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门
最新
全本
玄幻小说
修真小说
女生小说
科幻小说
穿越小说
网游小说
都市小说
《我在明朝当道士》第一篇:缘起峨眉第八章:再访胡家沟
我在明朝当道士最新章节目录
他来了成品柜前,里面摆放的是一道道成品灵符,其中最便宜的有只卖五文钱的平安符。
古长青在《道藏符咒集》中见到过,是基本灵符,此符带在身边,可以抵御一般的邪物。
他没画过此符,具体也不知道这灵符要花费多少法力才能制作。
柜台里最贵的一道灵符,名为“万寿通玄符”,售价是五十万钱。
此符古长青听人说过,是六品灵符。
在大明朝的道宝阁中,无论是灵符,还是法器,亦或者是道经,都是有市场价的,按照其品阶的不同来划分。
比如,基本品阶的最高售价不会超过一百文钱。
九品最高不会超过一千。
八品最高不会超过一万。
七品最高不会超过十万。
六品最高不会超过百万。
以此类推,一品最高不会超过一千亿钱。
大明朝,一千文钱相当于一两,一千亿钱即为一亿两。
此符带在身边万邪不侵,延年益寿。
至于有没有如此效果,古长青也不知。
此时他心中盘算着,天道青冥符是几品灵符呢?
在他脑海的商城里,天道青冥符可是明码标价十亿法力的,如果换算成钱的话,也是十亿钱。
按照市场价,价值十亿钱的灵符,应该是三品中的顶级存在。
难道说,天道青冥符是三品灵符?
古长青说不好。
如果真是三品,那天道青冥符只卖五百文是不是太太太便宜了?
不过,转念一想,天道青冥符是他临摹的,不管怎么说,应该也达不到三品的品阶。
而且他临摹这道灵符只消耗了一百五十点法力,正常来算,这道灵符最多最多只是八品,而且还是八品中的下等。
法力消耗超过一百,低于一千的为八品,这道灵符法力消耗才刚刚过一百,因此他才有此猜测。
真正说起来,别说天道青冥符的品阶了,就连效果,他都一无所知。
那日在河边之所以拿出此符,完全是想碰一碰运气而已。
在道宝阁里随便转了转,古长青就退了出来。
不论如何,他都得先将天道青冥符临摹出来。
刚出门,突然就听到满街锣鼓响起,一队人马贴花带红,春风满面的穿街而过。
这群人一眼看去就知道是道箓司的道灵卒,其中领头骑着大马的居然是还穿着紫色道袍的紫衣使。
紫衣使那可是正儿八经的八品道士,比青衣使还高一阶。
什么人有这样的待遇居然能让堂堂紫衣使领路?
等到后面的队伍过来,古长青这才明白过来。
任伊在一群道灵卒的簇拥下,鲜衣怒马的缓缓走来,脸上尽是得意。
古长青靠着墙,嘿嘿笑道:“上品道心,可真是有排面。”
同时,他在心中对自己说道,一定要成为道士,一定要成为人上人!
古长青在路边花了三文钱吃了一碗面,而后又花了十分钱买了一些干粮,接下来的三天里,他须得全神贯注的去画天道青冥符了。
回到太一观,观主莫名真人和何勇都已经回来。
古长青先去大殿拜见观主。
“弟子古长青见过观主、何师兄。”
莫名真人和何勇正谈论着事情,见古长青进来,莫名真人摆摆手道:“我听太平说了,你得了机缘,长出了下品道心,这是好事,等有了空闲让何师兄为你受假箓吧。”
“多谢观主。”
古长青道了谢,仍跪在地上。
莫名真人见此,问道:“你还有何事?”
“弟子日前收了一只水鬼,此鬼含冤而死,入不得轮回,所以冒昧想请观主大发慈悲为她超度。”
一旁的何勇闻言,讥讽道:“你收了水鬼?别以为有了道心就有了法力,没有道箓你如何收鬼?”
