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科技洪流》潜龙勿用第435章天问信息技术大学[2]

重生之科技洪流最新章节目录
   很难在短时间内提升的上来,只能是靠时间来慢慢的磨。
    其他的暂且不说,就是一套顶尖实验设备购买下来,就需要砸进去几十亿元,而且这还不是一次性的,还需要不停的更新换代,不停地砸钱。
    当然,也可以不要这些,就教导学生一些理论知识,但是这样的学生培养出来也不能够立即开展研究工作,只能是从底层慢慢的往上爬,边学边做了。
    如果是这样的话,又何谈打造世界知名的信息技术高等院校呢,还不是和其他高等院校一样,沦为普通的角色。
    就是天问大学这么有钱的学校,也不敢在一个领域砸这么多钱,他们目前的培养模式是校企共建培养模式,这样可以为学校节约大量的硬件投资。
    当然,这样模式也只有天问大学能够做,因为赵一旗下的企业本身就在这方面具有领先位置,合作起来也没有任何阻碍。
    甚至天问大学的这些信息技术专业的学生,在进入大学的时候,就已经被他旗下的企业给预定了,每月会给学生一定的资金补助,毕业之后直接进入这些企业工作。
    而由九江市政府建立的信息技术高等院校,就没有这个条件,想要杀出血路,只能是砸钱一条路了。
    所以赵一觉得自己刚才的想法有点想当然了,也能够理解市政府的顾虑,因为不是嘴上说说而已,里面的难度其实非常大。
    “如果市政府觉得很难做到这种程度,如果你们能够全力支持的话,也可以由我投资成立一家私立大学,就以信息技术为主要专业课程。”赵一说道。
    虽然天问大学也有信息技术相关的专业,但是每年培养的人才数量其实非常有限,别看天问大学的校区那么大,每年招收的学生那么多,其实分摊到各个专业学科,人数其实并不多。
    而这点人数,是完全赶不上我国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需求,不然的话,他旗下的软件企业也不会自己招收高中生来培养了。
    初期这么做当然是问题不大,毕竟涉及的高深知识不多,赵一也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只要脑袋不笨,愿意学,总是能够有所收获的。
    但是未来这种模式也有存在缺陷,一是信息技术的知识层次会越来越高,通过这种模式培养的员工基础不够扎实,进来也只是一颗螺丝钉,无法主导大型项目,成为中坚力量。
    二是未来需要面对更激烈的国际竞争,目前我们在这方面的优势主要还是因为赵一提供的技术支撑起来的,以及我们对这些领域的先发优势。
    等到全世界都意识到了信息技术对于未来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不可能不介入到这里面分一杯羹,如果不做准备的话,被别人超越不是不可能。
    所以赵一觉得必要建设一座信息技术大学,为我国信息技术发展提供优秀的学生,为我国信息技术发展提供持久的保障。
    再加上其他高等院校培养的相关人才,形成高低人才搭配,为市场提供足够的人才需求。
    听到赵一这么说,程市长赶紧说道:“如果赵总真的打算在九江建设这么一座高等院校的话,我们会提供免费的土地供应和政策支持。
    如果办校手续上面有问题,我们也可以从中斡旋,绝对让这所学校顺顺利利的办下来。”
    这种好事,市政府这边当然不能犹豫了,其他的虽然他们了解不多,但是有一点他们是知道的,那就是有钱,那么这所高等院校就成功了一半了。
    “市政府这边出了免费供应土地外,其他方面的事情,我自己就能够搞定,可能各位还不清楚,其实天问大学就是我投资的,在这方面我还是有一些资源的。”赵一说道。
    听到说天问大学也是他投资的,在坐的各位又是一惊,天问大学虽然创校时间短,但是已经在省内排名第一了,在全国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如果真的是如此的话,那这所以信息技术为主的高等院校,更是要让他来创办了,至于土地的问题,根本就不需要纠结,再说九江目前的土地根本就不值钱。
    随后双方就土地面积、土地位置和政策支持展开了详细的商谈,根据赵一的要求,新的信息技术高校取名为天问信息技术大学,占地面积为5000亩。
    由于只是专注于信息技术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所以不需要弄的和天问大学那么大,天问大学之所以那么大,中间的湖泊占据的面积就不小。
    而且这所学校未来是以培养高端信息技术人才为主,也不打算无限扩张,采用小而精的模式来培养高端人才。
    赵一这边准备投资100亿元,作为建校费用,同时也准备从天问大学抽调信息学院的院长过来担任这所学校的校长。
    由于目前的顶级技术和人才都在自己旗下的几所企业里面,所以初期主要是采用校企共建的模式,同时也会积极的从全世界挖来顶级信息技术科学家,提高学校的师资力量。
    由于初期这些方面不可能都准备的很好,所以学校第一届学生,准备和天问大学合作,采用合作培养的模式,等这边基础都建设好了,师资力量都到位了,才会独立培养学生。
    至于学科设置,基本上是围绕着信息技术材料、半导体设计和制造、软件工程、互联网信息技术等学科进行教学。
    由于目前这些方面的人才都是出于短缺状态,就业问题基本上不会存在太大的问题,至于以后,如果真的成为这个领域的名校,就业问题更不是问题了。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