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痕》第1-5章[6]

天痕最新章节目录
   回,此番倒算是暗中弥补。
    见丫鬟不情不愿的样子,武令候皱了皱眉,终还是没有发作,吩咐道:“巫丫头,从今儿起,你就留在别院伺候这位公子爷了。”
    那丫鬟收回打量杨真的好奇目光,顾左右言其他道:“灵儿到别院,那小姐怎么办?”
    杨真这才留意到这随武令候来的丫鬟。小姑娘看上去不过十五六岁,水嫩的脸蛋却是灵秀逼人,一双月牙眼不停地眨动,如满天星辰一般闪亮。
    她穿了一袭缀有素色小花的水蓝色夹袄,齐肩的丝发绑成十几簇细小的麻花辫子,随着她头一摇一摆,一派清新活泼。
    令他称奇的是,她面对武令候丝毫没有卑下之感,胆大无忌。
    武令候板下了脸,睨眼道:“听说有无邪给你撑腰,府中上下多少都要看你脸色,看样子你都快翻天了,是不是?”
    “冤枉呀,武爷。”巫灵儿登时低眉顺眼,一脸纯真无害地看着自己不住挪动的脚尖。
    “无邪回来了,我作大哥的自有交代,你要好生伺候好杨公子,否则本公子唯你是问。”武令候盯着调皮丫头,肃面上掠过一丝微不可察的笑意。
    “是,小王爷。”巫灵儿虽扁着小嘴老大不情愿,终还是委屈地点了点头。
    武令候伸指弹了丫鬟头皮一下,叱道:“不许叫小王爷,你是明知故犯!”
    巫灵儿瑟缩着摸了摸头,苦兮兮道:“是,武爷……”她故意把声调拉得老长,令她本别有异域腔调的口音更显得俏皮。
    杨真看着这丫鬟,不禁想起了刁蛮的萧月儿,淡笑道:“武兄,我不惯有人伺候。”
    谁料杨真的好心却引来了巫灵儿的迁怒,她不岔道:“谁想伺候你了。”
    武令候厉声喝道:“不得无礼!”
    巫灵儿娇躯一颤,一脸满腹委屈无处诉地垂下了头。
    杨真有些不忍道:“武兄……”
    武令候坚决道:“出入府中,早晚也要有人照应,你迟早会习惯的。”随后命巫灵儿为杨真更衣,说罢先行出门而去。
    巫灵儿拉长小脸,慢腾腾上前就要为杨真更衣,却见杨真推拒道:“灵儿姑娘,还是我自己来吧。”
    “谁要给你换了。”巫灵儿抱起衣裳一把摔到杨真身上,转身就跑了出去。
    杨真捧着长袍新裘呆立了半晌,尽管他心中不舍得脱掉那山中岁月的记忆,但穿上那身道袍行走只怕更惹人注目,有前车之鉴,他只好受了武令候的好意。
    待他换上一新后,来到楼下大厅中,丫鬟和武令候俱是眼前一亮。
    眼前青年目如朗星,一头长发随意束在脑后,玉袍紫披衬着他稍微清瘦的挺拔身姿,一派英武而不失儒雅。他额前发梢飘坠着一缕白发,凭添了几分沧桑,其有些忧郁的深邃眼神,让人不自觉沉醉其中。
    武令候不无嫉妒地调侃道:“杨兄,我都有些后悔了,你这一去只怕抢了武某的风采,哈哈……看,这小丫头都脸红了。”
    巫灵儿本薄有绯色的脸蛋,顿时红霞一片,她埋头羞恼地嗔道:“等小姐回来了,奴婢告诉小姐有人欺负灵儿。”
    武令候哈哈大笑一声,拉过杨真,携手出门,他见巫灵儿跟了上来,调笑道:“灵儿莫不是要跟着一起去怀月舫?”
