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一剑最新章节目录
这道剑气,长几万里。
余真意身上,就只有三道剑气,这是最后一道了。他能感觉到,万剑真人很危险,所以没有犹豫,直接使出来了。当这道剑气出现的时候,灰蒙蒙空间中的剑,全部震动起来。
其中,有几把名剑,感受到余真意身上剑气,纷纷脱离那灰色空间,来到余真意面前。
首先是是一把饰有七彩珠、九华玉的寒光逼人、刃如霜雪的宝剑,剑身镌刻两个篆字:赤霄。汉高祖刘邦凭此剑于大泽怒斩白蛇,开始其帝王一生。
相传汉高祖刘邦年幼时手中常握一把顽铁,自命为宝剑,天天剑不离身,时人多以为狂。后来他做沛县亭长的时候,为县里押送一批农民去骊山修陵,途中大部分人都逃走了,刘邦自己度量,即使到了骊山也会被按罪被杀。
于是走到丰县西的涸泽地带就停下来,饮酒大醉,夜里干脆就把剩下的所有农民都放了。并且对他们说:“你们都走吧,我从此也要逃跑了。”这些农民中愿意跟随刘邦的有十多个。
刘邦带醉行走在丰西泽中,让一个农民在前面探路。这个人回来说:“前面有一条大蛇挡路,我们还是回去吧”。刘邦趁着酒劲说:“大丈夫独步天下有什么害怕的!”
于是走到前面拔剑要斩断白蛇,白蛇突然变成一条庞大的巨蟒,它竟然开口说话::“你今天欠下的账总有一天要还的。你斩了我的头,我就篡你的头:斩我的尾,我就篡你的尾。”
刘邦一剑把白蟒从正中间斩为两段。蛇从正中间被分为两段。走了几里地,刘邦醉得倒下睡着了。刘邦队伍中走在后面的人来到斩蛇的地方。
看见一个老太太在路边连夜放声啼哭。问她为什么这样伤心,说:“我儿子被人杀了,所以痛哭”。问她儿子为什么被杀,说:“我儿子是白帝子,变成蛇横在路上,现在被赤帝子杀了,所以我很伤心”。
人们以为她胡说八道、散布谣言,想打她,这个老太太突然不见了。后面的人赶到前面,发现刘邦周身有云气,而且云中隐约有条赤龙盘旋,而他手中的顽铁竟然变成了寒气逼人的宝剑。
这就是高祖斩白蛇起义的传说,因为赤霄剑代表着秦汉之际帝道的兴替,所以它又被看做是帝道之剑。
第二把剑乃是湛卢。
湛卢的意思是像黑夜一般深邃的颜色,湛卢是一把剑,更是一只黑亮的眼睛。
这把通体漆黑浑然无迹的宝剑让人感到的不是它的锋利,而是它的宽厚和慈祥。它就像一只目光深邃、明察秋毫的眼睛,注释着君王的一举一动。正所谓“君有道,剑在侧,国兴旺。君无道,剑飞弃,国破败。”
这把剑无时无刻不提醒君王要励精图治,心存忧患,警钟长鸣。
据说欧冶子成剑之时,不禁泪落,因为这把无坚不摧又不带有一丝杀气,他终于铸成了一把至纯至正的仁道之剑。
出现在余真意身边的第三把剑,乃是轩辕。
轩辕剑,传说中的神兵,又名轩辕夏禹剑,是一把圣道之剑。由众神采首山之铜为黄帝所铸,后传与夏禹。剑身一面刻日月星辰,一面刻山川草木。
剑柄一面书农耕畜养之术,一面书四海一统之策。此剑后为商汤所得。其内蕴藏无穷之力,为斩妖除魔的神剑。
在黄帝大战蚩尤一役中,天界诸神将此剑赐予轩辕黄帝,黄帝、天女与蚩尤约战于涿鹿之野时,此剑折断,后黄帝、天女一起重铸此剑,重铸后正式称为轩辕剑。
重铸过程中,天女以本身纯阳之力修补此剑,结果己身化为旱魃之身,被黄帝封入山海界。此后这把剑便获得了用之不竭的无穷力量,并成为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的化身。
随后是承影,上古名剑,相传锻成出炉之时“蛟分承影,雁落忘归”,故名承影。后为商朝帝王所有,与“含光”、“宵练”齐名,并称为“商天子三剑”。
卫孔周得殷之宝剑,童子服之却三军之众。
也就是说,连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孩子得到了这三把剑都可以力抵三军,后来它们在先秦典籍中已经不仅仅是剑,简直成了道的化身。
承影剑才真正算得上杀人于无形,因为据说它只有剑柄而无剑身,抽出剑时,你看不到剑的形体,只能隐约看见黎明
时分它投在墙壁上的影子。
它曾被春秋时期的卫国人孔周,到孔周的手里已经流传了十三代,在这漫长的流传过程中从未出鞘,后来终于被一个叫做丘来丹的少年借用报杀父之仇,然而此剑实在太玄幻,他的仇人看不到剑锋,竟误以为他在和自己招手,据说来丹挥剑三次.
