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大学考古》正文卷第066章:定陵的秘密还没说[2]

我在北大学考古最新章节目录
  
    “同年7月出版的陈瑞志《博物馆学通论》一书中,作者也有类似的论述,尚有户外博物馆是极富于研究趣味的问题。这是与吾国历来对于寺庙、史迹、名胜、天然纪念物保存事业有密切关系的设施,是将普通博物馆内所容纳不下的庞大的古代建筑物,或其他历史的遗物及天然纪念物之类,保存于户外而供公众观览的新设施之一。”
    “而随后的很多学者也都有类似的观点。傅振伦提出了中国户外博物馆的分类法,认为户外博物馆可分为自然历史和人文历史两种。傅振伦还进行了举例,云南元谋猿人遗址、北京周口店中国猿人遗址、丁村遗址等这些自然历史遗址,还有历代都城、历代帝王陵墓、文化遗址、历史遗址等都需要通盘考虑其保护问题,建设户外博物馆……虽然傅振论的分法,我不太认同,但他确实提到关键的一点,就是把咱们现在讲述的遗址博物馆都罗列在户外博物馆里面了,比如,周口店遗址博物馆,比如定陵博物馆,还比如半坡遗址博物馆都在他的归纳范围内。”
    听到苏亦这一长篇大论下来。
    黄玉治双眼放光,“小苏,你可以啊,这文献功底相当深厚啊,各种博物馆文献都如数家珍,看来你之前在成果展对王老说的话,全都是有的放矢,准备充分啊,这一次,陶都博物馆的论证报告的任务交给你,我就放心了。”
    苏亦谦虚,“费畊雨、费鸿年《博物馆学概论》和陈端志《博物馆学通论》标志着我国学者对博物馆学的学术意义的研究。都是开山之作,稍微对博物馆学有点研究的人,都知道,我这个算不得什么,这两本书都是我在去北大复试的时候,俞伟朝老师送给我的,还有曾昭燏著《博物馆》及荆三林著《博物馆学大纲》这些都是俞伟朝老师推荐我看的,所以对博物馆学多少有些了解。”
    这些都是张嘴就来的瞎话。
    完全就是为了让他前面的话,听起来更加具有合理性罢了。
    俞伟朝是谁,不需要苏亦刻意解释。
    杨式挺跟古运权都是北大出身的,黄玉治也去过北大参加考古培训班,俞伟朝还当过他们的辅导员。
    黄玉治并不陌生。
    不过杨式挺还是补充一点,“俞伟朝老师是北大博物馆专修科出身的,后来虽然被并入考古专业也读了苏秉琦先生的研究生,但对博物馆还是相当有研究的,只是没有想到小苏跟俞伟朝老师关系还挺好的。”
    苏亦只能硬着头皮说,“俞伟朝老师人挺好的,就是话不是很多。”
    杨式挺叹了一口气,“以前俞伟朝老师人挺热情的,也健谈,当时我们在北大的读书的时候,他已经是苏秉琦先生的研究生了,他之所以这样,都是时代的错。”
    说完,杨式挺也没有深谈。
    大家都不愿意深入这个话题。
    黄玉治也把话题拉回来,“你有北大的名师指导,这是你的优势,既然你们北大的师长有做相关的研究,那事情就好办多了,到时候,你有什么疑惑,都可以请教北大的师长,这样一来,我也不需要担心你在论文上的事情了。”
    说着,黄玉治突然道,“嗯,顺便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关于石峡稻作起源的论文已经被《文物》收录了,不日就可以发表,很快,你应该会收到样刊了。”
    “啊?”苏亦意外,“这么快吗?”
    看到他的反应,黄玉治有些更意外,“你这是啥反应,就没有一点惊喜?难不成你早就猜到自己的论文一定会被《文物》收录了?”
    苏亦不好意思点了点头,“多少猜到一点,毕竟,现在是石峡热,论述石峡稻作起源的文章不多,我算是走在前面了,所以,被收录的机会比较大。”
    黄玉治哑然失笑,“得,敢情我们都白替你激动了啊,你们北大的学子都这么有底气吗?”
    杨式挺哭笑不得,“也分人,我就不行。”
    古运权难得谦虚,“我也不行。”
    结果没想到黄玉治转身就对他说,“那么小古,你这个师兄就应该多多跟小苏这个师弟学习了,毕竟,你们都是北大毕业的,可不能够差太远啊。”
    古运权脸色一滞,却只能顺着黄玉治的话说,“是的,这一点确实应该向苏亦学弟学习,学弟这股钻研学术的劲头,确实不可多得。”
    黄玉治接过他的话,“那就好,我看你这段时间在工作队承担的日常任务确实有点重了,这样吧,我给你放个假,你把咱们省内的文物征集工作搞起来,先对咱们省内的文物现状做一个摸底,未来,对你学术方面的进步应该有巨大的帮助的,小古,没有问题吧?”
