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世界里的国术宗师》第三十八章赛诗大会(一)

武侠世界里的国术宗师最新章节目录
   这些题目当然都是书院请来的评审团大儒们商议之后出的,并且每一对选手都是随机出题。
    陈淳抽出一张信笺,开始道:“白子轩,凌翎七,你们二人可听好了,现在你二人各自以塞外风光为内容,做一首边塞诗,题目不限,时间是半柱香。若做不出来,便自动认输。若双方都做出诗来,胜负由评审团三位大儒评判。好了,开始吧!”
    谁也没有想到,第一组的题目会是边塞诗!
    边塞诗词在唐朝时发展到鼎盛,它是边塞生活的艺术反映,可以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可以状写戍边将士的乡愁;可以表现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艰辛;可以惊叹描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民风民俗。
    不过,要写出好的边塞诗,对于从未到过边塞的书院学生来说,就有些难了!毕竟一切只是靠想象的话,是很难写出有意境的边塞诗来,这时候就是考验白子轩和凌翎七的时候了。
    只见白子轩站在台上,不停地来回走动着,他从未到过边塞,又如何写得出来?所以他是急得团团转,却始终一筹莫展。本来他以为凌翎七也肯定会急得和他一样,不过等他看向凌翎七时,才发现对手居然一点没有慌张的表情。
    凌翎七只是负手站在台上,闭目思索着,看起来就好像是,他在苦思冥想做诗,其实凌翎七是在搜索着他所知道的边塞诗,他即使是想要找一首边塞诗出来,也必须找一首南宋以后的。
    不过南宋以后比较有名的边塞诗也不多,所以凌翎七才慢慢地搜索着。
    还别说,在凌翎七的记忆里,还真有一首晚清时比较有名的出塞诗,那就是徐锡麟写于1906年的《出塞》。当时徐锡麟从日本回国,北上游历,在吉林、辽宁一带察看形势,一路走来,有许多感想,于是就留下了那首有名的七言诗。
    前两句就写得颇具气势,“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出征的战士应高唱着战歌,挥举大刀,要一直把北方异族杀到玉门关外。将士们会踏着歌声,凯旋而回。后两句写得极其悲壮,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作为一名战士,想到的只是为国捐躯,根本不去考虑身后事,为国捐躯,死得其所,又何必用“马革裹尸还”呢?
    这首诗充满了英雄主义气概,把一腔报效祖国、战死疆场的热忱发挥得淋漓尽致。这首诗感情豪放激扬,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人,最后一句“何须马革裹尸还”,写出了壮怀激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倒算得上是边塞诗中难得的一首好诗。
    就是它了!凌翎七想到此处,倏然睁开双眼,目中一阵精光暴射,嘴角却是微微上扬,似乎是胸有成竹。
    反观那白子轩,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却仍然没有做出来,此时半柱香已经燃得差不多了,如果再做不出来,就算是输了,当然如果两人都没有做出来,那就得另选题目再来比过。
    白子轩心想,自己做不出来,那凌翎七就更不可能做出来吧!所以他也不想了,抬头向凌翎七看去,正好看到凌翎七那邪魅的笑容!
    坏了,难道说凌翎七竟然做出来了?要是输给了凌翎七,自己的才子之名只怕就要保不住了!白子轩只能祈祷凌翎七根本没有做出诗来。
    不过台下的慕容嫣和洛小兮却是看出来了,凌翎七一定是做出诗来了,这下子那个什么白子轩一定会输得很惨!两女的一双美目更是频频地向凌翎七暗送秋波。
    凌翎七轻咳一声道:“尊敬的各位先生,学生已经有了一首边塞诗!名叫行军曲!”
    陈淳点头道:“好,你且念出来听听!”
    凌翎七负手而立,神情肃穆,仿佛置身于边关军营之中,一种肃杀的气息隐隐从他身上散发出来。
    所有人的都屏住呼吸,只听得凌翎七缓缓念出充满悲壮的诗句来,声音听起来并不是很大,却能够让大多数人都听见。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凌翎七念完,仿佛回到了前世自己到军营中训练的那些日子!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