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科技洪流》潜龙勿用第328章日化行业的江湖[2]

重生之科技洪流最新章节目录
   还有可能面临其他民营企业的竞争。
    但是就是这么做了,这里面的动机,赵一就不得不仔细的想想了,而且日化企业如果只是专注国内,目前的市场其实并不大,每年有个十几二十亿就算是不错的。
    而且这么小的市场,还有宝洁日化公司在里面抢食,说实话,这么做根本就不划算,也不符合中央抓大放小的思路。
    按照赵一理解的政府思路,应该将这些具备充分市场竞争力的行业,让给民营企业来经营,而那些对国内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的基础领域,国资进入比较合适。
    道理非常简单,民营企业的经营灵活性是国有企业比不上的,这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上非常重要,是赖以生存的基础,而且这些行业的技术水平往往也不需要多高,门槛低。
    但是那些基础行业就不同了,首先就是投资规模普遍比较大,这对于民营企业来说,门槛就比较高了,现在的民营资本普遍还弱小,根本就承担不起这样的担子。
    当然,这里面的民营资本不包括赵一,他现在的实力比起国有资本来说,都雄厚的多,但是总不能都被赵一的企业控制这种对国家经济起到关键作用的行业吧。
    就像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就是在这样的思路下诞生的,赵一成立海燕船舶公司,也没有想着收购国内的国有船舶企业,因为赵一觉得,这样干基本上不会成功。
    因为国家也知道,任何行业不能够任由一家公司垄断,到时候政府也会很容易受到垄断企业的钳制,不利于国内经济健康发展。
    赵一也清楚这些,所以在基础领域,赵一都会拉着政府一起干,例如修建全国高速公路网络,就让政府以土地入股。
    赵一在高速公路上面投入这么多了,还差那土地钱?就是因为赵一知道,如果自己全资占股的话,这件事情铁定成不了,而且还容易被别人猜忌。
    唯一比较例外的就是全国信息高速网络的建设了,这是因为赵一在国家还没有意识到互联网对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的时候,就已经几乎将光纤铺遍全国了。
    现在已经成为了既定事实,短期内是无法改变的,再加上现在赵一和政府的关系不同以往,一些事情现在做起来比以前顺利的多。
    正是因为赵一觉得自己和政府已经有一定的默契了,所以才觉得国资委突然插手日化行业感觉到有点奇怪。
    马世贤看到赵一听到这里就闭目思考,也就没有在往下讲,静静的坐在那里,他之前虽然也是政府出来的,但是毕竟还不是高层,很多东西他是不清楚的。
    就像这件事情,他就没有特别的感受,只是当做政府的一种改革举措,这段时间,这样的例子非常多,国资委出面整合国内日化行业也就不奇怪了。
    赵一思前想后,也没有发现什么问题,难道政府觉得自己能干,他们也能干好?
    之前赵一在高科技领域是呼风唤雨,简直是一手遮天,国有资本肯定也是看的眼热,毕竟那每年的营业收入和利润率,他们也是清楚的。
    只是他们想要进来分一杯羹,也是不可能的。
    一是没有那个技术,想要在高科技领域站稳脚跟,技术才是根本,没有技术,其他东西都是浮云,这一点相信国有资本也是清楚的,他们也就没有打算在这里面参合一脚。
    二是他们也没有那么多钱,高科技领域不仅是技术密集型,同时也是资本密集型,赵一刚开始进入的时候,投资几个亿也能建立起来一套半导体生产线。
    但是现在不同了,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对于生产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设成本也是与日俱增,这还是在有技术的情况下,没技术,那花的钱海了去了,而且也不一定能成功。
    三是市场已经基本上被别人占据的差不多了,想要从已经成型的市场上面抢食,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除非他们能够研发出来市场上面没有的高科技产品,属于市场开拓者,那样参与进来还是有一定的希望。
    当然,除了高科技,赵一在传统行业领域也是经营的风生水起,像华龙服饰公司、浣纱纺织公司、百味食品公司、天玑农牧公司和天玑乳业公司。
    这些企业都是传统行业,但是他们也将业务经营的相当庞大,他们要么已经是世界500强企业,要么即将成为世界500强企业。
    难道是因为这样,才让他们觉得自己按照赵一的思路经营这些传统行业,也能做出非常大的成绩?
    赵一有点不确定他们的想法了。
    他们可能还真是这么想的,恰逢赵一进军日化行业,他们觉得不能让赵一专美于前,也要插手进来,试试自己的斤两?
