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科技洪流》潜龙勿用第479章天问书社的影响力

重生之科技洪流最新章节目录
   时间悄然来到了1987年,经过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终于在实验室里面将智能眼镜研发了出来,实验结果让他相当满意。
    赵一带上智能眼镜,后台服务由小灵来控制,只要他脑海中一想,智能眼镜就向小灵发送信息,然后就切换到想要看的摄像头画面。
    不过摄像头传递过来的画面,是经过小灵再处理过的,不似原始画面那么模糊,处理之后的画面和亲眼所见画面丝毫没有差别。
    不过这种画面处理技术只有小灵能够处理的这么好,如果是换成其他的技术,不可能处理的这么清晰,要知道这需要非常高的分辨率。
    这也从侧面证明了赵一研发的这款智能眼镜,呈现的画面到底有多细腻,就是北极星公司被称为全球最好的液晶屏,如果仔细分辨的话,还是有一定的颗粒感。
    当然,这么高的分辨率画面,就意味着数据包非常的庞大,如果不经过处理,依靠原始技术传输,会造成网络卡顿。
    所以和这套技术配套的,还有一套先进的数据高速压缩技术和解压技术,采用这种数据压缩技术,就是普通的2.5G通信网络,就可以做到接近前世民用3G的数据传输量。
    如果在移动网络当中大规模使用这种压缩技术和解压技术的话,那么现在的移动网络只需要稍微提高数据带宽,升级到2.5G的水平,就可以往外届推广智能手机了。
    不过对此赵一是不太着急的,目前的移动通信市场的红利期还没有过去,等到收割一波利益之后,再考虑对移动网络进行升级,同时也可以在移动终端上再收个一波利益。
    最主要的是,目前在全球移动通信网络当中,根本就没有竞争对手,所以可以从容的根据自己的节奏来升级技术。
    当然,2G技术也有其固定的缺陷,那就是时延较高,在高度依赖网络实时操作的领域,就会带来致命的问题。
    也就是说,就算是使用了这种压缩技术,也不可能如前世5G那样,广泛的用在物联网领域,特别是像远程手术,更是不可能,因为延时性太高。
    不过用在普通的移动互联网领域,确实没有任何问题,不管是看视频,还是查看文字信息等,都不需要那么高的即时性,只要数据传输够大就可以。
    等赵一将所有的测试项目都测试完后,开始编写相关的技术文档,讲解智能眼镜和单兵战衣的技术原理。
    除此之外,还需要他编写一份工业化生产相关的技术方案,毕竟实验室制备和工业化生产之间的差距会非常的大。
    再加上这两件产品的技术含量又非常的高,如果他不编写工业化生产方案,华夏军事工业公司拿到技术原理文档之后,估计也需要两三年后,才有可能实现工业化生产。
    等忙完这些文档之后,赵一就将文档发送给华夏军事工业公司,同时也将一套成品通过商通贸易公司旗下的物流公司给运送到公司总部,给他们作为参考。
    至于赵一自己是用不上这些东西,因为他之前的纳米机器人战衣就可以生成这样的显示屏幕,用起来比这个更加方便一些。
    不过除了邮寄出去的一套装备之外,赵一自己这边还留下了好几个,主要是想分配给自己的几位朋友使用。
    当然这些智能眼镜使用的网络就不是移动网络了,而是使用卫星网络,不管到哪里,都能够有信号,后台管理也是由小灵来负责,智能化程度更高。
    这时候正好是晚饭的饭点时间,赵一清理了一些实验室后,就拿着一台智能眼镜往东面的居住区而去。
    一般情况下,周瑾瑜都会在这个时候,回家吃饭,要不说女孩子就应该当教师,因为确实比其他工作要轻松很多。
    如果不是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话,周瑾瑜的工作会更加轻松,一天只需要上半天课,再加上无欲无求,不需要那么努力去争取升迁。
    不过按照周瑾瑜这种节奏的话,她这个博士学位想要拿下来,估计还得有段时间了,不过周瑾瑜似乎不怎么着急,赵一也不替她操这个心。
    当然,如果真的想要快速毕业,也不是没有办法,只需要发表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基本上就能够搞定。
    这就说到国内目前的学位获取方式了,由于之前定下的打造国内学术顶级期刊的战略目标,学术上面的规则和前世有着很大的不同。
    首先就是不用一定要在国外期刊发表论文,因为国内就有各种学术期刊,不管是顶级期刊,还是二三流期刊都有。
    国内学者如果想要快速成名,完全可以选择在国内的顶级期刊上面发表论文,只要通过了,那么就标志着一夜成名成为可能。
    这就说到天问书社的顶级期刊的审核机制,由于天问书社有一整套论文数据库,同时也有和赵一拥有的初级人工智能对接的客户端接口。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论文,在天问书社这边一对比,就能够知道论文是否是原创的,让作弊者是无所遁形。
    当然,这样的程度并不能够看出来论文的好坏,如果在论文上刻意作假,也不是不可能,所以初级人工智能审核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由于初级人工智能是博览群书,对于当今世界各个学科的知识储备都相当的丰富,再加上超级强大的运算能力,论文数据是否真实,只需要演算一遍就可以。
