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门医女之庶手驭夫》第八章姚督高升,陆家责难。[2]

侯门医女之庶手驭夫最新章节目录
   r>因为北方天寒地冻,云天河水结冰,所以姚远之过了金河后便换了马车,一路颠簸而来。姚延意早早去城外迎接,这会儿正跟父亲一起坐在马车里说话。
    “定候府的境况就是这样子,虽然皇上也派人送了补品给侯爷,但大长公主人已经不在了,定侯府的事情皇上也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只是凤歌这段日子算是忙坏了,又要照顾老三,还得照顾世子夫人还有侯爷夫人,不过幸好她的身子一直调理的不错。说起来这也多亏了燕语。”姚延意把定候府的事情跟姚远之详细复述之后,最后做出总结。
    “那苏世子还在凤城镇守?家里这么多人病重,皇上都没有召他回来的意思?”
    “听说侯爷没有上书,皇上自然也不会下诏让苏世子回来。”
    “嗯。”姚远之点了点头,定候府的事情,应该在定候的掌握之中,否则这种时候他不可能还让大儿子在边疆镇守。
    姚远之这次进京,除了要觐见圣上述职之外,还因为皇上已经下了调职的圣旨,提姚远之为从一品都察院右御史大夫,年后到任。
    虽然都察院是言官,跟两江总督比起来算是个苦逼的清水衙门。可右御史大夫的职衔却不容小觑。
    都察院是最高检察机构,负责监督朝廷上下数百名大小官员的言行举止,主察纠内外百司之官邪,或露章面劾,或封章奏劾。
    在内:督察御史对协管的两京直隶衙门,有权查究其文卷;巡察各营奸弊,凡有私役卖放,及不行如法操练等项,指实劾奏。在外职权有:巡按,代天子巡狩,所按藩服大臣、府州县官诸考察,举劾尤专,大事奏裁,小事立断。
    父亲荣升,进入庙堂权力的中央范畴,姚延意心里自然高兴。只是,他从小受姚远之教导,又在外历练这一年,早就练就了喜怒不形于色的本事,进城的路上,除了跟父亲汇报京城各府各家的动向之外,便只关心父亲的饮食起居。
    “父亲面圣之后回府,一切都是妥当的。源儿三日后满月,奉父亲之命,并没有铺排宴席,只是请几位来往亲密的姻亲朋友小聚而已。”
    “嗯,就是这样。除非圣上有恩旨下来,必须铺排张扬之外,家中诸事必须谨小慎微,低调而行。京城不比江宁,多少双眼睛都盯着呢,一步错,步步错,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便是这个道理。”
    “是。儿子谨记父亲教诲。”
    姚远之进京后第一件事便是递交觐见的牌子,然后入住驿馆等候皇上召见。
    恰好皇上近日为西北的布军劳心费神,便降下口谕,让姚远之先回府听旨。姚远之便叩谢了好皇恩,又悄悄地塞给怀恩一个小翡翠把件儿,便收拾东西回了姚府。
    岳父大人进京,卫将军自然不能怠慢。听说皇上下了口谕,准姚远之回府听旨,卫章便早一步从兵部衙门回来,去国医馆叫上夫人来姚府。却比姚远之还快了一步。
    姚远之进门,看见儿子媳妇女儿女婿一起在门口迎接,心里甚是安慰。又高兴地抱过小孙子,笑呵呵的把一套长命锁,手铃脚铃放在孩子的襁褓里,说道:“这孩子的名字我已经想好了,就是‘盛桓’二字,你们觉得如何?”
    姚延意笑着叹道:“桓桓武王,保有厥士。这个‘桓’字很是威风。”
    姚远之笑看着卫章,叹道:“我们姚家一直以诗书继世,对于源儿,我倒是希望他能多几分英武之才。”
    姚延意和宁氏齐声谢过父亲给孩儿赐名。几人又说了些家常话,问过老太太和太太安,又问过姚延恩夫妇以及姚盛林的境况。姚远之又问过卫章和姚燕语夫妇日子如何,又叮嘱二人新婚夫妇要和睦相处,互相忍让云云。
    一时家宴即开,姚远之方问:“凤歌怎么没来?”
    宁氏忙回道:“大妹妹早上派人过来说,侯府有些急事走不开,明儿再来给老爷请安,请老爷恕她不孝。”
    “哎!这有什么恕不恕的。一家子亲骨肉,孝顺不在这一朝一夕。况且,女儿家本就应该出嫁从夫,侯府现如今有诸多麻烦事,她自然以夫家的事情为要。”姚远之想到定候府那一烂摊子事儿,心里也不免为女儿心烦。
    其实此时,姚凤歌的心烦是无人能理解的。
    因为陆夫人的病情严重又没有叫太医看视,陆家人非常的不满意。陆夫人的父亲不在了,但还有兄弟陆常柏,陆常柏现在是翰林院大学士并太子少傅衔。陆家家学渊博,陆常柏曾是皇子们的启蒙老师。就是现在的六皇子和七皇子在萧帝师进京之前,都还跟着陆常柏做学问的。
    长姐病重,定候府却不招太医看视,这是什么情况?陆常柏岂能善罢甘休?
