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王到资本王者》正文卷第三百四十章大手笔

债王到资本王者最新章节目录
   在港北滞留了十多天,期间沈度也关注了一下沪深行情。
    裘小明早早就被沈度派到港北,主持深度投资公司在港北分公司投资业务。
    这个时期的内陆股市规模很有限,以目前沈度资产规模,真要全部投进去,几乎没有别人的活路,也不现实。
    关键在于,市场容纳不下四千亿资金量。
    不能大规模投资,那就少一点。
    蚊子再小也是肉,投进去十亿二十亿资金总可以吧,最多也不能超过百亿。
    历史上,沪指从93年2月17日的最高点点一路下跌,到94年7月29日见到了最低点点。
    也就是沈度这种老股民,后来者根本没有经历过这种漫长而巨大下跌,跌的只剩下零头。
    现在入场抄底,那是绝逼的历史大底!
    漫长的下跌行情,已经让几乎所有持股者崩溃,形成最后一波杀跌。
    所以,沈度面授机宜,让裘小明入场建仓。
    这种操作没有半点技术含量,而且股票也不是很多,只需在底部承接筹码,建仓完毕之后也无需操控盘面,坐等别人拉抬股价。
    等到价位涨高了,在股市见顶之前变现即可。
    所谓面授机宜,就是告诉裘小明见底的时间,以及最低点位和最高点位,剩下的让他自己操作。
    如果这样还不能赚钱,裘小明干脆找块豆腐撞死得了。
    所以,沈度根本不操心赚钱与否的问题,也没有考虑在内地股市上赚多少钱的问题。
    关键在于,沈度不能缺席内陆资本市场。
    让裘小明主持内陆投资,也不过是打进一个楔子,附带着熟悉内陆操盘风格。
    对于南港资本市场,沈度除了捕风捉影知道一只仙股行情,冒险赌了一把之外,其他个股两眼一抹黑。
    当然,大事件还是知道的。
    但沪深股市不一样,沈度几乎完整走了一遍,行情的高低点以及一些大牛股闭着眼都知道。
    所以,在南港资本市场,沈度想赚钱也只能通过制造收购题材赚钱。
    而在深沪股市上,沈度根本无需操纵股市,闭着眼捡钱而已。
    至于收购上市公司,他需要吗?
    实话实说,那些上市公司基本没有投资价值。
    层次到了,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
    与其花费在收购上市公司的精力,不如自己出钱组建新公司。
    七月底沈度带领乔依娜、南妃玉、苏诗、马匀一行二十多人启程去东海。
    沈度的阵容大,东海的接待规格也很高。
    究其原因是沈度在港北投资实在太大,工程规模以及进度也是非常惊人,原有的工地差不多竣工,新的工程接踵而来。
    最主要的是沈度太有钱,江东发展需要这样的大金主带动。
    而在这之前,南房地产公司已经在江东站稳脚跟,也囤积了不少土地。
    作为东道主,朱先生首先介绍了东海发展状况,并特别强调江东新区发展蓝图。
    “江东新区发展也得到了包括南房地产公司众多投资者的支持,东海希望深度投资公司继续加大投资,积极推动东海经济发展。”
    沈度也积极肯定,并承诺:“南房地产公司会继续保持目前的投资力度,同时,我也在这里承诺,下一次来的时候,会从南港带一个财团投资江东新区。”
    所谓的财团,其实来之前已经酝酿的差不多了。
    上官家族与沈度紧密捆绑,除了在南港形成一股强大势力,还要开辟财源。
    南港空间有限,又有众多资金聚集,能分到手的不多。
    沈度的战略是向内陆发展。
    内陆市场足够大,又处于高速发展的起始阶段,真的大有作为。
    初步计划,沈度出资二十亿,上官家出资二十亿,形成新的财团,具体由上官武操盘,同时也不排除吸收其它资本加盟。
    “嗷,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非常感谢沈先生积极引导资金支持东海发展。东海方面会拿出最有后的政策,迎接南港方面的财团。”
    沈度不仅自己旗下公司投资东海,还承诺吸引更多资金来投资,这是额外收获。
    江东新区92年正式挂牌,至今也不过两年时间。
    后续的发展,需要海量资金支持。
    房地产行业赚钱不差,从沈度内心讲,心思并不在这里。
    沈度旗下有南房地产公司,又持有亨通地产公司股份,下一步还会与上官家组建财团,投资项目肯定也集中在房地产方面。
    这些已经足够了,他不会在这方面继续花费精力。
    所以,话题一转,不再提这件事情。
    “此次前来东海,投资东江新区不是重点,深度投资公司将在东海组建江东制造公司,设立江东制造基地,这才是此行的主要目的。”
    这则消息沈度从没有透露,具体执行人是乔依娜,除此之外很少人知情。
    即便港北方面也从不知晓。
    当然,港北方面若知道这件事情,估计要争取项目留在那边。
    沈度所说的江东制造公司,早已经谋划了很久,今天能直接说出来,也说明他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毕,只剩下实施阶段。
    一听江东不是投资重点,朱先生脸上露出惊讶。
    但是,脸上的表情很快变成喜悦。
    其实,东海更欢迎实业投资,不仅能带来税收增加,还能增加就业。
    沈度也就一说,就是不知道投资规模有多大。
    所以朱先生脱口而出:“不知道江东制造公司投资规模有多大?”
