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落山河碎》第七十三章两山巅,今古人,同谈古事[3]

剑落山河碎最新章节目录
   的。人世间又哪儿来的转世神灵?
    不说旁人,只说刘清身边的那个粉裙小丫头,天生便能压制神灵,估计在天庭里头,神位不会太低,但究竟是谁,乔坤也瞧不出来。
    若不是南下路上碰到了溪盉,刘清额头那只神眼早就具象了。
    东明公苦笑道:“想知道这个,得去雷音寺问问才行,轮回路是人家搭建的,我们真不能说。”
    刘清哦了一声,笑道:“不说就不说,反正我逛完俱芦洲,也是要经过玉竹洲到牛贺洲的,到时去一趟雷音寺就行了。”
    东明公叹气道:“那杨氏夫妇,真要带走?”
    刘清点了点头,“真要带走。”
    说着转头看向乔坤,轻声笑道:“那个啥,前辈收徒弟么?小夜游神,我也有个人选。”
    乔坤气笑道:“得寸进尺!”
    ……
    怙照宫,司录府那对夫妇已经放下了手头工作,跟在宫主与那恩公的道侣身后,就在怙照城里头闲逛。
    只不过前方俩人说什么,他们是真听不真切,也不敢听。
    其实俩人聊的,无非是张木流。
    漓潇知道最多的,是张木流修行之前的事情,修行之后的事儿,那位木秋山山主几乎就没有在漓潇面前提起过。
    漓潇轻声询问:“萧叔叔,我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啊?”
    萧磐想了想,笑道:“刚刚认识那会儿,话不多,就是个酒腻子,走哪儿喝到哪儿。还有,你爹最早可不是剑客,而是善使一柄漆黑长枪。当年胜神洲南部,有个叫儋州的大岛,不过万年前已经打沉了。当年那座岛上,有个很不要脸的修士家族,结果给你爹拿着一柄长枪,站在岛屿对面的渡口,说三十岁之下的,放胆子来与我打。几乎把人家一个大家族的年轻一代,打了个遍。总得来说,就是人恨话不多,特别是那一身不晓得自哪儿来的煞气,一旦释放,吓死个人嘞!”
    萧磐说道:“你现在,知道小竹山了吧?”
    漓潇点了点头,“是古时掌管三界刑罚的一座山头儿,我爹爹是最后一位守门人,守了两界山千年。”
    这位怙照宫主轻声道:“漓潇丫头,你回乡之前,可以给你爹买上一罐子甜胚,你爹从小到大,最爱吃这个,如今可能都万年没吃过了。”
    其实在萧磐心中,张大哥是个心中极其孤独的人。
    在彭泽湖上一场大梦,梦中不知多少世,见遍了人生百态,好多事在张木流心中,就是梗在喉咙里的鱼刺,怎么都下不去,怎么都出不来。
    “你爹当年南下,是为了寻娘亲。他自小都不知道你爷爷是修士,打小儿就没见过娘亲。”
    在张木流幼年时,有无数夜里,他但凡受了委屈,都会捧着一把干瘪的不像样儿的葡萄籽儿,蹲在墙角默默流泪。
    夜里枕着那把葡萄籽,早上还得起的极早,将葡萄籽灌进竹筒里,挪开床,藏的严严实实才敢出门儿。
    八岁时,张木流遇见了麻先生,那个疯疯癫癫不修边幅的汉子,只给了张木流一柄木剑,让他练持剑、出剑,挡剑。
    可是,每天必须得挑满自家水缸与东头儿两家邻居的水缸,才能开始练剑。
    万年前有四柄杀力不是最大,却最重的剑。
    一柄叫巨鹿井,如今在离秋水手中。
    一柄叫泗水井,如今在张木流手中。
    还有一柄大长井,是万年前那位,若论天下治水,无人能出其右的乔玉山佩剑。
    最后一柄叫大口井,乃是天下马帮总扛把子,乔雷的佩剑。
    这四把剑,其实是小竹山的四口井。
    还有离秋水的佩剑,十谅水,也是小竹山东头儿,山中的一眼泉水。
    而幼时的张木流,初次碰见麻先生,是在泗水井边儿上。练剑之地,也是泗水井一旁的细竹林。
    萧磐轻声道:“你爹当年南下,到了如今的豫章时,其实已经梦醒,是个相当于如今凝神境界的修士了。他敲开了一处湖畔宅子,就只是说,他叫张木流,是来找娘亲的。”
    漓潇沉默不语,这事,其实匡庐之时,她去豫章寻奶奶求药,就已经知道了。
    那个画地为牢固步万年,却瞧不见一丝岁月痕迹的妇人,与自己孙女讲了个故事。
    就是有一年,一个牵着青色毛驴的少年人,敲开了自家大门。第一句话便是:“我叫张木流,我来寻娘亲。”
    然后取出一捧葡萄籽儿,眼泪哗哗往下流了
    “不是说好了,吃了葡萄留下籽儿,等你回来种在院子里,第二年就不用买了吗?怎么这么多年,我都记不清娘亲模样了,还没有回来?”
