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科技洪流》潜龙勿用第338章肠子都悔青了(求订阅!!)

重生之科技洪流最新章节目录
   忙忙碌碌间,时间就来到了12月,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调研和相关研讨,政府终于出台了一份国家未来发展规划文件。
    里面不仅对于我国未来几年工业化发展,提出了更加具体的目标,和实现这个目标的具体步骤和时间表。
    同时也在规划文件中,为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和大规模基础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并且也明确了我国优先发展的基础建设项目。
    虽然规划文件已经制定好了,但是还有后续法律法规问题需要制定,具体实施还需要一点时间,所以暂时没有特意向外透露相关的内容。
    ——————
    但是赵一明白,这件事情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他也需要作出相关的动作了,一旦规划正式颁布实施,那么他也能够尽快的进入到自己的角色当中了。
    首先他就需要统计一下自己旗下的企业,在即将过去的1985年里面,具体拥有多少可用的钱,这不仅包括国内的企业,也包括外面的投资获利。
    虽然这一年,中国教育公司等公共福利公司,花费了成千上万亿元的资金,但是这些资金大部分都是1984年的获利,动用的1985年的资金是非常少的。
    所以按照往年的获利情况来看,今年最少他也能够动用上万亿元的资金,这还是旗下企业留足了自用发展的资金。
    经过一番统计,天玑农牧公司依然是蝉联了他旗下企业的利润榜首位置,但是和去年的利润相比,不仅没有增多,而且还有所减少。
    主要是在1985年里面,农牧公司开启了三个比较大的项目,海上农场项目、现代化农合作项目、牧业合作项目。
    前两个项目由于意义更加重大,前面已经花费了较多的笔墨来描述,海上牧场还好些,后面两个想要大规模获利,短期内是无法实现的了。
    海上农场项目,虽然今年的实验结果非常理想,经过统计,虽然没有达到理论的产量,但是也相差无几,就按照1800万吨的产量计算。
    现在市面上的大米每斤大约在一角三分左右,因为海上农场出产的石榴米质量更加好,营养更加丰富,就按照一角五分卖出,大约可以获利54亿元。
    但是这个海上牧场的固定投资就达到了200亿元,员工工资等成本可以忽略不计,仅凭这个盈利,也需要花费四五年的时间。
    当然海上农场里面现在已经开始饲养特殊培育的鱼类,由于这些鱼类的品种非常特殊,肉质非常鲜美,可能可以卖个高价。
    如果销量不错的话,仅仅一年就可以靠卖鱼就可以回本。
    从这个角度来看,海上农场项目不是靠石榴米来获利的,反而是靠它的副业来获利,因为这一百平方公里的面积,所饲养的鱼类的价值,就可以达到300多亿元的价值。
    海上农场项目虽然有望在当年就收回成本,但是按照赵一的规划,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面,还需要将面积扩大到3000平方公里左右,以满足整个国内的粮食需求。
    以后国内的主粮会慢慢的转移到石榴米上,而稻米、小麦和玉米等主粮,会用作其他用途,例如玉米未来将会主要用作畜牧业饲料。
    由于这些年国内粮食比较紧张的关系,许多白酒业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今后这些白酒和啤酒行业的发展将不会受到原材料紧张的限制了。
    所以这些原来的主粮主要还会用在饲料和工业原料,如果还有多余的话,还可以用来进行出口,把优质的粮食留在国内,将淘汰的粮食用来出口。
    而且鹰酱企图通过粮食加强国际控制能力,如果我国也能够为国际社会大量提供粮食供应,他们这个企图就不会凑效了。
    虽然这些旧主粮都有未来的用途,虽然可能总产量会有所减少,但是应该不会很多,但是想要在国际贸易当中占据竞争优势,就必须将成本降下来。
    所以未来基本上是靠平原地带种植这些就主粮,而且还需要大规模使用机械化,那么就不需要使用那么多劳动力来参与其中了。
    这也是为什么,政府领导明明知道旧主粮还是具有很大的用处,但是依然担心大量农民失业的原因了。
    像后两个项目,就没有海上农场项目有赚钱的副业,他们的定位都是百姓食物,虽然质量可能比现在国内的农产品要高,但是确实不会卖很高的价格。
    但是里面的投资却是一点多少,里面的利润率就非常微薄了,想要收回成本至少需要5年以上的时间。
    为了降低投入,虽然政府已经认可了现代化农业合作项目,但是农牧公司并没有立即扩大合作,而是需要等待这次的规划出台。
    赵一明白,如果不能够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现代化农业合作就没有扩大的必要,因为这会严重的对现有农业生产形成挤压效应。
