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长公主》第二十五章大结局【上[2]

摄政长公主最新章节目录
   讯。”
    “赵大人所言极是。”王德朝着旁边的禁军一挥手,众人上前来拎着这些宫女太监们去了偏殿。
    李钰看了一眼杨心怡,冷声问道:“赵大人,今年春天父皇忽然晕倒,数日不醒的事情你还记得吗?”
    “回公主殿下,下官记忆犹新。那事儿后来查到了后宫娘娘的身上,是陛下另外差了下官别的案子,便把那件事情暂且放下了。”赵世琅自然不能说当时那件事情是皇上压下了,那样说就等于跟公主殿下作对。他本就是邵阎提拔起来的人,对法律一事有着不同于常人的执着,当初那件事情若非皇上开口,他势必要查个水落石出的。
    李铎点了点头说道:“那好,我就以新君的身份给你这个特权,你就在这紫宸殿里,按照你当初的线索把这事儿弄清楚。”
    “是,臣遵旨。”赵世琅躬身应了一声,看了那两个压着恭妃的太监一眼,转身出了正殿。
    “太子!太子!”杨心怡朝着李铎嘶吼:“难道你忘了你的杀母之仇了吗?!”
    李铎转身冷冷的看着杨心怡,忽然一笑,笑得温润尔雅,却让杨心怡忍不住脊背生寒:“说的不错,杀母之仇我暂时还找不到凶手,不过杀父之仇的凶手很快就查明白了——来人,把这女人的嘴给我堵上,若是她再敢胡说八道的话……就把我三弟抱过来,让他也好好看看你,我们的啥父仇人是谁。”
    “你!你……”杨心怡立刻要跳起来,只可惜那两个太监死死地按着她,她费尽了力气也挣扎不开,只能竭斯底里的吼着:“不要动我儿子!不要动我儿子!”
    “你若是乖乖地认罪,我以我的江山社稷保证老三会平安到老。如果你再耍什么花样的话,我可什么都不能保证了。”李铎说完,朝着那两个太监摆摆手,“带下去。”
    初夏还想在说什么,然而却没人给她机会,早有人拿了帕子堵上了她的嘴巴一并带了出去。
    剩下的那些期期艾艾哭泣的女人们早就吓傻了,一个个眼睁睁的看着曾经在后宫横行一时的姐妹俩被这样拉出去,话都说不出来了。
    赵世琅不愧是邵阎提拔推荐的能臣干吏,他叫人把之前查询的卷宗从大理寺拿过来,在对照李钰提供给他的那些人证物证,没用一炷香的工夫便把事情查清楚了——人证物证都在,杨心怡手下的宫女太监太医医女都对曾经受恭妃娘娘指示给陛下的汤药暗地里做手脚的事情供认不讳,她自己再怎么辩驳也没用。
    李钰和李铎在正殿里同秦淮,邵阎,韩胄,杨时昀以及提前从西凉赶回来的韩岳等人商议皇上的丧事该如何进行,还有西凉那边战事结束,应不应该把上官默调回来参加皇上的葬礼。而且快过年了,按照华夏习俗,丧事不过年,即便是皇上也不能破例,算算时间,皇上还只能在这紫宸殿里停灵二十天了,这二十天内要把皇上的丧事准备妥当,的确不是不轻松。
    “国不可一日无君,现在当务之急是太子先登基。”邵阎拱手道。
    “邵大人说的是。”韩胄也拱手道,“请太子殿下先登基称帝。”
    “太子,这是早晚的事儿,就让韩大人,邵大人和杨大人他们去安排吧。父皇的丧事,就交给秦大人和介川先料理着——哦,还有王爷。”李钰说着,回头看了云启一眼,“虽然父皇生前不喜欢王爷,但他毕竟生养了我,就算是……看在我的面上……”
    “好了,别说了。”云启伸手把李钰搂进怀里,“我会尽心尽力安排先帝爷的丧事的,你放心。”
    几个大臣都纷纷相劝,李钰也只是苦笑着点了点头。
    王德从外边进来,躬身回道:“回太子,公主和王爷,赵大人已经审讯完毕,请太子爷示下。”
    “请赵大人进来。”李铎说道。
    王德应声出去,片刻后带着赵世琅进来。赵世琅给太子见礼后,双手递上一叠供状,说道:“回太子爷,公主殿下,杨恭妃对自己的罪状供认不讳,已经签字画押。因为人犯是后宫妃嫔,所以该如何定罪微臣不敢擅自做主。请太子爷定夺。”
