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彩》第231章谋划(下)

风彩最新章节目录
   正因为有这个计划在,叶锋才敢带着他为数不多的军队在阳明关外和楚国硬碰硬。否则,叶锋为什么明知实力不济,还不退守阳明关?
    难道他真的是舍不得阳明关外被晋国经营了百年的十多万平凡公里土地?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在内部无忧的情况下,只要他把阳明关大门一关,那么楚军再强也得碰得头破血流。而打不下阳明关的楚国,最终也无法守住阳明关外的十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所以,叶锋完全能不胜而胜;死亡吟唱。
    但叶锋不愿意这么做,因为这么做根本无法消除楚国对晋国的威胁,实力无损的楚国随时能再组大军攻伐晋国。
    叶锋可不想在身后留着一个虎视眈眈随时都能发动攻击的强大楚国,要是在晋国国内彻底混乱而变得极度虚弱的时候被楚国乘火打劫,晋国绝对有可能沦陷。
    为了制造一个彻底击败楚国的机会,叶锋决定出关和楚军大战。
    虽然,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是一件冒险的事情,但叶锋觉得为了未来百年的安宁,偶一的冒险是值得的。
    何况,叶锋并不觉得他的冒险会失败。更何况,就算是失败,叶锋也有把握守住阳明关。而只要守住阳明关,他就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除了重中之重的魏国,叶锋还争取到了孙国、唐国的支持。
    孙国和晋楚两国一样都是东洲大陆上的大帝国,他和晋国之间隔着小国周国,和楚国则有大片国土接壤。
    不过孙国和楚国之间并没有太大的恩怨,至少没有如晋楚两国那般有你没我,所以孙、楚两国还保持着一定程度的和平。
    但对于国家来说,和平永远只是暂时的,而没有恩怨,也可以制造恩怨。
    每一个国家对于国土都有天然的诉求,每一个国家都希望自己能一家独大,独霸天下。
    所以,打击和削弱他国是一个国家必须的职能。
    孙国看到了晋楚两国必然会发生的大战,也就有了在其中捞一笔的想法。而叶锋正是看到了这点。
    叶锋派使者去孙国,表达了对楚国强大的忧虑,还有对孙国的威胁,希望能借孙国之手抑制楚国的扩张。
    孙国在得到叶锋的许诺之后,答应了下来。
    反正叶锋的要求也不高,只是让他们在需要的时候呈兵边界,表示一个威胁的态度,并不要求他们真的攻击楚国。
    再说了,叶锋的说法也是正确的,孙国只要在晋楚大战关键时刻呈兵楚国西疆,那么和晋国正打得如火如荼的楚国只能答应他不太过分的要求。
    到时候,他们什么都没有做,就能得到大量的好处,这样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而且,孙国对于楚国的国土也不是没有想法。
    如果条件真的合适的话,他们也不介意打一下。
    在叶锋联络的国家中,最重要的要属魏国,那关系着叶锋能否赢得这场晋楚大战。而态度最鲜明的盟友就是唐国,他们几乎是第一时间和叶锋达成了攻守联盟,并直接对楚国发动战争。至于孙国,只是抱着又便宜不占王八蛋的想法而已。
    不管魏、唐、孙三国的态度有什么不同,目的又存在什么龌蹉,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们都实实在在地帮助了叶锋,而他们也只是各取所需。
    楚、魏两国界石早就看不到了,楚国兵将脸上那明显的嘲弄、不屑、轻视却还在魏耀眼前浮现,令他深恶痛绝。
    魏耀能够理解楚国兵将对他们的鄙视,但这种鄙视依旧深深刺痛了他的已经变得刚硬的心。
    从三十多年前的楚国入侵楚国之后,魏国太子魏耀就成为了魏国实际上的统治者。当年,他还只是弱冠之年。
    在这三十年里,魏耀一直都在成长,他的手腕也变得越发厉害。
    他一边极力扭转魏国民生,一边积极整备军队,更全力凝聚民心,保证魏国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的存在;绿茵教父。
    但效果到底如何,魏耀只能说是差强人意。
    魏国虽然在名义上还是独立的国家,其实已经成为楚国实际上的附属国,更在军政经济上对楚国形成极大的依赖。
    这种情况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越发明显,也由此影响了魏国民众的心态,很多的民众已经开始以楚国人自居,并以此为荣。
    这些魏人大部分都是近几十年出生的,他们出生前魏国已经被楚国打败,成为楚国的附属国,他们从没有经历过魏国作为一个王国的自由和荣耀,所以他们就没有属于魏国的向心力。
    他还记得,他亲自领军离开国都,一路行来所听到的欢呼声。魏耀能够分辨出来,这些向他们欢呼人并不是为魏国强大的军队而欢呼,而是为魏国支援楚国而振奋,并大声要求魏军奋力战斗,为宗主国出力。
    魏耀并不觉得这些人叛国,也不觉得这些人可耻,他只是有种力不从心的悲哀,和深深的刺痛。
