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龙镇传奇》第三回:浪子迎得正规路劣少再起行歧途[2]

五龙镇传奇最新章节目录
   听别人叫他刘师傅。”陈贵山一听这孩子的叙述,知道在本镇的附近没有哪个叫刘师傅,更没有听说附近有那个男人被恶人打死、而妻子被抢的事。在近两年间也未曾有过类事发生。
    看来这孩子的确离本镇甚远,陈贵山走近孩子面前,直截了当地说:“我们不是坏人,是郎中,就是专为病人治病的,想收一个徒弟。”这孩子好奇的问:“当徒弟有没有好吃的东西?”孩子也不懂得什么叫郎中,因为他没有经历过吃药治病的事情,也不知道什么叫徒弟。
    随后,陈贵山夫妇将这孩子,带到一家饭馆,让他满意地吃了一顿的好饭好菜。然后将他领到雇房住处,把预先准备好的衣服给他换上。陈贵山又给这孩子讲了很多道理。
    在交谈中,陈贵山一边说,一边在无意中作了一个很形象的动作,名叫‘叶下分枝’那是‘水火’拳中的招式,也是‘水火’拳中最基本的一招,可攻防兼备。没想到这小孩对陈贵山比划的动作十分惊讶,突然显得很兴奋。
    这孩子从有点记忆开始,从来被人欺负,尤其是父亲被打死、母亲被抢走,有刻骨铭心的记忆,他知道陈贵山那样的动作,是用来打架的。于是,他突然对陈贵山亲热了许多,意思是想学陈贵山这样的武功,像这样的情况陈贵山当然也很高兴。就对孩子说:“我这样做,你就跟着我这样做,就叫徒弟。”小孩才弄明白了什么叫徒弟。所以,陈贵山用简单的事例,使其这孩子懂得了徒弟的一点概念。
    陈贵山向来都是光明磊落,以侠义心肠待人。他不想将这孩子占为己有,因这孩子还没有正式姓名,如果将他直接收为义子,就得跟自己姓陈,就显得太为己了。既然别人称他父亲为刘师傅,他一定是姓刘,以后他刘家也能有个传宗接代,而他又唯一对武术感兴趣。陈贵山想好了这一切,就和妻子商量,将这孩子叫到跟前,并将自己的意思告诉妻子。李红帘很支持陈贵山的做法,于是对这孩子说:“你本就姓刘,因为你爱好武术,那你的名就和‘武’同音,以后都叫你刘五。”所以,刘五大多数时候称陈贵山夫妇为师父师娘,也可称之为义父义母。
    陈贵山、李红帘夫妇收养了刘五,很是满意。刘五这孩子也很高兴,从此以后刘五有了依靠,得到了师父师娘的呵护与关爱,从一个流浪儿,走上了正规的人生路。
    如今,刘五碰上原先一起在街头乞讨、争吃争睡的同伴们说:“现在我有师父师娘了,也有姓名了,以后别人再也不会叫我小杂种、小叫花咯。”
    刘五被陈贵山夫妇收养那一年,这个又黑又瘦又矮小的流浪儿童,究竟有多少岁,他自己也不知道,也许大约在八九岁左右吧。刘五跟了陈贵山夫妇后,夫妻二人待他如同亲生孩子一样,很听话很懂事。之前他是个野孩子,时常和其他流浪儿童发生争执,挨了不少的打、受了难听的辱骂,为了生存,在那弱肉强食的环境中经历度过,懂得了避强就弱、避实就虚、察言观色的道理。所以,像刘五这样的儿童,已经历了不少的人生坎坷。
    刘五跟了陈贵山夫妇、如鱼得水,既学医学文、又习武强身,与一家人没两样。无论陈贵山走哪儿,都将他带到那儿,很多时候带他去高山峡谷、荒山野岭、荆棘草丛采取中草药。
    话说双龙山的核桃,却是闻名天下,因为这里的气候和土质非常适合种核桃。其中最重要的是土质,扁石子、豆粉土、夹带黄色沙粒。无论天干天旱、还是久湿雨多,都不受影响。天干旱时,到了夜晚,土质就回潮转湿;雨水多时,这种扁石黄沙土,也不吸取太多水分。能利湿和渗透水液。
