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王到资本王者》正文卷第二百九十四章喔靠,惊天大消息

债王到资本王者最新章节目录
   继上一个交易日雪度投资公司举牌英伦投资控股公司,市场投资者对今日消息寄予厚望,不出所料雪度投资公司会继续举牌。
    投资者心里有预期,是源于近期亨通地产财团举牌不断,大概率到了关键时刻。
    世上的事就这么邪门,往往在大家预期趋于一致的时候,大概率会出现偏差。
    不错,今日的确有举牌消息,却不是亨通地产财团中的任何一家公司。
    但是,消息绝对劲爆,完全超出所有投资者预料。
    长江实业发布公告:公司从二级市场购进一点二五亿股英伦投资控股股票,占该公司百分之五股份,成为英伦投资控股的股东,特此公告。
    长江实业是李半城旗下的上市公司之一,实力相当雄厚。
    不光是李半城举牌英伦投资控股,郑玉彤也参与了收购行动。
    新世界发布公告:公司从二级市场购进一点二五亿股英伦投资控股股票,占该公司百分之五股份,成为英伦投资控股的股东,特此公告。
    这还不是全部,连李兆几也参与进来了。
    恒基兆业发布公告:公司从二级市场购进一点二五亿股英伦投资控股股票,占该公司百分之五股份,成为英伦投资控股的股东,特此公告。
    华商财团举牌英伦投资控股,消息一经发布,震惊整个南港资本市场!
    这一纸公告也彻底揭开了谜底,吹响了华商财团收购大战的号角。
    主角不是英伦置业,不是英伦公用也不是英伦通讯,而是英伦投资控股。
    收购者的角色也变了,不再是雪度投资公司,而是华商财团。
    这种惊变,让全体投资者懵圈。
    好吧,不是雪度投资公司,是华商财团,不管是谁举牌,总归是超级利好消息。
    尼玛,三家公司同时举牌英伦投资控股,惊得所有投资者目瞪口呆。
    尼玛,约翰逊家族持股比例才百分之十六,这丫的一下子就是百分之十五股份。
    如此大手笔简直闻所未闻,甚至有些人拿着报纸,手都乱抖。
    现场还有人用双手拍打着自己脑袋,疯狂叫着:“傻逼呀,我原来是满仓的啊,股价涨到十二元就清仓了啊”
    “靠,老子十五元买进去,第二天一看没有消息,赶紧获利了结。买了之后,英伦投资控股还在上涨,不敢追了啊”
    “上个交易日雪度投资公司举牌英伦投资控股,我都准备下单了,听到旁边有人议论,感觉挺有道理,所以没有买。麻痹的,亏了啊,谁能想到举牌如此凶猛,这都有四家公司举牌了呀”
    “”
    听听现场所有的话题,内容全都是后悔。
    玛德,这都是塞进手里的钱,就这么丢了,谁不心疼?
    最懊恼,莫过于此。
    在此之前,谁也不会想到是这种局面。
    雪度投资一家公司举牌收购,已经是大利好。
    现在是三家公司同时举牌,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英伦投资控股被三家公司同时收购,出现这一幕,南港的投资者真的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人们再想,不知道这是巧合,亦或是这三家公司属于联合行动?
    对于这一问题,没有人给你答案,剩下的你自己分析。
    所谓华商财团,属于李半诚他们内部称谓,是为了拿下目标公司采取的联合行动。
    英伦系这么庞大的目标,仅凭一家公司实力,真的很难完成收购。
    所以才有了这一联合体。
    至于将来收购成功之后各自的利益分配,那是以后的事情,估计他们内部都有预案。
    对于举牌上市公司,交易所有严格规定。
    某一机构第一次持股数量超过百分之五,既构成举牌,必须进行公告。
    如果继续收购,收购一方每增加百分之二股份,还需及时公告。
    这是强制性规定。
    试想,若一家公司收购百分之十几股份将要举牌多少次?
    而每一次公告,都必然导致目标公司的价格大幅上涨,进而增加收购成本。
    这也是华商财团三家公司为何在同一天举牌,而不是分数天两三次举牌的原因。
    数家公司联合收购,如果分摊在几家公司上,每一家公司第一次举牌都是百分之五股份,两家公司就是百分之十股份,三家公司就是百分之十五股份,这样的举措对收购一方非常有利。
    李半城他们也想一次性完成收购。
    但是,市场筹码稀缺,他们一时半会儿完不成举牌数量。
    所以,这一次举牌,郭德生旗下的公司没有出现。
    雪度投资公司突然举牌英伦投资控股,让李半城等坐不住了,必须抢先下手。
    华商财团举牌英伦投资控股,合计持有百分之十五股份。
    而约翰逊家族持有百分之十六父份额,双方仅有百分之一的差额。
    那么,郭德生旗下公司的任务,就要负责超越约翰逊家族剩下的差额。
    百分之一的差额是指静态的,相信约翰逊家族不会坐以待毙,必定增持股份。
    不用说,接下来是一场苦战。
    最终的结局如何,取决于谁的财力雄厚。
    从目前形势看,华商财团取胜的可能性,大大高于约翰逊家族。
    道理很简单,因为英伦投资控股的价位已经处于超高位置,英伦系其他三家公司帮不上多大忙。
    那么,仅凭约翰逊家族单独对抗华商财团,明显处于弱势。
    这种资本大战所消耗的资金量,都是按照亿为单位计算。
    谁家也不会存着那么多现金,都需要从银行融资。
    约翰逊家族一方融资,能比得上华商财团四方融资吗?