古长青默然不语。
莫名真人道:“这世上有些人得天独厚,生来长有道心,也有些人生来具有法力,这等事说不清道不明,想来这也是你的机缘。”
“可······”
何勇再想说什么,莫名真人却道:“将水鬼放出来吧。”
古长青点点头,从包里拿出五角星。
莫名真人单手虚空一点,五角星立即散开化为一张纸。
一道鬼影从纸上跃出,张牙舞爪,尖声厉叫。
“还我命来!还我命来!”
“度人无量天尊!”
莫名真人低声唱诵,旋即结了一个道印,一道温和的青光从他的手掌中射出,照映在水鬼身上。
水鬼被光芒笼罩渐渐平复下去。
莫名真人释放的这道法术名为“上清净世术”,是《上清道经》中记载的一门法术,专门用来超度魂魄的法术。
这道法术跟“上清伏魔术”一样,都是九品法术,且消耗法力只需要十点。
说到这里,又不得不说脑海商城给古长青带来的另一种增幅。
不管是什么品阶的灵符和法术,只要古长青的法力足够,他就可以随意使用。
他并不受道箓的任何限制。
按理来说,古长青连假箓都没有受,连基本法术都使用不了,更别说九品法术。
就是因为这个增幅在,所以古长青才能如此。
不过,即便如此,古长青法力微弱,超过十点法力消耗的法术他基本没学。
学了也没用,没有法力去挥霍呀!
但此术却有所不同,释放此术古长青也能做到,但要想超度鬼魂,必须要有道箓。
古长青连假箓都没有,因此必须要请观主出手。
眼见着水鬼的身影慢慢消散,忽然一道刺眼的红芒在水鬼头顶浮现。
“啊!”
水鬼大叫一声,整个人仰天痛哭。
“收!”
莫名真人手指一勾,水鬼的身影又钻进了黄纸内,再次变成了五角星。
古长青看着眼前这一幕,知道超度失败了。
“此鬼冤屈甚大,如若不能为其平冤昭雪,恐怕再高的道行也无法为其超度。”
听着莫名真人的话,古长青顿觉无奈。
莫名真人又道:“这水鬼既是你收的,理应你去为她平冤,这是你与她的因果。”
“待你处理完此事再来道观为你受假箓。”
古长青不敢多说,拜了下去道:“弟子遵命。”
从大殿出来,古长青的肠子都悔青了。
当初怎么就答应这水鬼要为她超度呢?
真是麻烦!
本来他打算回道观潜心画天道青冥符,可现在摊上这么一档子事,又是观主亲口命令,他不得不停止了。
将买来的二两朱砂放回大通铺下的包里,古长青带着干粮往胡家沟而去。
这件事情起于胡家沟,他必须要去胡家沟查明真相。
真相是什么,其实水鬼自己肯定是最清楚的,毕竟是她为人所害,凶手总能知道的。
但是,她已经沦为孤魂野鬼,留恋阳世过久,三魂七魄散的差不多了,对于生前的记忆一点点的消去。
甚至要不了多久,她的三魂七魄都会消散,到那时候她就彻底魂飞魄散,不论是阳世还是阴世都再无痕迹可寻。
现在的她只记得自己含冤而死,体内煞气迫人,神智意识早就模糊不清了。
问她真相不等于对牛弹琴吗?
