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科技洪流》潜龙勿用第727章关于高等教育政策的争论[2]

重生之科技洪流最新章节目录
  
    所以真正要解决的是第一个问题,也是最难以解决的问题,因为不管是不是机器人替代体力劳动,这个问题都不会消失。
    他之前提到过,自己愿意给自己旗下的员工白拿工资,这里面也会包括广大的高级知识分子,只要进入他的产业体系当中,都会受到这个政策的支持。
    但是相比起体力劳动者,他希望进来的高级知识分子,能够发挥出来更大的价值,而不是只领取补贴混吃等死,这样他们之前所学的意义就不是特别大了。
    所以必须要让这些高级知识分子发挥自己所学,虽然不一定向现在这样高强度工作,但是也必须要有所贡献,这个可以利用制度来促使他们向这个方向走。
    例如他们的基础薪酬和体力劳动者是没有区别的,想要获得更高的收入,生活上过的更好,只能对公司做出贡献,然后获得奖励。
    这需要他建立一整套贡献体系,不局限于科研贡献,包括社会发展和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甚至在这个体系当中,还需要政府参与进来。
    或者是国内将形成两套体系,一套是以他旗下产业群为基础的体系,一套是以政府为主导的体系,因为两套体系的目的和要求是不同的。
    所以他们对于贡献的评判标准也是不同的,也许有的贡献在企业看来非常的重要,但是在政府看来,却是没那么重要,反之亦然。
    这就导致同样的贡献,在两套体系当中获得的收获是不同的,从而导致研究的积极性和动力也是不同的,这就是为什么要架构两套体系。
    而政府体系里面不仅包括科学研究人员,还包括政府工作人员等一切和国家职能有关的单位,总不能这些人也要他的产业来供养吧,没这个道理。
    政府体系的供养,只能依赖于政府收取上来的税收,而企业的体系维持,则是依赖于企业经营所得,相对来说政府的体系更加的稳定。
    但是产业规模达到他旗下产业的规模,其实也很稳定,想要出事并不是那么容易,特别是随着企业经营的持续,各种支撑企业稳定运营的系统完善后,更是如此。
    例如一般的企业就是进行买卖,对于市场的把握、国际政治关系、各个团体之前的恩怨利益并不清楚,所以遇到黑天鹅时间的概率就要大很多。
    但是如果企业的这些研究都非常完善,就可以规避很多风险,也能够做出有利于企业经营的决定,经营起来风险要小,稳定性自然也不差。
    而想要让这些高级知识分子发挥自己的长处,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就是需要为他们准备好基础条件。
    例如一名科研人员,想要做出成果,必然需要实验室的,没有实验室里面的设备和材料支持,就算是再有天分,总不可能在家里就能够做出惊天动地的成果。
    所以建设足够的实验室,将会是未来相当重要的基础设施,让各个城市的研究人员,就近使用实验室设备,将他们的灵感化为现实。
    当然,除此之外,就是企业本身就需要有效的组织科研项目攻关,不能完全依靠个人自发的研究行为,那样毫无目的性,且效率较为低下。
    所以未来的研究领域,会是这两者的结合,之所以不完全由企业主导研究项目,主要还是那时候的科研人员数量非常多,有充足的科研力量。
    而由企业主导的科研项目数量可能用不到那么多的科研人员,这是基于可能性的考虑,也许人工智能有足够的能力来组织科研工作,也不是不可以。
    但是就他目前手里的中级人工智能,由于算力的限制,还做不到这一点,未来也许进入到量子计算时代,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除了对高级知识分子做出后续考虑之外,未来对于脱岗的体力劳动者,也会有相应的安排,并不是完全放任他们在家混吃等死。
    倒不是心疼这些钱,而是不能够让社会形成这种风气,如果一旦形成这个风气,可能文明还没有发展下去,就会出现大问题。
    所以未来对于体力劳动者的安全,也会有一套贡献体系,来促使他们不能够完全混吃等死,至少他们的技能需要保持。
    之所以强调他们的技能需要保持,主要还是因为万一由人工智能主导的工业体系突然出现了问题,人工就能够及时的顶上去,而不是束手无策,这属于应急预案的一部分。
    虽然可能几十上百年都不一定能够用得到这个应急预案,但是一旦用得到,就能够解决很大的问题。
    因为能够促使全社会的人工智能都停摆,说明问题相当的严重,不是短时间能够解决的,所以这套应急预案是非常有必要的。
    而具体如何保持,目前暂无定论,但是也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离岗员工,必须要在一年当中遵从公司安排,实际参与生产至少2个月,考核通过后,下一年就可以获得满额补偿。
    如果考核始终不通过,那么延长实践时间,如果始终无法通过,那么就只能削减下一年的补偿资金,从而让他们更加有动力来完成分配的任务。
    所以未来体力劳动者并不是完全不劳动,只是大幅减少他们的劳动时间,不至于导致他们长期离岗,对我国工业生产水平一无所知。
    除此之外,如果他们还做出其他贡献,促使企业生产经营更加的有利,也会获得奖励,而不是直接定位在体力劳动者的身份上。
    他们如果学习了新技能,可以申请考核,考核通过之后,可以获得相关奖励,从而让自己的生活水平不局限于相对固定的补偿资金水平上。
    在他的理念里面,可以给予百姓更多自由选择的权利,但是绝对不能够形成懒惰的风气,这会导致社会风气败坏,文明发展也会受到影响。
    就算是有懒惰的人,也必须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虽然他们同样衣食无忧,甚至比很多国家的百姓生活的要好,但是绝对要比努力上进的人要差很多。
    只有形成这种差距,才能够促使更多人努力想要获得更好的生活,但是又不至于不努力就陷入到生活困境当中,所以百姓心态会更加的平和,压力也不会那么大。
    想清楚这些之后,赵一给中国教育公司的回复里面,将自己粗略的考虑讲述了一下,同时也将接下来的安排说了一遍。
    前面所说的事情,毕竟还有一段时间,他必须要现在就拿出一定的措施,来打消各方顾虑,不然在有些人看来,就是画大饼。
    而他的办法,就是让他们旗下的各大企业,根据自身业务发展需要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需要,和国内的各大高校合作建立实验室。
    初步这些实验室的数量可能高达几千个,甚至还有可能更多,主要的目的一方面是对学校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打消一部分对于大规模扩招难以培养好学生的问题。
    另一方面则是为将来进入他旗下企业的高级人员,提供科学研究的场所,同时企业也能够利用全国高校资源,来发展自己,特别是当下,这个目的也很重要。
    当建立起来成千上万个实验室,然后将各大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按照专业分类,一部分进入到企业经营当中,而理工科人才就可以进入到各大实验室里面。
    当然,涉及到企业核心科研的项目,还是会在企业自己内部实验室里面搞研发,毕竟这些实验室人多嘴杂,保守商业机密的能力相对较弱。
    虽然以目前投资的实验室规模,不可能一下子就解决全部问题,但是也能够打消大部分人的顾虑,至少能够看到实际的行动。
    加上下面他的构想,中国教育公司拿出去还是具备一定的说服力,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空口无凭,自然难以取信于人。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