    李铎抬头看了一眼李钰,对于杨心怡背地里玩的那些把戏他们姐弟两个早就清楚,一直按兵不动是还是因为皇上不想追究,至于皇上怕什么,担心什么李铎不愿多想,他本就不是个喜欢多事的人。今天若不是杨心怡借着哭灵的时候夹枪带棒,想来李钰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想她发难,所以怎么处置她,李铎还是想听李钰的。
    “她好歹是父皇跟前的女人,父皇生前对她有愧疚,所以对她一直容忍。难为父皇对杨家的这份心意,我们自然也不能违逆了。她这一条命能够保住完全是父皇的恩典,她应该感恩戴德用余生去还。不如就让她去皇陵陪父皇吧。”
    “公主的意思是让她去给先帝守灵?可这自古以来没有妃嫔为帝王守灵这一说啊。为帝王守灵,那是宗室子弟的事情,怎么说都轮不到一个女人。”赵世琅皱眉摇头。
    “不是去守灵。”李钰摇了摇头,她一时想不起那个词是怎么说的,只记得上辈子看过一个电视剧,是让一个女人去黄陵里每天晚上睡棺材陪着死去的皇帝。
    “是去陵墓里陪驾。”云启淡淡的说道。
    “公主殿下的意思是生殉?”赵世琅又不解的问道。史料记载,之前有皇上驾崩之后后宫妃嫔以及侍寝过的宫女被活着钉进棺材里随皇帝下葬的,虽然大云朝的开国皇帝废除了这项制度,到如今已经将近三百年没有后宫女子生殉了,但赵世琅熟读史书,对这事儿也了解一二。
    “不是。不要让她死,要让她活着。白天在陵墓里给父皇念往生经,晚上去棺材里睡觉。”李钰靠在云启的怀里,一手摸着自己隆起的肚子,淡淡的说道:“让她们姐妹两个,好好地活着。”
    李铎看了一眼已经呆愣住的几个大臣,轻笑道:“这倒是个好办法。赵大人去告诉她,若想要二公主和三殿下好好地活着,她们就乖乖的在黄陵里为父皇和母后念经。我会派人每天给她送饭的。”
    “是,臣明白了。臣告退。”赵世琅拱手应了一句,转身退了出去。
    李铎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对韩胄说道:“礼部尚书暂时空缺,登基大典就劳烦韩大人和杨大人准备一下,叫钦天监择日,我要在灵前登基。”
    韩胄杨时昀忙站起身来,躬身应道:“是,臣等这就商议殿下登基的相关事宜。稍后拟定奏折递进来,请殿下御览。”
    “好,有劳二位了。”李铎缓缓地点了点头,目光里已经隐隐然多了几分霸气。
    韩胄和杨时昀告退出去,大殿里便只剩下了秦淮和韩岳。李铎又扭头看了一眼李钰,无奈的叹道:“我这腿上的伤没好利索,姐姐也怀着孩子。父皇的丧事就落在姐夫,介川哥和秦大人身上了。你们三位多辛苦了。”
    韩岳和秦淮忙站了起来,拱手应道:“太子爷客气了,这都是臣等分内之事。”
    云启也放开李钰,从榻上站了起来:“太子尽管安心养伤,陛下的丧事也是我的分内之事。”
    “如此,我就放心了。”李铎又看向李钰,皱眉劝道:“姐啊,父皇走的很安详,他虽然早逝,但也没留下什么遗憾。你也别太伤心了,伤了孩子,父皇在天之灵也难安。”
    李钰点头道:“我知道。你们放心吧。”
    皇上驾崩,一干大事都在这日商议已定。
    第二天由礼部昭告天下,天承帝驾崩,庙号太祖,谥号体天隆运定极英睿文显武德弘功至仁章皇帝。陵寝为和陵,与先周皇后,殷皇后合葬。另外,恭妃杨氏以及康嫔姐妹二人感沐先帝恩泽,自愿殉葬跟地下服侍先帝,因大周承大云礼制,早就废除了殉葬制,所以太子殿下与诸位大臣商议后,特准杨妃娘娘姐妹份位各晋升一级,入皇陵陪伴先帝。
    这道旨意一宣布便在朝野引起轩然大波。
    后宫妃嫔去皇陵陪伴帝王为帝王诵往生经的事情可真是闻所未闻哪!说是殉葬吧,人不许死,说是恩典吧,可是这活生生的人被关进皇陵里,跟死人住在一起……这一想就瘆的慌啊!
