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君捡了只小鲛人当娘子》正文卷第七十三章疏离

仙君捡了只小鲛人当娘子最新章节目录
   望月听着也是一愣一愣的。
    貌似昨儿晚上她俩被柿子汁弄了一手,文南去端水洗手,望月叫她顺带看一看玉竹。
    回来时文南眼眶便是红的,像是哭过。
    望月只以为她是心疼玉竹的伤势,没想到两人之间竟然还有这么一出。
    “奴婢想为文南姐姐抱不平来着……可玉竹也着实是受了那四十板子,奴婢帮哪边说话都不是。”
    望月思忖片刻,让连英带她去玉竹屋里。
    连英还是有些顾虑:
    “姑娘身娇玉贵,怎能去下人屋里呢……还是传人把玉竹抬上来吧。”
    “她都伤成那样了,再把人抬来抬去,回头她不得说我的不是?”
    望月也不让连英再说什么,径直走出厨房,连英端着药跟在后面,外头的松羽见两人出来,问望月要去哪。
    “你回宁曜那儿吧,我去看看玉竹。”
    望月撂下一句话,就让连英给她指路。
    下人居住的屋子自然是不如主子们住的地方好,无论是采光还是通风都不及舒月阁,地位高的丫鬟住的地方好歹还是单间,杂役便只能睡通铺了。
    因为通风不好,人和东西也多,在外面都能闻到一股子霉味。
    秋冬时天气干燥,霉味会减轻些,春夏多雨闷热的时候,墙角都能长出蘑菇来。
    连英、文南和玉竹都是贴身侍奉主子的,三人同住一个大屋子,各有单独的小间。
    文南是府里大丫鬟,屋子自然是丫鬟里头最大的,采光通风也是这一片最好的。
    连英和玉竹房间规格一样,里面也都干净整洁,还有淡淡的草药香气。
    “姑娘,这儿就是玉竹的屋子了……”连英在一扇紧闭着的门前停下,还有些犹豫。
    “进去吧。”
    推开门,里面也是浓重的药味。
    望月环视一圈,发现屋里有些杂乱,各种大件小件放得到处都是,很是拥挤,些许是玉竹无法下床,没法及时收拾的缘故。
    桌上还有笔墨纸砚一套,墨都干在砚台里,毛笔也没洗,随意放在桌子上,笔尖都干硬了。
    衣架上挂着几件衣服,都沾了血渍。
    连英对着床上趴着的人道:“玉竹,姑娘来看你了。”
    床上的人动了一下,用胳膊撑起上半身,露出玉竹惨白的脸。
    “玉竹见过姑娘。”
    玉竹声音干哑,嘴唇也没有血色。
    望月走到她跟前,想坐在床边,但那床十分狭窄,她坐下不小心就会碰到玉竹。
    此时连英给她搬来一张凳子,望月也就只好坐在凳子上了。
    “你的伤还好吧?”
    玉竹艰难地扯了扯嘴角:“还好,谢姑娘体恤。”
    望月将连英手里的药递给玉竹。
    “昨儿也是我的不是,是我不小心打碎了杯子,文南收拾时才划伤了手,她手伤了不好做事,我便让她去叫人到后院摘柿子。
    结果布菜的事儿落到你头上,还连累你挨了打。”
    玉竹一声没吭,垂着眼睛把苦到掉渣的药往肚子里咽。
    这话说得很明白了,并非是文南偷懒才害玉竹挨板子,所以也不至于把过错都推到文南身上。
    直到玉竹费力地仰着头把药喝干,用手背擦了擦嘴角,她才开口说:
    “姑娘放心,奴婢不怪文南姐姐。是奴婢做事不小心才挨罚的。”
    “那便好,你好好养伤吧。”
    望月发现自己也没什么话和玉竹说,说了几句关切的话,就和连英离开了。
    她和玉竹的关系,若用两个字来形容,那便是疏离。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成了这样。
    或许一开始就是这样。
    “连英,玉竹一直都是这样的性子吗?”
    望月忽然问道。
    “也不是,玉竹刚进宣荣府的时候,比现在还难相处。”
    “哦?”
    连英道:“玉竹是宫里派过来的,还伺候过慧孝皇后,一来便以大主管的身份自居,那时就经常和文南姐姐不好。
    后来将军提点过玉竹,这才收敛了下来。”
    慧孝皇后是先皇永澜帝中宫皇后。
    曾是许多人羡慕的皇后宫人,到了臣子府中却还要低人一等,也难怪玉竹不服气。
    “她挨了打,心里不舒服便也罢了,若是学宫里做出些吃里扒外,暗害嫁祸之类的事,我一样不会轻饶。”
    回舒月阁之后,望月就把自己半关在楼上,还让文南就和她一同睡在二楼,这段时日也不用回去了,免得看见玉竹,两人又起争执。
    连英一人看顾玉竹也不容易,望月也让宁曜拨了两个婢子去照顾玉竹的起居,让连英也不必天天去给她熬药换药了。
    日子安分了几天,珺瑶郡主也没什么动静。
    只听说璋王府进了贼,丢了什么贵重的东西,张榜贴得到处都是,也抓了不少人去审问。
    结果什么线索都没找到。
    而宁曜这边却查到了张天师的身份。
    那张天师全名张永瑞,道号明无子,出身于杵天山宵阳派,修为平平。
    其在外常居于京城北郊云霞观内,自称天师,常为皇亲贵族开坛做法,也是小有名气。
    孙千禾十二岁那年,有一赤脚道士在璋王府前掐指一算,说郡主二八年华之时会有一死劫,渡之则生,不渡则死。
    璋王闻言大怒,要将那坑人老道大卸八块,哪知那老道嘿嘿一笑,竟瞬间腾云至半空之中,然后消失不见。
    民众皆对其跪地叩拜,称神仙显灵。
    璋王起初不信,谁知珺瑶郡主十五岁那年生了一场大病,身子一天不如一天。璋王这才对那预言信以为真,四处求医,最后找到了张天师那里。
    张天师为其从师门中求了一件宝物,叫碎星玦,可保郡主安稳度过十六岁。
    珺瑶郡主如今正是十六岁,按理说,她今年便得渡这个劫,若是渡得过,便活着,渡不过,就只能请道士来为她超度了。
    还没等望月消化这些信息,另一件大事也兜头掉在了宣荣府身上。
    “圣旨到——”
    那太监声音又尖又高,从一楼直窜到二楼。
    “…………率兵五万,与璋王一道前往原州平乱……”
    望月在二楼听着,前面后面的话她都没往脑子里进,单单这一句,她听进去了。
    皇帝让宁曜率兵五万,和璋王一同去原州平乱?
    “钦此——”
    “臣接旨。”
    过了一会,宁曜沉着脸上来,手里还攥着那明黄的圣旨。
    “原州百姓暴动,已变成暴乱了,官兵在对峙中失手杀了一个男子,百姓便拿厨刀和斧头镰刀砍了数十个士兵,场面已然失控。
    朝廷再不插手,万一有人将这些人集结起来,便又是一场叛乱。”
    宁曜明显十分气愤。
    “璋王那个老东西,连自己的封地都管不好,还做梦想坐皇位?他也配?”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