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使我幸福》正文卷第一五一章三管齐下

签到使我幸福最新章节目录
   封特地跟杨村长提了注意卫生问题。不仅是担心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更担心因为一些细节问题,影响了溪口村的口碑。
    他这才正准备要弄一个‘城镇’呢。不过要建城镇的事,也暂时没必要跟杨村长说。
    这事太大,他担心透出出去了会节外生枝。杨村长倒是跟他说了另外一件事:“水厂今天来招人了。让明天去那边试工。你去不去?”封摇头说:“水厂是侯总的生意,我就不过去了。”杨村长松了一口气,说:“不去也好。到时候,谁招上了,谁没能招上。你都讨不了好。”穆婶嗤笑:“又有人找你说情了?知道你跟封亲,不敢去找封就找你……想得倒好!”人情让老头子欠了,得好处是他们。
    “我说你这村长当着也没意思。公家的事管了,村里鸡毛蒜皮的事也要管。现在求人都要你出面……”
    “吧吧个什么?”杨村长虎着脸。封忙打岔说:“杨叔,蘑菇的事,还要麻烦你帮我好好谋划谋划。你跟他们说好了,我收了蘑菇是要做蘑菇酱的,只要好的。坏的一个都不要。”
    “嗯,放心吧。我会给你办妥了。”封又说:“另外,做蘑菇酱,也要请些人帮忙。也要麻烦杨叔你帮忙掌掌眼。”这样的事,听着是让杨村长帮忙了。
    但杨村长却半点也不嫌麻烦。这是封送上门的人情。在封那里做事,工钱可半点也不吃亏。
    在家里干农活的,能赚点家用,谁不愿意去?可是封可不是谁都要。基本要求是手脚麻利的,不多事的。
    现在要谁不要谁,让杨村长拿主意。杨村长叫谁去,都是一份人情。当然,要说杨村长这人完全没私心,是当然不可能的。
    不过他这人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好面子,做事大面子上总会过得去。亲近的人当然要稍稍照顾。
    不过困难的家庭也要重点照顾……总不会落下让人说嘴的把柄。这也是杨村长让村里人服气,能连续做好几任村长的原因。
    这次杨村长也想好了,最近农忙封请了好些人帮忙。这些天又请人酿酒。
    村里也有不少老少爷去了。他跟封说:“你要收蘑菇,山里蘑菇肯定不少。只要勤快,家家户户都能赚到一些钱。”所以,他觉得这次要做蘑菇酱,要优先选今年还没赚到封家钱的人家。
    家庭尤其困难没有多少进益的家庭优先。当然,干活不麻利或者多事的人家得慎重考虑。
    封对此当然没意见,笑着说:“我们这里一年春夏秋都有蘑菇。我是全年都收的。”
    “那更好办。”有封这话,杨村长安排人就更没压力。
    “如果只是洗蘑菇之类的,年纪大一点的也没关系吧。”
    “那活也不算重。不过年龄也不能太大。尤其是身体不好的,我可不管要。”
    “那肯定不能。”这事谈妥了,杨村长有拉着他谈了一会村里的事。还隐隐透露出村委要改选了。
    似乎是在暗示封也参选。封可没那种奉献精神,也不稀罕村干部那点工资:“杨叔,我们村委有七八个村……虽然我户口是在我们村的。不过到底是外来户。”杨村长听了这话,也只是叹一口气,说:“这倒是个问题。”他是想着封是大城市见过世面回来的,脑子灵活,目光比他们这些一辈子呆在村里的人要远大得多。
    没看到就村里本来常见的吃食,封就捣弄出一个什么美食节。让十里八乡的乡亲们都得了大好处。
    现在看着,这个好处还能继续得下去。他们这些人,之前想都没想过还能这么搞。
    他还想着封整了那么多让乡亲们有益的事,应该能有不少人支持。只不过农村宗族思想毕竟还有一些。
    封是外来户也确实是个问题。尤其是封才回村大半年,人又年轻。名声是有了,威信却无,根基还不牢靠。
    就算封选上了,做起事来,也会备受掣肘。
    “算了,我也就是这么一说。你是做大事的人,那些个位置,也不跟别人争。”封却笑着说:“杨叔你办事公道,谁不知道。既然有机会,杨叔你不争取一下?”
    “我都这把年纪了……上面的意思是,要重用年轻人。”大概后面一句才是关键吧。
    杨村长已经五十多,确实没机会了。又说了一阵子。封看也十点多了。
    就告辞回去了。回到家,吴鹏正一个人在客厅喝茶呢。他笑着说:“吴哥你忙完了?我有事去了一趟村里,怠慢了。”
    “我们之间说什么怠不怠慢的。”吴鹏笑着给他也倒了茶。
    “差点忘了问你了。你那些黄酒,能卖了么?”
