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科技洪流》潜龙勿用第808章演讲

重生之科技洪流最新章节目录
   国家最高荣誉勋章是由特殊材料打造而成,是由基石材料公司专门提供的材料,这种材料实用性并不大,不过却是特别容易保存。
    根据他们的测试,使用这种材料打造的器物,非常容易保存上千年,特别适合打造具备纪念意义的物品。
    当然,这样的材料,自然是不会告诉赵一,因为这种材料的实际意义并不大,其实像这样的材料,也是基石材料公司材料研究的附属产品。
    在材料研究过程中,其实各种奇奇怪怪的材料非常多,有的甚至比研究目标材料还要用途广泛,而有的虽然某方面的性能特别突出,但是其他方面却是一般。
    当他从首辅手里接过勋章之后,现场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除了恭喜他获得最高荣誉勋章之外,也让更多人有了继续奋斗的目标。
    和首辅合影之后,整个颁奖仪式就算是正式结束,恰逢他马上就要退隐,所以后面还安排了一次他的演讲。
    说实话,他本来是没有打算讲些东西的,毕竟他觉得说什么都不太合适,毕竟今后和他都没有太大的关系了,还不如不得罪人。
    不过想了想,他觉得还是有必要讲一些东西,毕竟自己这么多年的努力,还是希望能够得到很好的传承,而不是中途变了,导致自己的努力功亏一篑。
    “感谢各位能够坐下来听我做最后的唠叨,本来我是不打算做这个演讲的,只是后来发现我并不能做到我想象中的超然物外,其实说到底也是俗人一个。
    也许是付出越多,发现彻底放手越难,这个难不在于我是否放弃这么庞大的财富,毕竟这对于我来说算不得什么。
    难的是我依然对后续的发展不够放心,无法从内心割舍这份感情,趁着这个机会,说说我内心的真实想法,希望能够起到一些作用。
    首先我想要谈谈的这是科学领域的事情,因为这方面对我来说相对简单,对于大部分从事科研工作的学者来说,也是相对简单的。
    在科学的世界里,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没有复杂的关系,也没有太多的利益权衡,当然,不是完全没有,只是说相对少一些,算是所有事物中最单纯的领域。
    这也是我喜欢和科研领域打交道的原因,因为在这个领域,我们可以放下很多戒备之心,能够全身心的投入进去。
    至少在以前的日子里面是这样的,因为那时候,国内科学领域也是百废待兴,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而且学术界的利益相对比较少。
    但是这并不表示未来也是如此,随着从事科研的人员越来越多,而在这方面的资源相对来说是紧缺的,不像之前那样科学人才较少,只愁人才少。
    所以今后可能在科研领域的资源争夺相对激烈,别看我国的经济现在是第一,似乎有足够的资源给每一位科研人员,其实不然。
    按照目前的教育情况以及受教育人才的智力,未来从事科研领域的人才数量将会呈现爆发式的增长,不说多,起码有一半人会从事科研领域的工作。
    而这些资源如何分配,将来则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不过我对此并不是特别乐观,因为利益越大,争夺就越激烈。
    最理想的状态自然是谁行谁上,这样才能将有限的资源发挥到最大,也能够充分的让科研人才发挥自己的能力,避免真正的人才被埋没。
    但是这只是理想的状态,很大的可能会出现学阀,形成学术派系,从而导致不在这个体系里面的人才,得不到多少资源。
    这个结论才是最符合人性的,最后可能演变成,不再看你是否有才华,而是首先看你是谁的人,这就是一个悲哀且悲伤的结果。”
    本来大家以为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面,他肯定是讲一些大家喜闻乐见的事情,结果没有想到,他压根儿就没有这个打算,而是直面未来可能存在的问题。
    学阀现在虽然并没有他口中描述的那么严重,但是已经有这个苗头了,能来这里的都是科研领域的顶级学者。
    他们其实每个人都有成为学阀的资格,有的人可能并不在意这些,但是也不排除有人却是非常在意这些,甚至已经隐隐有这个想法了。
    只是目前还没有学阀这个词,现在赵一直接将这个略带贬义的词提出来,就是为了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也是提前做出警示。
    “虽然这个一个喜庆的日子,但是丑话也是要人来说的,恰好我将来和各位没有太多的利益关系,自然也就愿意当这个出头鸟。
    古人说得好,‘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不管有人爱不爱听,该说的我还是会说,不过也仅限于现在了。
    回到刚才的问题,学阀的出现,是一件非常警惕的事情,特别是在国家科研领域,这种现象可能会更加严重一些。
    毕竟私人企业追求的效率和结果,对于资金的投入产出更加的在意,真正的人才自然也更容易出头。
    所以我希望的是,全国的科研领域,对于学阀的出现,要提高警惕,在制度建设和监督上面,能够做出充分的准备。
    机器人注定将体力劳动和没有太高技术含量的科研人员扫入历史的尘埃,未来想要取得一席之地,给自己争取更多的生存空间,还是需要从创新上面着手。
