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一剑》第一百三十三章吕祖传承

他有一剑最新章节目录
   不管是名剑,还是其他的剑。
    都想跟着余真意,毕竟余真意身上的剑气,让他们真的很享受。本来,是万剑真人带他们出来的,可以知道万剑真人的资质是真的高。
    它们同样愿意跟着余真意。
    没想到,余真意竟然只要一把剑,不想要别的剑。一时间,所有的剑都怒视着真武剑,而且四周剑气,纷纷逼近真武剑。要知道,这些可都是古往今来的宝剑。
    它们若是同时朝一件别的宝贝释放锋芒,那件宝贝说不定早就炸裂了。
    可真武不同,它环绕在余真意身边,丝毫不惧。
    这个时候,余真意安抚了一下四周的剑,顺便释放一些体内的剑气。
    剑,分三等:庶人剑、诸侯剑、天子剑。行凶斗狠,招摇过市,为庶人之剑;以勇武为锋,以清廉为锷,以贤良为脊,以忠圣为铗,为诸侯之剑;
    以七国为锋,山海为锷,制以五行,开以阴阳,持以春夏,行以秋冬,举世无双,天下归服,为天子之剑。
    剑,是凶器。剑,也是百兵之君子。剑虽双刃,关键,却是在执剑之人。
    超越凡人、掌控命运的力量,天地间那种超越凡人、在冥冥中掌控命运的力量到底是什么?
    高山变成深谷,沧海化为桑田,夏冬的枯荣,国家的兴衰,人的生死,真的是神秘莫测。
    十年可见春去秋来,年可证生老病死。千年可叹王朝更替,万年,可见斗转星移。凡人如果用一天的视野,去窥探百万年的天地,是否就如同井底之蛙。
    余真意叹了一口气:“既然如此,你们跟着我走吧,一起离开这地方。出去之后,再为你们令寻一个主人。”
    万千宝剑默然,只能这样了。
    余真意想带走这么多剑,也是很不容易的,只能在自己的丹田窍穴内,开辟一个洞府,用来带走宝剑。这一步,则是需要迈入第三境,也就是开江境界。
    于是,他坐下来,打算悟道破境。
    刚刚说自己破境太快,想来修行一下,但是没办法,发生的事情太多,只能破境。不然这么多的仙剑,该怎么带走?余真意真是很无奈。
    所谓太虚者,上无极,下无际,大而无外,小而无内,渺渺兮若浮云,荡荡兮若流水,俯仰上下,天地至真,一虚一实,相为表里,内合人身,与彼无缺,目分左右,乃成日月,一文一武,旷照天地,曰:“子有日魂造生形,午有月魄凝神灵,东西坎离水火胜,太阴太阳胡相抱。”
    古有我目合日月,我心同天心,北水太乙流渊海,南极阳炎焚天心,东木清灵韵不已,西峰金精太坚革,中极厚土黄极殿,五行刑刑自相克,悔辱向反造化机,观道内照体真。
    余真意默念心决,开始破境。
    突然之间,有三把剑,来到了余真意面前。
    这三把剑颜色各异,直插余真意的眉心。
    真武剑都没反应过来,这三把剑就已经进入了余真意的没心,消失不见。
    余真意顿时陷入了一种玄之又玄的境界。
    传说,吕洞宾师从汉钟离,习得大道天遁剑法,龙虎金丹秘法。他有三把剑,一把用来斩断贪婪嗔怒之心。一把用来斩断爱欲之心,一把用来斩断烦恼之心。
    吕洞宾的宝剑共有三把,这三把宝剑是吕洞宾游历人间时候寻找材料炼制所成。这三把剑既“剑现灵光魑魅惊”,镇邪驱魔,也可以斩去自己贪念,十分的神奇
    在余真意的脑海中,顿时出现了吕祖传承。
    吕洞宾学剑之后,刻苦锻炼,“百余岁而童颜,步履轻快,世以为神仙。”吕总是身负宝剑,云游四方,有时以剑为笔,题诗写赋:“欲整锋芒敢惮劳,凌晨开匣玉龙嗥。手中气概冰三尺,石上精神蛇一条。”
    吕修炼高超的剑术,忍受修行的苦劳。凌晨开匣取出银光闪闪的宝剑时,发出“龙嗥”般清亮的响声。即使冰冻三尺,手中剑愈练愈勇,气概豪迈,以剑砍石,火花飞溅,留下蛇一样深深的剑痕。
    身为一个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出家道人,能凌晨即起,在寒风冰雪中苦练剑法,其坚强刚毅不畏苦劳的性格跃然纸上,让人敬佩。
    有人甚至误传他能飞剑杀人,他听了之后笑道:“慈悲为怀,是佛的根本。仙家也和佛家一样,哪会有伤人性命的道理?当然我也有剑,但和传说的不同:一把用来斩断贪婪嗔怒之心。一把用来斩断爱欲之心,一把用来斩断烦恼之心,这就是我的三把宝剑。”
    余真意初次听到吕祖的名字,还是因为一种吃食,名为“香糕”。
    当时还是李殇带给他的。
    民间传说中,杭州西湖边的城隍山下住着一个姓孟的绍兴人。由于他年纪轻,大家便叫他小绍兴。小绍兴每天半夜就起床,磨米粉,蒸松糕,天亮后再挑起糕担沿衔叫卖,以此来养活自己和瞎眼的母亲。
    有一年的大年初一
    ,由于杭州有春节登山的习惯,以讨“步步登高”的吉利,城隍山上山下,游人如织。小绍兴的松糕卖得很快,不大一会儿功夫,就卖得仅剩了一小块破碎的松糕了。
    小绍兴想起母亲还未吃饭,便留下了这块破角糕,准备带回去给母亲吃。当他走到城隍庙时,只见一个白发银须的老人,头枕在口对口地对在一起的两只破碗上,伸手向他乞讨。原来这是上八洞仙吕洞宾,因见人间闹,便下凡来看看。
    当时,小绍兴并不知道这就是吕洞宾。他见老人衣衫褴褛,瘦骨嶙峋,非常同情,便摸出几文铜钱给老人。谁知老人不要铜钱,却要讨块松糕吃。小绍兴便拿出留给母亲的破角糕,递给了老人。
    老人不客气地吃了下去。
    小绍兴回到家里以后,把此事告诉了母亲。母亲十分赞许。从此,小绍兴天天走过庙门口,只要看见那老人,便送给他一块松糕。
    有一天,老人见小绍兴愁眉不展地递给他一块糕,便问道:“你有什么不如意的事吗?”
