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王庭》善恶盈满,皆由我修第二章他乡遇故知

叩王庭最新章节目录
   整整一个下午黄昏加傍晚,直到酒楼打烊为止,白秀才一直都在一手拨着算盘,一手用毛笔飞舞,几乎没啥休息。
    究其原因,也不知掌柜从那个自西域游历过的旅人口中听闻了那西域有种叫做下午茶的餐点。所以她便与郡里做糕点的王师傅一合计,一同在这虹鲤馆依样画葫芦弄了个下午茶。将那本来很是朴素的糕点餐点精心摆盘,愣是弄出了几分宫廷料理的意思。雍国人本就喜好奢华,那些游手好闲的贵胄更是如此。
    若说正午傍晚的酒楼被饥肠辘辘的市井百姓所围地水泄不通,那下午黄昏的酒楼便坐满了好清谈阔论的贵胄们。习惯了大手大脚消费的他们,竟让那仪态端庄的老板娘笑得嘴都要咧到天边去了。
    秀才长舒口气,合上账本,伸了个懒腰。
    虽谈不上日入斗金,但日入百银也是板上钉钉的。
    啥俸禄高、油水多,总没有这几两白银来得心安理得。
    “来来来,发工钱了。”
    “好嘞!”
    就好似在满是白鸽的广场上撒了一把小米,群禽呼啸飞来。
    小二、左跑堂、右跑堂、大后厨、小后厨、小不点、白秀才,七人一拥而上,围着掌柜所在的大方桌,依次落座。众人眼神热烈,期待着这周的工钱能有多少。
    瞥了眼此刻眼神比豺狼虎豹还豺狼虎豹的七人,掌柜似笑非笑地哼了口气,将七个土色的信笺摊在了桌上。
    尽管每个信笺上都写着各自的名字,但大家还是如同吃不到饵食的鲤鱼一般一拥而上,片刻后便将那木桌擦得比大清早还要干净几倍。
    在拿到各自的信笺后,除了白秀才之外的所有人都迫不及待地将之拆开,一睹究竟——倒不是说白秀才不贪财,只是他光用手掂量就知道自己的工钱是多少了。
    “掌柜的!俺这周咋少了一钱银子啊!”
    “因为你前天摔了两个瓷碗。”
    “姨!我怎么就两钱银子啊!”
    “小孩子还那么多银子干什么,去买些糖果吃就好了。”
    “掌柜的!我咋多了二钱银子啊!”
    “唉?是吗,我这就拿回来。”
    小二赶紧死死捂住了自己的工钱。
    掌柜一笑了之。
    一旁的白秀才,不动声色地收起了那装着足足十两银子的信封,站起身来,朝掌柜做了个辑。
    掌柜微微眯眼,“白秀才,你该不会又要去那‘满燕院’了吧?”
    众人顿时停下手上动作,齐刷刷地侧头转身,看向了那在他们眼中一直风度翩翩的白秀才。
    满燕院是啥地方?是这里除了掌柜和小不点之外所有人最喜欢去的地方。
    本以为会脸红羞涩的白秀才只是微微一笑,“如掌柜所言。”
    “可别又把整周的工钱都花在那里了。”
    掌柜淡淡说着,伏下身趴在了木桌之上。
    “明白。”
    白秀才颔首点头,瞥了眼一旁眼神中写着‘真汉子’三字的同僚们,转身迈出了步伐。
    “白哥哥,满燕院是什么地方呀?”
    童言无忌,却不知道该让人如何作答。
    他抬起头,想了想。
    “那满燕院啊,是燕子南归的地方。”
    ……
    相比白日的繁忙拥挤,夜晚的街道倒是冷清宽敞了不少。
    虽说不像雍阳城那样设有宵禁,但小郡城中夜不归宿的流人很不常见。
    忙活了一天,夜晚不回家过过舒适惬意的小日子,去大街上游荡做甚?抓鬼啊?