仇人未死,只是感到腰间隐隐作痛,原来这把剑是杀不死人的,即使它能迅速割裂人的肢体,却仅能留下细不可察的伤口,真真是兵不血刃,据说先秦时期有一个姓丁的厨师可以让刀在牛身上游刃有余地穿梭出入,牛在不知不觉间安详愉快地被肢解.
第五把剑是鱼肠剑,据传是铸剑大师欧冶子为越王所制。
因为此剑剑身上的花纹犹如鱼肠,曲折婉转,凹凸不平,故而得名。据说清朝吴大皙藏有战国鱼肠剑的墨拓本,满刃花纹毕露,就宛如鱼肠一般。
其实不光是鱼肠,剑纹还可以像龟文、像高山、像流波、像芙蓉。
关于名称的另一种说法是此剑也称鱼藏剑,就是由于它小巧得能够藏身于鱼腹之中,一种可能是鱼肠剑的剑身细长柔韧,能够沿鱼口插入,在鱼的胃肠中曲折弯转,而抽出时则恢复原形,钢韧无比,熠熠生光。
另一种可能是鱼肠剑为诸多名剑中十分小巧的一枚,如短刃,如匕首。相传欧冶子使用赤堇山之锡,若耶溪之铜,经雨洒雷击,得天地精华,制成了五口剑,分别是湛卢、纯钧、胜邪、鱼肠和巨阙。
善于相剑的薛烛也曾评价过这把剑,他的说法是,鱼肠剑“逆理不顺,不可服也,臣以杀君,子以杀父。”
原来这把剑生来就是逆理悖序的,是用来弑君杀父的,它这种孤胆勇决的宿命令人不寒而栗。后来越国进献宝物给吴国,这柄剑因此由越而入吴。
吴国公子光欲杀王僚自立,乘吴国内部空虚,与专诸密谋,以宴请吴王僚为名,藏匕首于鱼腹之中进献鱼肠剑,当场刺杀吴王僚,专诸也被吴王僚的侍卫杀死。公子光自立为王,是为吴王阖闾,乃以专诸之子为卿,鱼肠剑由此声名远扬。
第六把剑是龙渊,传说是由欧冶子和干将两大剑师联手所铸。欧冶子和干将为铸此剑,凿开茨山,放出山中溪水,引至铸剑炉旁成北斗七星环列的七个池中,是名“七星”。
剑成之后,俯视剑身,如同登高山而下望深渊,缥缈而深邃,仿佛有巨龙盘卧,是名“龙渊”。唐朝时因避高祖李渊讳,便把“渊”字改成“泉”字,曰“七星龙泉”,简称“龙泉剑”,也就是诸多电视剧中乾隆老佛爷动辄拿出来赐给大臣自裁那把至高无上的帝王之剑。
此剑铸造技艺固然精湛,但它的闻名还在于一个无法知道真实姓名的普通渔翁:鱼丈人。
春秋时,名将伍子胥因奸臣所害,亡命天涯,被楚国兵马一路追赶,荒不择路,逃到长江之滨,只见浩荡江水,波涛万顷。前阻大水,后有追兵,正在焦急万分之时,伍子胥发现上游有一条小船急速驶来,船上渔翁连声呼他上船,伍子胥上船后,小船迅速隐入芦花荡中,不见踪影,岸上追兵悻悻而去。
渔翁将伍子胥载到岸边,为伍子胥取来酒食饱餐一顿,伍子胥千恩万谢,问渔翁姓名,渔翁笑言自己浪迹波涛,姓名何用,只称:“渔丈人”即可,伍子胥拜谢辞行,走了几步,心有顾虑又转身折回,从腰间解下祖传三世的宝剑:七星龙渊,欲将此价值千金的宝剑赠给渔丈人以致谢,并嘱托渔丈人千万不要泄露自己的行踪。
