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与天违》第一卷:明光出东方第三十三章:扶摇直上九万里

愿与天违最新章节目录
   赵才向四周望去,只见他们包围不成,反被包围。
    毫无防备之下,金禅宗的弟子被墨道门冲的七零八落,一时间阵脚大乱,皆落荒而逃。
    赵才收回视线,重新看向洛凉秋,他已经明白洛凉秋所说的黄雀是什么意思了。
    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自己没算计明白人家,反被人家摆了一道。
    一时间,局势连环反转,眼前金禅宗明显的大势已去。
    该怎么办呢?
    总得想个脱身之法吧?
    赵才心如乱麻,一时间想不出对策。
    反观洛凉秋,飘飘然的丝毫不紧张,一副胜券在握的模样。
    他对赵才笑了笑,说道:“赵才,这一时半会也不能把你们金禅宗尽皆伏诛,索性趁着这点时间,我来说说这次咱们二人的博弈如何?”
    赵才冷冷地看向他,洛凉秋丝毫不惧,笑道:“眼神别那么可怕嘛,总得让你死的明白,输的彻底不是?”
    “而且你这眼神这么凶,倒是可以和沈夜结为兄弟。”
    洛凉秋打趣着,忽然沈夜转过头,对他挑了挑眉,看向他。
    他感受到这死亡注视,冷汗直流,自知失言,随后咳嗽了声,说道:“算了算了,又跑偏了,我们言归正传。”
    洛凉秋想着茶馆里的说书先生都拿着一个小扇子,很是斯文。
    于是他将手伸入怀中,真就拿出了一柄白面竹骨小扇子,上面画的是山水,颇有些写意。
    虽然此地没有小案子和惊堂木,有些美中不足,但也是无所谓了。
    他一开竹骨扇子,徐徐道来,倒还真有那说书先生的意思了,只听洛凉秋说道:
    “你可还记得你我二人昨日立下的心魔大誓?在那之前,我们讲的是茬架的规则,之后立誓也的确是立誓,但是这并不能保证第二天带来的人不下死手,所以让众弟子再次立誓那么是必然的,对吧?”
    洛凉秋看向赵才,赵才并不说话,有些默认的意味。
    于是洛凉秋伸出一根手指,悠悠说道:“这是博弈的第一层。”
    他继续说道:“这第一层我们且先按下不表。再另起一段,先说你居心叵测,用心不良,如今局面也是证实了我的猜测,你想要致我们于死地。这便是第二层了。”
    “之后的第三层,便是规则里‘随便带来人数多少都可’这一点。这点赵才你可能下足了功夫吧?”
    洛凉秋干脆不看赵才,虽然秋日里有些寒凉,但他还是用白面扇子扇着风,只听他继续说道:“那么到底打算要带多少人最好呢?”
    “这就要和第一层,以及第二层所结合在一起来考虑了。”
    “也就是说将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结合在一起考虑,那么便会大概的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金禅宗出战人数大于墨道门。那么这种情况下,赢面是极大的,在赢了之后,非但可以收获五十颗紫色兽核,而在其后心魔大誓破除后暴起攻之,那么墨道门就是全军覆没。”
    “第二种。金禅宗出战人数等于墨道门。那么这种情况下,胜负面大小未可知。”
    “第三种。金禅宗出战人数小于墨道门。那么这种情况下,输面是极大的,在输了之后,面子丢光,兽核给出,而且还不知道墨道门会怎么对待金禅宗。”
    洛凉秋掰着手指头已经列举完了,想了想并没有什么遗漏,收起扇子抵着下巴,说道:“这三种情况怎么看怎么都是第一种胜算更大,于情于理来讲,金禅宗是应该尽力将局面演变成第一种情况,也就是说倾巢出动,五百人前来茬架,是上上策。”
    随后他看着下面满地躺着的金禅宗弟子问道:“那么为什么只来了两百人呢?”
    这是自问自答,他很快的就说出了答案:“因为你觉得,‘洛凉秋也会想到这一点’。”
    “所以局面定然不会按照你设想的第一种情况顺利进展,因为‘洛凉秋’也会带来五百人,那么这就发展成第二种情况了。”
    “胜负难料。”
    洛凉秋笑了笑,继续说道:“为了避免这种最不稳定的情况发生,于是你就想出了另外一个法子。”
    “将局面拖到第三种情况之下。”
    “这乍一听起似乎有些没道理,但是细细琢磨之下,很快就能发现一个问题。”
    “要想达到第三种情况的条件,那么带来的人数肯定要少于五百。那么剩下的弟子哪去了?”