    正因为地理土质特别,双龙寨上的核桃颗粒大小均匀,外壳色泽黄亮而薄、核桃肉饱满细腻,清香可口,不含有苦涩;油脂浓度均衡,且营养丰富,含有多种人体需求的有益物质。如氨基酸、微量元素和蛋白质,这些物质对大脑细胞、脑血管有独特的改善作用,对脑梗塞、脑萎缩有康复作用,对心血管也良好的改善性,有明显的抗衰老作用。这里的核桃在五龙镇附近、及上下开平县和洲县都有名气。所以双龙山的核桃一直畅销好卖。
    前面说过,陈氏兄弟,三弟陈立思专门经营核桃,每逢赶五龙镇集市的日子,他都会挑一担核桃去卖。今日又是赶集之日,陈立思还是在原来的地方摆好摊位,他面前摆放两筐核桃,向往常一样吆喝着,吸引着街上来来往往的客人。大家一看,卖核桃的小伙子,又在叫卖山核桃了。
    近日,五龙镇的菜市场上,也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出现一位卖鱼的姑娘。这位姑娘和陈立思一样,每逢赶五龙镇时,就打鱼到市场来卖,陈立思卖干果在南顺路,与这卖鱼的姑娘各是个地方,一个在街道上、一个在菜市场,相隔一段距离。
    这天,卖鱼姑娘又挑鱼来到、五龙镇市场上卖,菜市场就在南顺路靠南边,卖鱼姑娘就是从水龙山来,她将鱼放在市场的海鲜类位置。从水龙山到五龙镇,至少要走一个半时辰,此时她身上的汗水已经湿透了整个衣服,卖鱼姑娘放下鱼桶,然后轻轻地擦了擦脸上的汗珠,又巧妙地脱下外衣,让身上的热气散发出去,使身体凉爽舒适些。汗水湿透了薄薄的内衣,紧贴着身体上隆起的肌肤。
    这卖鱼姑娘举止大方,天真无邪,举手投足都能看出她的柔性,语气文雅,蕴含着超凡的气质。不仅如此,她生得一副鲜花般的面容,还有曼妙的身姿,曲线分明。正因为她具有这十足的女性特征,就容易惹来是非。她名字就叫蒋金兰。
    蒋金兰轻叹了口气,放松一下全身,然后又卷起衣袖和裤管。那四肢美白的肌肤,光滑细腻,不仅让异性着迷,就是同性人也久看不舍。
    正在这个时候,人群中一富家公子,在偷偷的窥视着蒋金兰。当他看到蒋金兰第一眼时,眼前一亮,当他久看、细看时,这位富家公子整个骨头都酥软了。
    这位富家公子叫韩松,是邻镇顺通镇人,他身边长期跟随着两个仆人,也算是韩松的保镖。这两个仆人一个叫巴图,一个叫桂二,这二人有一些拳脚功夫,韩松也一样,会几下三脚猫招式。主仆三人臭味相投,早年就搅在一起,由于韩松家大业大,以富家公子自居,他们三人就有了富贵贫贱之分。所以巴图、桂二俩一直以下人的身份、伺候着韩公子。
    今天为何这么巧合?其实,这个放荡****的韩公子,早已打听到水龙山,有位既美貌温柔、又勤劳善良的打鱼女。
    韩松的父亲是一个生意人,名叫韩运根,镇上居民都称之为韩老爷。韩老爷和夫人一直是一个循规蹈矩、以诚实做人、诚信做事为宗旨。早年韩老爷和几个要好的伙伴外出闯荡,到了京城就开始做一些简单的小生意,或许是因为信用和诚信,从小生意开始,一直以来顺风顺水;又转为做布匹生意,鸿运滚滚而来,然后又升级高档的绸缎生意,在京城已很有名望。
