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使我幸福》正文卷第四十一章如何让生活充满仪式感?(求推荐票)

签到使我幸福最新章节目录
   封燊上网查了一下,看过几个包粽子的教学视频,就觉得自己学会了。
    他选中的,是枕头粽子的做法。
    粽子通常是那种立椎体。而南方,有许多地方是包如同枕头形状的大粽子。
    他觉得立椎体包起来太浪费时间。枕头形状的那种包一个,相当于后者的三个的米。
    不过枕头粽子的包法,看着简单,却也是有讲究的。
    他照着视频教的,先将粽叶和水草都煮了。
    据说这是为取出粽叶的涩味,同时也是为了让粽叶和水草更柔和,在包粽子时,不容易破裂。
    同时,将糯米掏洗干净,泡上一段时间。
    粽子有两种,一种咸粽子。糯米混合了豆子一起包,豆子的种类随心。反正红豆、眉豆等等,只要你喜欢,是豆子就行。
    花生也可以。
    另外要放入肥肥的五花肉。
    另外一种,是碱水粽。据说碱水清热解毒。做好可以直接吃,但碱水味道有些怪,通常沾着蜂蜜或者白糖吃。
    这也算是甜粽子吧。
    封燊想起自己家有上百斤蜂蜜,而且还有十箱蜂,就也买了些专门包粽子的碱回来。
    只不过他第一次包粽子,买了五十斤糯米回来,只打算用十斤包碱水粽。
    结果米泡好了,他知道自己傻缺了。这糯米也太多了点……
    只不过米是他泡的,跪着也得包完。毕竟,仪式感啊……
    先包咸粽子,碱水粽还要再泡一会碱水。
    一个枕头粽,一斤糯米,大概也就包三个。
    封燊不仅下了眉豆,还下蘑菇丁。一起跟糯米搅拌均匀。嗯……豆子好像也放多了。比例跟糯米差不离了都。
    五花肉,切成方块状,像是要做东波肉,但实际上是包粽子。每个粽子要放两块,分开放。
    包枕头粽子,要几片粽叶弯成一个桶状。等包够了米,上头要扎成三角形——立椎体粽子才是标准粽子,既然是粽子,就算是枕头形状的,至少也得一个面三个角——不然就不是粽子了,而是糯米糍。
    他一开始包时速度挺慢,但后来越来越快,总算是在深夜全部包完了。
    然后下锅。
    他不是煮的,是蒸。他在南方出差时,吃过一种裹蒸粽。就是眉豆很多,味道很香的粽子。
    ——正是这个原因,他才会多放了豆子。至于蘑菇,属于他的“创新”,大概吧。
    粽子如果直接煮的话,用压力锅四五十分钟就可以了。如果是蒸,那可能要好几个小时。
    他的锅大,但也用了四个锅才装下所有粽子……
    在端午前一天早上,封燊的早餐是粽子。
    糯米的饱腹度很好。糯米蒸的绵软,眉豆粉而香,两块五花腩好像直接与糯米化为一体,再有蘑菇的香味,简直香浓可口。
    “完美!”封燊擦了嘴巴,对自己第一次做的粽子不能太满意了。
    比之前他在南方二十多块钱一个的裹蒸粽还好吃。
    不过,他包得太多了。
    一个人吃,也不知道要吃到什么时候。
    但是,互赠粽子也是仪式感一部分,他得给人送粽子。这是歪打正着?
    不,其实还是太多了。赠送粽子,你大方也不能给人家送几十个。
    礼节,是有来有往的。你送得太多了,人家就要回赠相应的东西。所以他如果给人太多,反而会让人为难。
    该送给谁呢?
    嗯,魏士进那家伙算一个,伊伊是干女儿,当然不能漏了。还有吴鹏也算是亲戚了。也得送一些。
    不过这几家,大概是不会回赠粽子的。因为他们大概不会自己包粽子。
    所以,他还得找个自己包粽子的人送。
    其实也不难找。比如说杨琨,还有杨村长。这两家送去,也不显突兀。
    他考虑了一下,将一部分粽子用水草串起来,放冰柜里急冻。等冻好了,给章家和魏士进寄一些。
    又拿出一些串成两串,准备杨村长和杨琨都送一些——毕竟,封燊对这对夫妻的工作态度非常满意。
    据说,粽子送人时,都是一串一串的。每一串都是九个。
    串好了粽子,他也不急着去送。
    想过一个充满仪式的端午,他还得准备一些东西。
    比如说艾草。
    他记得,端午节要家里每一个门口上头都要别一根艾草的。
    据说能辟邪驱病。
    不管是不是真的,但没艾草好像真不想过端午。所以,记起来——这个得弄一些。
    说到仪式感,端午是个大节日。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最大的仪式,应该是给祖宗上香。
    南方很多地方,过年过节对祖先的祭拜,除清明之外,并不要求去到祖先坟前祭拜。
    尤其长期扎根,并且注重宗族的地方。一个村就是同一个姓的,通常都有宗族祠堂。
    那样的村落,对祖先的祭拜与其他地方不一样。
    比如说。
    很多地方,清明只拜祭家中最年老一代人的父母,下面如果有非夭折死亡的,也是子女祭拜。
