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科技洪流》潜龙勿用第476章军工联合体和市场环境复杂化[2]

重生之科技洪流最新章节目录
   重要的企业,赵一旗下还是在这些地方布置的挺多的,只是这些都入不了赵一的眼而已。
    能够让赵一关注的,都是未来有成为千亿级别以上企业的潜力,像日化、个人护理、软件和互联网,都是有这样的潜力的。
    这次将他旗下的所有军工单位都集聚到南昌,也算是为南昌打造了一个千亿级别的产业,未来还有可能发展成为万亿级别的产业。
    不过想要达到万亿级别,难度非常大,除非未来开启太空装备领域,才有这个可能性,不然的话,依靠目前的军事工业产值,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不过军用技术其实很多是可以转化为民用技术,未来华夏军事工业公司的很多技术,会衍生出来民用版本,而这些衍生技术,对当地经济的发展也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是军用雷达技术,完全可以用在民用领域,例如汽车雷达成像技术,可以用在自动驾驶领域,而这个领域的规模就不小。
    又如赵一现在研发的单兵战衣,如果将军用要求去除,就可以研发出来智能恒温内衣服饰,也将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智能眼镜,简化配置,也可以用在民用领域,作为智能终端而存在,而且和AR或者是VR结合,还能够诞生很多产品,产值规模肯定也不小。
    所以由华夏军事工业公司衍生出来的产业规模,达到上万亿元,也不是不可能,未来的情况谁又能够说得清楚,也许就是赵一都没有注意的地方,就诞生一家巨头企业呢。
    除此之外,天问大学校办企业,在这些年来,经营的都还不错,因为学校是私立的,没有那么多官僚气息,导致校办企业同样具有私人企业的优势,发展速度非常的快。
    不过这些都是按照正常企业发展来对比的,因为赵一对这些没有怎么干预,完全是放任他们自己发展,发展速度肯定和他重点关注的企业是无法比拟的。
    按照天问大学的相关材料显示,天问大学的校办企业总体规模已经达到了几十亿元,未来一两年内,也能够成长为百亿元级别的了。
    虽然在赵一看来算不得什么,但是在国内一众校办企业当中,却是独树一帜,是目前国内最成功的校办企业模式,甚至引起了其他高校的模仿学习。
    高校之所以这么重视创收能力,主要还是因为经费的不足,当然,这个不足是相对的,基本运营费用,全部是有中国教育公司来承担。
    但是高校想要更进一步,就必须要寻找更多的财源,才能够上马更多的科研项目,才能够招揽到更多的高级知识分子来任职,所以各大高校的财政永远不会宽裕。
    之前大家都是一样的,反而没有太大的进取心,但是天问大学算是国内高校的一条鲶鱼了,彻底打开了激烈竞争的局面。
    天问大学凭借着财大气粗,可是没少在国内其他高校挖人才,让国内高校很难凭借以前的薪资待遇留住宝贵的人才。
    特别是天问大学独自研发的天文望远镜发射升空之后,更是彻底让国内高校产生了危机意识,原来在不等不靠的前提下,高校也能够独立承担重大的科研项目。
    但是科研项目的成立,伴随的都是庞大资金的投入,如果仅仅依靠中国教育公司的拨款来运作,根本就无法持续下去。
    所以他们的目光就转向了内部创收上面来,正好天问大学的校办企业也是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这种适合高校发展企业的模式,彻底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那些不知名高校由于技术实力和资本实力都很弱,想要跟上这个风潮,难度非常的大,基本上是无力跟随。
    但是国内还有众多知名度不错,技术实力也不错的高校,却是立即行动起来,甚至还翻起了自己的陈年老资料出来,看看那些技术能够转化为实际的产品。
    这种情况是赵一乐见的,这就要求高校在项目研究上面,不能再是闭门造车,很多项目必须和实际市场结合起来,需要考虑技术转化的问题。
    当然,这股风潮也给赵一旗下的产业带来了一定的困扰,例如就有高校进入个人计算机生产领域,和北极星公司抢夺国内的市场份额。
    而且想要进入个人计算机领域的校办企业还不少,因为个人计算机整体上算是高科技产品,但是现在基本上都是模块化组装产业了,对整机生产商来说,难度并不高。
    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激烈市场竞争,北极星公司必须要做出改变,在北极星内部已经成立了新的个人计算机部门,从整机研发和操作系统,全部准备采用自己的独家技术。
    虽然这样看上去逆潮流发展,但是前世苹果证明了,这条路也是可以走通的,未来这条产品线,将会走上封闭发展的道路,为个性化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
    除此之外,北极星公司对原有的个人计算机业务,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提出了个性化定制生产的模式,用户可以在他们的官网或者通过电话,下个性化定制订单。
    这条路子就是前世的戴尔模式,前世也被证明具有发展潜力的模式,由于这个模式运作起来简单,已经运行了一段时间,效果也是非常的出色。
    国内效果还不是特别明显,消费者还没有那么高的定制化需求,但是在国外,确实发展的非常不错,给北极星公司抢夺了不少的个人计算机市场。
    除此之外,北极星公司在产品定位上面,更加讲究精细化,例如办公电脑,要求轻薄轻便,台式机推出了一体化产品,笔记本更是做的更加轻薄便捷。
    而另一方面则是针对游戏市场,专门研发出来了游戏个人电脑,并且成立了专门的电脑子品牌,专门经营这个领域,发展情况也是非常的不错。
    其实和北极星公司类似的情况,在其他企业多多少少也会存在,不过只是没有北极星公司这么严重。
    作为消费电子领域的巨头,北极星公司不仅产品线非常的多,而且技术含量也是层次不齐,有的技术含量非常高,有的则是属于大众技术产品了。
    技术含量高的,例如液晶屏幕和高端LED屏幕上,就不是随便什么企业就能够进来的,这属于北极星公司的传统高科技领域了。
    而技术含量较低的,例如家电产品,未来肯定会迎来更多的竞争对手,虽然整体上可能比不过北极星公司,但是质量次点,但是价格便宜,依然能够获得一些消费者的青睐。
    而像赵一旗下的其他企业,技术门槛普遍较高,想要进来抢食,就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了,而且大部分都是专注于企业级客户,市场开拓难度也较大。
    例如通信行业,一个新丁进来,不说面临诸多的技术专利问题,就是市场也基本上被抢夺干净了,除非拥有压倒性的技术优势,不然基本上没有成功的可能性。
    又如高端机械行业和精密仪器行业,不仅是技术密集型行业,同时还是资本密集型行业,国内想要进入这些行业,都要掂量一下自己的实力。
    其实赵一从来就没有想过自己能够一直垄断市场,不过他给旗下的企业下的命令是,必须要在中高端领域拥有绝对的市场优势。
    如果在中高端市场无法做到绝对市场优势的话,那么就说明这些企业管理者和研发人员偷懒了,就必须接受公司的相关惩罚措施。
    要知道赵一提供了非常多的高端技术,同时也给了足够的资本支持,并且还让他们发展了这么多年,市场地位已经确立。
    如果在这么多的优势情况下,还干不过新丁,那肯定是公司本身出了问题,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就在所难免了。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