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听风吟》第一章书说奇人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望江听风吟最新章节目录
   第一章书说奇人忆往昔峥嵘岁月抽
    大恒王朝西北边陲青阳城城外清风河,河面中一艘巨大的五层画舫上面灯火通明,其中喧嚣嘈杂好不快活。
    青阳郡里鼎鼎有名的大人物俱在其中喝茶吃酒,唱曲听书,温柔乡里做英雄。
    浮嫣画舫这个地方不但是温柔乡,也同样是个深不见底的销金窟,教坊司在其中日进斗金,白银是哗啦啦的如这清风河的水,从没停过似的往里进账。
    笑得门口老鸨脸上的褶子都开了花,好比一朵九月盛开的秋菊,灿烂生辉。
    青阳郡的教坊司专门设的画舫,一般人可是上不去,多少文人才子,风流雅士渴望登上这浮嫣画舫里第四层的怜影小阁,只为一睹那青阳郡头牌苏虞洛,苏小姐的芳容。
    有好事者专门设立了《大恒美人志》这苏虞洛可是排得上前三甲的,批字是:淡芙蓉,香旖旎,出水清秀最撩人。满天星,勾人眸,一眼销魂醉英雄。
    苏虞洛字绾宁,被称为芙蓉美人,大恒美人里排第三。
    不过啊,这虞洛小姐多数是不见客的,只有那位教坊司的财神爷才能经常与其坐在一起“促膝长谈”
    那位财神爷家里可是富可敌国,身上什么都不多就是银子多,教坊司的人看见了都是倒履相迎,那平时赏钱可是没少发。
    画舫中,人人左拥右抱,莺莺燕燕翠翠红红,其间充满了女子的娇笑声,小厮的吆喝声,男人的大笑声,声声入耳。
    今儿是有人专门请大家听书,青阳城的人都知道,那位喜欢听这一出戏,也便都来捧个场。
    “英雄豪杰争斗,顷刻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大恒无数荒丘。
    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与虎斗。
    说书唱戏劝人方,三条大路走中央。
    善恶到头终有报,人间正道是沧桑。
    人生在世天天天,日月如梭年年年。
    富贵之家有有有,贫困之人寒寒寒。
    名利二字一堵墙高人俱在里边藏。
    有人跳出墙之外便是神仙不老方。”
    “好!”说书先生这一段贯口引得一阵喝彩,众人纷纷鼓掌。
    “话说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望江这条龙脉之地所过之处,皆是咱儿大恒的土地!
    清风河乃是望江的一条支流,一条望江横贯大恒土地,而这一条大江养育了这片沃土,百姓都靠它来讨生活。
    但是要说咱这大恒王朝这二十几年能够太平安稳,就不得不提一提当年那个人!”
    说到这,说书先生一顿买了个关子:“列位可知道小老儿今日要讲之人啊?”
    下面立马有人吆喝:“林大人!”
    “林郡守!”
    “当然是林郡守啊!”
    这个人故事在大恒广为流传,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百姓能有今天的生活半数是靠他撑起来的。
    说书的清了清嗓子,两眼一瞪,精气神十足
    “今儿我要跟您讲的这一出是
    京城宰相状元郎,朝堂之上彼其娘
    皇上结拜真兄弟,罢官告病回青阳
    咱京城二十四年前,大恒王朝的一位惊才绝艳的奇人。
    当年自咱这小小的青阳郡千峰县前海镇走出去的一个穷秀才,七步成诗抱得富贵美人归,与咱当今圣上结拜为异性兄弟,二十三岁一路高中状元提出治国十二策,短短六年!就六年!
    就用了六年从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一路做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下,百官之长的当朝宰相。
    结果那位当了两年不想当了,扭头告病还乡就回了咱青阳郡,说是在家养着心里舒坦。
    皇上那是请御医去医治,可是那位根本没病,就是单纯的不想当了,听说御医黄芷黄大人都头大如斗,诊断不出来,不知如何向皇上汇报。
    皇上之后那是更许了重诺,就连亲妹妹都要嫁给他,想把他留住。再许以亲王的爵位,划分封地,人都愣是没回头一下,还是走了。
    就是这么硬气儿,就是这么豪横!您猜这人是谁?这人就是——”
    说书的狠狠敲了一下惊堂木“啪!”
    虽说众人都已猜到,但是那个名字依旧仿佛有着神奇的魔力似的吸引着众人聚精会神。
    “当然是咱青阳郡的郡守大人,世子殿下的父亲——林秉林守拙大人呐!”说书人骄傲的说出这个名字,因为他们这就是青阳郡,就是林郡守所在的地方。
    “这林大人当完宰相还不忘咱,自打来咱青阳郡,那是新兴水利,周边百姓的收成翻了一番。地里稻子压弯了腰,百姓腰包也鼓了起来,人人安居乐业,那小日子更是越来越好了。
    青阳山上的匪患也是林大人来了之后派兵下令缴了的,之前那是烧杀抢掠残害了不少百姓,打劫过往商队,导致很多商队都不敢从这过,多亏了林大人呐,咱们青阳郡的商队生意才能越做越红火”
    一位少年大手一挥:“讲的好,赏!”身边的小厮模样的家丁拿了一锭一百两的白银送到了台上。
    说书人朝着少年人拱了拱手:“小世子殿下阔气!”
    “你小子,这老林的故事听了千八百遍了,我耳朵都要生茧子了,你咋就听不腻呢?”
