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教仙》第五百七十九章.传经主角

截教仙最新章节目录
   :看《截教仙》背后的独家故事,听你们对小说的更多建议,关注起点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即可),悄悄告诉我吧!婆娑净土,九宝浮屠之上,小乘佛教诸佛、众菩萨、尊者、罗汉、金刚……聚在一起,商议传经东土一事。
    按着准提佛母与释迦牟尼的约定,传经东土之事由小乘佛教承担。待传经之事顺利完成,小乘佛教就可脱离佛门东归。这是小乘佛教的大事,全教上下即使对佛门怀有贰心,但对此事却是无比上心。
    眼看着时日将至,可传经的许多细节还没能确定下来,释迦牟尼这才将众同门聚在一起商议。
    众人讨论的核心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传经的方式,一个是此时传经的主角,也就是那传经之人。
    作为此次大会的举办者和主持人,释迦牟尼也没想到,这事讨论起来是那么的复杂。单就第一个问题,传经的方式,众同门就争执不休,以虬首菩萨、灵牙菩萨为首,整个小乘佛教分成两个阵营,展开了维持三天的争论。
    虬首菩萨认为,应当命传经之人直接带着佛经,从婆娑净土途径西牛贺洲,穿过南瞻部洲然后在进入人间。这样的好处是省时省力,尽快结束传经,自己和诸位同门就能尽早的东归。
    灵牙菩萨倒也想早点回截教,只是他对虬首菩萨的看法不认同。他指出,准提佛母曾有要求,此次传经东土的线路还是传经人都由小乘佛教来定,但他那个弟子孙悟空必须在传经的队伍当中,而且还必须是主力。
    此事若是在以前还好办。可现在孙悟空被金灵圣母镇压在人间,你说要传经的队伍从西牛贺洲出发,等到了人间再把孙悟空弄出来。黄花菜都凉了。那样的话,孙悟空别说是主力了。就连个龙套都算不上,顶多混个脸熟。你这么明目张胆的糊弄准提佛母,那位多智的圣人要能轻易的放自己这些人东归,那才是怪事呢。
    所以灵牙菩萨的主张是,此次传经东土的过程要复杂一些,改传为取,取经人从人间出发,过两界山入西牛贺洲。到达婆娑净土取得真经,再从西牛贺洲走南瞻部洲进人间。虽然耗费的功夫多了些,但却能让准提佛母顾忌情面,放自己这些人安然归去。
    虽然平日里师兄弟之间没有什么矛盾,关系反而还特别融洽,可是这一次师兄弟二人吵得特别凶。
    看着你一言我一语,吵得脸红脖子粗的两位师弟,释迦牟尼暗暗摇头。而孔雀如来却好像十分愿意看到这一幕,兴致勃勃地看着双方的争吵。
    见孔雀如来双目炯炯有神地看着热闹,释迦牟尼知道还的自己说话。否则这还不知道要吵到什么时候。当下释迦牟尼轻轻咳嗽两声,“诸位师弟,稍安勿躁。且听愚兄一言。”
    释迦牟尼此言一出,浮屠中顿时鸦雀无声,刚才还嘈杂的像菜市场一样,现在静悄悄的,如果此时有一根针掉在地上,也能听见响声。
    目光从众师弟身上扫过,刚刚这些人一个个像打了鸡血一样,现在却都危襟正坐,好像一群养气有道的大儒。前后反差大的让释迦牟尼觉得好笑。
    释迦牟尼是想笑而没有,可在他身旁的孔雀如来。却是忍不住哈哈大笑。
    嗔怒地瞪了孔雀如来一眼,释迦牟尼道:“师弟因何发笑。”
    听大师兄问话。孔雀如来这才收敛了一些,可他面上仍带着笑容,“师兄,当年吾等在金鳌岛学道时,诸位师弟不正是像今日这般么?”
    释迦牟尼愣住了,往事悠悠,一幅幅画面在眼前转过。截教弟子多习阵道,而阵道与炼丹、炼器不同。无论是炼丹,还是炼器,都只能靠自己完成。
    可阵法一道却不是这样,可能某一个人的一句话,一个粗略的想法,就能够使阵法的威力提成许多。通天教主从不忌门人弟子争论,除了在碧游宫内,金鳌岛的任意一处,都能看到吵得面红耳赤的截教弟子。
    把目光投向孔雀如来,释迦牟尼记得这位师弟是截教少有的几个异类。说他是异类,是因为他从不接触阵道。可是,每当有同门相聚论道,吵得热火朝天时,这位师弟就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热闹。
    来佛门好久了,自从来到佛门立下小乘佛教,这些师弟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因为某事争吵辩论。有时候不争不吵,并不代表就和谐,以前的小乘佛教中充斥的是一种压抑,一种令人窒息的压抑。
    如今东归之时指日可待,那种压抑终于散去了,小乘佛教上下无不对以后充满了期望。
    目光从众同门身上扫过,释迦牟尼笑了,“诸位师弟,莫要争了。既然孙悟空今在人间,那就改传为取吧!”
    释迦牟尼开口将传经的方式定下的一瞬间,小乘佛教对此再无争议,就连虬首菩萨也没有出言反对。而且在他的身上,也看不出一丝因此而产生的异样情绪。反倒是一脸淡然,颇有几分老子无为而治的气质,和刚才那个吹胡子瞪眼的他简直判若两人。
    在他身旁的灵牙菩萨也是如此,脸上没有一丝得意,只是双眼迷离,似乎在回忆什么。
    见众师弟都不说话了,看热闹还没看够的孔雀如来笑着说道:“诸位师弟,刚才大师兄已定下传经的方式,那眼下我们不妨在议议传经的主角!”