    这晚,陆常柏就请了太医院的两名内医正来到定候府,非要见陆夫人。
    苏光崇卧病在床,对陆常柏闭门不见。姚凤歌和孙氏实在没有办法,便请了苏光岺过来应付。
    奈何陆常柏有一张好嘴皮子,说来说去,他姐姐病了,他这个当弟弟的于情于理必须见一面,否则就是定候府不把他们陆家放在眼里,再说下去,他就说是定候府不仁不义,视人命如草芥,他要去请皇上做主云云。
    苏光岺也说不过他,又不好把陆夫人的所作所为给抖落出来,于是不得已答应他见陆夫人。
    姚凤歌早就料到会是这种结果,便在请苏光岺过来的时候暗暗地派人去小佛堂收拾了一番,又把自己的奶娘和封氏的奶娘都派过去守着,另外又挑了两个新买进来的丫鬟过去伺候。
    因为一早定候府便放出话来,陆夫人感染了时疫,且定候和苏玉祥的病皆是夫人的病气所致。后用药不见效验,且更添了病症,所以梁夫人才请了法师过来。法师又说陆夫人撞了邪气,需在菩萨跟前静养一百日,所以才把她送到了家里的小佛堂。
    这些话虽然是瞎编的,但也算编的有板有眼,陆常柏心里就算是不相信,嘴上也挑不出毛病来。毕竟定候病了,世子夫人病了,三爷苏玉祥也病了!定候府的主子一下病了大半儿,说是过了病气所致一点也不突兀。
    小佛堂里此时不比往日的冷寂,炭盆有了,帐幔也有了,汤药和服侍的奴才都十分妥当。虽然人不多,屋子里也比较冷清,可这里是佛堂,总以清净朴素为主,陆常柏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再看陆夫人,昏昏沉沉的躺在榻上,双目紧闭,脸色灰白,乍一看还只当是已经没气儿了。
    陆常柏哭着上前去,伸出手指在她的颈侧一试,脉搏跳动还不算太弱。于是忙止了悲声,转身吩咐带来的太医:“快请诊脉。”
    两位内医正互相对视一眼,其中一个上前去给陆夫人诊脉。
    以脉象看,陆夫人果然是风寒之症,且有内外交迫之象,病的着实不轻。不过病症虽然重,但却不至于要了性命,只要好生医治,加以保养,不过一两个月的功夫,差不多也能痊愈。
    于是太医又问平日所用何药。
    姚凤歌便把银翘丸,补心丸等常用的几种成药拿了出来给二人验看。另一个太医见是国医馆的药盒,便道:“是姚御医配的药吧?这银翘丸刚好对风寒的症状,用这个药不会有错的。”
    给陆夫人诊脉的太医也道:“是的,这几种丸药既方便喂灌,又正对了病症,十分妥当。我等若是用药,也不过如此。所以,就不必开药方了,还是服用姚御医的药就很妥当。”
    陆常柏听了这话不免怀疑:“真的假的?这姚御医的药这么管用,为何我这老姐姐病了这些时日还不见好转?”
    姚凤歌上前回道:“回舅父,太太这几日已经有好转。因为前些日子一直噩梦连连,整日整夜都睡不好,所以这几日病的好些,反而睡得沉了些。”
    陆常柏又看太医,太医点点头,表示这话没错。
    如此,陆大学士就没什么可说的了。于是又回头看了一眼他的老姐姐,叮嘱姚凤歌和孙氏好生照顾,又说了些诸如你母亲平日里持家很是辛苦,如今上了年纪,你们都要好生孝顺之类的话,方才离去。
    姚凤歌和孙氏二人送陆大学士出了小佛堂,方各自默默地舒了一口气。
    孙氏低声叹道:“真真这位舅爷好文采,说起话来跟做文章一样,一套一套的。”
    姚凤歌无奈的笑了笑,说道:“人家是大学士嘛,大云朝最有学问的人哦。”
    孙氏轻声笑了笑,面上带着几分鄙夷之色。
    姚凤歌叹道:“好啦,我得回去看看三爷。我父亲已经来京了,今晚二哥给父亲接风,燕语他们夫妇都回去了,我却没露面。明儿还得去给父亲请安,说起来,这一天十二个时辰恨不得算成两倍来用。”
    这几日定候府有五位病人,一应家事都落在了孙氏和姚凤歌二人身上,姚凤歌累,孙氏也不轻松,于是叹道:“谁说不是呢!我这腿都快跑断了。赶紧的回去了。”
    两位少夫人一走,李嬷嬷和封氏的奶娘也随着走了,四个新买来的丫鬟也跟着撤了,只剩下之前梁夫人打发来的两个婆子进来看守,小佛堂又恢复了之前的冷清。
    第二日,姚凤歌回姚府给父亲请安,姚远之又问女儿一些侯府的状况。并说要去侯府看望侯爷。
    姚凤歌劝道:“女儿来的时候,去侯爷跟前说过了。侯爷说,这几日身上的确不痛快,不能为父亲接风洗尘,还请父亲包涵些个。侯爷也料想父亲会过去探病,不过侯爷也说了,定候府现在是非太多,父亲可过些日子再去,也请父亲不要多想。侯爷还说,不管怎样,侯爷都把父亲当成至亲兄弟。”
    姚远之听了这些话心里便有数了,只是心里到底对苏玉祥不满,又问姚凤歌:“你屋里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是怎么回事?”
    姚凤歌明白,父亲问的自然是嫡子未出,妾氏先后有孕的事情,于是只得照实说:“以我跟三爷现在的境况,是不可能再有孩子了。就算是为了月儿打算,我也必须这样。将来月儿还有个庶出的兄弟或者妹妹相互扶持,总好过一个人孤苦伶仃。”
    “你这是什么糊涂打算!”姚远之对此事深为不满。
    姚凤歌便上前去半跪在姚远之跟前,低声说道:“父亲,这是女儿自愿的。这事儿您就别管了。”
    “你呀!这是要自讨苦吃。”姚远之叹了口气,又道:“过了年老太太和你母亲就过来了。到时候让你母亲帮你料理一下。那两个妾氏是我们陪嫁过去的丫头吧?”
    “是的,琥珀的父亲是咱们家的管事呢。”姚凤歌说道。
    姚远之又叹道:“这还好说,他们的家人都在府中,将来有什么事情也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