    “卖是什么时候都能卖。不过刚酿好的黄酒,其实不适合马上饮用。”
    “我也知道。就是你那些酒闻着酒香似乎已经很醇了,跟别人家陈酿五六年的也不差。”
    “真的?没骗我?”封一听这话就乐了。吴鹏虽然是不是酒鬼,不过也是爱酒之人。
    喝过的酒不知凡几。如果说那些黄酒好不是客套话,封对完成任务又多了一分信心。
    “我是真觉得不错。不过你说的也对。黄酒还是该先陈上了适当的酒分,才是最好的黄酒。”封想起了一件事:“你还想着让嘉宾带货?”
    “是有这个想法。”封笑着说:“我有个建议。”吴鹏坐直了身子:“说来听听。”
    “黄酒那东西,带货其实未必是什么好主意……现在乡村里都在搞什么农村合作社吧。我们溪口村就有搞了一个木耳种植大棚。”
    “你的意思是,带货木耳?”
    “不只是木耳。我们这里也算是森林了。山里山货很多。能带货的东西还真不少。
    “我刚去村里,就是想请乡亲们帮忙采蘑菇。不过我是为了做蘑菇酱。不是什么蘑菇都要的。有一些,比如竹荪、茶树菇等等之类,都可以带货。
    “还有本地的各种出产,比如说茶叶、水果、干果、菜干之类的。另外,村里其实有不少老手艺人。也可以通过带货,将那些手艺展现给观众。”吴鹏手指摸着鼻翼,考虑了好一阵,点头说:“这个点子的立意相当高。”说人话,就是:很有社会意义。
    “我就随口说说。你要是觉得可行,不妨试试看。”
    “嗯。我也觉得可以试一下。”尤其是展现手工艺这个提法,很有现实意义。
    符合现在的社会价值观,也是一个相对吸引年轻人的切入点。这方面,比带货黄酒要强得多了。
    吴鹏其实比较关注网络短视频社交。因为那能反应现在的年轻人喜欢什么。
    各个平台上展现老手艺人的视频虽然不多,但有相对固定受众。且不管这个受众群体人数多少,只说安排这个素材,就足以让《南山居》的逼格提升一个档次。
    吴鹏才思考了一小会,心里就有了一定的思路。既然要打着展现传统手工艺的名头,那就不能既当又立。
    节目做带货,是为了吸引观众,有了观众,他们就是在赚钱了。所以带货赚不赚钱,就不是重点了。
    如果按照网络直播带货那套,要赚一笔‘中间商’,要是被曝光了,好事也会变成坏事。
    所以,带货销售所得,《南山居》必须不沾一分一毫。至于要带什么货,那就要先摸个底才行。
    吴鹏想到这里,就说:“其它的还好办,就是乡亲们谁有手工艺,他们又愿不愿意做,却是一个问题。”封笑着说:“那有什么难的?你们只要跟村干部联系一下。只要能做成一两个,有手艺在身乡亲自然就会心动了。”吴鹏点头。
    那倒也是……《南山居》第一季的成绩虽然还算差强人意,不过吴鹏有一个遗憾。
    那就是没能上卫视。而且这一季依然没能上。毕竟,综艺节目太多了。
    竞争也厉害。现在《南山居》有摇身一变的机会,有望变成受欢迎、又有社会意义的节目。
    只要成绩比去年不差,那上星的机会也要比第一季会大许多。吴鹏越想越心热,说:“我先回去想想。”然后就回了二进的厢院。
    大概是去跟公司其他高层商量,甚至是跟的华亭卫视商量了。封该说的都说了,看他走了,自己也去洗澡了。
    回到房间。兰莛正噼里啪啦敲着键盘。她停下,起身迎过来:“你回来啦?”也没问他晚上去哪了。
    封搂住她的腰,嗅了一下:“香!”兰莛笑着推他:“去洗澡吧……衣服我给你放浴室了。”封却没放开手,眼睛看了一眼笔记本:“写得还顺?”
    “嗯!还算可以。”兰莛看他不放手,索性将头靠在他肩上。
    “节目策划思考时,也能得到一些灵感……”封亲了一下嘴边粉红的耳垂:“那你继续写。我先洗澡。”兰莛看着他进了浴室,里面响起水花声了,才含笑坐回去继续写。
    虽然自家男人没明着说出来,不过封很明显已经将附近乡村经济搞活当做一种乐趣。
    不是工作,也不是责任。只是无聊之余,想做点有意思的事。虽然那似乎有点儿戏,不过封表现得很认真。
    所以,兰莛也想做点什么帮他。现在封已经开始发力了,她也希望能通过这本,慢慢发酵,让更多人人对溪口村感兴趣。
    虽然知道那起不到多少作用,但她也想出一点力。当然,稿费也是她想要的。
    :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