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萝降世》第八卷仙侠水浒传第四十章:精神耗尽昏欲睡

猛萝降世最新章节目录
   气运赤龙的吼声中,充斥着力不从心的不甘,还有无尽的痛楚,以及隐约的期盼。
    赵佶也颇觉奇怪,为何气运赤龙的这一声吼叫当中,竟然会蕴含如此丰富的感情色彩。
    但是他转念间又想到,既然林灵素有言在先,说所谓的气运之龙,乃是一国民心,以及国家气运的具象。
    想必这一种聚合体性质的事物,也不知道凝聚了多少人的信念,自非单独的个体那样简单。
    人类形形色色,有老有少,有男有女,个人性情皆不相同,期待亦大相径庭。
    富者有富者的期待,贫者有贫者的念想。
    贵者有贵者的辉煌,贱者有贱者的悲哀。
    少年渴望长大,老者怨恨衰老。
    男人想着升官发财娶老婆,安定天下报效朝廷;女人寻思嫁个理想的夫婿,生个儿子一家和睦
    。
    亿万凡人的愿望,聚拢一起后具象成为气运之龙,所以眼下赵佶只是从气运赤龙的吼叫声中,听出三四种情感色彩,或许也和他刚刚获得力量有关。
    等到他熟悉了五彩神光的力量后,也许能够从气运赤龙的联系中,分辨出来每一个个体的愿望。
    一念至此,赵佶忍不住打了一个冷战。
    只是三五人不同声,你争我吵,就已经让人觉得吵杂不安,愁眉苦脸难以安心。
    亿万人们的声音,一下子就疯狂涌进心头,其中蕴含的信息量,将会庞大到无法估计。
    让赵佶觉得惶恐不安的是,自己到时候真的能够,从容自如应付如此巨量的信息吗?
    谁知道,自己小小的脑袋,是不是会被汇聚在一起的亿万声音,一下就强撑至爆炸掉?
    赵佶突然间就觉得,原来五彩神光带给自己的,其实也并非全部都是好处。
    看起来是糖蜜的背后,绰绰约约,隐藏在暗处的,竟然有如此危险的可怕后果?
    该怎么办才好?
    赵佶一时间变得心急如焚。
    他哪里还顾得上,静下心来,查看气运赤龙身上的累累伤痕,追寻气运赤龙的破绽。
    气运赤龙此时和赵佶心意相连,感应到赵佶的忽视,发出一声黯然伤神的呼噜。
    对面的黑黄二龙明显是察觉到了气运赤龙的萎靡,此消彼长的情况之下,身上的气势猛然高涨。
    林灵素看到赵佶脸色铁青的模样,大感好奇,只是刚才赵佶的试探颇为无礼,才故意装作视而不见。
    赵佶脸上掠过一丝犹豫,想起自身已是性命攸关,这才不得不吞吞吐吐询问林灵素道,“林仙家,却不知道这等忧患,又应该如何才能够解决?”
    林灵素听的目瞠口呆。
    见过心急的,但还是没有见过,比赵佶更心急的人。
    世人皆知,还没有学会走路的幼*童,又怎么能够顺风奔跑,然后一跤跌倒地上?
    以赵佶现在的能力,就像是刚刚开始蹒跚学步的幼*童,还没有成功行走,根本就无需考虑奔跑的事情。
    林灵素嘴角抽搐,摇头道,“陛下可知,包括佛道两派在内,世间有多少修道者?”
    赵佶虽然笃信道教,因此宠信道士,而且也很清楚,如今的东京汴梁城里头,聚集着数以万计的各方道士们,整天都在翘首以盼,想获得自己的宠信。
    然而从东汉末年开始,道教经过近千年的演变,分成正一,上清,灵宝,楼观等诸多的大大小小门派,占据了龙虎,合皂,茅山,终南等天下名山胜迹。
    谁也说不清楚,道教中各个门派中的修行者们,究竟达到了一个何等惊人的数目?
    这还只是道教一教而已,而除去道教外,还有佛教,明教,景教,以及其他无数巧立名目的大小教派。
    自从佛教东传,道教创建,两派经过一段时间的壮大后,在东晋南北朝时期,为了争夺信徒,就变成了对立的状态。
    历史上各代的帝王,或宠佛抑道,或尊道抑佛,更有甚者,还会采用激烈的手段,直接对不事生产的佛道两派,以及其他的众多教派们的信徒下手。
    所谓的“三武灭佛”,并不只是个例,而且也不只是专门针对佛教一派。
    只要是和国家争夺生产力的,不管是佛教,还是道教,以及其他的明教,景教众派,统统都会遭受镇压。
    赵佶笃信道教,连道教中有多少信徒,都说不出来;又如何能够,讲明白所有教派修道者的数目?
    面对林灵素的提问,赵佶哑口无言。
    林灵素面含微笑,开门见山道,“世间的修道者,何止万千,简直可以说是数不胜数。”
    “但是最终能够得道飞升,超凡脱俗的,一百年时间中,都未必会出现一位。”
    他最后总结道,“陛下刚刚获得力量,进入修行大门,还是不要好高骛远才对。”
    赵佶被林灵素的话刺激地面红耳赤。
    他狠狠的瞪了林灵素一眼,暗想这家伙莫非真的不知道,应该如何尊重天子吗?
    林灵素也不理他,继续开口道,“人力终有穷,天道终有定,何须想的太多?”