    为了此次收购行动,华商财团已经从汇银控股哪里融到了相当多的资金。
    或许这还不够,李半城等还会继续融资。
    发生在英伦系这场并购大战,始于英伦置业,一直到今天才进入深水区。
    但是,在这之前又是另一种局面。
    南港资本市场属于国际性的大市场,投资者身份复杂。
    不管你是米国投资者还是欧洲投资者,亦或是别的什么精英,在这场乱局中疲于奔命。
    也怨不得投资者,大资金套路太深,局面太乱。
    一会儿是英伦置业,一会儿是英伦公用、英伦通讯,转眼间又变成英伦投资控股。
    管你是南港富豪、大型投资机构,亦或是小机构,甚至是散户,有多少人背着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搅得昏头涨脑?
    没到最后时刻,谁也搞不懂到底那一次收购才是真的。
    当初雪度投资公司举牌英伦置业,那可是百分之七份额,那么大的收购行动,不也没有消息了嘛。
    亨通地产公司举牌英伦公用百分之六股份,深度投资控股举牌英伦通讯百分之八股份,数量也不小,那又如何?
    谁知道最后扯了蛋!
    等到英伦通讯被举牌的时候,英伦系三家公司都被举牌了,有前面两个例子摆在哪儿,竟然没有人敢进场抢筹。
    真的很难辨别真假,而且与个人水平无关。
    英伦投资控股属于最后上场,雪度投资公司举牌百分之二股份。
    但是,投资者竟然怀疑收购行动真伪。
    不错,南港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确实被搞得有点懵。
    英伦系四家上市公司都被举牌,想要分清哪个是真,哪个是假,有点难度。
    或许有人非常肯定英伦投资控股的可能性比较大。
    即便他这样想,估计心里也放不下英伦置业、英伦公用这两家公司股票。
    想百分百肯定,这不可能。
    嗯,非常烧脑子的事情。
    想入场吧,又担心上当受骗,好多人在英伦置业、英伦公用上吃了大亏。
    英伦置业歇菜了,估计英伦公用也要歇菜。
    那么,雪度投资公司举牌英伦投资控股,焉知不是一个坑?
    这件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人认为可以赌一把,有人劝阻他不要忘了英伦置业的教训,还是观察好了在行动。
    与英伦置业、英伦公用不同的是,英伦投资控股的股价从七八元价格上涨到近五六十元,如果被套住了,恐怕就不是英伦置业那般容易解套了。
    不管这种论断正确与否,至少在投资者当中很有市场。
    是啊,作为投资者,如果说受伤一次没有长教训,连续两次吃亏,恐怕多少也会有所警惕吧。
    市场投资者有意见分歧也就罢了,连媒体也在添乱。
    当初报纸文章上,每一篇评论都不一样。
    有的文章倾向于雪度投资公司收购属于货真价实,值得投资者参与。
    有的文章则恰好相反,认为英伦投资控股的股价涨幅巨大,雪度投资公司举牌百分之二股份,令人耐人寻味。
    意思是提醒投资者,不要忘记英伦置业、英伦公用的教训。
    与其投资英伦投资控股,不如参与其他两只股票。
    各种评论乌七八糟,观点各不一样。
    投资者看罢报纸更加懵逼,我勒个去了,到底让我选哪家?
    这些评论中肯定有独立观点,可谁又能肯定,其中没有某一方授意下的杰作?
    目的不言而喻,混乱人们的思维,让其做出错误的判断。
    投资者有分歧,这在资本市场很正常。
    这种思维混乱,恐怕是南港资本市场有史以来最混乱的一次。
    英伦系四只股票都被举牌,都有可能成为收购标的物。
    但是,也不能排除,最终只不过是大资金玩弄的套路。
    问题是谁也不敢保证英伦系四只股票中不会出现一只黑马,爆发出惊天大行情。
    即便是有,那么,哪一只股票会爆发,这又是一个烧脑子的事情。
    财富的巨大诱惑力,让人无法放弃。
    谁也不敢保证万无一失。
    毕竟,选错了股票将会面临巨大的风险。
    混乱,超级混乱,三个人在一起讨论就有三种观点,谁也说服不了谁,甚至为此发生争吵。
    从股价上看,英伦投资控股的风险最大。
    前期炒作太厉害了,但是,又是最后一个发布消息的上市公司。
    理论上讲,这只股票又是最有希望成为大黑马的唯一目标。
    财富的吸引力与恐惧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