    但是个人的资源是不足以支撑起创新型科研,总不能坐在家里搞科研吧,所以未来主要的工作,将会是围绕着如何分配国家科研资源来展开很多工作。
    最基础的自然是需要建设大量的实验室,能够让众多科研人员能够无障碍的获得最低限制的科研资源。
    其次就是如何有效的组织科研人才对重大科研项目进行攻关,未来大型科研组织人才的需求,必然也是比较紧缺的。
    然后就是制定新的科研学术评价体系,像有些高校的职称评定,在我看来其实有点急功近利,单纯的以论文发表数量来决定,怎么看都觉得不靠谱。
    在学术领域最忌讳的就是急功近利,在我看来1万篇很水的论文,还不如一篇有质量的论文,我希望学术评价能够从量转移到质上来。
    最后就是培养对科研人才重视的环境,现在讨论这个问题,似乎有点多此一举,因为目前我国的科研人才还是比较受重视的。
    特别是像我这样的人,凭借着科研实力获得巨大的财富,在普通人印象当中,一改科研人员都是苦哈哈的印象,甚至有人开始将科研能力和财富挂钩起来。
    但是我觉得还是有必要说下这方面的事情,因为时代是在改变的,在大家都富足的情况下,人们越容易关注让自己身心愉悦的事情。
    显然科研并不是一件让人身心愉悦的事情,甚至说是一件相对痛苦的过程,这就可以预见到,未来娱乐明星将会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可能对普通人来说,这么做并没有什么大错,但是作为精英阶层或者是资本阶层,则是不要随波逐流,那样社会估计就会逐渐的糜烂。
    特别是资本,可能为了自身的利益,对这种情况只会推波助澜,因为他们只会看到短期利益,绝对不会想着社会长期利益。
    当然,我这不是否认娱乐对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性,而是希望大家能够清楚社会重要推动力到底是什么,而不是盲目的追求自己认为对的事情。
    这只是我的一点担忧,古人说得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如果一个民族都没有忧患意识的话,也就注定无法长期走下去。
    关于这方面的事情,我觉得除了需要长期的舆论引导之外,还有社会需要给予科研人员足够的尊重和地位,这才是比较根本的问题。
    除此之外,还需要在教育体系里面加以引导,让社会崇尚科学精神氛围,防止整体堕入到靡靡之音的氛围当中,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其实他已经讲的很直白了,至于是否受到重视,则不是他能够决定的,不过在这部分讲完之后,现场倒是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他也不管这些掌声是礼貌性的,还是真的对他的言论表示认同,等到掌声停下之后,他继续往下讲。
    “科学领域相对单纯,但是在文化领域,则是要复杂得多,而且也凶险得多,这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们需要格外重视的领域。
    科学的存在是让我们掌控自然的能力,而文化思想领域则是用来掌控自己和掌控别人的能力,显然后者带来的作用更大,毕竟我们都是人。
    而这个作用更大必然带来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有利的方面,积极向上的文化引导和文化自信,自然容易凝聚人心,能够促使社会朝着目标前进,效率更高,内耗更小。
    二是不利的方面,那就是文化思想比较难以琢磨,而且也特别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甚至有些人对于错误的或者是别有用心的思想产生偏执的盲目信任。
    这里面自然有多重原因造成的,例如自身知识体系的不完善,导致没有办法来辨别事务的本质,容易受到话术的欺骗。
    最典型的就是西方式的民主自由,只要稍微有社会阅历且有一定的知识层次都知道,‘绝对的自由就等于没有自由’,自由必须要有前提条件。
    而西方式的民众,看上去是一人一票,似乎让普通人具有一定的参与感,但是这都不过是包裹在外表的糖衣而已,不然普通民众怎么心甘情愿的去接受?
    他们的所谓议会制或者是代议制,只不过是资本合法统治国家的手段而已,其实真正的民主和普通人并没有任何关系。
    我之所以举着两个例子,并不是说明别人多么的不好,而是想要说明的是,文化思想领域最怕的就是半桶水乱晃。
    这和科学领域不同,科学技术水平是半桶水的话,就算是乱晃也晃不出个所以然来,而且特别容易辨别,基本上是做不了假。
    但是文化思想则是不同,很多人可以利用似是而非的话术来包裹真正的目的,如果没有深刻的了解,只会被外表的糖衣所迷惑。
    过去的几百年里面,国际话语权基本上是被西方所统治,为了维持他们的统治,他们创造出了无数的话术,将外表包装的非常华丽。
    我之所以说这方面,则是因为国内在文化思想领域,在近现代其实表现的并不好,甚至可以说是乏善可陈,大部分都是做着人云亦云的事情而已。
    为了解决这个方面的问题,我们需要从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