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火场救人,消防员的我被直播》正文420珠穆朗玛,巨大车场

开局火场救人,消防员的我被直播最新章节目录
   虽然已经晚上11点多,不过这里却灯火通明。
    这个停车场,相当的壮观。
    李潇敢说,这是他见过最大的平面停车场。
    整个停车场由12个区域组成。
    因为现在是淡季,只开放了其中两个区域。
    但是,李潇估计光是这两个停车场,最少能停下三四百辆车。
    不过现在由于不是旺季,所以在这偌大的停车场上,只有零零星星的一百多辆车停在这里。
    大本营的停车场,距离大本营还有7公里,也是汽车能接近珠峰大本营最近的地方。
    在停车场外有着不少的集装箱,这些集装箱是当地人放置在这边充当简易旅社的。
    李潇打开门,一阵冷风涌入车内。
    他的精神原本因为长时间地坐在车里,路上还非常颠簸,所以显得有些萎靡,不过被冷风一吹,整个人又精神起来。
    三人拿好各自的物品,格尔木很快,带着李潇走进其中一个绿色的集装箱里面。
    集装箱不大,却给人一种五脏俱全的感觉。
    进门是一个只到膝盖的矮桌子,可以供4个人吃饭。
    而矮桌子后则是两张架子床,可以提供4个人的住宿。
    床后面用夹板隔开的略显简陋的厕所。
    格尔木打开集装箱内的供暖装置。
    很快,这个略显狭小的临时住所就慢慢暖和了起来。
    看着李潇不断地打量集装箱内的布局。
    格尔木还以为他对居住环境有所不满,于是连忙解释:
    “别看这里小,但其实已经比很多旅行社的空间要大了。”
    “我们这个是4人间的集装箱,大部分的集装箱都是8人间的。”
    “私密性更差,而且每个人能分配到的空间也更小。”
    “而且能住集装箱已经非常不错了,一些价格比较低的旅行社甚至还需要住帐篷。”
    “那呼呼的风刮进来,光是那风声就让人睡不着觉。”
    随后格木尔话锋一转笑着说道:
    “当然了,无论下面的环境再差,肯定也比大本营里面要好得多。”
    “大本营上面的环境是真的恶劣,不但风大而且全都是帐篷。”
    “不过你放心,我们公司的帐篷全都是双层保暖的,环境会比普通的那些帐篷好一些。”
    “而且我们只住一晚,忍忍就过去了。”
    李潇点点头表示明白。
    三人整理了一下个人卫生很快就沉沉睡去。
    第2天,刚到6:00房间内的闹钟就响了起来。
    李潇睁开眼,昨日眼中少许的疲惫已经荡然无存。
    个小时的睡眠,足够让他恢复所有的精力了。
    格木尔起得比李潇还要早。
    早早就从柜子里掏出一个高压锅,加一些肉干和前一天已经早就泡好的大米。
    高压锅足足工作了半个小时,一锅非常绵密的牛肉粥就完成了。
    盐巴放得很多,吃起来甘香可口,吃完之后李潇感觉整个人都是暖洋洋的,非常舒服。
    吃完了早餐格尔木和木耳措就带着李潇向着真正的大本营出发。
    大本营停车场用的还是水泥路面。
    但是,离开了停车场不过几百米。
    路面已经变成了泥土和砂石铺成的土路。
    给李潇一种回到了几十年的感觉。
    过了桥,泥泞的小路偏离了杜德科西的河岸而蜿蜒爬上峡壁,穿过芬芳的松树林。
    雄伟的形状如笛子的两座雪峰刺入天空。
    这是片神奇的土地,但这里却不是荒野之地,而且几百年前就已不是了。
    一些地方被开垦,种植着荞麦和土豆等耐受寒冷的作物。
    一串串祈祷者的旗帜挂满山坡。
    古代的佛教神殿和刻着精美佛经的墙壁在最高的山峰上像哨兵一样伫立。
    当李潇他们弃河上岸时,路上已经三三两两出现形形色色的人。
    从其他地方出发的旅客,长途跋涉朝圣者、牦牛群、穿红袍的和尚和被木材、煤油、饮料压弯了腰的赤足夏尔巴人。
    实际上进山的路程中并不是渺无人迹的,这里还有夏尔巴人的一个小村子。
    这个小村子确实非常小,李潇粗略一算,把存放牲畜的棚子也加起来,所有建筑物不过几十个。
    住着一些年纪很小和年纪很大的夏尔巴人。
    看着几个只有六七岁的小孩,穿着有些破旧的棉袄在雪地上奔跑嬉戏。
    李潇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这难道就是珠穆朗玛峰最为青睐的民族的真正实力吗?
