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重返人生》正文卷4、国产的意义、标准之争的本质(下)[2]

我的重返人生最新章节目录
   沿必将贡献全部力量,绝对不讲价钱。
    当然,方年也没忘记阐明前沿所需要的相对秘密发展环境。
    在这一点的表述上,引发了满堂大笑,连平书都忍不住笑容满面。
    因为大家都清楚,但凡是某些方年或者前沿有意不公开的项目,最后都是会对全球相关行业产生重大影响的。
    应龙、冰龙两个系列,前沿就是始终没有回报明确进展。
    一出来就是巅峰。
    逼得竞品只能零利润甚至负利润也压垮前沿的市场推广、研发与迭代。
    结果得用方年的口吻来说:让不少消费者享受到了实惠福利。
    至于前沿,态度始终未变。
    方年有足够多的资源与能量,哪怕是只维持前沿系、当康系的相关业务,也足够让这些系列缓慢覆盖研发成本。
    而且,像是应龙,根本就是工信的委托产物,白泽半导体已经投入运营的几条生产线都恨不得都用来生产应龙。
    订单量不知凡几。
    最后……
    方年终究还是提出了一个敏感的观点。
    “据我所知,欧美西方国家均有在不同时期发过购买本国国货的行政令;
    出于我对未来现实的本质恐慌,我曾设想过,咱们是否也应该起码发出购买国货的倡议。”
    这个观点,让会议室安静了片刻。
    李总眉头轻动,语调平缓,道:“是合理的,但应该是不合适的。”
    这话打消了方年的幻想。
    他一下就明白过来,再不提半个字。
    …………
    在长达近一小时的交流之后,话题从国产转向了标准。
    这事情最先是起于前沿关于集成电路行业的相关申请。
    终究也是方年避不开的环节。
    李总坦言:“在越来越多标准技术委员会被申请建立后,国际舆论上是有意的把矛头焦点聚焦于是我们主动挑起的标准争议。”
    这个问题其实是更尖锐的,更本质的。
    没等方年开口,苗为就接过了话头:“标准争执,有愈发被尖锐化的迹象。”
    “想来方总你也知道,欧美地区的行径向来是他们做过,就认为我们也会做同样的事。”
    “……”
    说到这份上了,方年还是很懂的。
    于是,方年笑了:“胡搅蛮缠?”
    “他们从骨子里就是那种卑劣的海盗思想,从基因中就不够强大。
    遇到挑战,最先想到的不是怎么应对,而是先转移矛盾,再无限扩大。”
    “……”
    “其实如果用他们的逻辑来看待,有关于标准的事情就很简单,洗劫财富罢了。”
    “若是再扩大化,也是归结于国产化上来,规则框架最终还是要落地的。”
    “……”
    “本质问题其实不是我们身上的,是他们内心太虚弱了,经不起风浪。”
    “可历史是一个环,按照事物动态发展的规律来看,美洲是最经不起风浪的,所以也最心虚。”
    “……”
    说到后面,方年忽然止住话头,几乎是毫无征兆的。
    然后又用了惯用的举例说明。
    “我们前沿的各个实验室跟高校之间的合作比较紧密,我偶尔也会看到一些超前的前瞻性报告;
    具体来说,其实汽车工业是个很好的参照行业;
    国内汽车工业也还算努力,却始终在一个简单的发动机技术上受限,不就是最简单的标准本质?”
    “因为标准,所以受限。”
    “根据一些前瞻性报告,汽车工业的动态发展必然是抛弃内燃机的,至于新的标准该有谁来定义,以本质问题来说,应该由大家共同定义。”
    “哦……对,说起这个汽车工业啊;
    女娲等实验室有个不太大的联合项目,合作单位有比亚迪等,全称太长我也没记住,简称是电动车机体系。”
    “据说进展相当顺利,大有赶超一些率先入行的海外大企之势,如果苗部有需要了解,我让吴伏城去您办公室汇报。”
    “……”
    “差点忘了,还有个小事情,盘古在大数据算法引擎上的研究有点过于深入了,这也得请苗部协调。”
    “……”
    在忽然毫无预兆转移话题后,方年的语调忽然跳脱起来。
    这是方年刻意为之。
    可以理解为方总想要赶紧转移焦点,转移话题,转移矛盾,转移关注,转移一切。
    方年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嘴瓢了。
    一不小心就扯到了不该扯到的领域。
    很可惜,在座的都是千年狐狸,哪个没注意到。
    但是大家在以各种形式来确定平书的神态后,最终十分默契的略过了。
    像是苗为就主动的接过话茬:“电动车机体系的项目,前沿怎么忽然有性趣了?”