    白秀才走在那四方大道的中央,踏出步伐,一步步,缓慢而踏实。
    街道的尽头,灯红酒绿、满院迎春。
    那里,便是这萍水郡的第二块金字招牌。
    满燕院,一座五楼高的青楼。
    说它是金字招牌,倒不是说里面藏着什么国色天香的四大美女,只是因为它是这萍水郡上唯一一家放得上台面的青楼名伶之所。
    雍华国好雍华,就连青楼也是如此——不,应该说,青楼更是如此。
    古色古香的庭院,镀金的屋檐,砌红画凤的高柱,画着名山名水的屏风,仪姿上佳的名伶……缺少一样,就不可说是放得上台面。
    当然了,喜欢台面下做事的人也有不少。
    白秀才似是想起了什么,淡淡一笑。
    他抬起头,看向那不知不觉已经近在咫尺的高楼。
    与他人不同,当他走至那扇从不拒客的宽敞门扉前时,却没有那常见的揽客之声。
    就连一声‘公子、来玩呀’都没有听到。
    究其原因嘛……
    “哟,白秀才,又来啦?”
    那倚门而站的老鸨冲他妩媚一笑,徐娘半老。
    他微微颔首,走上前,从怀中取出了那份信笺,从中取出了五两银子,放在了她的手中。
    老鸨接过银子,施了个万福,目送着他走入院中。
    饱含笑意的眼神中,不知为何多了几份恻隐。
    ……
    满燕院的四楼,既不是五楼的花魁所栖之所,也不是三楼的美人所息之地。
    住在这层的,是老鸨、龟公,与那个只会抚琴的她。
    推门而入。
    一轮明月,挂于长空。
    窗前的她,一袭白裙,头戴面纱。她背对着他,纤细的手指轻轻地抚拨着那古琴的琴弦,一曲《见离人》,诉尽背井离乡之苦。
    他没有打断,只是慢步走至那摆放着一杯热茶的案桌前,盘膝而坐。
    就如这曲拨弄心弦的凄凉之歌所弹,三年前,在他初到这萍水郡时,怎么也没能想到,会在这里,遇见那个阔别十余年的她。
    那年,青梅竹马的他与她,一人志在习武问剑报国救世,一人只想白头偕老相濡以沫。
    一人得、一人不得。
    那年军武国南下,雍华国作战不利,本该烧不到他与她家乡的战火如燎原之势,将那数万人赖以生存的城镇付之一炬。而她那本该闭月羞花的脸颊,也被某个不知名的军武卒所用匕首割出了一道无法隐去的伤疤。之后,在雍华国奇袭下得以脱离苦海的她,却已举目无亲。颠沛流离数年,最终落于风尘。
    这一切,他直到与她于萍水相逢之前,都不知道。
    自那以后,他便每周都会花十两银子来到这满燕院中,听她弹琴一曲,共饮清茶一杯。
    这便是他所能做的一切了。
    一曲终。
    他伸出手,稍微揉了揉眼眶,从怀中取出了那写着他名字的信封,轻轻地放在了茶桌之上。
    她缓缓抬头,用那双不似以前清澈的瞳孔眺望着高挂于空的那轮明月。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声音清冷、没有温度。
    他没有说话,抬眼看着身前案桌对面的那个空座。
    “为什么不去庙堂?”
    她轻抚琴弦,淡然问道。
    他还是没有说话。
    “那不是你的志向所在吗?”
    她复而问道。
    他依旧没有说话,只是依旧看着身前的那个空座,就好像下一秒她会站起身,坐在那里一般。
    但她没有,她只是背对着他,靠窗抚琴。
    “我只想待在你的身旁。”
    琴弦断。
    她凄凉一笑,“若是你十年前如此想便好了。”
    他低下头,看着自己的双手,与身上的那件白衫,“但我不后悔。”
    “国之兴亡,匹夫有责。这不是一句空话。”他似是苦笑,淡淡道,“只是我已经吃得太饱了。”
    “那就把茶喝了吧,趁热。”
    她轻抚断弦,淡淡道。
    他点点头,举起茶杯,复而放下。
    沉默片刻。
    “对不起,悦儿,我和世忧……”
    话至半,欲说还休。
    只是缓缓起身,走出门扉,留下一句‘我会再来的’而已。
    ……
    待他走后,她转过身来,望着那人走茶凉的小桌,与那份写着‘白秀才’三字的信封。
    凄凉一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