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彩》第233章北上(上)

风彩最新章节目录
   晋国历544年是一个战争年,而其中的10月末和11月更是一个特殊的时期。那段时期,在晋、楚、魏、孙、唐、开元等国之间实在发生了太多的事情,并由此影响了整个东洲大陆最终的局势。
    晋国历544年10月27日,忍耐了两代人(十八年为一个轮回)的魏国终于等到了复仇的机会,并一举把楚国从天空打落尘埃。魏国卫国大将军许卓攻陷楚京寿城,楚宫破,楚皇死,寿城毁。
    接着,被两大楚国宗师护出城的楚国太子楚恒率领先期出发准备参加晋楚大战的十万禁军反攻寿城。
    让人感觉讽刺的是,坚不可摧的楚京寿城在这一刻终于发挥出了巨大的威力,让反攻的楚军碰得头破血流。
    在攻击未果,还损失惨重的情况下,楚国太子楚恒不得不带领残兵来到本州和汶州交界的玉门关,准备重整旗鼓再攻寿城。
    只是还不等楚国太子楚恒重整旗鼓再攻楚京,楚京寿城陷落的消息已传遍天下,而影响也由此开始显现。
    晋国历544年11月,叶锋带领晋军击败军心不稳的楚军,杀敌六万,俘虏十万,击溃十数万,并缴获无数。
    为了这场晋楚大战楚国可是准备了几十上百年,结果现在全便宜了叶锋。所以,叶锋这次真的是大丰收。
    接着,得到最大资源补充的叶锋乘胜追击,一举拿下整个巳州。
    面对叶锋锐不可当的攻击,楚军不得不一退再退,直到袁州和潜州的交界处楚军统帅楚环才重新稳住阵脚,一边收拢溃兵,一边重组防线。
    而取得如此丰硕战果的叶锋已心满意足,更重要的是他的兵力也已达到极限,再没有余力继续推进。
    要知道他现在只是占据了巳州,而没有彻底消化巳州。
    巳州境内还在抵抗的楚兵,变身流寇的溃兵,还有心怀楚国的各方势力等等,都是他占据巳州的威胁,都需要他出兵镇压。
    无疑,这极大分散了他手中的兵力,使他再没有余力前进。
    至于楚军,因为楚京的陷落,他们早就无心再战。此时,他们绝大部分的心思都用在了国内,根本无心也无力反攻。
    于是双方有志一同地开始谈判。
    虽然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晋楚大战至此已经结束;凤袍。
    然而,晋楚大战是结束了,可看到有便宜可占的楚国周边国家却蠢蠢欲动了。
    攻陷楚京寿城的魏国对于局面的发展早有预见——尽管这只是他们推演的几种结果中的一个,所以他们最先做出反应,也由此拔得头筹。
    魏国出兵越过魏楚边境,迅速击溃根本没有任何准备的楚国边防军,很快占领楚国东南角,其中砏州更被其完全占据,并一举把战线推到清水河。
    而有清水河为界,又有楚国东南部几处天险为关,再加上魏国有意修建的防御工事,魏国顿时把楚国东南角经营得水泄不通。
    再接下来,他们只是关起门来慢慢消化。
    魏国没有因为一次偷袭得手而骄傲自大,他们未料胜先料败,早就已经想好楚京守不住之后该如何防御楚国东南角的计划。
    看到魏国和晋国得到如此丰硕战果,孙国顿时眼红不已,也想要分一羹。
    他们马上对楚国发动进攻,却不想楚国边防军早有准备。最后,一个大意,还被楚国以哀兵之态打得大败。
    孙国忘记了,楚国虽然楚京寿城陷落,晋楚大战又是大败亏输,还丢失了一个巳州,更在楚国东南部也损失大片国土,但除了在晋楚大战中兵力折损严重之外,其他地方的兵力依旧强盛,就是楚国最重要的禁军的伤亡也没有想象中得多。
    再加上楚国一直以来奉行的强军政策,楚军的战力绝不容小觑。
    结果就是,以为手到擒来的孙国受到了楚国的逆袭,以致大败,也给了楚国足够的时间调整东疆防线。
    等孙国聚兵再攻的时候,楚国已经严阵以待,孙国再占不到什么便宜。
    至于唐国,他们虽然受到了晋、魏两国大胜的鼓舞,但南疆战线一直防备森严,晋军加边防军的实力也出奇的强大,尽管唐国发动了更大规模的战事,最终收获依旧寥寥。
    要不是楚国实在是后继乏力,唐国甚至有可能和孙国一般迎来一场大败。
    纷纷攘攘的晋国历544年终于过去,率领晋军在晋楚大战中大获全胜的叶锋已经开始了大胜之后的战略调整。
    叶锋开始封赏有功之人,并开始整顿军阵。
