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衍纪》第五百二十八章隐晦字谜[2]

双衍纪最新章节目录
   叶玲珑面无表情地从他身前经过,看都不看他一眼。
    萧天河并未生气,抱着胳膊思索了片刻,又迅速跟上了队伍。
    隔着一排人为栽种的小树,众人望见了一座大院。院中有三排房屋,其间以长廊相连。来到院前,大门敞开着,院中不见半个人影。大家进入院里,边行边览。白墙青瓦,房屋建设得十分精美考究。每一座屋前都载着果树,每一扇窗前都有一个栽着艳丽花朵的小花坛,每一根柱子上也都雕满了彩色的花朵。除此之外,廊檐下挂着各种各样精致的灯笼,灯笼上还画着画,其内容也大多都是些风、花、雪、月之类的柔美景色,有几个大灯笼上还画着美人。细细看来,那些美人画的似乎都是同一人,她衣着秀丽,青丝垂腰,身姿婀娜,面容姣好,栩栩如生,可见画技之精湛。
    几幅美人图左下还有两列蝇头小楷,众人本以为是画者的署名,仔细一看却是同样的一首小诗。
    诗曰:
    “日上高头观碧草,
    跬步慢行路迢迢。
    妙笔漂泊无水墨,
    佳人倚亭抚花梢。”
    此诗乍一看似乎在描绘一副美景,可再仔细一品,却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按句子释意:白日里一览碧草如茵;悠然慢行去了远方;想要作画却没有水墨;美人在亭边轻抚花木的枝梢。四句诗之间好像东拉一句西扯一句,彼此之间没有什么联系。
    “虽然词藻堆砌得不错,可却没有表达出明确的意思,更不用说意境了。呵,这就是由一个明明没有才华却强行装作文雅的人所做的一首蹩脚的写景诗。”程羽飞笑道,“写诗的人没有文采,把灯笼挂起来的人更是没有品味。”他嘲笑的人是谁显而易见。
    “如果此诗没有其他深意的话,你说的没错。”楚芳华道。
    刘青莲道:“可能真有别的含义吧?董书婷应该不会如此胸无点墨才是。”
    “你是猜测此诗是董书婷亲手所作的吗?哎,那就对上了!一个强盗嘛,肚子里能有多少墨水?但又不想让人看不起,所以故意附庸风雅写了这首蹩脚诗!”程羽飞坚持自己的判断。
    “公子,你觉得如何?”刘青莲转头问萧天河。
    萧天河已经注视了那首诗许久:“此诗确实是董书婷亲手所写的。诗句所要传达的意思其实并不是描绘什么景色,而是藏了几个字谜在其中。”
    “哦?”刘青莲微微一笑,“愿听公子高见。”
    “先看前两句。‘日上高头观碧草’,都已经‘日上高头’了,可见是起得晚了,也就是‘不早’。后三个字的关键是那个‘草’字,观‘草’而‘不早’,也就是‘草’去掉下面的‘早’字,剩下了一个草字头。
    第二句‘跬步慢行路迢迢’,这句里面其实蕴藏着两个成语:‘跬步千里’以及‘千里迢迢’,所以第二句诗着重指的就是‘千里’二字。现在将两句诗所暗指的内容结合起来,一个‘草字头’,一个‘千’,一个‘里’,拼起来是——?”
    “是‘董’字!”程羽飞惊呼一声。点出这个“董”字,大家就能猜到个八九分了,于是又纷纷将视线转回到小诗上。
    萧天河继续分析:“比较难解的是第三句。‘妙笔漂泊无水墨’,其实之前我们理解错了,如果没有‘水墨’,那支‘妙笔’为何还在纸上‘漂泊’呢?所以此句的含义并不是‘想要作画却没有水墨’。这里的‘水墨’可以引申为‘画’的意思,‘妙笔’既然‘漂泊’了,但又不是在作‘画’,那就是在‘书’写了。所以第三句打的是一个‘书’字。至于最后一句,‘佳人倚亭抚花梢。’此句最为简单,我想我不说你们也明白了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