    这么想的话,他们进入日化行业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首先是国内日化行业的技术水平不需要特别高,他们估计也没有打算一开始就经营高端品牌,在低端市场还是能够站稳脚跟的。
    其次就是投资也不会特别大,这是相对于高科技行业来说,他们也不会一开始就瞄准华龙服饰公司那样的巨无霸为目标,这点资本,国资委还是能够承担的起。
    最后可能就是觉得不能将这个行业拱手让给赵一,他们对于赵一的能力还是认可的,认为赵一如果真的将所有的日化企业收购后,那真的是一家独大了,垄断经营是没跑了。
    “那你们打算如何应对这个竞争对手?”赵一问道。
    “我们商量了一下,在同类产品竞争当中,打算采用价格战,尽量将他们的市场给挤出去。
    而在我们独有的产品或者技术含量高的产品上面,我们则是打算维持原价,这部分的利润足以弥补低端产品的亏损。
    据我们推测,如果这样的策略实施一两年的话,中国日化集团估计就要撑不住,出现大面积亏损,因为他们目前并没有高端产品来确保自己的利润。
    而低端产品有面临这我们的价格竞争,想要不被挤出市场,就必须和我们正面打价格战,大面积亏损是不可避免的。”马世贤说道。
    这招真狠,可以说是打到了中国日化集团的七寸上了,如果真的持续下去的话,马世贤说的情况是大概率事件了。
    就像赵一之前说的,最好的竞争手段就是打价格战,这个策略不管是在什么商业领域都是管用的,也是非常有效的。
    将自己非盈利业务拿出来和别人的主盈利业务打价格战,往往不需要多久,就可以将对方击溃,这是屡试不爽的商业竞争模式。
    如果是以前,赵一可能还真的让马世贤这么干下去,直到将中国日化集团给击溃为止。
    但是现在不同了,赵一虽然还很年轻,但是毕竟在商海这么多年,一些事情也看的比较开,中国这么大的市场,是很难在传统行业一统江湖的。
    就连华龙服饰公司这么大的体量,不是还有许多小的服饰公司在市场上和他们竞争吗,华龙服饰公司也没有刻意去针对他们进行打压。
    日化行业也是如此,虽然这样的策略确实可以解决掉中国日化集团,但是未来还会有其他的资本进入这个行业,这是一定的事情。
    只要别人觉得有利可图,又不需要多高的技术含量,可能会有许多资本愿意进来,想要彻底清除这些竞争对手,是不可能的事情。
    即使干掉了国内的日化企业,也无法阻挡国外的日化巨头进来。
    “这样吧,你们的竞争策略改一改,将低端产品的价格维持在成本线之上一点点,而你们今后的主营业务,还是在高端产品上面,不要和中国日化集团死磕。
    为他们浪费那么多精力是不值得的,只要你们做好自己的产品研发工作,做好自己的广告营销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自己慢慢的落寞下去。”赵一说道。
    按照赵一这个策略,那么中国日化集团可能是既吃不饱也饿不死,就这么慢慢的拖着,而宝洁日化公司也不用在这个领域浪费太多精力。
    说到底,市场竞争还是需要实力的,这既包括技术实力,也包括资本实力,作为国资委旗下的日化企业,想要的短时间将对方击溃,是不可能的。
    他不是民营资本,背后是有人的,万一流血硬扛着,宝洁日化公司拿他们也没有办法。
    在资本实力上面,宝洁公司虽然比对方雄厚,但是并没有达到一击致命的地步,这个方法也就不是非常凑效的方法。
    所以赵一让马世贤将精力放到技术实力的自我提升上面,这样的话,虽然将竞争时间拉长了,但是优势也会慢慢的向他这边倾斜,直到彻底压到对方。
    马世贤听到赵一这么说,也只能应下来。
    虽然他刚才说的时候自信满满,但是他自己心里也清楚,想要在短时间内击垮对方是不可能的,毕竟人家后面是国资委,而国资委背后,则是政府,政府背后则是国家。
    这个道理,作为从政府部门出来的人,马世贤还是很清楚的。
    “那你们现在的经营策略是什么?”赵一问道。
    “我们目前打算巩固国内市场,等国内的市场巩固以后,再打算开拓国际市场?”马世贤说道。
    听到马世贤的话,赵一摇了摇头,说道:“国内市场固然需要花费精力巩固,但是目前国内市场还是处于发育阶段,将全部精力放到这里,有点浪费了我们的实力了。
    既然在国内打算和中国日化集团处于低烈度竞争状态,你们就只需要慢慢蚕食即可,不需要留太多精力在国内。
    随着国内经济日益强劲,国际日化巨头进入国内也就这一两年的时间了,以其让别人进入国内和你们竞争,还不如你们打出去,在他们的市场跟他们竞争。
    这样的话,就让这些国际日化巨头无暇进入我国市场,他们肯定会首先保住他们自己的基本盘,只要在国际上面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你们就成功了一半。
    剩下的就是你们凭借自己的技术优势和资本优势,还有贸易公司的渠道优势,这三个优势加持下,你们肯定会在国际上面有所作为。
    窝里横并不是本事,只有到外面闯出一番天地,才是真本事,如果有这么多优势加身,还在国内兜兜转转,实在是浪费自己的天赋。”赵一说道。
    想要在国内巩固市场,起码也要花费一两年时间,有这个时间,还不如尽早进入国际市场,和国际巨头对着干,成功了自然是获利丰厚,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