    至于逻辑不通的问题,初级人工智能扫一眼就能够看得一清二白,想要作弊,难度是非常的大。
    其实经过初级人工智能过手的学术论文,基本上已经能够鉴别出来价值了,按理说是不需要进行人工审核这道程序的。
    不过为了谨慎起见,天问书社还会将学术论文交给各个领域的专家交叉审核,这些专家既有国内的也有国内的,都是和天问书社维持比较好的关系的人士。
    其实经过初级人工智能检查过的学术论文,赵一自己也是每篇必看的,只是一般情况下,他是不怎么去干预的,看过之后就放到一边。
    第一次发现作弊的话,天问书社会发出警告函,如果同一个人再次造假的话,天问书社就会在自己的官方网站上面刊登出来。
    这个造假名单,被学术界戏称为学术黑榜,只要上了这个黑榜单,那就标志着这个人在学术圈臭名昭著了。
    当然,和黑榜对应的,也有一个学术红榜,里面会根据投稿者的论文质量和论文数量进行排序,能够进入榜单的,都是具有真实学术成就的人。
    如果还能够排进前一百,那么就标志着你是国内院士的候选人了,因为今年院士增选的时候,就考虑到以天问书社的红榜作为参考依据之一。
    其中前10名,进入院士名单基本上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因为能够进入到前十的,论文质量都是非常的高,有的人凭借一篇高质量论文,就排进了前10。
    也就是说,在这个榜单上面,论文质量是第一位的,在论文质量保证的前提下,才会根据论文数量来排序。
    根据天问书社的规定,黑榜是10年一换,也就是说,如果有学者进入了黑榜,想要在这个榜单上消失的话,就必须等到10年以后了。
    当然,天问书社也不会一棍子将人打死,有些人造假并不是没有学术功底,而是想着走捷径,在惩罚他们的同时,也要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
    毕竟国家培养一位学术人才,耗费的资源是非常多的,如果一下子打死了,对国家来说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所以想要尽快从黑榜上面消失,除了等待10年期限之外,另一种就是刷积分了,而积分就是看后续论文的质量和数量给的。
    如果在上黑榜之后,后面能够发表一篇进入红榜前十的高质量论文,名字会在黑榜一年后就被去除。
    这样的话,既能够对造假起到惩罚的作用,让他们在国内名誉扫地,同时也给了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不至于后半生毫无作为。
    不过目前还没有发生洗黑榜的人,因为一旦上了黑榜,就意味着资源会大幅度减少,同时人脉关系也没有以前那么好使。
    想要在这种情况下做出更大的研究成果来洗黑榜,难度比起正常情况下要大得多,至少不是短期内能够完成的。
    红黑榜发布以来,目前只有一个不信邪的人上了榜单,结果自然是非常的惨淡,其他有想法的人瞬间就引以为戒,不敢再试探天问书社的底线了。
    就是在这样的严格要求之下,天问书社的各种顶级期刊办的自然是越来越成功,在国内影响力也是一时无两。
    要知道国外的顶级期刊,造假高手还是可以骗过去的,但是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骗得过天问书社,登上他们的顶级期刊。
    也就是说,能够在天问书社的顶级期刊刊登论文的,这个论文的质量一定可以在国际顶级期刊上面刊登上,但是反过来,就不一定了。
    虽然天问书社的顶级期刊在国内的影响力非常的巨大,但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就乏善可陈了。
    不是因为论文质量不行,而是因为这些期刊都是用中文撰写的,国外想要读懂这些期刊内容,还需要精通中文,这对国外学者非常的不友好。
    不过有意思的是,天问书社的顶级期刊也接受全球学者的投稿,不管你投稿的是什么语言的论文,刊登的时候,会一律变成中文论文,而且翻译的是相当精确。
    天问书社这么干,就是执行争取学术话语权战略的一部分,虽然目前看上去微不足道,但是长久下去,还是具有非常巨大的作用。
    其他的暂且不说,至少有关半导体方面的论文,国内的质量明显比国外的要好得多,如果国外不读这些期刊论文,反正损失的也不是我们。
    当然,一味的故步自封是不行的,在争取自己学术话语权的同时,天问大学也会实时的翻译国外的各种期刊内容,以供国内学术界参考阅读。
    而且从国外翻译过来的期刊论文,也会经过初级人工智能筛选,发现有问题的,会特别标记出来,提醒国内阅读者,里面存在的问题。
    至于为什么不撤销发布,只因为有些论文虽然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但是并不表示没有参考价值,有可能论文的思路比论文的结果还要有价值。
    除了经营顶级期刊之外,天问书社也在不遗余力的在翻译各国的学术著作,凡是觉得有价值的,都会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