    边上一位看起来有些瘦弱,一头银丝白发的头发,不看正脸还以为年过花甲,但细细看起来却,好像又年纪不大,面相上只有二十出头的青年人,一边扣着耳朵一边百无聊赖地说着。
    在这青阳郡敢称这位少年为“小子”的屈指可数,这位年轻人的身份,可见一斑。
    少年人撇了他一眼,也不恼,只是嘿嘿笑道:“陈叔啊,明个儿我就走了,再不听听,怕是听不到咯。”
    “就那老小子的故事大恒王朝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走到哪都能听到,乐善好施朋友交了不少,同样树敌也是从菜市口排到了京城外,害!
    你还是听听你陈叔的传奇故事吧,那要是说起来,可比你那个刻板的爹多了不知几何,哼!”边上的白发的年轻人无奈又不屑的说到。
    “来,继续说继续说!”少年磕着瓜子听的津津有味,虽然已经听了很多遍,但是只要听到那个男人的故事依旧佩服的五体投地。
    众人也眼巴巴的望着说书人,这故事真是引人入胜。
    “咳咳!”说书的清了清嗓子接着说:“虽说这林秉林郡守当年没能当上王爷,当然也不耽误皇上自己认亲。
    早在京城林秉还未考上状元的时候,当今圣上还是太子的时候,因为一次酒宴二人对诗便早已相识。
    那时大恒顶顶有名的玉风剑仙陈霄临也在其中,陈霄临与二人对诗比剑,对诗可能比不过林秉,但是这剑术绝对是一绝,三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
    陈叔听到着,忍不住啧啧啧了起来,似乎是有些不服。
    “这陈霄临是谁?二十四年前二十二岁入地正境,游历到进城,当年追求他的姑娘从皇城门口排到护城河边。
    少年地正境,当年真是玉树临风,武功盖世,打遍京城年轻一代无敌手,境界进步之神速令人咋舌。
    其人一手御风剑法出神入化,三十岁进入天玄境,据说在天剑峰上与一女子论剑失败之后就销声匿迹了,但是江湖上还是流传了许多他的传说,自打那之后多少少女失去了怀春的对象啊!”
    说书先生说到这,少年有意无意望了望边上的陈叔,陈叔也是几年前来到郡守府,自从他来到府上除了勾栏听曲,就是陪着带着江流离来这教坊司,没有一点高人风范。
    “再说这林秉在诗会上七步成诗,写得一首绝句
    《决志》
    向北提剑斩蛮夷,向东欺身压丸泥。
    满腔热血踌躇志,一片冰心家国义。
    此诗一出,吸引了当年同在酒宴上的京城巨贾章寿天的小女儿——章凝禾。这章家在京城可谓是商贾巨头,靠着漕运起家,越做越大,家里除了盐铁这类官府掌控的生意之外,基本大小都有涉猎。
    同时家里的几个儿子都在京城任职而且官职都不低,章家一年的收入都快比得上大恒半年收的钱了,相传有这么一句话:
    望江之水流不干,章家财库底不现。”
    对于这句话,青阳郡乃至整个大恒都是深有体会,最有资格站出来说话,因为都受过章家的恩惠。
    “这章凝禾字芊依也就是现在的郡守夫人,当年跟随林大人一起回到青阳郡,结果随后玉轴圣旨就送到家门口了,皇帝亲封的一品诰命夫人。
    当年的章小姐也是京城数一数二的美女,美女配才子,本来就是天生一对。
    二人多次在酒宴上相逢,吟诗作对,渐渐熟络,章凝禾早已对林秉芳心暗许,其父也十分看好这个初出茅庐的小子,便将女儿许配给他。
    大婚当天,满城张灯结彩,比过年都热闹,光陪嫁的嫁妆就用马车拉了一百辆整。车上全是金银珠宝,绫罗绸缎,京城商户酒楼的大小地契,这些嫁妆的价值简直不能估量。
    当时京城有头有脸的人物都来了,京城里大小酒楼摆了三天三夜的流水席,但凡来人都能吃上,比过元日还热闹,毫不夸张的说真是富可敌国!
    同年年末大恒五百七十七年观元历三十一年建元先皇驾崩了
    而太子皇甫玄合上位号永和史称永和元年
    永和元年果然林秉不负众望考上状元,殿试时看见大殿上坐的圣上竟是自己的结拜兄弟,一时间没反应过来,难怪消失了这么,原来是当了皇帝。苟富贵,勿相忘啊!
    林秉痴长几岁,还在三兄弟中称大哥,陈霄临排老二,这玄合陛下排老三,还是其中那个最小的。
    年轻的玄合陛下刚刚上位,早已没了往日的潇洒闲适,繁重的国事压在他身上,让他有些手忙脚乱,力不从心,现在正为国事烦心呢。
    结果结拜大哥林秉当场献治国十二策,为玄合皇帝解了燃眉之急,也保住了大恒土地,更是为百姓陛下安排他做了状元也是名副其实。”
    “林大人真乃神人也!”周围看客不禁赞叹道
    “更重要的,但凡洪灾旱灾蝗灾,林秉都是带头募捐,没办法,别的不多就是家财多,章家的生意不止做到大恒,周围几国也都有章家的商队。每次林秉都是出大头,解了国库空虚之急,其他百官也不好意思出太少,于是都对林秉咬牙切齿!
    首先官拜翰林院修撰从六品,皇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