    古运权脸色煞白,最终强制性让自己镇定下来,露出一个苦涩的笑,“没有问题,谢谢老队长的关心。”
    “行,那就这么说定了,以后考古发掘这块,就交给老杨吧,老杨,这事你多费心些。”
    黄玉治说完,就站了起来,然后拍了拍苏亦的肩膀,“小伙子,加油,不过要注意身体别累倒了,上一次中暑的事情,不能再发生了。”
    说着,黄玉治简单跟众人大声招呼后,就离开祖庙工作站。
    不过最后离开的时候,还特意把沈明喊到跟前,“好好照顾小苏,不然,他要是有什么事情,我要你好看。”
    黄玉治离开了。
    只剩下沈明独自在风中凌乱着。
    黄玉治离开祖庙工作站返回广州,一同返回的还有古运权。
    古运权离开的时候,望着苏亦的目光五味杂陈。
    这位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小学弟,这一次却让他阴沟翻船了。
    没让他在王老面前露脸还不说,甚至,因为苏亦在王老视察过程中的惊艳表现,也让黄玉治十分看重他。
    这种情况下,古运权想采取的小动作都没有机会,而且,他也因为苏亦的事情,被黄玉治事后点名。
    甚至,离开之前,黄玉治就明确的告诉他,以后在考古队让负责文物的收集工作,考古发掘的日常工作都要交给杨式挺来负责。
    这样一来,他在文物工作队的职权就差不多被架空。
    考古队不考古,跑去征集文物,一听就不务正业,这也算是黄玉治对他的警告。
    这种情况下,他想要继续折腾苏亦,根本就没有机会。
    再说,现在的苏亦他也折腾不起来。
    古运权离开了,带着一脸苦涩跟懊恼离开。
    等古运权离开之后,曹子均望着苏亦,感慨道,“苏亦,你这一次,可把古队长得罪惨了。”
    只有沈明满不在乎,“怕个蛋,姓古的之前一来就想拿下苏亦,这几天就处处针对苏亦,处处给苏亦下绊子,亏得苏亦实力强悍,不然早就被这孙子阴了。还师兄呢,真给北大丢人。不过,这货好日子也到头了,这一次被老黄扔到荒山野岭去搞文物征集工作,估计,他也没心思来找苏亦的麻烦,再说,等苏亦去北大读书,他还能干啥?除了干瞪眼,啥都干不了,所以怕他个蛋。”
    这家伙说话相当硬气,完全没有在黄玉治面前的熊样。
    苏亦多少有些好奇,“我怎么感觉,你有点怕黄馆长啊。”
    沈明坦白,“也不是怕,就是尊敬,毕竟我之所以能进省博,就是老黄招进来的,要不是有老黄打招呼,估计我就要会老家的文物局窝着了。”
    苏亦恍然。
    难怪,他总感觉沈明有点怵黄玉治,敢情还有这个渊源。
    不过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的机缘,这些羡慕不来,他也不用去羡慕。
    现在嘛。
    当然是先把眼前的事情做好了。
    这时候,黄玉治已经离开,杨式挺也去相送,工作站这边就都是一些虾兵蟹将。
    甚至连曹子均都是老资格。
    这种情况之下,苏亦说话什么的,就放松多了。
    他望着白槿、周雅琴、吴宗鳞三人,说,“我刚才看你们仨,一幅欲言又止的目光,是有问题要问吧?”
    白槿点了点头。
    不过她没说话,吴宗鳞就迫不及待问,“其实我们就想知道定陵的发掘事情,刚才黄馆长在不敢问,现在,苏队长可以告诉我们了吧?我可是听说了,当年定陵发掘的时候,可没少灵异事件的发生,还有人被雷劈死,说是什么万历爷显灵了,事情都传的有鼻子有眼的,所以,就想让苏队长你给我们解解惑。”
    苏亦没说完,周雅琴就开始数落他,“就你这家伙废话多,伟大领袖告诉我们,要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现在讲科学讲民主,尽扯这些封建迷信的事情,你丢不丢人,你好意思说自己是中大的学生?”
    听到这话,苏亦憋不住笑了。
    这姑娘嘴巴还真毒。
    就凭这张嘴,以后不去搞学术研究了,去干啥都不会吃亏。
    实在不行,去当讲解员或者导游都算是专业对口。
    不过吴宗鳞的话,倒是勾起他的倾诉欲,或者说挑动了他好为人师的那根筋。
    看着这家伙满是求知(八)欲(卦)的眼神,苏亦决定应该给他们好好说这一段历史了。
    不然,日后,他们在人云亦云中,随波逐流,就白瞎了自己在他们身上浪费的时间。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