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科技洪流》潜龙勿用第610章想要取之,必先予之

重生之科技洪流最新章节目录
   天问大学的新校区虽然建设规模同样宏大,但是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足够的教职人员能够满足招生规模翻一倍的要求。
    这种情况不是天问大学独有的限制,其实国内的大学都多多少少存在这样的问题,现在高中毕业生还相对较少,还好一些。
    再过两年,想要依靠人力来教导,别说他前面对王怀军提出的按分数录取的问题了,就是按照40%的比例,都是很难满足的。
    这种情况早在他承接教育福利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充分的预估,解决的办法只能是通过人工智能来完成,至少本科阶段是足够的。
    经过天问信息技术大学的半学期的实验结果来看,人工智能教师在本科阶段发挥的作用还是非常大的,甚至比真人教学取得成绩还要好。
    所以下一年的本科教学任务,天问大学也会采取同样的办法来解决师资短缺的问题,同时让现有师资力量将精力放到实验实践这一块,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可以预计的是,随着按分数录取的决定通过之后,国内的各大高校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引入智能教师将会是不可避免的状态。
    至于研究生阶段如果还存在这样的问题,那么只能是让他手里即将淘汰的初级人工智能参与进来,加强人工智能教师的能力。
    至于博士阶段的教育,初级人工智能虽然也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想要像之前那样游刃有余就不可能了,特别是针对探索性研究领域,发挥的用处就不大。
    除非让中级人工智能参与进来,不然的话,博士阶段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虽然博士阶段的学生人数会更少,但是能够担任博士导师的人也更少,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不过他对于能够教导博士阶段的导师数量是持悲观态度的原因,是因为这里面不包括滥竽充数的,而是真正具备实力的导师数量。
    这个悲观态度来自于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博士生导师的成长和培养是非常耗时间的,而前面出现过培养人才的断层,并没有产生多少真正可用的人才。
    第二个方面则是现在学生们的天资经过智力牛奶的开发以及完善的义务教育,学生的天赋普遍都比之前要高得多,之前普通的导师可能不一定压得住场子。
    导师压不住场子倒是其次,怕的就是耽搁学生的培养,结果天资不错的学生,几年读下来,不仅没有长进,反而让其对研究失去了兴趣,浪费了学生的天资,断送了学生的前程。
    从这个角度来看,大概率后面还是会让中级人工智能介入到博士阶段的教学当中来,至少在理论方面不存在太大的问题。
    现在天问大学已经成为了国内教育改革的风向标,很多高校的改革措施,基本上都是参照天问大学来的,这既是认可了天问大学的教学成绩,同时也给予了天问大学巨大的压力。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三个原因决定的,第一个原因则是天问大学属于私立学校,自由度比较高,进行实验性改革的阻力较低,更加具备改革精神。
    这一点很好理解,天问大学作为纯私立大学,很多东西不需要考虑和顾忌,一心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努力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
    第二个原因就是天问大学学科足够齐全,是全国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全科大学,通过天问大学,更多的高校能够从中找到自己的共鸣点,更加具备参考价值。
    第三个原因就是天问大学目前取得成绩非常的不错,每年全国的竞赛比拼,都是名列前茅,甚至绝大部分项目能够名列第一。
    要知道天问大学成立也才没多少年,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实现了教育实力的跨越式发展,肯定有其内在的动力存在,成为参照对象也就不足为奇。
    反正作为创立时间不长的高校,改革其实没有什么负担,阻力也不是很大,为了尽量提高学校实力,天问大学也愿意去进行不同的尝试。
    像自由转专业这件事情,就是天问大学率先开始实施的,每位进入天问大学的学生,在本科阶段可以有3次转专业的机会,从大二开始就可以申请。
    不过并不是申请就能够通过,还需要统计各个学院各个专业总体转专业的情况,经过统计分析之后,看各个专业空缺出来的情况如何,再批准是否允许转该专业。
    如果某个专业没有任何人提出转专业的申请,自然也就没有位置空缺,但是也会拿出一定数量的位置出来,提供给需要转专业的同学,至于谁被允许自然有一套判断标准在里面。
