帝都,跟咱们这到帝都是一个距离。就是咱这两边走动起来有点远,骑自行车得个把小时。”
    “翻山越岭,还都是小路。”
    “但是,既然离市区都差不多,我觉得远点更好。”
    牛婶也懂了:“那边有房子?”
    “有。”
    这是陈长海给的消息。
    他知道大蛋在琢磨买房子的事,但是花庄真没有要卖的了,只能从附近周边村庄打听。
    毕竟,大蛋第一个要求,就是离帝都不能太远。
    “那边前两年好几家盖房子,本来是当地知青买的,结果这不是都开始返程了吗?房子就要卖了。”
    想了想,声音压低凑过去:
    “您过去,说是陈哥介绍的,150平的泥瓦房,这个数!”
    !
    牛婶瞬间惊喜。
    这年头的泥砖也挺能住的,都是辛辛苦苦打土坯晾下来的,维护的好,住个几十年没问题。
    而且别看大蛋他们家住的青砖瓦房,隔壁牛婶的房子还是只有主屋是红砖的,剩下全都是泥胚扩建的——
    这才是主流!
    真要是青砖大瓦房,有那钱,何苦在村里盖呢?
    去市区想办法弄房子不更好吗?还能有城市户口。
    也因此,牛婶一看这数字眼睛就亮了。
    她之前打听的隔壁村是800块钱,房子也不大,就是主屋底下用了点红砖——就那么点儿,顶什么用?
    好处是离娘家近,骑自行车15分钟差不多了。
    但坏处也是离娘家近,虽说交通不便,可万一有风声传过来……
    不行不行。
    这个事儿,夫妻感情不好得瞒着。
    夫妻感情好了,还得瞒着,挑准时机才能说,不然不是破坏信任吗?
    按牛婶为人处事的风格,要不是这钱都是他们家寄过去的,要不是女儿耽误了十几年,再加上如今考大学的人闹出的抛妻弃子的事儿,她肯定不能这么办事。
    而且,六盘村那里离得远,价钱也便宜。
    他闺女偷偷摸摸买下来,写上自己的名字,也不用她动老本儿,更加不用遮遮掩掩。
    这样万一有个什么差错,女婿也不会察觉她花了一大笔钱。
    男人能知道什么钱花哪儿去了?
    不少他吃穿不就行了,存款有个大差不差,足够遮掩了。
    夫妻感情好不好的,这房子都是她女儿的底气。
    想到这些年来,都是靠自己家寄钱和女儿操持家庭,才能让这兄妹俩养的精精神神的,牛婶心里就是一肚子气。
    结了婚的闺女再住在娘家,那还得看儿媳妇的脸色呢。就算儿媳妇同意了,磕磕绊绊的,哪有自己的房子好。
    牛婶当即不客气地推上自行车,一边还瞪着自己的女儿:
    “大红,我跟你讲,你要是还认我这个妈,这房子买完,你一个字都不许跟建国说!”
    老人家自有老人家的智慧。
    牛婶不懂什么大男子主义的,但是家里男人有没有把媳妇放在心上,这事儿她看的透透的。
    三个人来家里,陈文娟脸上还有心情扑粉,陈建国也精精神神的,就只有女儿脸色憔悴,眼下青黑,两个外孙女儿也是一脸疲惫。
    那在火车上怎么熬过来的,明摆着呢。
    从这一点,牛婶心里就有点意见。
    更别提进了屋,兄妹两个倒是互相体贴,可陈文娟一个当妹妹的,陈建国一个当丈夫的,竟然没有一个人想起来让她女儿先休息休息……
    牛婶年纪大,才更是会看人呢。
    她闺女要是现在不藏点心思,就算以后夫妻感情好,搞不好以后还得给陈建国的妹子当牛做马。
    ——那可千万不行。
    ……
    牛红还没反应过来呢,事就已经谈妥了。
    她妈甚至拍了拍隔壁楚阳的肩膀,一脸感激:
    “楚阳啊,这个事儿婶儿就不多说,等过几天,过几天婶再来!”
    这个道谢的意思很明显,楚阳也笑得格外大方。
    “没事儿,谁叫这是我姐的事呢!”
    反正牛婶不能让他吃亏。
    而那土坯房大蛋也着实没看上,住不住的,现在东西都涨价了,回头大学生一多,谁还不想享受两下呢。
    陈叔叔还在帮忙寻摸青砖房,这一套,就当是送个人情吧。
    想到这里,大蛋笑容更盛:
    “对了婶儿,我哥是不是今儿也该回来了?我晚上找他有点事。”
    牛婶的儿子是市里头玻璃厂的。
    而大蛋做这生意,玻璃罐子可从来没少过。
    牛婶连连点头:
    “今晚回来,你放心,有啥事尽管让你哥帮忙。”
    双方皆大欢喜,牛婶骑上车子,带着女儿一路往六盘村飞去。
    至于家里午饭还没做……哼,千里迢迢过来,大鱼大肉怕是不好消化,锅里还有早上剩的粥,凑合一下得了!