    小绍兴答道:“连日阴雨,生意清淡,松糕卖不出去。我娘吃了卖剩的糕,得了重病,茶饭不思。”
    老头听了哈哈大笑:“别着急,要吃的没有,良药我可有。”说着,从怀里掏出个葫芦,交给小绍兴。吩咐他做松糕时,将葫芦里的药放到松糕里,他娘吃了这种糕病就会好。
    说完话,一阵风起,老人就不见了。小绍兴方知遇到了神仙,想到老人那口对口对在一起的破碗,猛然醒悟到这就是吕洞宾。于是高高兴兴地回到家,按照吕洞宾指点的方法制松糕。
    老头先把葫芦里的药倒出一点儿,放进糕粉里,制成糕胚,放到旺火上蒸熟蒸透。待糕冷却后再一块一块地排放在炭火上,烘成金黄色。烘烤出来的松糕散发出一股奇香。三天三夜水米末进的老母亲闻到这股异香,顿时觉得腹中饥饿,即叫小绍兴把糕拿来吃。
    老母亲吃下糕后,第二天病就好了。从此,小绍兴就一直用这个办法制糕。由于这种糕奇香扑鼻,食之松甜可口,大家都赞不绝日。于是改松糕名为“香糕”。因为香糕是小绍兴做出来的,又被称做“绍兴香糕”。
    后来,人们才明白,香糕里放进去的药,原来是中药里的砂仁。砂仁性温,能理气宽胸,健脾和胃,增进食欲,适用于脾胃气滞以及消化不良等症。
    除此之外,吕祖还有无数的传说留在人间。
    他是世间少有的几位仙人境之一。
    余真意此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吕祖的事迹,竟然在他脑海中浮现。
    好像他就是吕祖!
    吕洞宾经常在人间济世度人,上到达官贵人,下到乞丐娼妓,都有受过他点化的。据说,当年汉钟离多次传授吕洞宾金丹大道,授毕,忽然有两位仙童手捧金简宝符,传达玉帝诏命,召汉钟离为“九天金阙选仙使”。
    汉钟离拜受诏命已毕,对吕洞宾说:“我马上要升天去了,你好生在世间修行,等到功德圆满。也会如我一样。”洞宾回答说:“我的志向与老师有些不同,必须度尽众生,才肯上升天庭。”所以吕洞宾虽然后来成了高仙,仍然在尘世救济众生。
    有一年疟疾流行,有位卖菜的老婆婆,子孙都染上了疟疾。一天,有位道人过来,老婆婆招呼他喝茶,并叹息说:“家中子孙都病,先生能否施治呢?”
    道士说:“明天早晨等我来。”
    第二天清晨老婆婆便等在那里,道士给他一个纱袋,包着一丸药,说:“发病时让他拿着这药,病自然会好。一丸可以治疗百人,超过一百人,便没有效验了。”
    老婆婆照他的话做,子孙病好之后,又拿来治疗邻居,共治好百人之多。超过百人,药便没有效验。老婆婆将纱袋拆开,里边并没有药,只有张纸条,写着“吕洞宾”三个字。
    鄂城一镇有一位贫穷的妇女,向来患有风瘫症,每天爬着来到桥上乞讨。一天,遇见一位道士经过,问起她来,贫妇回答说:“丈夫死了,还有位八十岁的婆婆,每天来这儿讨些钱米供养婆婆。”
    道人听后,便将棕拂尘一头递过去,说:“拉着拂尘起身试试看。”妇人牵着拂尘,果然站了起来。又说:“你且试着跟我走。”妇人跟着走了几步,瘫病竟然消失,恢复了行走能力。忙拜谢说:“先生住在哪里?我们可以登门道谢。”
    道士说:“我住在某人家的楼上。”
    妇人回到家,婆婆十分惊异。问起缘故,知道遇上好人。第二天,找到那家人楼上,并没有道士。一抬头,却见到吕洞宾的画像,与昨天碰到的道人一模一样。才知是吕洞宾救治。
    吕洞宾济人的故事极多。不过,遇到假正经的市侩,他也会给他们一些教训。
    据传有位富商,十分仰慕吕洞宾,朝夕焚香,礼拜祷告,很是虔诚。一天吕洞宾变做一个贫穷的道人,拿件旧袍子,到富商当铺中质当。富商拿袍子一捏,发现袖中有金钗一枝
    ,心中窃喜,以为道人准定不知道有这贵重物品,便不声张,收进袍子,稍给了几个钱。
    道人走后,富商拿出金钗来,却见附着一张纸,题着几行字:“今日忆,明日忆,忆得我来不相识,钗子留得作香钱,从今与你不交易。”这不,明摆着的意思是,这钗子权当还你供我的香火钱,大家扯平,从此之后再不和你来往了。
    商人见条,知道一念之差,与神仙当面错过,后悔不迭。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