    方年认真且详细的解释:“也不是忽然,比亚迪有比较强的工业体系,像是模具之类的,前沿跟比亚迪的合作由来已久,顺带着展开的,女娲实验室毕竟还是有比较强的技术积累。”
    听方年说完,苗为接茬立马问到大数据算法:“大数据算法方面是怎么说?”
    方年吐出几个字:“舆论环编织。”
    “……”
    就着这一点,几个大佬也跟着参与了话题,一个个很有话说的样子。
    实际上,大家都心知肚明,现在都是围着点屁大的事哔哔赖赖。
    方年更明白。
    但是他也没办法,谁让他提到了一些看起来没什么意义,但其实不能细究的敏感领域。
    倒是说这点屁大的事情,对一些个公知群体的打击是致命的。
    有不少计划因此胎死腹中。
    这些,方年都是后来才知道的。
    比如有些公知想要营造一个开倒车的事件。
    以相关单位强推国产化为基准点来带舆论节奏。
    再有就是方年就直接提到过的,买国货等于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节奏。
    本来都会很汹涌。
    只不过很遗憾,现在是信息时代,一切基于网络传播,依托于相关数据技术。
    而盘古在帮助头条的过程中,突破了数据算法引擎的相关技术。
    这就使得相关痕迹很容易被监测。
    有利于网安。
    从大范围的角度来说,是个好事情,最起码吃瓜网民不用受这帮领钱公知的蛊惑。
    “……”
    总之……
    最终,这次会议的结束显得略有些突兀。
    原计划的时间窗口是3小时,刚好是晚饭点,一起吃个饭。
    最终提前了差不多一小时结束。
    在离开会议室时,方年都不知道这次从与会人员上规格并不低的会议,其实是13·5、2030远景目标的前瞻性思考等相关纲要的前期讨论。
    这也是教育口的袁部在相关事务之后离席的因素。
    而方年是唯一一个被邀请的编外人员。
    起因是前沿所有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项目的超前前瞻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超越智库、高校相关学科博士研究课题的最远范畴。
    偏偏又有深深扎根于实际发展的稳定。
    哪怕是平书,在多次与方年接触,翻阅了相关资料之后,也不得不承认,方年的眼光之卓绝长远,着实独到犀利。
    正如方年在公开场合提及过的几个关键词那样,方年是个站在他方角度上思考问题的人。
    事实上,这远不是重生能解释明白的。
    这是方年上辈子积累与这辈子经历碰撞之后产生的反应。
    方年站在了欧美等多方的角度上来看待问题。
    如方年之前所说,对白头鹰高层的行为作风分析,很多事情的爆发是不难理解的。
    所以……
    这就是方年在意料到不对劲后,一次又一次面对那么多令他坐立难安的话题的原因。
    “……”
    距离晚餐的这一个小时时间,对方年来说过得又快又慢。
    快是因为在相关话题的探讨下真的很快。
    慢是因为方年始终如坐针毡。
    因为,在会议结束后,方年被丁嶨祥单独‘请’到了平书跟前。
    谈论的事情就很简单。
    带、路。
    方年怂得都快喊救命了。
    他就知道自己提到什么美洲经不起风浪,就必然会有类似的结果。
    在谈论完之后,平书很是宽厚的拍着方年的肩膀,道:“小方啊,放宽心,有些顾虑没有必要。”
    方年懵懵懂懂的离开。
    除了房门,丁嶨祥请方年先去宴会厅,路上跟方年透了一嘴:“方总,你的分析报告曾经堆成山,今年一份也没有了。”
    “像是你的毕业论文和毕业答辩状态就很好的嘛。”
    无论是平书还是丁嶨祥,都有句话没说出来:
    比起这些旁枝末节,你方年最极端的理念我们都接受了。
    所以,平书说放宽心,丁嶨祥说不再有分析报告。
    所以有960亿。
    所以有这次会议。
    :这个部分到这里就结束了,接下来基本都是生活日常,像是结婚啥的晚安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