    沈度要过来一张地图,在五洲大道以北,两江之间划了一下,几乎占据三分之一区域:“这是粗略估计所需要的用地,当然,配套设施还没有计算在内。公司注册资本并不大,暂定拾亿元,但实际投资规模要大得多,计划一期工程至少二十亿元。至于后面的二期、三期工程,现在说还早,若全部算上的话,没有百亿也差不了多少。”
    沈度开口就是二十亿,这还是一期工程。
    当然,总投资百亿也不过是沈度自己瞎诌,他也没有测算过。
    其实也没法测算,不确定性太多,沈度也是走一步看一步而已。
    在这个年月里,私人企业有这么大的投资规模,还是挺少见的。
    朱先生大喜,本来属于努力一把,人家来不来难说。
    沈度如此大手笔,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沈度指定的位置,目前还没有开发,距离东江新区有相当的距离。
    但是,这个范围也太大了吧?
    为什么选择如此偏远的地区,朱先生先入为主认定,沈度是想节约钱。
    “是不是太偏了,往南靠一靠不是更方便吗?”
    “这个嘛,一是东海建设速度会很快,要给东海留出足够发展空间,二是项目本身不适合太靠近市区,第三是成本问题。”
    果然有成本因素在里面。
    当然,人家沈度也为东海着想。
    为了促进项目进行,东海也要有所表示,有些政策方面可以大幅度倾斜嘛。
    有些事要从长远考虑,东海最关注的是税收和就业。
    至于杀鸡取卵的事情,坚决不能做。
    “东海对沈总选择在东海大举投资表示欢迎,我这里表个态,东海将拿出最高规格的政策支持深度投资公司。”
    所谓有来有往,朱先生也不小气。
    “朱先生果然大气,沈某非常感谢。所以嘛,我愿意在港北和东海投资,就是源于两地思想开放,眼光远大。”
    当然,随着两地飞速发展,其它地区也在追赶,投资环境也越来越好。
    具体说,落后地方必有落后原因。
    越穷的地方越是邪劲,去那里投资,很可能被人吃的连骨头都不剩。
    “还没有问一下,沈先生的具体项目是哪方面?”
    来投资是一方面,项目能不能落地,也要看属于哪一类项目,东海也不是什么乱七八糟的项目都会接收。
    在这方面,东海也是有底气的。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沈度还是有顾虑的。
    到今日为止,知道这件事情的人非常少。
    当初结束亨通地产炒作,沈度有钱了,在于乔依娜讨论公司发展规划的时候,沈度说了一些项目。
    乔依娜开玩笑滴说:“按照你赚钱的速度,好像不是大问题,看好的项目出钱收购下来,多简单啊。”
    收购?
    开什么玩笑,后世那些教训还少吗?
    花了好多年努力,只因为一个突发事件,前面的努力全部泡汤,那又何必那。
    所以,沈度一口拒绝。
    想要这个项目,打枪的不要,悄悄进城,要采取更稳妥更安全的方式。
    至于成不成,让乔依娜试一试,不成功也无所谓。
    此次会面,沈度一方人不少,东海也有若干陪同人员。
    沈度看了一眼陪同会见的其他人,身子往前凑了凑,用极低的声音说:“目前项目还在保密期,希望国内知情者越少越好,仅限于最高层知晓。此次上马工程,一个是发动机项目,一个是运输机项目。”
    沈度所说的项目,其实就是马达西奇公司产品。
    前苏解体之后,包括乌克兰在内日子并不好过,有了钱的沈度自不会放过这个猎物。
    收购马达西奇的过程很复杂,时间跨度也会相当长。
    重要的是,成功的可能性极低。
    道理很简单,马达西奇公司还没有到走投无路的境地,多少还能销售部分产品。
    好吧,不怕对方不卖,只要给的钱足够。
    但是,收购的动静实在太大,风险也比较高,这在后世都有教训。
    所以,沈度换了个方式,美其名曰:援建。
    我出钱,你派人帮我复制一个马达西奇工厂。
    至于设备采购,工厂建设投资,都是我自己出钱,你只要派出足够数量的技术人员培训指导,并尽快让项目进入生产阶段,你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这恐怕也不行,世上出现另一家马达西奇,岂不是瓜分了我们的市场嘛。
    谈判初期,乌方根本不同意。
    这也不是问题,沈度承诺绝不会与马达西奇公司争夺业务,产品不出国门。
    这下子对方放心了,不就是出点人嘛,这个代价极低。
    所谓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