    “随着修为的增加,或许到时候陛下就能够,轻而易举的化解危机也未可说呢?”
    面对林灵素的敷衍说辞,赵佶恨得直咬牙。
    你如果不知道,应该如何应付,亿万人们同时涌现的意愿,直接说声抱歉就行了。
    又何须如此拐弯抹角,语气中带着嘲讽,来专门寻朕的开心呢?
    林灵素目光一闪,突的若有所思道,“传说中,只有仙佛,才能够有求必应。”
    “如果陛下真的得道成仙,估计就不会有这样的烦恼了。”
    赵佶觉得,林灵素总算提供了一个方向,可以让自己获得参考,不再是无头苍蝇般毫无头绪。
    可想起林灵素说过,百年时间,都未必会出现一位,得道飞升的修道者,他心头又有些惴惴不安。
    赵佶心思电转,“神霄府仙宴”的一幕幕画面,如流水般缓缓淌过他的心间。
    他目光落在林灵素的身上,暗想或许最终,自己想要寻求的答案,就在林灵素的身上也说不定。
    挂在青牛头顶独角上,迷迷糊糊的迷你“黑龙”如梦初醒,离开了青牛的独角。
    祂摇头晃脑的巡视了一圈,才对赵佶点点头道,“不错,不错,你确实有些天分。”
    “短短的时间内,就能够和气运之龙取得紧密的联系,获得以龙目的视角,来观察这个世界。”
    赵佶闻言心中暗喜。
    他突然想到,正是因为迷你“黑龙”的出言指点,自己才能够沉寂心神,联系上了气运赤龙。
    而且让自己获得这份力量的,亦是迷你“黑龙”贡献的五彩神石,并不是其他的什么东西。
    如此看来,迷你“黑龙”对自己的帮助,或许还在一旁只知道,对自己冷嘲热讽的林灵素之上。
    不管怎么看,林灵素都像是恰逢其会,随口说了些技巧,让自己观测到,黑黄二龙的破绽。
    然而根本的原因,还是由于迷你“黑龙”的指点,才会让他有现在的成就。
    想到这点后,赵佶脸上浮现笑容,撇开林灵素,向迷你“黑龙”讨教道,“敢问龙尊,气运相连的情况下,万民的意念都将聚拢,传入到朕的神智中。”
    “朕刚刚获得力量,可谓是势单力薄,又该如何防止,万民心念的暗中作祟?”
    好家伙!
    真是好家伙!
    迷你“黑龙”砸吧了一下龙嘴,觉得林灵素说的没有错,赵佶真的喜欢好高骛远。
    你是刚刚获得力量确实没错,然而却毫无半点自觉,已经想到了不着边际的遥远将来。
    这是你一个,以十分取巧的方式,得到力量的小萌新,需要去考虑的事情吗?
    迷你“黑龙”轻轻一叹,没好气道,“修行之道,犹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够扎稳根基,不至于突然间崩溃,以致身死道消。”
    “不要去想遥不可及的事情。”
    赵佶一呆,什么是遥不可及的事情?
    对于迷你“黑龙”的劝说,赵佶一时间竟摸不清头脑,不明白迷你“黑龙”想要表达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所谓的“遥不可及”,究竟是指对现在的自己而言,想要获得最终的成功,是一件极其遥远的事情?
    还是说,迷你“黑龙”心里觉得,以自己的资质,想要获得成功,是一件比蜀道难,还要更加困难的事情?
    然而不管怎么样,迷你“黑龙”所说的这些话当中,都充满了告诫的味道。
    赵佶丝毫不敢反驳,只得点头赞同。
    林灵素眼见赵佶在面对自己,和面对迷你“黑龙”时,截然不同的态度,并未觉得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在他看来,自己只是被“天尊”顺手所救,听从其吩咐的小人物;而迷你“黑龙”,却是“天尊”麾下的一员大将,实力高出自己,不知道多少倍。
    从某种程度而言,迷你“黑龙”甚至还可以代表,迄今林灵素依然没有见到过,露出真面目的“天尊”的意志。
    迷你“黑龙”熟谙打一巴掌,给个甜枣的手段,看到赵佶垂头丧气的模样,便讲解道,“你是宋国气运之主,所以你修行的方式,也和加强宋国气运的强度有关。”
    赵佶闻言打起万分精神,仔细听讲,就连林灵素都竖起耳朵,想要弄明白全新的“气运之道”修行方式。
    这似乎是一条,以前的“气运之道”修炼者们,并没有真正研究过,前所未有的新道路。
    大宋之前,五代十六国时期,有位名字叫做罗隐的诗人,曾经写过这么一句诗,“运去英雄不自由,时来天地皆同力。”
    这句诗其实已经体现了,前人对于“气运之道”的研究,很有参考的价值。
    只是在历代的修炼者当中,往往都是以辅助者的身份,通过对天子的暗中影响,截取国家气运来增进修为。
    从来都没有修炼者想过,会以一国君王的身份,调动整个国家的气运为自己服务。
    所以不只是赵佶满心欢喜,为自己修行道路的明朗,而感到愉悦,就连林灵素都听的津津有味。
    只听迷你“黑龙”缓缓开口道,“其实所谓国运,既民心和民力的综合。”
    “上位者如果能够体察民心,采取符合民众意愿的政治措施,便能够政通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