    巫灵儿在门前顿时止住脚步,冲两人俏皮地吐了吐舌头。
    她依在门廊前,待两人远去,脸色忽然沉静了下来,星眸中闪动着奇异的光芒。
    第四章巫女
    武令候和杨真两人漫步在城内洛河畔烟花地段,一路行来,河上花舫、街巷青楼酒肆内丝竹靡靡,笙歌不绝,跟熙来攘往的车马人声交织成一片,正是盛世繁华之象。
    杨真不时看见有装束奇特之人,便问道:“这里有异族人?”
    这时,刚行来一伙高鼻深目、虬髯横生喝得醉醺醺的雄壮大汉,哼着小曲,这些人勾肩搭背相互扶持着,走路歪歪倒倒,行人莫不走避,生怕惹了是非。
    武令候随手指点道:“这群人肤白粗糙,体格高大,是辽州北狄人……呃,当中一个是极西万里之外燕州的吐火罗人。”
    “这怎么分辨?”
    “你瞧他一头脸的粗卷红毛,比北狄的鬼方人还要白,深目勾鼻,眼珠子绿得跟鬼火一样,还有那一身臊气十步外都能熏死人。”
    杨真看得大为出奇,走了一阵,他指着路边两个操着异族口音大声交涉,近乎争吵的中年男子道:“这两人与我中土汉民无异,又是哪里人?”
    武令候哈哈一笑道:“自东海转怒江下来的青州夷人。”
    随后他指着另一伙走路小心翼翼,皮肤黝黑,身材矮壮,打扮却是中土一般的人又道:“这群是南面来的蛮子,倒也学了个精乖,最近半年南疆局势紧张,这些南蛮都懂得改头换面了。”
    杨真问道:“难道不怕探子混了进来,洛水府就没有监察禁令?”
    武令候笑着反问道:“为何要禁?况且真能禁得住?”
    杨真哑然。
    武令候伸手遥指四方,铿锵有力道:“这等时候,不但不能禁,还要大开四方,广进粮仓,安定人心。
    “否则,人心惶惶,这南北要冲之地,不再四海人往,我洛水府这繁华景象,只怕就像那水中花、镜中月一样脆弱。不过,洛水府府尹确实与父王为此争执,至少目前看来,父王的选择是正确的。”
    杨真闻言不解道:“令尊武阳王乃一方节度使,手掌重兵,岂是一个区区府尹能指摘的?”
    武令候摇了摇头,面上浮上一层隐忧,却未作解释,他踩着步子吟唱道:“人生最苦为行商,抛妻弃子离家乡。餐风宿水多劳役,披星戴月时奔忙。水路风波殊未稳,陆程鸡犬惊安寝……
    “商人趋利,天大的风险也抵挡不住他们的步伐,只要有利可图,冒着砍头的风险也值得一试。”
    杨真却为他前面的话大为感兴趣道:“听你的样子,倒是很熟悉他们的生活,我怎么觉得这跟你小王爷的身分可搭不上关系。”
    武令候呵呵一笑,负手道:“在下七岁就离开王府,随师父上山修行,十五岁开始行走江湖,有一两年就曾跟着一伙戎商行走北塞。说句心里话,我更喜欢自由自在的闯荡生活,可惜有些东西却是不得不背负的。”
    杨真更不解道:“玄机子老道怎会看中你这样身分的人上山修道?”
    武令候自然明白杨真的话有所指,笑着道:“你以为世俗道观与你那仙门一般不食人间烟火?他们也要营生,一样食五谷杂粮。
    “悬空观就在城北十里外邙山内,观中上下几百人,一年的生计开销少说也有上万两纹银,师父当年找上我,也许更多的是看中武某的身分吧。”
    杨真自然知道昆仑山中也非是烟火尽绝,至少有大批年轻弟子在修行的同时要自力更生,也不便提起,他又问道:“像悬空观这样的道观,有多少?”
