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道求索》第十二章.詹台.

仙道求索最新章节目录
   第十二章.詹台.
    繁华中土之东,冰川北极之南,有一座高达千丈的壮丽山川,名曰“武陵山”。 临近于无际东海,风景优美,气候怡然。
    虽然这座山在广博的神州浩土中并不是最高的,更不是最壮观的,但绝对是让人最难忘的。
    “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这是《山海异谈——山海篇》中云游子对武陵山的描述。 “百川沸腾,山冢碎甭。
    高谷为岸,深谷为陵。 ”则是凡世间中的名著《悠游》中对武陵山的描述。 武陵山的景色之优美壮丽,可从这些诗经中略窥一二。
    徐清凡很久之前就从各种书中向往着武陵山的景色,但却一直无缘得见。 两年前下山云游期间,也因为时间紧迫而没有来此。
    而这次新人大比,却正好让徐清凡可以一偿夙愿。
    而在凡世间中,有一种传说,说武陵山顶是传说中神仙中人的住所,也只有神仙中人才能住在如此壮美神秘的山中。 而只要有人能爬到武陵山顶,就能被神仙收为弟子。
    可惜千万年来从来没有一个凡人能爬到武陵山之顶,虽然武陵山的山势并不如何陡峭。
    上万年来,凡世间有无数凡人,各个身怀异技,身体精壮,野心勃勃的发誓要爬到武陵山顶一窥武陵山全貌,或者被神仙收为弟子。
    但无一例外都是刚刚爬到山腰处就迷失了方向,最终又莫名其妙的回到了山脚处。 于是武陵山顶住有神仙之事更是被凡世间之人所确信。
    千年前,有一个强大王国的君王发誓要到武陵山顶以亲眼见识一下传说中的神仙,于是征集了国内无数民壮来到武陵山脚下,为他开山劈路。
    但却没想到武陵山的山石坚硬无比,耗费了十年之功和无数人力财力,也只开辟了数十里的山路。 而正因为开辟山路。
    那个君王的王国民不聊生,国力大衰,最终被邻国所灭,自此再无人会提起为武陵山开辟山路之事。
    事实上,武陵山顶并没有修仙中人常住于此,但却有修仙者所设置地禁锢和阵法,凡人自然无法踏入。
    武陵山之顶,是一个盆地形状的平地。
    占地约数十倾,因为是一处山顶上的盆地,所以虽然海拔上千丈却四季如春,气候温和,丝毫没有其他山顶那样万年积雪寒风凛冽的样子。 而这处盆地则被修仙者称为“詹台”。
    而为了保证新人比试的公平,六大圣地将新人比试的地点设在詹台,每过一甲子年举行一次。 新人比试对外宣称是为了督促修仙界的新人进步,加深各派的感情。
    但实际上各派却都希望通过每甲子年地新人比试来窥探其他各派的实力。
    虽然自六大圣地成立以来,詹台就是新人比试的举办地,但对修仙界来说,詹台的意义却远不止如此。
    数万年前,神州浩土中各种强大种族并立。 而人类只是最不起眼的一支,饱受压迫。 当时人类中的各位强者大能,为了人类的生存,就是在詹台中集会。
    商议如何驱逐他族,让人类强盛的。
    万年前,修魔者横行于神州浩土,修仙者和凡人死伤无数,忍无可忍地修仙者,也是在詹台举办修仙者大会,发誓立志要剿灭修魔者。
    四千年前,魔君横空出世。 引起了修仙界一场浩劫,六大圣地联合各大门派商议对策,地点也正是詹台。
    所以说,詹台不仅是每过一甲子年修仙界新人比试的举办地点,更是修仙界遇到浩劫时修仙者第一个想到的地方,是修仙界各大门派商议大事时举办会议固定的地点,在某方面来说,更是修仙界的象征。
    也正是因为詹台地意义如此之大。 所以虽然詹台之地灵气充足。 异兽灵草甚多,却从来没有哪个门派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将詹台占为己有。
    脑中默默的想着武陵山和詹台的各种资料。 徐清凡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一窥它们地全貌了。
    武陵山离九华山约有六万九千里的距离,但徐清凡此时脚下所踏的白云,却是九华门数位长老合力施展。
    虽然此时托载着徐清凡等数百名九华弟子,但速度依然远在徐清凡的法器“万里云”之上。 所以仅仅只用了不足三天的时间,武陵山的山景已经远远的出现在徐清凡的眼前。
    只见在繁华中土东方边缘处,无数或大或小地山峰屹立,山浪峰涛,层层叠叠。 峰峦叠嶂中,一座苍劲峻奇的高山巍然屹立,耸立云霄。
    山势高峻中却不失清逸秀丽,让人见之难忘,正是名扬神州浩土的武陵山。
    远远的看着武陵山的山景,徐清凡刚刚感叹了一下“古人诚不欺我”时,眼前的山景已经快速拉近,只刹那间脚下白云已经运载着众人来到武陵山山腰处。
    近看武陵山,山势更是俊奇。 但徐清凡等人还没来得及仔细观察,九华门的几位长老却已经御使众人脚下的白云快速地向着山顶升去了。
    当白云载着众人上升了百余丈之后,众人头上突然霞光闪烁,仙芒闪耀中,环绕于武陵山周围地白云缓缓的裂开一个缺口,让九华山众人可以继续上升。