    洛凉秋指了指四周,笑道:“答案就是埋伏。”
    “那么这种情况之下,其实已经脱离了这三种情况之外,成为了也就是你赵才所想到的第四层。”
    “顺着埋伏这一思路向想去,无论局面变成哪三种情况之下,都是金禅宗的优势。”
    “所以你只带来了两百多名弟子,但无一例外都是好手。原因为何?便是最大程度上消磨我们的战力,这样的话哪怕是最坏的打算,我墨道门真来了五百人,架打完后,心魔大誓一解,在我墨道门警惕放松之下,突然偷袭,胜算是所有情况中最大的。”
    “到那时,计策成功,非得毫无损失,简直是稳赚不赔,轻则我墨道门元气大伤,在这次宗门排名中一落千丈;重则直接全员中招,从玄轮秘境之中退去,稳稳地垫了底。”
    说到这,洛凉秋用扇子抵在了自己的额头,看着赵才对他笑道:“看来你还是很聪明的。”
    听到这句褒奖从洛凉秋的嘴里破天荒的说出来,赵才此时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
    只见洛凉秋一开白扇,潇洒绝伦:“可惜,遇到了我。你那点小小伎俩,被我一眼看穿,从而反将一军。”
    他顿了顿,笑道:“没错,我想到了第五层。”
    赵才看着这个深不可测的白衣少年,他只觉得自己被看的透彻,这次输得可所谓是一塌糊涂。
    他此时脸色发白,叹了口气,打算认栽了。
    这样被打出玄轮秘境,也不知道会被父亲怎样责罚?毕竟这真可谓是颜面尽失。
    想着他摇了摇头。
    小六见状,赶忙晃了晃赵才的身子,让他清醒过来。
    只见小六指着旁边嘈杂的林中,对赵才说道:“赵师兄!还没结束呢!你看咱们的同门都还在战斗呢!”
    赵才闻言转过头看向旁边的林中。
    只见林中冲出一队金禅宗弟子,显然是刚刚杀出重围。
    没等赵才说话,四周都有金禅宗的弟子脱身向他这里汇集。
    “师兄!”
    “师兄你没事吧?”
    赵才幡然醒悟,自己还没输的精光,此刻若是逃出生天,岂能没有东山再起之日?
    他整理情绪,目光凶狠,瞪了眼洛凉秋,大喊一声:“看来我的确轻敌了,不过咱们下次再走着瞧!”
    说完,一大队金禅宗弟子簇拥着赵才撤退。
    唐悦然哼了一声,说道:“赵贼想走?”
    随后只见她眼睛中浮现出火焰印记,于此同时身上猛的燃起了偏紫色的火焰,向着赵才等人袭去。
    这时不少的金禅宗弟子都冲了出来,施法阻拦住唐悦然。
    赵才等人借此机会狂奔下山,只听身后传来轰的一声,转身望去火光冲天。
    此时又有不少墨道门弟子从侧杀出,于是赵才等人分出一支队伍前去迎敌,其余人火速归向开阳城。
    如此急行了半个时辰,金禅宗的众人停下歇息。
    赵才回望过去,只见五毒山的火光已远,心中方定。
    他喘息一阵,四处看了看,问道:“这是何处?”
    小六也张望了一下,说道:“这是乌林之西,五毒山之北。”
    赵才见树木丛生,山川险峻,忽然仰面大笑不止。
    小六一头雾水,寻思着赵师兄这是被那洛凉秋气疯了不成?
    于是他连忙问道:“赵师兄,你笑什么?”
    赵才回道:“我不笑别人,单笑那白衣小子无谋,洛凉秋他少智。”
    小六皱着眉问道:“这从何讲起?”
    赵才背着手,傲然道:“我若是他,预先在这埋伏下一队人马,我等如之奈何?”
    他话还没说完,只见两旁剑鸣四起,术法神通光芒竟天而起,惊得赵才几乎仰到过去。
    只见刺斜里一队白衣人杀出,大叫:“我等奉洛师兄指令,在此等候多时了!”
    赵才叫左右几人迎敌,自己与小六等人慌忙逃窜。
    那队白衣人也不急着追赶,只顾应付着眼前金禅宗弟子,赵才因此逃脱。
    此时天色灰暗,黑云罩地,秋风尚不息。忽然降下倾盆大雨,淋的金禅宗众人衣服湿透。
    赵才与众人冒雨前行,各个面有疲倦之色。
    于是行路间,寻到一处山洞,便入内引火取暖。
    正休息间,忽然外面有些许动静。
    赵才有些心慌,派人前去打探,发现也是寻来的金禅宗弟子,便安心了一些。
    等到雨停,众人再次上路,行至一处山口前,赵才看了半晌,坐在树下,仰面大笑。
    小六听他这么笑,突然有些心虚,他忍不住开口问道:“赵师兄方才嘲笑洛凉秋,引出了一队墨道门的人马,这次笑是因为什么?”
    赵才拧了拧袖子,攥出了些水,他说道:“我笑那洛凉秋毕竟是智谋不足,这若是我,就这个山口去处,也埋伏下一队人马,以逸待劳,我等纵然逃脱,但是不死也得脱层皮。我方才看了半天,也不见有什么人影,自然发笑。”
    正说间,前方突然有呐喊之声,震耳欲聋,吓得赵才腿软,被小六连忙扶起。
    只见那山口处一队白衣人摆开,为首呐喊者正是昨晚议事的那名方脸圆眼男子。
    金禅宗众人都被这一嗓子震的发憷,惊累交加之下,一名金禅宗弟子吐出一大口鲜血,直挺挺的向后倒去,不知死活。
    此路不通,另寻他路。
    众人连忙逃走,方脸男子带队穷追不舍,大喊道:“活捉赵贼!那头发皆背到脑后者就是赵贼!”
    赵才听了急忙将头发弄乱,垂在额前。
    有人此时大喊道:“长发尚过颈者是赵贼!”
    赵才听了连忙取刀将头发割断一半。
    又有人此时大喊道:“短发尚过耳者是赵贼!”
    赵才无可奈何,只好扯着袍子领遮住脑袋,见墨道门的人穷追不舍,不得已又分出一队殿后阻拦,方才脱身。
    众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