古长青觉得此女死在胡家沟的小胡河里,害她的人必定与胡家沟有关,所以此去胡家沟不可大摇大摆,得明察暗访,以免打草惊蛇。
近黄昏的时候,他来到了胡家沟。
此时的胡家沟村民陆陆续续的从田地里归家,古长青特意没有靠近,想着等夜色再深一点再进村。
第一篇:缘起峨眉第七章:道宝阁
第一篇:缘起峨眉第九章:河里的古怪
小说推荐
我在明朝当国公
。时间是天启5年,如果用公元纪年的话,是1625年1月1日,这个昔日强盛的大明帝国已经逐渐迈向了没落。这是个大雪纷飞的冬天,茫茫的大学给古老的南京城披上了层厚厚的银装。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行
千斤顶
连载中
最新章:
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措手不及
回到明朝做道士
穿回明朝做道士,窥无上造化,修大神通,诛邪降魔只为换一片天清地瑕。不奉神诏,法随心至,不沾七丑,术起雷动,一元聚灵供吾驱,八九玄天紫云临。三清正刑送穷泉,日月星辰拜帝庭。一条诛鬼伏妖的寻仙大路在此起程
刘念白
连载中
最新章:
正文卷第391章结局
我当道士那些年
我的职业是一个术士,当然这是好听一点儿的叫法,在现在这个社会,人们更愿意戏称从事这种职业的人为‘神棍。即可找到本站有时也有些无奈,毕竟老祖宗留下的‘玄学,真正懂,肚子里有货的人已经少之又少,而且因为一些忌讳,所谓的大师又哪里肯为普通百姓服务?所以,人们江湖骗子见的多了,神棍这个说法自然就深入人心了。
仐三
已完本
最新章:
完本感言
我在南朝当狱厨那些年
每个囚犯临死之前,都可以吃上一顿断头饭。林北穿越而来,发现自己成了专门烹饪断头饭的狱厨。他发现,自己竟能通过做饭获得各种奖励。练气术、医术、血眼、推背图、古代经书、操魂诡术
是马非驴
连载中
最新章:
正文卷第二百一十四章最后一顿断头饭
回到明朝当王爷
狭窄幽长的奈何桥,横跨在忘川河上,通向虚无缥缈的云踪深处。足不沾尘的鬼魂们呜咽着喝下一碗孟婆汤,踏上难以预料的来生路。云踪深处,有种无形的吸力,幽魂一旦踏上桥面,就再也没有回头的可能,只能飘飘向前掠去,就象扑火的飞蛾一般。就在这时,居然有一个很嚣张的声音叫道“我投诉!我一定要投诉”随着声音,一个很帅
月关
已完本
最新章:
469不拆长城非好汉[4]
我在明末当太子
什么?我是太子朱慈煊,明末最后一个皇帝永历帝的儿子。什么?现在是永历十三年正月,我岂不是在永历十六年就要被吴三桂杀害玩完了。什么?这里是云南腾越。什么?锦衣卫指挥使马吉翔要挟持老爹朱由榔去缅甸…朱慈煊看着屋内古色古香的陈设,以及自己的小胳膊小腿一脸懵逼,在工地上搬砖的自己不就是晚上喝点小酒吗?怎么一
林海飞扬
连载中
最新章:
正文卷第一百三十一章种子
重生明朝当皇帝
一位来自于二十一世纪的临床外科主治医师重生到了明朝天启七年,成为了即将离开人世的明熹宗朱由校。因为他的到来,明朝的历史在这里拐了一个弯。qu现在正是天启七年八月!也就是说,现在这位木匠皇帝和自己一样,也在等死,也没多久时间可活了!自己不能就这么死了,既然穿越成了木匠皇帝,先看看这位木匠皇帝得的
一夕秋月
已完本
最新章:
第六百零四章朕还欠你一个首辅(大结局上)
回到明朝当暴君
朕为天子,乃受命于天,握秉乾坤,奋太祖成祖之余烈,提天子剑,荡平不臣。晓谕八荒六合: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蛮夷番邦,皆为汉臣妾也
天煌贵胄
已完本
最新章:
安心练内功新书已经上传《大明优秀青年》
回到明朝当小兵
本作又名《梦殇大明“不和亲,不割地,不赔款,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是大明历任帝王的气节!它是一个争议十足的王朝,而这里最有争议的就是崇祯,大明到底亡于嘉庆?还是亡于崇祯?如果崇祯南迁,作为明朝的正统皇帝,到底有没有可能挽救大明于水火?杨齐将从一个小人物的视角为您展开明朝末年,一个不一样的明朝,一
帝鸿轩辕
连载中
最新章:
别拿军户不当干粮第六十三章对策
返回首页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