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彩》第206章魏国

风彩最新章节目录
   宗从云率领的血卫中队在何家庄的胜利是血卫营分散进入钦州西南之后的一个小小缩影。短短几天里,他们就取得了无比辉煌的胜利。
    楚人想不到晋人的反应会如此迅速,反击会如此凌厉,结果就付出了非常沉重的代价。他们分散制造混乱、恐怖的小股队伍被血卫营杀得溃不成军,死伤惨重。
    在这种情况下,连续遭受损失的楚人再不敢四处出击,他们不得不收缩组成人数更多的队伍以对抗铁卫营的攻击;大宋女提刑。
    可就是这样,血卫营依旧给他们极大的震慑和杀伤——毕竟在楚人集结的时候,血卫营也在集结,令他们再无法如之前那般肆无忌惮。至于骚扰钦州西南,令整个钦州陷入混乱的打算也被基本破灭。
    到了这个份上,因为楚人的入侵而变得混乱不堪的钦州西南形势顿时好转,再不是之前那般风雨飘摇的样子。
    铁血盟和其所属的血卫营也由此得到了巨大的名声,而海广亮也再不用为楚国的小股兵力而焦头烂额。
    虽然楚人在钦州西南的兵力依旧不少,但有了血卫营的存在,正常的秩序将不再是问题。
    而随着后方的稳定,后勤马上也得到了解决,前方晋军军心也马上平稳了下来。而只要军心稳定,那么战局在短时间内就不会出现大的变化,僵持还将继续。
    常平地区的战局在血卫营参战之后有了明显的恢复,阳明关外的战斗则依然焦灼,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士兵命丧战场。
    相较楚国集全国之力数十、上百年的准备,晋国虽然也以楚国为主要对手,但因为多年来一直处于绝对优势,所以相应的准备却差得太多了。
    虽然叶锋很早以前就把对抗楚国作为最终目标,但他不是晋国皇帝,只是晋国南疆怀化大将军,所能调用的资源终究有限,这就导致晋国从一开始就处于弱势。
    在这种情况下,叶锋的每一个命令,每一次行动都慎之又慎,因为晋军没有错误的本钱。
    也许一次错误,晋国的防线就有可能被突破。一旦这种情况出现,好不容易聚集起来的士气就有可能一溃千里,到时候再想有所作为就难了。
    天已经黑了,而名阳关大将军府内还是人来人往,晋楚大战的消息在这里汇聚、整理,接着又在这里传出新的指令。
    叶锋正在听着来自常平地区、丰城一带的战报,知道因楚人进入钦州而引起的骚乱已经被铁血盟止住,战局也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心里轻松了不少。
    现在想来,当初压下干掉清水帮和铁血盟的*,而把他们拉上晋楚大战的战场真的是明智的选择。要是没有铁血盟这支及时战力,凭借钦州西南的兵力还真做不到面面俱到。
    铁血盟的骑阵来自军队,它既能用于江湖中争斗,也能在战场上逞英豪,真的是战场上不可多得的利器,尤其是在非集团作战的时候。
    听完常平地区和丰城战报,叶锋有些意味深长地问副官:“端木,宏京的部队什么时候到钦州?”
    端木全名端木和,是叶锋的副官,跟在叶锋身边也有十来年,他有着超强的记忆力,并还有极强的分析能力,能抽茧剥丝复杂混乱的各种情报,从而得出有用的信息,为叶锋所倚重。
    “无法确定。他们故意拖慢了行军速度。军报上说是连遭大雨,行军困难。”端木和的回答也很有意思,重点点出了“军报”两字。
    其实叶锋和他都知道,宏京的军队之所以还没有进入钦州,那是因为他们觉得晋国南疆的血还没有流够。只要他们一直这么觉得,那他们的行军速度就永远也快不起来。
    可一旦他们觉得时机已到,叶锋为首的晋国南疆兵力和楚国的厮杀已经快筋疲力尽的时候,他们肯定会以最快的速度来到阳明关。
    到时候他们不但达到了削弱晋国南疆兵力的目的,也能以绝对优势掌握局势。
    “那等他们什么时候进入钦州再通知我。”叶锋的嘴角露出了一丝嘲弄,继续问道,“开元国那边真的有攻击并州的意图?”