    再说,为什么只有杨妃姐妹二人去?她们两个可不比那些没孩子的妃嫔,她们是二公主和三皇子的娘亲啊!两个人就这样舍弃了孩子跑去皇陵里念经祈福?这其中必有猫腻儿吧!
    对于外边这些议论,自然有人如实的汇报给了李钰和李铎二人,然而这姐弟两个只打定了主意不管事儿,只带着弟弟妹妹们每日里在紫宸殿里哭祭父皇,丧葬事宜以及新帝登基事宜全部交给了大臣们去办。真正做到了放权于下,这有让韩胄,杨时昀,秦淮,韩岳以及西南王云启以及各部的侍郎主事们更加刮目相看——咱先帝爷真是养了一对好儿女啊!新皇陛下跟大公主都是孝子孝女!
    先帝驾崩过了头七之后,钦天监测算出登基吉日,针织局来不及赶制新的龙袍,李铎便命人把先帝没穿过的龙袍找出来比照新帝的尺寸改过,一件龙袍造价数万两白银,可不能说扔就扔了。
    新帝与太极殿举行登基大典,年号定位嘉和。
    嘉和皇帝上位后的首要之事自然还是先帝的丧事,因为春节将近,所有的政事全部推倒年后,朝廷上下齐心协力,先把先帝也的丧礼办好。
    二七之后,先帝遗体入殓。棺木移至奉先殿停放。紫宸殿被收拾出来,依然是皇帝起居用的宫殿。
    韩胄和杨时昀商议过后也曾奉劝新帝,如今国库的银子还算是充足,陛下若是在这紫宸殿里睹物思人,忍不住悲伤,倒不如换一处所在,着工部叫人按照陛下的习惯重新收拾布置就是了。
    新帝看着紫宸殿里的一桌一椅,摆手道:“国库的银子是国家的,朕虽然是一国之君,但也不能随随便便说用就用。以后上到朕躬,下到朝廷的九品小吏都要尊崇大周新律和大周财政新制度。任何人都没有特权——朝廷上下的各项费用均需通过内阁商议定夺之后方可动用。”
    “陛下圣明。”韩胄和杨时昀当即就给新帝跪了——这可是他们一直以来的夙愿啊!
    “要尽快成立内阁……对了,父皇的丧礼在即,谨言一定要回来。西北那边的事情应该交给谁呢?”身穿素白孝服的李铎在紫宸殿里来回踱步。
    李钰扶着宝凤的手臂慢慢的迈过门槛,说道:“我有一人选,或许可用。”
    “哦?是谁?”李铎转身看见李钰,便迎上来接替了宝凤的位置,扶着李钰去旁边的龙榻上落座。
    李钰落座后,接过王德奉上的白果茶喝了两口,方道:“靖安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