    在别人需要小心翼翼一步一挪的情况下。
    几岁的孩子就已经能在雪地上健步如飞。
    前往大本营的路上,景色非常的绚丽。
    小径引导着他们穿过成片的落叶松、矮矮的白禅树、松树和杜鹃等植物,雷鸣的瀑布、迷人的奇石和涓涓的溪流。
    温度开始慢慢降低,白雪覆盖的面积越来越大。
    那些裸露在外的岩石,已经被完全覆盖。
    到了这个时候,李潇他们已经有了足够的觉悟:终于进入珠穆朗玛峰的范围了!
    一路上两位导游给李潇这个门外汉讲解了非常多的知识要点。
    不能大声的呼叫,不能做剧烈的运动,不能大口大口的喝水。
    出现头晕的情况立刻吸氧,出现身体发热立刻裹上毛毯靠近火堆。
    不能长时间脱掉护目镜,不然可能会存在雪盲症的风险。
    各种各样的知识,非常的详细,毕竟对方隶属于专业的公司。
    而李潇也不是他们家的第1个客人,公司早有成套的标准流程,应对不同情况的客人。
    公里的路程换做平地,可能普通人只需要一个小时就能走完。
    但是,三个身强体壮的成年男性,却花了足足四个半小时。
    这主要原因是这7公里,只是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然而这两点之间高度落差却足足有最近500米。
    其中的路况,也非常的恶劣。
    当然,其实队伍的前进速度可以更快。
    昨天的交流中两位导游也知道了李潇的职业。
    不过格尔木并没有因此掉以轻心。
    身体强壮的客人,他见过不少,比李潇更加专业的职业运动员,他也接待过。
    这些人的身体素质并不会比李潇这位专业消防员有任何逊色。
    但是那并不会让他格外开恩,毕竟这里可是海拔高达5千米的高原。
    环境可是和平地完全不一样。
    一些人在平原地区健步如飞的国家运动员,来到这里也只能像是普通人一样缓步前进。
    因为在珠峰上第1条不能违背的铁律,就是不能剧烈运动。
    一旦剧烈运动之后,出现的后果很可能产生连锁反应,比如最基础的高原肺病,或者高原脑缺氧。
    珠峰大本营上虽然有常住的医疗点,但上面的医疗条件只能说差强人意。
    治疗普通的外伤和高原反应还要凑合。
    但是想要应对这种身体系统出现严重病症的情况,就显得有些有心无力了。
    这个情况可要比在火车上出现问题还要严重。
    毕竟在火车上出现问题,只要一两个小时就能到达下一个目的地。
    下了火车就能找到专业的医疗团队进行去治疗。
    但是如果在5000多米的大本营里,出了问题想要寻找救助,那可就千难万难了。
    即便有钱愿意耗费巨资,找当地的夏尔巴人用人力花费几个小时把病人用人力运送下来,送到唯一拥有车辆的大本营停车场。
    接着还要花费几个小时才能送到最近的医院。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要花几个小时送到最近的医院,不能就近治疗吗?
    就近治疗当然可以。
    但是最近的只有乡镇的卫生站。
    你没看错是卫生站,而且是情况比较恶劣的只服务于只几百人的小卫生站。
    最多也就只能挂一点吊瓶,甚至连手术都没办法进行。
    毕竟,珠穆朗玛峰下面的人口可不多,大部分都是过来这边游玩的旅客。
    距离这边最近的城市,都要几个小时的车程。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