    而此时,晋楚双方的战后谈判也终于完成,楚军统帅楚环在外事已不可为,内事又如此紧急的情况下不得不口头承认巳州为楚国国土的事实,但却不愿意重订晋楚边界。
    叶锋也知道重订晋楚边界是不可能的事情,他只是为了在谈判中得到更多而漫天要价,而最终他也如愿以偿。
    为了反攻楚京,楚环做出了最大的让步。
    接着,钦州大量的文官涌入巳州,准备把楚国巳州彻底变成晋国的巳州。同时,军队也开始大调整。
    携晋楚大战大胜之威,开疆拓土之势,叶锋的声望达到了顶峰,成为真真正正的晋国英雄,风头一时无两。
    叶锋雄踞钦、巳两州,和徽州、尚州、昙州达成攻守联盟,影响力更直接辐射全国。
    徽州和昙州对于宏京在晋楚大战中的表现极度失望,又看到晋国局势进一步崩坏,为了自保,他们选择了和叶锋结盟以自保。
    而尚州早就和叶锋达成战略同盟,现在只是再演一场戏罢了。
    此时的宏京才意识到他们犯了多大的错误,罔顾国家大义,纠结营营小利,做事瞻前顾后,军政一塌糊涂,可以说从晋楚大战开始以来,他们就没有做对一件事情,也由此把晋国局势推向最不利于他们的局面;阴司。
    为了奖励和安抚叶锋,宏京不得不再次给叶锋加官进爵,由怀化大将军升为辅国大将军(正二品),并封开国候(从三品)。
    叶锋加官进爵,他麾下文武官员自然也水涨船高,成功把钦州、巳州两州军政彻底纳入其掌控。
    由此,叶锋成为晋国最强大的军阀,没有之一。
    而在叶锋借晋楚大战异军突起,成为最大军阀的同时,他也没有忘记为了这场大战而付出的同盟和武林同道。
    没有尚州、徽州、昙州三州的大力支持,没有全晋国武者的无私奉献,以钦州本部兵马和江湖实力,叶锋根本不可能在阳明关外和楚国僵持一年。
    而没有这一年的僵持,楚国又岂能把魏国十万禁军北调?
    而没有魏国十万禁军名正言顺地北调,魏国又凭什么突袭楚京?
    所以,叶锋的胜利有他们的功劳。叶锋绝不会抹杀这份功劳,而且他还要全力回馈。
    他一边上表为徽州、尚州、昙州三大同盟请功,一边清点所有军人、武者在这次大战中的贡献,同时他把晋楚大战中缴获的庞大到不可思议的战利品分发出去。
    叶锋从来不是一个小气的人,而他也已经做到最大程度的奢侈,并以最高级别的奖励来分发战利品,但在分发完战利品之后,叶锋依旧留下了足够钦州军政使用二三十年的海量财产物资。而他的大方,还为其留下了极好的口碑。
    从此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叶锋都不需要再为财物担心了。
    渐渐地,晋楚大战的痕迹开始消退。
    当初支援钦州的大军一些开始回军(如徽州的部分军队),一些则留在了钦州(如昙州和尚州),帮助叶锋继续稳定局势。
    至于那些数量庞大的,几乎都是自愿来参加晋楚大战的武者,也开始携带大量战利品回归家乡。
    有一段时间,在清水河上,在通往晋国各州各地的道路上,成群结队的武者成为了主要人流。
    而随着他们的回归,晋楚大战晋军的大获全胜和叶锋的大方也被大肆宣扬开来。
    而与此同时传开的,还有在大战中表现出色的武者们。
    这些盛名崛起的武者们中,一些是夺旗斩将的孤胆英雄,一些是率领强大战队的战将,也有一些是机智百出的鬼才天才,不一而足。
    相比叶锋指挥数十万大军的惨烈和高不可攀,这些武者的杰出表现明显更为晋国武者所认同,也更为晋国民众所喜爱。
    因为在认同和喜爱的同时,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代入感,觉得也许有一天他们也能如此。
    他们的大名开始随着这些回归的武者而传遍晋国各地,一个个原本就有名气的,或者根本就默默无名的名字现在都开始熠熠发光,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存在。
    这天,在钦州去往尚州的官道上,一群武者正不疾不徐地走着,时不时还能传出笑闹的声音。
    这群武者一些本来就是朋友,从而相约来钦州对抗楚国入侵,还有一些则是在晋楚大战之中打出来的战友之情,加上本身就是尚州之人,所以很快结成一伙。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