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科技洪流》潜龙勿用第558章南水北调

重生之科技洪流最新章节目录
   “领导你也知道,我的研究方向并不在水利这方面,所以也没有太好的建议,还是听听其他专家学者的发言,更加具有参考价值。”赵一说道。
    他之前还纳闷为什么要找自己过来参加这样的会议,原来除了他在西北地区拥有大量的产业之外,还考虑到了之前他提出来的红旗河方案。
    毕竟红旗河方案和他有点牵扯,如果他本人都没有到场,就在内部给否决了,确实有点不太尊重他的意见。
    虽然他确实不是水利方面的专家,在这方面也没有能拿得出手的成果,但是毕竟他也是两院院士,属于顶级科研人员,该有的尊重还是要给的。
    而且作为国内最大的私人财团掌舵人,如果真的要执行大的水利计划,就会绕不开和他利益相关的牵扯,从这个方面来说,他的到场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领导听到他这么说,也没有再为难他,虽说他的学术地位确实非常的高,但是论水利方面的研究,确实还是其他专家学者更加具备发言权。
    不过他的这番谦虚,和刚才理性分析之后果断放弃红旗河方案,并且还进行了自我批评,更加得到了现场专家学者的好感。
    一般来说,学术成就越大的人,越容易顽固不化,当然这种顽固不化有的是出于自我真实判断,有的就纯粹是意气之争了。
    而赵一的年纪只有二十多岁,加上学术成就斐然,一般这样的人都是比较争强好胜的,说实话,刚才驳斥红旗河方案的专家其实已经做好了被反驳的心理准备。
    虽然他的年纪已经50岁开外了,但是论学术成就的话,却是和年轻的赵一差距很大,只是在其本领域有着一定的研究成果和资历。
    所以他其实在来之前,就已经像打仗一样做了充分的准备,甚至就连辩论思路都想了个大概,这样才能够保证抛出自己的论断之后,能够从容应对。
    只是没有想到的是,赵一竟然如此干脆的承认自己考虑不周,这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他之前做的那么多准备工作,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
    说实话,由于赵一出了名的不好应付,之前也有一些专家学者在他面前落了面子,加上本身和他接触的学术界领域的人士就不多,很多人就有点怵他。
    当然,如果真的能够将他的观点辩驳的哑口无言,那也会变相的提高自己的学术声望,甚至还能够得到一部分人的吹捧。
    其实对于这样的争论,赵一觉得并无不妥,虽然看上去有点关系不和睦的样子,但是只要是基于事实依据的理性辩论,最终的结果往往都是良性向好的。
    所谓理不辨不明,不管是多么大的学者提出的观点,只要有能够被反驳的点,都应该勇敢的站出来进行驳斥,而不是为了面子或者是担心打击报复而选择息事宁人。
    要知道学术研究其实就是叠床架屋,如果基础理论就存在严重的缺陷,那在此基础上做出的研究,就注定是错误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错误的道路上走的就越远。
    所以他是特别欣赏这种勇敢站起来对权威人士进行驳斥的人,当然,这个驳斥必须是基于充分思考和研究后的理性驳斥,而不是哗众取宠式的表演。
    至少刚才这位驳斥红旗河方案的专家,还是做了相对充分的准备,几条意见都是说道点子上,就算是没有看到他们的具体理论支持数据,赵一也觉得自己之前想的太天真了。
    虽然他在分析的时候,觉得红旗河工程的成本还算可以,也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得到降低,但是他自己也认为,目前来说,开凿红旗河工程确实不太划算。
    按照他之前的想法,就是通过特殊的设备,能够将海洋上空的水气,牵引到大陆深处,形成降雨,这样的方案才是根本性解决内陆深处干旱缺水的问题。
    甚至也成立了相关的研究团队,对这方面的理论和技术进行研究,只是目前的成果却是了了,甚至还是在积累气象数据阶段。
    所以他认为的这个高端方案,想要短时间内有效果是不可能的,只是寄希望于未来能够有拿得出手的成果,来根本性解决问题。
    因为在他的认知里面,北方虽然一直存在水资源不足的问题,但是应该不会在短时间内特别突出,时间还很长。
    只是这次水利部竟然专门召开这样的会议,讨论西北或者是北方的水资源问题,那说明现在的情况已经到了需要重视的程度,虽然可能还没有达到警戒线,但是趋势变化肯定很惊人。
    不然根本就不需要如此的着急,完全可以内部组建相关的研究小组和团队,对北方整体性缺水解决方案展开前期研究。
    这样的话,根本就不需要请他过来,毕竟他和水利根本就没有太大的关系,就算是承包的“浙赣粤”大运河都还只是处于勘探阶段,至少要到今年年后才有可能动工实施。
    而且“浙赣粤”大运河和解决北方缺水问题根本就没有任何关系,难道是要请他投资南水北调工程?至少他认为是不可能的。
    南水北调工程注定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私人经营是无法长久维持的,而且现在政府财政也相对宽裕,没有必要让私人资本参与进来。
    这就说明,这次的会议不仅仅只是内部的讨论,而是希望能够形成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甚至在可能的情况下,拿出一个大致的执行路线图出来。
    这也是为什么会议时间持续三天那么长,如果仅仅只是务虚的会议,根本就不需要这么长时间,一天时间就到顶了。