    上升中,这种情景如此反复出现了三次之后,武陵山顶终于出现在九华山众人地眼前。
    只见武陵山的山顶处却是一个占地数十倾的盆地,盆地中古树林立,多奇花异草,灵气充裕,宛然是一副世外桃源的景象。
    在盆地中,一架数丈高的玉质高台屹立于盆地最南方,上面巍然端坐着数百名气势凌然的修仙者,或白发苍苍,或面色威严,或道骨仙风。
    但不论形象如何,均是双眼灵光蕴含,身上灵气波动虽然隐晦却无比强大。 显然都是来参加这次新人比试的各大门派中的掌门和长老。
    在高台下。 四五千名修仙者静静站立,与高台上的修仙者相比,这些修仙者年纪均要年轻上许多,实力也要低上许多,从灵寂期到炼气期都有。
    显然是各派来詹台参加或者参观新人比试的年轻一代的弟子。
    看着眼前如此之多实力高强地修仙者,徐清凡心中不由的有些感叹。 徐清凡之前从来没有见过如此之多的修仙者聚集在一起,更何况这些修仙者的实力还各个不弱。
    这些修仙者想来就是今后百年内修仙界的精英了,虽然气质各异。 但各个身上都蕴含着强大的自信,显然在平时都经常为自己的天资和实力而自傲。
    但这四五千名修仙者年轻一代的精英中,却又有多少能达到结丹期呢?徐清凡突然想到。
    想来在四五百年前,像张华陵和周华海等人,以及高台上地那些长老,恐怕也是静静的站立在高台之下,等待着新人大比开始吧?那时想来他们身周也是一样环绕着数千名实力相当的师兄弟,但现在能踏入结丹的又有多少呢?看看高台上的结丹期大高手只有区区两三百名就知道了。
    就在徐清凡感叹间。 脚下的白云却毫不停留,缓缓的向着高台上飘去。 同时,高台上那数百名结丹的大高手也纷纷站起身来,御云向着九华众人迎来。
    “羞愧啊,想我九华山离武陵山是最近地。 没想到现在却最迟到来,真是愧对各位道友啊。 ”当和迎来的各位结丹期大高手快要接近时,张华陵突然拱手笑呵呵的说道。
    “张掌门客气了,我们也才来不久。 更何况离限定的时间还有一刻多时间呢。 张掌门你没有来迟,倒是我们来早了。 ”一个满脸富贵之色的中年人当先笑着拱手回应道。
    一路上,九华门“清”字辈弟子中地第一高手鲍清方,已经将这次要前来参加新人比试的各派掌门和比较出名的长老的特征向徐清凡等人介绍过了,因为徐清凡现在看到此人,微微打量了一下,就知道他正是六大圣地中“五行宗”地掌门人曾莲仙。
    当先迎来的共有七人,其中那位满脸疾苦之色的枯瘦老者。
    赤脚麻衣,是苦修谷的代表玄简尊者;他旁边那位一身白衣满脸冷色的老妇人,则是六大圣地中“素女宫”的宫主黎天英;至于那位一身灰色长袍满脸和色的秃头老者,则应该是“清虚门”的掌门青灵子;最左边那位满是庄严之色地白眉老僧,则是“禅云寺”的方丈虚桓大师。
    除了六大圣地的掌门人之外,还有两人也引起了徐清凡的注意,一人身材极为高大,破衣袒胸。 披头散发。
    四肢挂满了金环,应该是八荒殿”的大殿主蛮天;而另一个穿着八卦服饰的白发道人。 则应该是“六合门”的掌门人九则道人。
    而“八荒殿”和“六合门”两门,在修仙界的实力和声望也仅次于六大圣地,声势极大,且一向对九华门地圣地地位有着窥探之心。
    每次新人比试中,这两个门派地成绩也最与九华门接近,甚至有几次还在九华门之上。
    徐清凡经常听赵清轩讲,每次他外出遇到这两个门派的弟子时,这两门弟子地言语也往往都有傲慢无礼之处,显然不将九华门放在眼里。
    其中,“八荒殿”对九华门的威胁更大一些。 据说,八荒殿的八位殿主各个都有着金丹后期的修为,门下弟子众多,道法诡谲,善用体术和御使妖虫蛮兽,实力极强。
    而且八荒殿因为立派时间较晚,所以在神州浩土中没有占到那些灵气充足的灵山宝地,无奈之下只能寻到八处灵气相较而言最为充足的偏远之地,建立殿落分而住之。
    因为这八处殿落地处偏远,周围环境荒芜,所以自称为“八荒殿”。
    但也正因为八荒殿所在灵气较为稀薄,而且这个门派虽然在体术和御使妖虫蛮兽这些方面上独步于修仙界,但总体而言功法还是没有六大圣地那般玄妙高深,再加上建派时间较短所以门派积蓄较少,所以对九华门那灵气充裕的九华山、数千年的门派积蓄、以及门内的玄功异法最为窥探。
    而此时徐清凡看那“八荒殿”的大殿主蛮天,脸色憨厚,正看着张华陵点头微笑。 眼神和善,似乎没有丝毫恶意。
    不过徐清凡也知道,任何一个能修炼到金丹期的修仙者都是才智高绝之辈,而这蛮天也是一样,他真正的性格绝不可能像他地长相那样憨厚。
    就好像他对九华门的看法不会像他表情那样亲善一样。
    相比较“八荒殿”,“六合门”对九华山的威胁虽然要小一些,但也绝不是易与之辈。 “六合门”的建派时间之久不在六大圣地之下,擅长阵法和符咒以及封印之术。
    而且这个门派的功法更是玄奇,可以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