    ……
    巧了。
    陈长海下午也过来了。
    大蛋把这事儿给他一讲。
    “陈叔,你之前给我介绍的那套房子,我跟隔壁那家说了。”
    这可是陈长海的关系,他没看上,总得交代一下。
    虽然两人互为合作方,如今已经不用这么客气了。
    ——陈长海果然满不在乎。
    “那价格也没少一分钱,就是个底价,人家报多少就是多少,我不挣你的钱,肯定也不能挣别人的钱……”
    这年头搞买卖,不是熟人谁敢吭声。
    不过,他随即想到什么,眼睛又有些发亮:
    “你隔壁牛家,他儿子是不是在玻璃厂上班?”
    “是啊,”大蛋看着他:
    “咱们之前的罐子不都是走他的关系吗?”
    陈长海得意地翘起腿来:
    “大蛋,你不出门淌路子,就是比我差了点。”
    “你光记得人家是罐头厂的,那你记得他连襟是钢铁厂的吗?”
    他陈长海如今小车图纸都拿了好几套了,开工刻不容缓啊。
    一般人没有楚河的大力气和头脑,做起这东西来效率肯定不如以往。
    但没有关系,陈长海认识的人多。
    这年头单位一个萝卜一个坑,钢铁厂有的是早早退休把位置让给家里孩子的壮年工人。
    那这些退休的人呢?
    每天在家除了看孩子,还能干什么?
    ——这就是他要请教的老师傅啊。
    请下岗职工帮忙给自己家亲戚孩子做点玩具,这过分吗?
    这一点也不过分啊!
    陈长海笑的得意。
    “今天晚上你记得请客,我来陪!”
    大蛋看他一眼,心想:自己果然还是太嫩了。天天跟牛婶聊天,怎么这点事死活想不起来呢?
    ……
    不过,聊完这事,陈长海过来还另有重点。
    “大蛋,你实话实说,你们大家伙都考得怎么样啊?”
    大蛋正在切菜,哆哆哆的声音如此顺畅,一边还能抽空回答问题:
    “都正常发挥吧。反正肯定有大学上。”
    至于什么样的大学,那得看整体考试的水平。
    陈长海干咳一声,顺便小心的看看屋外头。
    “别看了。”
    大蛋说他。
    “我姑去找我叔了。”
    时岁丰几个月没回来,楚河觉得既然穿越到年代文了嘛,她虽然当不成军嫂,可作为家属总也得看看啊。
    之前离得远不方便,如今这么近,时岁丰的报告都打上去了,怎么就不行了?
    二话不说,扛着个巨大的包袱就出门了。
    说白了,还是闲得慌。
    陈长海讪讪笑了两声,随即胆子也大了。
    “那你说说,你姑考得咋样?”
    大蛋沉默下来。
    ——那,这个水平,还真是不好估摸啊。
    他只能侧面回答:
    “反正行不行的,我姑都不打算再考了,那些书和资料的,回头都得捐出去。”
    ……
    “你别呀!”
    陈长海就瞧不上他们——没点生意头脑!
    “就那点资料,捐出去能给几个人看?做好事你得做到底,把名声先扯出去。”
    他做这个生意虽然很有自信,但搞不好哪天就出点小问题了,人脉啊,那是越多越好。
    “把书给我,晚上我带回去。回头印个八千1万套的,给老家捐一点,给咱们这周边捐一点,剩下的捐给各个学校。”
    这么一波,谁不得赞他一声好啊!
    不比那区区几本书几套题要来的更好吗?
    大蛋瞅他一眼,心说我那是不想干吗?
    我是没那个精力腾出手去找油印关系!
    八千一万套?那么多一堆资料呢,搁哪里印?
    还得去印刷厂。
    不过……
    “你铁公鸡拔毛了?”
    这么大一笔钱都舍得。
    “你懂什么?”
    陈长海看他一眼。
    “这些潜在的大学生,以后谁还不是我客户了?再说了,我又不印你们那些正经的资料书,我要的是你们之前做的题,还有做过的那些本子稿纸。”
    “我现在先准备着,但凡你们中有一个能考上大学的,我这波捐赠人人都得抢着要!”
    想想这些年,孩子们一天学习也没落下,陈长海自信心爆棚——
    “肯定能有大学上的吧?”
    大蛋心里头琢磨一下,这些年做的题,有些是资料上的,有些是小轩和顾平给出的,这些复印起来就便宜多了。
    那就没问题了。
    行叭,自己的生意思维还需提升啊!
    而陈长海却早就琢磨了。
    现在做生意也没有明朗起来,他这投机倒把还是偷偷摸摸的,只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