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大学考古》正文卷第065章:你不知道的博物馆常识

我在北大学考古最新章节目录
   河宕遗址发掘成果展之后,苏亦的工作重心就变了。
    这一次,不是整理河宕遗址的报告。
    而是要他写国内考古遗址博物馆的调查报告,试论一下河宕遗址建立广东陶都博物馆的可行性。
    这样一来。
    又有新活了。
    但这个新活,苏亦还真拒绝不了。
    因为这事就因他而起。
    在苏亦提出建立广东陶都博物馆的那一刻开始,他就知道自己的活,肯定不轻。
    陶都博物馆跟遗址博物馆,似乎是两个不搭边的东西。
    其实,是一样的。
    因为陶都博物馆要建立,也是在河宕遗址的周边或者现场建立,本质上依旧是遗址博物馆,但功能并不局限于河宕遗址博物馆而已。
    不管是要筹建的广东陶都博物馆或者是河宕遗址博物馆,都属于专题博物馆的范畴。
    这样一来,试论广东陶都博物馆的可行性,还是要从国内已有的考古遗址博物馆方面去论证说明。
    毕竟,王老对于建立河宕遗址持否定态度,但真要建立广东陶都博物馆,王老这个国家文物局大局长口风应该已经松动了。
    不然,黄副馆长不会让他立马写调查报告。
    这架势,都要立马上面主管部门申请经费。
    苏亦答应下来要写遗址类博物馆调查报告,说是这么说,但这年头,在极短的时间内,他根本就没有办法去实地考察。
    与其说他是在调查报告,还不如说他在收集整理资料,呈现出来的最多就是一篇论文综述。
    这活,他肯定不是第一个人干的,必须要有帮手。
    而,帮手就是沈明等人。
    之所以有“等”字,那是因为除了沈明之外,还有其他人,不是广美附中的曹子均师兄,而是白槿三人。
    他们本来就是四人组的。
    结果,因为向左岸的鲁莽,等成果展结束之后,这家伙也没有脸皮留在考古工地,随同其他的中大学生离开。
    白槿她们会留下来,就是这姑娘自己争取的结果。
    对她自愿留下工地实习,不管是领队的商志谭教授、还是中大考古专业的负责人梁钊韬教授,都不会拒绝。
    见识过苏亦的优秀之后,这两位教授都很容易把中大的学生留下给苏亦学习。
    “苏队长,咱们这个调查报告咋写的啊?要不是你说,我都不知道咱们国内还有三座遗址博物馆呢。”
    当苏亦把沈明还有白槿三人小组聚在一起的时候,吴宗鳞这个家伙就忍不住发问。
    按照惯例,他一说完,周雅琴忍不住开怼,“别说的那么好听,要不是苏队长,你估计连遗址博物馆是什么,都不知道。”
    苏亦突然喜欢上这心直口快的姑娘,不是因为她喜欢怼吴宗鳞,而是,周雅琴在向左岸跟另外一个叫张乔的女生站起来质问他的时候,这姑娘第一时间站出来维护他,而不像白槿那样冷眼旁观。
    所以当吴宗鳞跟周雅琴也想要留下来实习的时候,苏亦也没拒绝。
    白槿就更不用说了。
    之前,苏亦让她关注博物馆方向,可以作为她选择考古专业未来的研究方向,这姑娘是把这话放在心上的。
    之前,苏亦在给王老他们讲解展览内容的时候,她也现场,全程听讲,只不过跟其他中大学生一样,都围在外面罢了。
    苏亦说了什么她一清二楚,王老以及梁钊韬教授等人对苏亦的赞誉她也全都看在眼里。
    所以关键时刻,她选择了留下来实习。
    很果断。
    苏亦也没有拒绝。
    经历过这个大时代洪流的女人,哪里有那么多单纯美好,古道热肠。
    苏亦不在意她的野心,也不介意她的心机。
    只要能为自己所用,都是好同志。
    一个好看,又能使唤,还不笨的姑娘,那么一点小心机无伤大雅。
    但,苏亦使唤起她来,肯定不会有多怜香惜玉。
    不过在用之前,要先挫一挫这姑娘骨子里的骄傲跟锐气。
    所以等周雅琴说完,苏亦就转身问白槿,“知道中国第一座官办博物馆叫什么名字吗?”
    白槿快问快答,“应该是张謇创办的南通博物苑。”
    看得出来,这段时间这功能也是做过功课了,就是不知道她的资料从哪里来。
    却不曾想苏亦直接摇头,“错了,是京师同文馆博物馆。”
    这个时候,白槿下意识望向沈明。
    沈明有些尴尬问,“不会吧,这可是我查过资料才告诉小白的,而且,京师同文馆有博物馆吗?”
    苏亦一下子就明白情况了。
    敢情这姑娘的情报都是从自家学长沈明这里来的啊。
    苏亦说,“京师同文馆是有博物馆的,全名就是京师同文馆博物馆,它是清政府的官办博物馆,比南通博物苑还早,算是中国第一座高校博物馆吧。至于南通博物馆,切确来说应该是中国民办的第一座博物馆,而且,也是中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不过有一点要说明的,南通博物苑跟同文馆博物馆一样,都是为了辅助教学的,南通博物苑建立之初也是为了满足南通师范学院的学生学习需要。”
    沈明讪笑,“有必要扣那么细吗?”