    尽管他竭尽全力,但魏国还是一步步失去作为独立国家的资格。
    魏耀几乎肯定,魏国如此这般再继续个一二十年,在魏国老人一批批老去之后,曾经作为独立国家的魏国将彻底消失。
    因为知道魏国正在滑向深渊,魏耀才不顾一切发动这场胜负难料,风险不小的作战计划,他必须乘着魏国还有机会殊死一搏。
    这次出兵,魏耀亲自领军,麾下是魏国积攒了几十年的全部家底——十万禁军。这将是决定魏国未来的一场赌博,没有退路可言。
    胜利,强大到令人窒息的楚国就有可能一败涂地,甚至可能分崩离析。到时候,魏国就能乘机吞并楚国国土,从而走上扩张崛起的道路。
    到了那时,新一代的魏国国民将彻底归心,而魏国也将重新站立起来。
    而如果失败,那么一切休谈。恼羞成怒的楚国将对魏国倾泻他们的怒火,到时候魏国肯定会在这熊熊火焰之下烧成灰烬。至于他们魏国皇家,肯定会被连根拔起。
    尽管知道失败的代价如此之大,但魏耀依然义无反顾。
    要他看着魏国成为楚国的附属,最终被彻底并入楚国,他宁愿魏国在他手中彻底毁灭。
    因为魏耀非常清楚地知道,魏国已经等不下去了。再继续等待,魏国的民众就会彻底遗忘魏国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的荣光。到时候,他们就连最后一搏的机会都将失去。
    这些年,他和他父皇魏明为了打败楚国处心积虑。
    父皇魏明顶着儿皇帝的名号不记名声地苦苦演戏几十年,让全世界都以为他就是一个天生的儿皇帝,也让楚国对魏国彻底失去了警惕之心。
    在父皇魏明做出如此巨大的牺牲的同时,他作为魏国太子也是全力以赴。
    他一边竭力维持魏国民生经济,维持魏国国力,一边操练军队,和士兵同甘共苦。同时,他还秘密联络武林势力,暗中积蓄力量,为未来做准备。
    如此,他们一准备就准备了几十年,直到晋楚大战再次爆发,才看到胜利的曙光。
    他们和叶锋除了最初的时候有过试探,之后几乎是一拍即合,魏耀甚至还特地赶到阳明关和叶锋见面,从此建立了正式的攻守联盟。
    也是在那次见面之后,他们颠覆楚国的作战计划也开始形成;悍妻嚣张,强占首长。
    “许卓,可以分兵了!”魏耀终于收回发散的心思,一字一句地嘴里吐出了决定魏国命运的命令。
    “遵命,太子殿下!”许卓凛然领命,心里激动无比,他知道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将在他的手里演绎。
    这次出兵,许卓并不在出征名单之中,对外的名义是许卓练功出了叉子,需要闭关静养。
    实际上,许卓一直都藏在大军之中,只是在等待一个领兵的机会。如今,他终于等到了。
    而知道魏明、魏耀两父子所有计划的许卓也是这次计划的最重要一环,他的行动将直接决定这次作战计划的成败。
    楚京寿城原有四十万禁军,是楚国皇室中央集权统治的保证。
    在晋楚大战爆发之后,这四十万禁军被连续抽调,如今已只剩下十五万防卫寿城。
    其实,楚国皇帝楚懿从未担心过寿城的防御。
    楚国立国以来,楚国国策还是比较平和的。只是从两百多年前开始,楚国国策才开始改变,变得越来越强硬。
    之后,楚国开始走上全面扩张的道路,并取得了极大的战果。通过一系列战争,楚国国土比立国之初整整扩张了四分之一。
    如此丰硕的战果,让整个晋国陷入狂热的战争崇拜之中。
    只是,楚国的不断胜利和扩张终于引来了东洲大陆各国的警惕,也因此埋下了楚国战败的祸根。
    在百多年前,楚国觉得他们已经有实力再次扩张,于是目标直指同样是东洲大陆大帝国的晋国。
    最初战争进行得很顺利,掌握着阳明关的楚军一路摧枯拉朽般打到了钦州首府钦州城,而晋国除了苦苦支撑并没有更多的办法。
    只是接下来,楚国多年扩张的问题开始显现。
    楚国周边各国很有默契地开始向楚国施压,或呈兵边界,或切断贸易,或支援晋国,或挑起新附地区混乱,手段不一而足。
    各国干涉的效果是明显是,楚国的攻势开始受挫,更严重的是前线粮草物资都开始短缺。
    由此,晋国开始展开反击。
    再接着,陈流东在晋楚决战中大放异彩,在关键时刻成功刺杀楚国统帅楚庭堂,直接造成楚军的崩溃,并一举占领阳明关。
    至此,晋楚大势逆转,再加上楚国附近各国对楚国有意打压,楚国也不得不收敛锋芒,开始休养生息。
    可就是这休养生息的百多年里,楚国依旧难改其铁血本质,和唐国、魏国大战数场。
    虽然他们和唐国的战争几乎什么都得不到,但却让魏国成为了他们的附属国。
    有着如此多的辉煌战绩,楚国历代皇帝都很自信,那是强国的自信,他们从未想过寿城会受到敌人的威胁,也不觉得有人、有国家能够威胁到他们。
    所以,当前线再次发来增援请求之后,楚懿毫不犹豫再次派出了十万大军。至此,堂堂楚国国度寿城就只有五万兵马坐镇。
    幸好的是楚国皇帝楚懿还没有被自信冲昏头脑,京城寿城只留五万兵马明显是不行的,再想到楚国现在的局势和百多年前楚国被晋国击败那次如此相似,楚国皇帝楚懿决定再次征兵,而且征的还是禁兵。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