    韩老爷当时的生意、金钱就像潮水涌进兜里,被名利蒙昏了头,到了中年,还未找到一位合适女人结婚成家。后经人介绍,和一位女子相识,双方觉得满意,很快他(她)们就选定了良辰吉日完婚。婚后,韩运根在夫人的帮助下,又将丝绸生意扩大,后来韩运根觉得钱也赚得差不多了,加上国内的形势日趋不稳定,就决定退出生意场,搬回了顺通镇的老家,韩运根夫妇本想隐姓埋名,做一个悠闲自在的人,过着安静平淡的生活。
    韩运根夫妇回到顺通镇,定居在顺通街,一切都还算顺利,唯一不如愿的就是结婚数年,仍不见妻子怀孕生子,这件事一直令韩运根头痛,为了这件事二人一直争论不少,都说是对方的问题。那时久婚不育并非荣事,又迟迟未去找专业人士判断,后觉得继续延迟下去,并非上策。俩人决定去找郎中,经郎中诊治双方都无生育风险,就开药调理,使其气血阴阳平衡就能达到目的。
    一段时间后,韩运根的妻子果然身孕了,夫妻俩当然高兴之极。十月怀胎,生下一个宝贝儿子。韩老爷夫妇老来得子,皆大欢喜,全家上下乐开了花,这孩子就取名叫韩松,而韩松这个名也不是随便取的。
    韩运根夫妇算是中年后,才有这个儿子,对他是疼爱有加。他家在金钱上是不存在问题的,韩老爷就将所有的事、和精神支柱都寄托在儿子身上,只希望儿子能够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长大,生怕有个三长两短,因为这就是他(她)夫妇的命根子。
    韩松就是这样,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环境下长大。一直都是娇生惯养、事事只能顺着他。到了十多岁时,韩老爷专门请了精通文武的先生,教儿子学文习武,先生在韩老爷家住了一年,发现韩松任性横行,而作为先生既不敢骂、更不敢打。无论是教文还是习武,韩松都是随意得很,想练就练、想跑就跑,来去自由。先生对他是毫无办法,认定韩松过分顽劣已超出常规,倘若不严格加以管教,必会害人害己。不久这位文武全才的先生辞而离去。
    现在韩松的年龄二十好几了,他的所作所为令韩老爷夫妇十分头疼。韩松常常带着俩仆人,整天整夜不归家,轮流在南坝镇、五龙镇、还有自家住的顺通镇游手好闲,更是胡作非为、欺行霸市,甚至作出违法乱纪之事。不过还好的是,从他出生的时候起、到如今,最多只能在沿河的几个集镇上溜达,因他从出生后,父母都没将他带出本县之外。
    韩运根在归隐的时候,谁都不知道他有多少钱,当时他害怕官府的黑暗,时常无事生非的敲诈勒索;又怕盗贼匪类明抢暗夺,他就尽量的收敛了自己的财气。自从回到故乡,几乎没有去过远方,这样他的少爷韩公子,有没有机会出去远门,这就是只能在附近的几个镇上、活动的主要原因。
    今天韩公子和巴图、桂二赶着马车,来到五龙镇。他们将马车停放在五龙镇的桥头,这儿也是顺通镇刚进入五龙镇的路段,他们没有将马车赶过桥。
    韩公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说是五毒俱全。他唯一伤天害理的是好色****。上下几个镇几乎人人皆知。水龙山寨蒋金兰的出现,美女的名声很快在五龙镇传闻,像韩公子这样吃腥的猫,是不可能不知道的。可蒋金兰很少出门,特别是赶集上街、人来人往的地方,就更不愿抛头露面。以前买卖办事都是她父亲一手料理,不知是什么原因,近两个月来赶集上市,由一姑娘家承担起了,做起卖鱼的生意。
    韩公子嗅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