    苏亦点头,“普通人不需要,咱们搞学术的,确实是需要的。”
    沈明为了在学妹面前表示学识,不想那么轻易认输,“那你这么一说,南通博物苑也算是占一个第一了,第一座公共博物馆也是第一嘛,不然,京师同文馆博物馆肯定也不是第一个官办的,肯定还有比它更早的,咱们中华文明五千年,不可能到清政府才有博物馆吧。”
    苏亦笑,“你这么说,也有点道理。还有学者把曲阜孔庙称为中国第一个博物馆呢,不过,它这个概念跟西方概念的博物馆,有点差异。既然这个问题存在争议,那我就说一个没有争议的问题吧。”
    说着,他有望向白槿,“新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博物馆是哪个?知道吗?”
    这时,白槿有些迟疑,“历博?”
    苏亦摇头,“历博的前身是中央博物馆筹备处北平历史博物馆,建国后,才改名为北京历博,58年才正式命名为中国历史博物馆。怎么可能是最早的。”
    “再给你一个机会,猜一猜?”
    白槿真猜了,“咱们省博?”
    苏亦笑,“你还真挺敷衍的,省博57年才筹建,怎么可能是第一座博物馆。”
    沈明都等不住了,“你还是快点公布答案吧。”
    苏亦公布,“是辽宁博物馆,前身是东北博物馆,于49年7月7日开放,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座博物馆。59年改名为辽宁博物馆。”
    说完,他望向白槿,“明白了吗?”
    白槿点了点头,俏脸通红。
    苏亦无视,“其实这些都是常识,然而,你们都不懂,因为你们才大一,根本就接触不到这些,所以,你不用太心急。”
    最后一句,也是点醒她,万事不要太心急。
    白槿声音变小,没有那么清脆了,“我之前都没有机会接触这些。”
    苏亦望着她,“现在你有机会了。”
    白槿很识趣,“我会珍惜的。”
    苏亦不置可否,“但愿吧。”
    沈明这才说,“苏亦,你这有些过了,你说的这些,我也不知道啊。”
    苏亦问,“不知道不是挺正常吗?”
    沈明说,“哪里正常了,我都毕业了,现在都在省博工作一年多了,你说的常识我都不知道,哪里正常了。”
    苏亦说,“很正常,因为你在中大学的就是考古专业而非博物馆专业,这些都是概念性的东西,知不知道无所谓,沈哥你也不研究这些方面,但是小白不一样,如果她想要在博物馆方向有所作为的话,这些是必须要知道的,而且还要知道的更多,比如……”
    “比如什么?”
    沈明若有所思,吴宗鳞却忍不住发问。
    苏亦望着他,“比如要知道什么是遗址类博物馆。”
    吴宗鳞尴尬,“我确实不知道,要不,苏队长,你跟我们说说呗。”
    苏亦等的就是这里,顺势说,“遗址博物馆是指在供保护已发掘遗址或为展示发掘成果而在遗址上修建的博物馆。简单来说,就是在已经发掘完毕的考古遗址上修建的博物馆。这些,你做过相关了解吗?”
    最后这个问题还是对着白槿。
    这姑娘摇头,“就是苏队长你提过的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半坡遗址博物馆,还有定陵博物馆三个。”
    苏亦点头,“这三个确实典型的代表了,但你知道它们都是怎么来的吗?”
    白槿迅速摇头。
    苏亦目光越过她,周雅琴就把头摇成拨浪鼓,“别看我,小白都不知道了,我就更不可能知道了。”
    吴宗鳞这货直接给苏亦无视了,他望向周雅琴,“不用妄自菲薄,能考上中大,就说明你的成绩并不差,所以你们都是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没有谁比谁差。”
    这姑娘或许是因为模样或许是因为出身的原因,天然地就觉得自己矮白槿一截,总是下意识觉得白槿比她优秀。
    当然,现实也确实如此。
    白槿在很多方面确实比她优秀。
    但,治学讲究的持之以恒,再过十年,谁又说得清楚,谁一定就比谁差呢。
    周雅琴显然没这个自信,脸红了,不敢跟白槿对视又偷瞥着苏亦。
    宛如一个怀春少女。
    这一下,吴宗鳞就急了,似乎感觉自己的白菜要被其他牲口拱走了,连忙插话,“苏队长,别吊我们胃口了,现在就需要你把我们领入门,然后帮你整理资料了。”
    沈明一贯的急性子,也示意苏亦不要卖关子。
    苏亦说,“周口店遗址博物馆,现在已经改名北京猿人陈列馆了,光听这个名字就知道它是一个专门馆而非综合馆。”
    说到这里,看着吴宗鳞还有些傻傻地望着他,苏亦哭笑不得,“你这个家伙倒是做笔记啊,不然,讲过就忘了,你以后还想要向谁请教啊?”
    吴宗鳞吐口而出,“苏队长你啊。”
    苏亦似笑非笑地望着他,“跟你讲一个关于周口店第一颗北京人头盖骨发现者裴文中教授的故事吧。”
    见到这帮家伙洗耳恭听,苏亦才说,“裴老这个人挺有趣的,有时候跟你聊天一点架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