    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学科专业,而不是从高中考上某个专业就定终身,这样没有兴趣点,未来的成就可能也有限。
    还有学分制度,这也是天问大学在国内率先执行的,如果有学生率先修满学分,可以提前申请毕业,然后进入到下个阶段的学习。
    还有就是开通第二专业,这个是为了培养学生更广泛的兴趣,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出了校门也更有竞争力。
    像赵一在京都大学提前毕业,属于特批的,实在是他太特殊了,不是常规制度,以他的数学能力,别说是当学生了,做导师都足够了。
    了解完两所大学的情况之后,赵一就直接坐飞机回京,林和霞在机场接机,虽然这样他挺感动的,但是他觉得完全没有必要这么做。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有时候让他觉得和周瑾瑜待在一起更加自在一些,没有那么多的规矩,打打闹闹挺好的。
    也有可能两人平时很难在一起,各自都有一摊事情,所以导致林和霞特别珍惜过年这段时间的相处,所以一有时间,林和霞也愿意为赵一做更多的事情。
    回到家之后,并没有马上谈工作上的事情,毕竟时间还多,没有必要这么急,两人在家厮混了一天。
    第二天开始,林和霞就将香港保护伞控股公司的经营情况讲了一遍,至于计划都是一些小计划,暂时没有大的动作。
    因为去年香港保护伞控股公司就接连进行了好几次大动作,前面也讲过,就是对香港公共服务企业进行收购。
    现在正处在整合阶段,对于别人经营多时的企业,必要的清洗是肯定的,自然也就伴随着众多职位的调整以及处理因此带来的影响等等。
    有一件事情林和霞说是需要他来做决定,那就是香港联合交易所,想要邀请香港保护伞控股公司成为其重要股东,如果同意,就向其定向增发股票。
    香港保护伞控股公司的实力是足够担任香港联合交易所重要股东,不然也不会平白无故的邀请他们,这就是实力的体现。
    但是这里面也不是没有小心思,香港保护伞控股公司的体量现在是越来越大,但是旗下的企业除了新收购的外,基本上都没有上市。
    这对于喜欢资本运作的资本主义世界来说,属于相当罕见的存在,也让那些投行大鳄觉得这块肥肉不吃很难受。
    要知道香港联合交易所除了最大股东香港政府之外,其他大股东基本上都是国外大型机构投资者,他们提出这个想法,也是想要和香港保护伞控股公司搭上线。
    如果搭上线,然后说服香港保护伞控股公司将旗下的企业拿出来上市,他们就能够从中赚取大量的利益,这才是他们的根本动力所在。
    不然凭什么平白无故的让别人进来分一杯羹,好歹香港联合交易所每年也有几十亿港元的收入,基本上属于旱涝保收的产业,没道理让别人进来分利益。
    说实话,赵一对这些纯资本游戏并不是很感兴趣,如果初期的股票交易所是为了实现解决资本和实体错位的问题,让他们各自发挥自己的作用,还有比较积极的意义。
    但是现在的绝大部分股票交易所,其实已经变成了纯粹的资本游戏,对于实体的发展虽然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带来的问题更大。
    这也是他旗下的企业从来就没有想过上市的根本原因,当然,他旗下的企业不差钱也是主要原因,不过并没有改变他对这种资本游戏的厌恶。
    香港保护伞控股公司的实力在港澳地区实在是太强大了,而且在东南亚的利益也不菲,体量不必那些国际超级资产管理公司的体量小。
    所以他们之前就算是眼馋香港保护伞控股公司的利益,也没有什么机会下手,人家不是上市企业,经营的业务也是非常稳定的,基本上是无处下手。
    如果这些企业上市了就不一样了,不说后面进行的资本操作,就是上市过程中,作为承销商,也能够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利益。
    要知道光是香港房屋公司的资产价值就已经上涨到了2000亿美元,比当初赵一购买的时候涨了近一倍,一是土地资源高度集中,二是香港经济这几年的表现非常的好。
    如果香港房屋公司上市,起码也能够翻十倍,这是多么庞大的体量,足够众多资本大鳄从中分一杯羹。
    还有香港电讯公司,几乎垄断了东南亚各国及港澳地区的电信业务,而且在中东和欧美发达国家也有很多宽带业务,每年的营业收入可是非常的高。
    去年香港电讯公司在全球的业务就实现了营业收入1000亿美元,服务人口达到5亿,虽然无法坐上头把交椅,但是在通信运营领域也是举足轻重的存在。
    而香港时光院线公司,光是初期投资规模就高达500亿美元,加上这几年来3D电影迅速发展,赶上了市场的风口,营业收入并不低,而这些营业收入又投入到产业建设上面。
    导致香港时光院线公司的总资产规模达到了700亿美元,年营业收入也突破了500亿美元,电影票房收入和副业收入几乎是半开。
    他们不仅在全球院线票房领域所占的营收比重非常高,具备全球领先的竞争优势,这块业务基本上是旱涝保收,只要全球需要电影,他们就能够从中赚取利益。
    而且他们的副业发展非常的不错,甚至业务增长比他们的院线票房业务还要来的快,这就让他们具备更高的抗风险能力,而且和院线票房业务是相互促进的。
    所以全球资本对于香港时光院线公司的未来增长预期非常的看好,未来有望实现第一个年收入达到1000亿美元规模的院线公司。
    除此之外,就是香港保护伞控股公司在澳门的产业,澳门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