    而对于总是宗族的,很远古的祖先,只要族谱中有记载的,也必须祭拜。自己家这一支的祖先,自家祭拜。如果与其他房共同的祖先,则一同祭拜。
    反正是祖先都要祭拜。
    一层一层往上追溯,甚至会出现两个不同的镇两个村子的人,坐着一串大巴车共同祭拜同一个祖先的隆重场面。
    很不巧,溪口村附近一带,就是特别注重宗族的地方。
    偏偏南方很多人都是从北方迁移过来,祖坟只是一个遥远的传说。譬如溪口村,虽然大多数姓杨,是同一个宗族的。
    但是他们没有祖坟。
    各家的祖先,都是请了风水先生点了风水脉安葬。东一墓西一墓的,可能隔上十几公里的山路。
    要真去祖宗坟前祭拜,跑一天都跑不下来。所以,祠堂就成了代表意义的祭拜场所。
    封燊本来不是在这里的。他父母在城市里的公墓,距离上千公里。当然不可能去祭拜。
    祠堂就是拜祭祖宗的地方。祠堂,被认为是宗族中所有祖宗去后的安身之地。
    但封燊家的祠堂不在这里,不是没有。
    不仅有,而且据说很大。五进的大祠堂,曾经住着上百口人。
    没错,封家本来是大家族,而且是大地主。后来败落,但祠堂留了下来。
    正是因为秀安水库淹了,才好歹没被当做四旧拆了。
    但无论如何,祖先还是要祭拜的。祠堂是找不到地方建了,封二爷爷在家里第三进的一间房子,安放着封家列祖列宗的灵位。
    所以封燊还是要杀鸡作为祭品祭拜。
    没错,说那么多废话,就是为了这只鸡。
    因为,封燊没养鸡。他想要杀鸡祭拜祖先,就得先买一只鸡。
    虽然在市场买,可以让档主帮忙杀好。
    但还是那句话。要仪式感。
    菜市场买杀好的鸡,可是最近十来年才出现的交易方式。那肯定不属于仪式感。
    所以,卖家他首先考虑穆婶。他记得村长家养着不少鸡,正好将粽子也送去。
    因为要买鸡,他先去的杨琨家。难免要坐一会。
    喝了一杯茶,他就提着琨嫂回送的一袋子立椎体粽走了。
    来到村长家,发现村里不少三姑六婆在他家跟穆婶八卦呢。
    “哟,封燊来了。这是给穆婶送东西来了?”
    这话的水平真有点高了。要说是给村长送东西,话多不好听。
    封燊顺嘴说:“是呢。穆婶一向关心我,我也不能冷心冷肺。”
    有个婆姨笑着说:“之前就听说穆婶给你介绍对象了。这是谢媒礼?”
    穆婶心里有些不高兴了,笑着说:“什么谢媒?我就是看着有人合适介绍一下。谁还图着什么礼不礼的?”
    不知道她介绍了两个都没成?
    对,她们不知道。这不就是在打探封燊口风来着?
    穆婶又对封燊笑着说:“你这孩子,来串门还带什么东西?”
    封燊笑着说:“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东西,是我自己包的粽子,吃着觉得还行,就带点来给穆婶你尝尝。”
    “那我就多多谢了。”穆婶收下粽子,打算还他几斤豌豆。她知道封燊种了,可不是还没长出来嘛。
    封燊也没客气,收下了。不然不好开口买鸡,一开口,穆婶大概就该误会他想用粽子换鸡了。
    “谢谢穆婶。我家种的豆都还没长出来。我正想买几斤呢。”
    又说:“穆婶,明天就是五月节了。我想买只鸡回家杀。你家鸡卖吗?”
    穆婶在家养鸡种菜,就是为了卖钱的,怎么会不卖。
    她给封燊捉了一只脚骨粗壮的:“这鸡是去年中秋后捉的,养了快一年了。”
    现在养鸡,不再是自家孵小鸡,也不会买羽翼未丰的小鸡。而是买养到三斤以上的回来养着。
    那样的鸡,通常是九块到十块钱一斤,而家养一段时间,养到五六斤,价格可以卖到二十五块钱一斤。
    多少可以赚些钱,也可以当做是将粮食换成钱了。剩饭、米糠之类的,都可以利用上。收益比直接卖粮要高一些。
    而且自家要杀鸡吃,怎么也比去市场买好些。
    封燊给了钱,拎着鸡就走了。他走之前,穆婶也还了一袋子自家包的粽子。
    很好。互赠粽子的仪式应该算是完成了。
    他一走,就有人问穆婶了:“你之前不是给他介绍一个,成没?怎么没见他有动静?”
    穆婶也不是憨人,一听这话就知道对方的意图。
    她笑着说:“他可能是家里的情况还要再理理,说是暂时不急。跟我说明年再打算。”
    “这样啊……我还想跟你说呢。我亲戚家有个闺女,人挺不错的,想请你帮忙牵个线呢。”
    “谁家的闺女,人怎么样。要是合适,牵线当然没问题。”穆婶笑着说。“只是封燊的情况你们也知道,他人有本事,有房有车,上头又没长辈。要求也比较高。”
    “那你说说呗,他都有什么要求?”
    “他倒是没说太多,我就自己瞎猜的。你说他是个大学生,家里条件也不错,怎么也要找个大学生吧。”
    有人不认同了:“他不是欠着银行钱吗?大学生学历是高,但心也野。倒不如找个能守得住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