    “根据分析,是的;青丘九尾。开元国和楚国暗地里肯定有协议,只是他们最初并不看好楚国对我国的战争,毕竟是经过裕王兵锋洗礼的,他们知道晋*力的强大。但现在看到我国的应对如此吃力,我想他们是心动了。”端木和很肯定地回答了叶锋。
    “那你让人通知一下裕王,不过裕王应该从未放心过开元国,想必早有防范。”叶锋所谓的通知也只是表示一下心意,他很肯定裕王荀裕对开元国的防备。
    要知道裕王之所以声名鹊起就是因为几十年前他对开元国的大胜,这才奠定了他在晋国西南的崇高地位,也才让晋炀帝荀惇如此忌惮。
    可以说,开元国就是裕王荀裕的宿敌,他绝对会严加防范。
    “魏国的人到了没有?”叶锋继续发问。
    “半个小时前刚到。他们这次很有诚意,派来了恒王魏耀和‘枪王’许卓。”端木和的信息总是准确而详实。
    “带他们过来,接下来不要再让人进来了。”叶锋很重视魏国来人,因为这直接关系到这次晋楚大战的发展。
    说起魏国,就要说到当年那场因为叶锋而半途夭折的“晋楚大战”。这场未最终爆发的大战让楚国意识到他们和晋国还有一定的差距,而团结一心的晋国也不是他们所能染指。
    在这种情况下,楚国只能偃旗息鼓。
    但楚国为了那场大战已经准备了好些年,更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这情况下,不打一仗的话,实在是很浪费。
    为此,楚国找了一个不算借口的借口就对楚国西南的魏国发动的战争。
    这是一场摧枯拉朽般的战争,毫无悬念,楚国大胜,魏国大败。
    为此魏国付出了近十万军队的伤亡,还被占领了包括郴州、深州在内的百多万平方公里土地。要知道,整个魏国国土都只有不到四百万平方公里的五州之地。可以说整个国家三分之一多已经沦丧,而精锐军队更是损失了大半,剩下的已彻底崩溃,魏国已经到了灭国的境地。
    要不是当时东洲大陆局势总体还算平稳,其他国家也不愿意楚国吞并魏国而迅速壮大,从而调兵边境并派使者调停,魏国现在能否存在真的很难说。
    最终,在东洲大陆几个国家的斡旋下,魏国最终得以保存,但他付出的代价令整个魏国痛彻心扉,并刻骨铭心。
    他们割让了包括繁华的悦城、恒城在内的十来座城市和十几万平方公里土地,并从此成为了楚国的附属国,年年上贡。
    而付出了如此代价的魏国也似乎一下被楚国打断了脊梁,以作为强大的附属国而自豪。
    每次楚国有事的时候,魏国总会为其先驱,不遗余力。楚国战败之后被扶上王位的新任魏国国王魏明没有丝毫作为国王的自觉,每次上贡的时候都亲自到楚国京城寿城拜见,并作臣下之礼。
    可以说,魏国不但做到了一个附属国所能做到的一切,还远远超出。
    随着时间过去,楚国对于这个被其征服的国家渐渐没有了戒心,也放心地把魏国纳入了他们的国家体系之中,把其当做了楚国治理之下的州来对待。
    这次,晋楚大战,魏国尽管在楚国西南,和在北地的晋国隔着十万八千里,但他们依旧主动派兵参加了晋楚大战——虽然他们不主动,楚国也会要求他们派兵,结果还是依旧,并身先士卒,以为楚国作战为荣。
    当晋楚大战进入僵持阶段,晋楚两国伤亡急遽增加的时候,楚国再次想到了魏兵的好;医女帝后。魏兵听话,勇敢,还是免费的打手——战死之后还不用抚恤,费用完全由魏国来承担。
    于是,楚国很自然地向魏国调兵。
    魏国果然没有二话,马上就调兵北上。此时,这些从魏国新调的两万军兵正行走在楚国的国土上,向着晋国进发。
    与此同时,魏国国内已经全国动员,接下来还将有十万大军北上。可以想见,当这十万军兵来到关外,晋国的压力又将大大增加。
    可就在两万魏兵在名阳关外战斗,两万魏兵北上,之后还有十万大军正在集结准备攻打晋国的时候,魏国赫赫有名的“枪王”许卓和太子魏耀为什么会来晋国?
    要知道“枪王”许卓在魏国可不是普通人,他是魏国十万禁卫军总教头,是赫赫有名的先天巅峰军人,在魏*中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
    而魏国太子魏明的身份就更不用说了,仅仅是太子这一身份就代表了太多的含义,而且魏国这些年的朝政几乎都是魏耀在处理,而魏国皇帝魏明在魏国的名声则是臭了大街。
    可以肯定,只要魏耀在魏国振臂一呼,他就能轻而易举地登基为王。只是魏耀的表现让很多人失望,他一直谨守太子本分,这才让魏明坐着国王之位。
    如果叶锋把被魏国民众视为救世主的魏明扣为人质,那十数万魏兵还剩下多少战力就真的难说了,说不定倒戈都有可能。
    叶锋是在书房约见“枪王”许卓和魏太子魏耀的,双方相见之后的气氛和人们预想得完全不同,他们非但没有“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相反还如多年老友一般,相谈甚欢。
    这不可思议的景象也幸好没有人看到,否则真不知道要惊倒多少人。
    事实上,如果真的被人看到他们相见并听到他们谈话内容的话,真的会有无数人惊倒,更有无数人会心胆俱裂。
    原来,在晋楚大战爆发之前,叶锋就和魏国有了联系,并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楚国的作战计划。
    如今,这计划已经到了关键时刻,而且有极大的可能取得完胜,这让双方如何不相谈甚欢?
    当年魏国惨败于楚国,不但割地赔款,还成为了楚国呼来喝去的附庸国。
    为此,新登基的魏王魏明制定了长期的麻痹楚国和卧薪尝胆计划,也开始了他差不多二十年的表演。
    在楚、魏两国国民的眼里,魏明就是儿皇帝的代名词,是楚皇呼之则来,挥之则去的傀儡。
    他对外懦弱无能,对内则血腥凶蛮。他血腥镇压国内一切反对声音,手段无比强硬,但对楚则无比谄媚,恨不得把魏国的一切都供奉上去,从而保证他在魏国的国王地位。
    他在位二十年,最大的成就就是让楚国彻底相信他是一个无能的儿皇帝,也让楚国相信魏国对于楚国来说就是一个敞开的钱袋和兵源,只要楚国想,儿皇帝绝对会毫无保留地送来。
    魏国有这么一位极品的国王,可以想见,魏国国民的生活有多么的悲惨。要不是魏国还有一个英明无比的魏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