    现在关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规划已经制定了,只需要等待公布后,农牧公司的现代化农业计划就会进行新一轮的扩张。
    即使第一期目标为平方公里的面积,那也需要投资5000亿元,这还没有计算和牧民的现代化牧业的合作项目。
    也就是说,看着天玑农牧公司非常赚钱,其实现在能够任凭赵一动用的资金比起以前来说,就要少很多,必须给他们留足自用的资金才行。
    好在虽然农牧公司投资巨大,但是其中的大部分钱还是被其他兄弟公司给转走了,如果不计算税收的话,就相当于左手倒右手了。
    除了农牧公司以外,其他公司就或多或少的都获得了一些提升,经过统计,赵一现在能够动用的资本还是达到了亿元。
    有了这些资本在手,赵一心里就有底了,他老早就想要涉足国内房地产行业的计划,就可以大规模实施了。
    随后,赵一就和中央政府商谈了他关于国内房地产开发的相关计划,毕竟这么多资金一下子投进去,对国内的经济影响非常大,必须要和政府相关部门沟通。
    只有获得了政府相关部门的认可后,赵一才好继续和下面的地方政府进行相关的谈判,而且也可以获得更优惠的条件,也能够扫清一些障碍。
    鉴于赵一的资本对于我国城市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政府特意允许了赵一的房地产开发公司使用“中国”字样开头,所以这家赵一新成立的公司就命名为“中国房屋公司”。
    虽然名字平平无奇,但是前面带了一个“中国”的字样,就给予了这个公司名字与众不同的意义。
    除此之外,赵一还和政府达成一项重要的合作,那就是共同成立一家中国轨道车辆集团,主要的业务就是研发生产高铁、地铁车辆和相关辅助设施。
    高铁很好理解,虽然可能政府初期只是将现有铁路线路进行提速改造,但是上马高速铁路也就是这一两年的事情。
    所以原先还打算慢慢研究的高铁项目,就必须加快速度了,而赵一这里又有全套的技术,理论速度达到了500公里每小时。
    说实话,赵一之前还想着,自己独立成立一家这样的公司,现在他的想法改变了,自己旗下的产业已经有很多了,不差这一个。
    再说高铁的主要客户也是国家,所以最好是和政府共同成立一家公司,来专门经营轨道交通车辆和线路设备技术的研发生产工作。
    这样自己既不用担心操心客户问题,也不用操心管理问题,而且这里面自己也没有投资一分钱,仅仅是凭借技术就获取了50%的股权。
    除了高铁外,就是地铁了,这也是赵一非常重视的一块,因为他马上就要投入巨资进行房地产开发,以他的资本体量,肯定是直接开发新城或者是新区。
    那么为了未来居民的出行方便,地铁项目是少不了的,而只有自己能够掌握这些技术和生产,才能够将价格降低下来。
    当然这期间,也不只是赵一在努力布局,政府也是同样如此,大家都知道未来的基建将会是重要的投资领域,那么怎么可能会放过这块蛋糕。
    所以由国资委牵头,整合国内已有的国有建筑公司,成立了几家大型建筑集团,他们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会是国内基础建设的主力了。
    至于民营建筑公司,现在还没有什么影子,虽然国内民营资本也有一些已经有些实力了,但是想要承接这种大型工程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了。
    这倒不是歧视资本属性的问题,而是他们根本就没有那个实力。
    因为想要承接这样大型的项目,基本上都是全机械化的,这方面的投资就不是一个小数目,上亿的资本投进去也就是听一个响声。
    现在民营资本还是处于积累力量的阶段,只能是干些边角料的活,想要承担主力,还不知道需要多少年。
    政府也正是明白目前的情况,规划定制完毕之后,他们也就以最快的速度,整合国有建筑企业,组建几家大型国有建筑集团。
    只有这样,才能够应对接下来的国内大基建建设任务,才能够按照计划表,完成预订目标。
    赵一将自己的投资计划和政府相关部门谈妥之后,就组建了一致专门的谈判团队,开始奔赴国内主要大型城市,和当地政府开展投资谈判。
    虽然规划还没有正式实施,但是该准备的工作还是要提前准备,等这些谈判工作完成后,规划正式实施,他们就可以立刻按照谈判结果签署投资合同。
    赵一亲自带领队伍来到了沪上,沪上不仅地位特殊,而且经济也是非常发达的,所以赵一将自己的第一个投资谈判城市就定在这里。
    当赵一到达沪上的时候,明显沪上政府已经知道了这件事情,在没有和赵一沟通的情况下,就来到机场接机,明显他们已经开始注意赵一的行程了。
    有了沪上政府的这个动作,赵一对于接下来的谈判心里就有点把握了,因为这个动作表示沪上是愿意和他展开相关投资谈判的。
    其实沪上高层领导对于赵一并不陌生,因为他旗下的几家大型企业总部都是在沪上。
    像普思化学、精密仪器、天行半导体等公司不仅是沪上的纳税大户,也是沪上有数的高科技企业,已经是沪上的一张名片了。
    所以他们对于赵一的动向一直都比较关注,特别是随后赵一先后将多家重量级的企业总部,先后放到南京、深圳、成都、大连等城市后,更加受到他们关注了。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