    漓潇轻声道:“我爹,是不是个特别孤独的人?”
    萧磐笑道:“有了你娘亲之后,怕就不孤独了。我们活着的年头儿,还有吴国存在的,你爹就在吴国一处小镇,开了一间铺子,每天卖三十碗清汤面,三年时间,唯独破例一次。那三年,他最孤独。”
    漓潇点了点头,轻声道:“这个我知道,娘亲说过的。”
    张木流洗心之时,曾在吴国一处小镇,卖了三年面。
    第一年便碰到个年轻人,十六七岁,瞧着是刚刚寻了个事由儿。穿的不多华丽,却也比寻常人耐看,利落的多。
    那个年轻人,第一年,每日在面馆前面路过。出门极早,回家很晚,几乎每天夜里,都来吃最后一碗面。
    那时的年轻人,很辛苦,但朝气蓬勃。
    第二年开始,年轻人穿上了锦衣,极其华丽,那一年时间,年轻人到张木流开的铺子里的吃饭次数,屈指可数。
    也变得出门极晚,回家依旧晚,可每日都醉醺醺的,时常是喝倒了给人抬回来的。
    到了第三年,那位年轻人眼神开始浑浊起来,出门回家都是低着头,虽说还是一身锦衣,可瞧着落魄了许多。
    有一天那年轻人吃了一碗面,摸了摸袖子,一脸歉意,说自个儿忘带钱了,下次一起给行不行?
    化成老者的张木流,只点了点头。
    结果足足过了十来天,那年轻人才来,又吃了一碗面,给了三碗的钱。
    后来,年轻人赊账吃饭的次数越来越多,穿的衣服也越来越破。
    攒了一个月的饭钱没给,此后半年时间,他就没在面馆前面走过。
    那时的张木流已经是金丹修士,不过是变幻成老者模样罢了,一直晓得,那胖了两圈儿,变得不像年轻人的年轻人,还住在这里的。
    直到那年腊月,都快过年了,那个明明才二十一岁不到,却留了一脸胡须的年轻人,又来了面馆儿,可惜,那天的面,已经卖完了。
    年轻人低着头,沉声说了句:“老伯,我混惨了,面钱实在是给不起,对不起啊。在这儿混不下去,我得返回家乡去了。”
    张木流二话没说,煮了三年里唯一第三十一碗面。
    递给年轻人后,张木流笑着说道:“能来,我就没看错你。”
    结果那年轻人猛地嚎啕大哭,哽咽道:“老爷子,我觉得我心黑了,烂了。”
    张木流只是拍了拍年轻人肩头,笑道:“往往心黑了烂了的,都没法儿知道自个儿变坏了。能知道的,说明还有良知。”
    年轻人擦了一把眼泪,揣着张木流送的一本书,快步跑开,背对着张木流说道:“老爷子,我不会一直这么惨,等我还你饭钱。”
    萧磐笑着说:“结果好些年后,你爹在北边儿碰到一队马帮,领头儿的,就是吃了许多白食儿的年轻人。只不过你爹恢复了原本模样,那人只觉得熟悉,却怎么也没法将那个卖面老者与你爹联系在一起。”
    漓潇点了点头,轻声道:“这个我也听过,我娘亲说了,爹爹给了那个人一本书,书上写着一句‘岂可三年论余生’。其实爹爹点醒了那个人,那个人也敲醒了爹爹。那晚后,爹爹便启程回乡了。”
    萧磐摇头道:“那天夜里,张大哥写了一封信,你可以回去问问,看写的是什么。”
    这位少年得权的皇帝,记得极其清楚。他看过一副画卷,里头有个卖面老者,提笔写了一封信,封面只有三个大字。
    我亲启。
    信上说:“从今天起,别再做个孤独的人了。你要与某人书信来往,说些近来琐碎,说些家长里短,说声见字如面。”
    那个某人,除了张木流,还能有谁?
    ……
    木秋山上,来了个去过一趟赡部洲东海又返回的读书人,一身白衣,腰悬长剑。
    还是山巅那处小亭,乔玉山斜靠着飞来椅,提着酒坛子,直打饱嗝儿。
    张木流哈哈大笑,“老二,你不行了啊!瞧瞧人家老大,酒量是万年不倒。”
    乔玉山嘁了一声,嗤笑道:“他?上次给卓康干趴下了都。”
    说着,猛地看向张木流,沉声道:“非得如此吗?真就不把大哥二哥当高个儿?你张老三瞧不起人是吗?”
    张木流笑道:“最早死的,肯定是我们夫妇,还有江潢、綦风栩他们。你们自然也逃不掉,第二批便是你们了。待我们仅剩的,苟活世间的小竹山人死干净了,就轮到这些个后辈了。”
    说着猛地起身,面向北方,说着一串一串名字。
    说到莫淼淼,妖苓、胡洒洒时,张木流赶紧悬空灌了一口酒,灌的满脸酒水。
    张木流笑道:“我们这辈儿,还算猛吧?”
    乔玉山淡然道:“这些留予后人评说,我们都是老不死的古人了,古人不谈古事。”
    两人对视一眼,哈哈大笑。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