    “既然红旗河方案存在一定的问题,那么向藏南要水的思路就要暂时搁置,剩下的就是从南方调水了,对此各位有什么建议。”领导直接问道。
    “这要看我们现在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北方地区是一个很大的地区,就算是从南方调水也不可能一下子解决所有北方缺水的问题。”一位专家说道。
    虽然确定了从南方调水的总体思路,但是事情总有一个轻重缓急,如果没有一个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的目标,那具体细节就没法进行讨论。
    听到这位专家的话,领导直接回答道:“目前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得到了根本性的解决,农业用水也基本上能够保持充足,所以这次解决的问题有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就是解决我国北方居民用水问题,这就牵扯到受益人口数量问题,所以当前主要是解决环渤海城市群以及京都附近地区的居民用水问题。
    第二个方面就是解决北方工业发展水资源不足的问题,这个牵扯的范围就有点大,例如环京和渤海湾地区,工业企业较多,属于优先考虑的地区。
    同时在处于西北的西安、甘肃、宁夏、内蒙等地,也需要发展当地经济,适度的工业布局是有必要的,这也需要一定的工业发展用水。”
    前世的做法就是工业相对集中,而且基本上是位于沿海地区和南方地区,至于西北的工业,只是少量的布局。
    因为那个时候我们没有能力做到平衡发展,而且在西北地区发展工业,确实存在一定的劣势,还不如采取集中建立工业产业链来的更加高效、方便,也非常的契合我们以国际贸易发展经济的思路。
    但是现在的情况和前世有着很大的不同,虽然我们确实是以外贸发展打开国内经济发展的序幕,但是不管是资本、工业技术和农业技术等,我们都可以做到完全自主。
    在这种情况下,平衡发展策略就具备一定的可行性,特别是西北地区的农业发展已经呈现出来了很大的潜力,围绕着这些农业原材料进行的工业加工业,还是具备非常大的发展前景。
    所以没有道理不在西北地区布置一定的工业产业,就算是只是面对国内市场,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而且现在500公里时速的超高速铁路已经通过实验验证,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建设,而赵一承诺的超高速超重运载货运列车技术也在紧张的研发当中。
    这就解决了西北地区的货物运输问题,虽然成本相较于海运来说,确实高了一些,但是随着电力价格的进一步下降,能够很好的解决成本平衡问题。
    所以领导才特意将解决西北工业发展所需水资源的问题作为一个方面提了出来,希望借此能够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如果是按照涉及的人口规模和工业产业群体规模来看的话,我们就需要优先保障黄淮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关于南水北调工程方案,其实在1952年在***视察黄河时就提出过,后面我们也针对这个提议做了相关的研究。
    想要暂时解决黄淮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我们的建议就是建设南水北调中、东线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中线工程起点位于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经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沿华北平原中西部边缘开凿渠道,通过隧道穿过黄河。
    在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自流到京都颐和园团城湖,受水区域为沿线的14座大、中城市,重点解决河南、河北、京都和天津4省市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感觉我们的测算,供水范围内总面积大约在15万平方公里,输水干渠总长大约在1200公里,天津输水支线长约150公里。
    东线工程起点位于江都水利枢纽提水,利用京杭大运河以及其平行的河道输水,连通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并作为调蓄水库,经泵站逐级提水进入到东平湖后,分水两路。
    一路向北穿过黄河后自流到天津,从长江到天津北大港水库输水主干线长约1100多公里。
    另一路则是向东经过需开辟的搅动地区输水干线接引黄济青渠道,像胶东地区供水。
    整个东线工程途径江苏、山东、河北三省,向华北地区输送生产生活用水。”
    这位专家说完南水北调中、动线路之后,喝了口茶,继续说道:“至于南水北调西线,主要的目的是解决西北地区的缺水问题。
    是指从四川长江上游支流雅砻江、大渡河等长江水系调水,至黄河上游青海、甘肃、宁夏、蒙古、陕西和山西等地的长距离调水工程。
    目的是补充黄河上游水资源不足,解决我国西北干旱缺水,促进黄河治理开发,坝址处海拔2900-4000米。”
    听了这位专家对南水北调的论述,大家都是认可的点了点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