渔丈人接过七星龙渊宝剑,仰天长叹,对伍子胥说道:搭救你只因为你是国家忠良,并不图报,而今,你仍然疑我贪利少信,我只好以此剑示高洁。说完,横剑自刎。
伍子胥悲悔莫名。
第七把剑是太阿,楚国镇国至宝,是把威道之剑。
传说楚国的都城曾被晋国的兵马围困三年。晋国出兵伐楚,是想得到楚国的镇国之宝:泰阿剑。世人都说,泰阿剑是欧冶子和干将两大剑师联手所铸。
但是两位大师却不这样认为,他们说泰阿剑是一把诸侯威道之剑早已存在,只是无形、无迹,但是剑气早已存于天地之间,只等待时机凝聚起来,天时、地利、人和三道归一,此剑即成。
晋国当时最为强大,晋君当然认为自己最有资格得到这
把宝剑,但是事与愿违,此剑却在弱小的楚国铸成,出剑之时,剑身果然天然镌刻篆体“泰阿”二字,可见欧冶子、干将所言不虚。
晋君当然咽不下这口气,于是向楚王索剑,楚王拒绝,于是晋君出兵伐楚,欲以索剑为名借机灭掉楚国。兵力悬殊,楚国大部分城池很快陷落并且都城也被团团围住,一困三年。城里粮草告罄,兵革无存,危在旦夕。
这一天,晋国派来使者发出最后通牒:如再不交剑,明天将攻陷此城,到时玉石俱焚!楚王不屈,吩咐左右明天自己要亲上城头杀敌,如果城破,自己将用此剑自刎,然后左右要拾得此剑,骑快马奔到太湖,将此剑沉入湖底,让泰阿剑永留楚国。
第二天拂晓,楚王登上城头,只见城外晋国兵马遮天蔽日,自己的都城宛如汪洋之中的一叶扁舟,随时有倾灭危险。晋国兵马开始攻城,呐喊声如同山呼海啸,城破在即。
楚王双手捧剑,长叹一声:泰阿剑,泰阿剑,我今天将用自己的鲜血来祭你!于是,拔剑出鞘,引剑直指敌军。
匪夷所思的奇迹出现,只见一团磅礴剑气激射而出,城外霎时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似有猛兽咆哮其中,晋国兵马大乱,片刻之后,旌旗仆地,流血千里,全军覆没。这件事情过后,楚王召来国中智者风胡子问道:泰阿剑为何会有如此之威?
风胡子说:泰阿剑是一把威道之剑,而内心之威才是真威,大王身处逆境威武不屈,正是内心之威的卓越表现。正是大王的内心之威,激发出泰阿剑的剑气之威。
除此之外,还有第八把剑,来到余真意面前。
这把剑名为相传为春秋时人欧冶子所铸,亦作“纯钩”。说到欧冶子这个人,是冶炼史上的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