    “听师父讲,昆仑山的凡俗枝叶遍及九州四海,单是大汉境内就不下百座道观,当中以通州悬空观和雍州清风观为首,当今天子册封的太师听说就是师出中南山。”
    中南山?杨真想起了与昆仑派齐名的太一门,他心晓那太师多半是太一门的名下,便道:“这样岂不是出家人也能干政?”
    武令候摸摸下巴,道:“当今天子不仅礼道,更是沉迷炼丹飞仙之术,近年来疏于朝政,只怕跟那太师脱不了干系。”
    杨真笑道:“人人都想长生不老,谈何容易。”
    武令候自是想起了当年苦修的日子,不住点头,道:“不过说起来天佛寺的和尚庙才是遍布天下,游方化缘的和尚随处可见,直可与道门一争高下了。”
    杨真听了若有所思,正待说话,一阵马蹄声从后急骤而来,大道上一阵人仰马翻,待这伙人冲了过去,武令候一脸铁青地站在路旁,望着远去的马队,狠声道:“这群王八羔子越来越不象话了。”
    “他们是谁?”
    武令候摆手道:“不说扫兴的事,我倒想听你讲讲昆仑山中的事。”
    杨真望着碌碌的人群,忽然发觉昆仑山其实一直离他很近,因为那里的人儿始终在他心中盘桓不去,尽管如今仙府早在千里之外。
    武令候见他眉头深锁,也识趣地不再提起,领路加快步伐沿着迂回的洛水街前行。
    不一会儿工夫,武令候突然打住脚步:“到了。”他们身后远远跟随的几名随从快步赶了上来。
    前面有一座横跨洛水的青石拱桥,桥头不远正是一处小码头,停了不少白条条的舢板。
    片刻后,他们一行登上了一艘舢板,穿过石桥,很快前面出现了一段宽阔的内河湾,河心处大小花舫云集,当中一座花舫尤其出众,船楼高出三层,比早间武令候的坐驾大了一半有余。船上灯火辉煌,船楼舷窗中丝竹琴韵、猜拳斗酒之声鼎沸,甚是热闹。
    杨真已经猜到了他们此行的目的地,随行的六名护卫目中也泛起了炽热之色。
    登上花舫后,一名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艳妇领着几名龟奴迎了上来,未语先笑道:“哎哟,武大公子有好一阵不上怀月舫了,可把奴家的女儿们想坏了。”
    武令候一把将缠上来的艳妇揽在怀里,逞足手足便宜后,拨开她的貂绒披肩,在她水红胸兜那道晃眼的乳沟前塞入两张银票,这才放开了她,介绍杨真道:“艳娘,这位是杨公子,可是武某的上宾,千万伺候好了。”
    艳娘目光一下子就飞到了杨真身上去,见他有些拘谨,不由笑道:“这位公子爷好面生呀,以公子这般人才,任谁家女儿都一见难忘,看样子……怕是头一回来洛水河找姑娘吧,咯咯……”
    杨真轻轻挣脱艳娘缠上来的手臂,不快道:“想不到武兄还是一等一风流人物,杨某可是来错地方了。”
    武令候冲杨真作了个少安毋躁的表情,对鸨婆道:“废话少说,我等今日是冲那巫羡鱼来的,那些庸脂俗粉就不用上了。”
    “放心,武公子,武大爷,就是今儿人满了,艳娘拼着得罪人,也要给您挪个位置,在这洛水府,除了老王爷,就属您最大了,咯咯。”
    艳娘也知情识趣,不再招惹杨真,吩咐一群姑娘上来招呼武令候的护卫,领着两人入了船首登梯,直上三楼大花厅。
    在底层花楼大厅坐席内,不少与美妓极尽调笑的一众豪客风流人物,正纵情声色,眼见两人一路登楼,都露出艳羡之色。不过当中一些人见了武令候后,却是脸色倏变,不敢吱声,尽埋头温柔乡去。
    杨真一路看在眼里,他对这些浓妆艳抹、脂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