    孔雀如来这句话一出,好像一阵微风吹过麦田,在座的众人都有了反应。虬首菩萨脸色一沉,灵牙菩萨猛地睁开了双眼。就连从开始至今都没发表过意见的金光菩萨,也能从他那攥紧的拳头上,看出此时这位菩萨的心里并不平静。
    可是,无论众人有什么样的反应,却没有一个人开口说话。没有一个人提出自己的想法、看法。
    没能看到热闹的孔雀如来微微一怔,瞬间想明白了此中因果,犹豫了一下。孔雀如来转头,对释迦牟尼说:“此时事关重大。还由师兄定夺!”
    发现众师弟的目光,都随着孔雀如来的话落在自己身上,释迦牟尼坐在莲台上半响无语。
    释迦牟尼不言语,众人就都不说话,一个个默默地看着释迦牟尼,等着自己的大师兄做出最后的决定。
    释迦牟尼也称得上是这世间最顶尖的大神通者,圣人之下还真没有几个人敢拍着胸脯说自己能稳胜于他。这个层次的大神通者,理当是是心坚志定。不会为外物所动。杀伐果断,做事绝不会拖泥带水。
    可此时的释迦牟尼,真的是举棋不定,不知该如何是好。最后,释迦牟尼心底一叹,终于开口道:“既然诸位师弟都不愿意,那此事就由我门下金蝉来当。”
    “老师……”作为释迦牟尼的弟子,在诸位师长争论的时候,金蝉子没有说话的权利。现在突然听见自己老师将那传经东土的担子交在自己手里,金蝉子心中是又惊又喜。
    看到金蝉子面上难以掩藏的喜悦之色。释迦牟尼微微摇头,又道:“无天!”
    “弟子在!”
    释迦牟尼看了看自己这个在佛门的首徒,不知为什么。释迦牟尼觉得他身上有一种气质,与自己的大徒弟火灵十分相似。虽然有些不舍,但释迦牟尼却说:“无天,为师与你师叔东归之后,你就是小乘佛教过去佛!”
    “老师!此事万万不可!”无天闻言大惊,连忙走到释迦牟尼面前跪下,情词恳切地说道:“弟子不才,愿随老师归去!”
    本来听释迦牟尼将那传经之主角定为金蝉子,孔雀如来嘴上没说。但心里对师兄的安排很满意。而此时听释迦牟尼说,要将无天留下。为小乘佛教过去佛,孔雀如来不禁面色一变。就要出言阻拦。
    孔雀如来还没说话,释迦牟尼就已经察觉到了,冲着自己师弟微微摇头,释迦牟尼伸手一扶,将无天托起,“徒儿,留下吧!”
    无天想要再求,求老师走时将自己带走,可刚一抬头,对释迦牟尼四目相对,看到的是老师眼中的慈爱。
    一手拉着无天,另一只拉过金蝉子,在这一刻释迦牟尼突然想到了那个死去的大徒弟,幽幽一叹道:“你们生在西方,就留在西方吧。为师临走之前,为你们留下一番机缘,日后的路,只能靠你们自己了!”
    师徒如父子,释迦牟尼的话中带着丝丝舔犊之情,无论是无天和金蝉子都心神激动难以自持。
    拉住想要下拜的两个弟子,释迦牟尼向孔雀如来问道:“师弟,看愚兄的安排如何?”
    孔雀如来张了张嘴,又摇了摇头,口中才吐出两个字:“大善!”
    ……
    与《西游记》的背景不同,如今天庭是截教的坚定盟友,地府上下也被截教把持着。所以就不会有什么“老龙王拙计犯天条”,也不会有什么“唐太宗地府还魂”,更不会有“还受生唐王遵善果”。所以,即使是释迦牟尼也难找到一个冠冕堂皇的取经借口,也只能借着人间的佛道之争做些文章。
    原本的佛道之争,争斗的双方是大唐开国之君李渊支持的人教道家,与秦王李世民为后盾的佛门。后经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兄囚父,位登九五,尊李渊为太上皇在太极宫养老。可是佛道之争,却没有随着李渊的退位的终结。
    李世民,这个雄才大略的帝王,深谙帝王心术平衡之道。虽然佛门曾在自己危难时出手相助,但他们的心思,李世民一清二楚。而道门呢,自李渊退位后,不断地向李世民示好,李世民也就顺手推舟的将他们接纳了。
    此时称道门,并非是道家,是有原因的。李氏崇老子,欲兴人教道家。可人教退出洪荒,人间根本找不到一个道家弟子。但却有一些人自称是道门中人,至长安投靠李渊。这些人以袁守城、袁天罡叔侄为首,在大唐钦天监为官,观天象。算节气,预测天灾。
    佛门道门齐聚长安,大唐的都城每天都有热闹。今天你来个仙迹,明儿我弄出个罗汉临凡。后天他施展个枯木逢春之术。大后天他就有数九寒天花开花谢。可以说这佛道之争,让长安百姓大饱眼福。
    只是仙迹奇事再好,但却不能多,一多了反倒假了,佛道无论哪家想要胜出,还得用些别的手段。
    东都洛阳白马寺,这座千年古刹历经七朝,仍然屹立不倒。如同陈九公当年路过一样。寺内寺外人流不断,香火鼎盛。
    今日,白马寺拒绝了一切来寺中进香的香客,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达官贵人,统统拒之门外。其实白马寺早在三个月前就贴出告示,告示上说的很清楚,今天白马寺不接待香客进香拜佛。
    那告示已经贴了整整三个月了,白马寺今日闭寺的事也是众所周知。可即使这样,从今天一早。通往白马寺正大门的大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